1 / 33

心血管疾病與克醇 講師:陳劍旗 藥師

心血管疾病與克醇 講師:陳劍旗 藥師. 大綱. 心血管生理須知 脂肪消化、吸收、代謝利用與排泄 台灣十大死因 心血管生理指標 膽固醇與脂蛋白 克醇介紹. 認識心臟. 循環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 位於胸腔中偏左;體積約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 350g ! 體循環: 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動脈>小動脈>微血管>小靜脈>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 肺循環: 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微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冠狀動脈循環: 提供心肌氧氣與養分!. 脂肪細胞. 儲存油脂的細胞稱為 脂肪細胞 ,大量的脂肪細胞形成 脂肪組織。

yam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血管疾病與克醇 講師:陳劍旗 藥師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血管疾病與克醇 講師:陳劍旗 藥師

  2. 大綱 • 心血管生理須知 • 脂肪消化、吸收、代謝利用與排泄 • 台灣十大死因 • 心血管生理指標 • 膽固醇與脂蛋白 • 克醇介紹

  3. 認識心臟 • 循環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 • 位於胸腔中偏左;體積約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350g! • 體循環: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動脈>小動脈>微血管>小靜脈>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 • 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微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 冠狀動脈循環:提供心肌氧氣與養分!

  4. 脂肪細胞 • 儲存油脂的細胞稱為脂肪細胞,大量的脂肪細胞形成脂肪組織。 • 就儲存能量的效率而言,脂肪所佔的體積和重量最小,因為脂肪細胞的成份有80%是脂肪,另外20%是蛋白質和水。如果我們把熱量儲存在肌肉組織中,會一併儲存許多水份,並且增加額外的重量,因為肌肉有73%是水。又如果以肝醣的形式儲存熱量,三天所需的熱量就重達六公斤。

  5. 脂肪的消化 • 消化分解脂肪的酵素在嬰兒期有舌脂解脢(lingual lipase),隨著唾液的分泌與食物進到胃中,可在胃中分解脂肪,將三酸甘油酯兩端的脂肪酸水解分離,生成「雙酸甘油酯」。成人主要是利用胰臟分泌的脂解脢,配合膽汁提供膽鹽幫助,將脂肪分解以供吸收。 • 脂肪不溶於水,需要藉助膽鹽與卵磷脂的乳化作用形成脂肪球,均勻分散在水相環境中,並且增加酵素作用的表面積,以利脂解脢進行油脂的消化分解。消化是一種水解反應,脂解脢把水分子加到酯鍵上,而使脂肪酸釋放出來。 脂肪球  <乳化作用>使不溶於水的油脂形成安定的脂肪顆粒,分散在消化道的水溶液中

  6. 脂肪的消化 • 口腔—食物中的油脂形成脂肪球,脂解脢開始進行分解作用 • 胃--脂解脢首先作用於兩端脂肪酸的水解,主要的消化產物是「雙酸甘油酯」與脂肪酸! • 小腸-肝臟合成膽鹽,經由膽汁攜帶到小腸,膽鹽的乳化作用使脂肪球形成較小的脂肪粒,以利酵素的作用!

  7. 脂肪的消化 • 腸腔 • 胰液中的脂解脢將三酸甘油酯兩端的脂肪酸完全水解,消化產物是「單酸甘油酯」、甘油、短鏈、中鏈與長鏈脂肪酸。 • 長鏈脂肪酸、單酸甘油酯、膽固醇、磷脂質與膽鹽作用形成微脂粒

  8. 脂肪的吸收 • 三酸甘油酯的消化產物有單酸甘油酯、甘油與短鏈、中鏈、長鏈脂肪酸。產物中不溶於水的長鏈脂肪酸與膽固醇等與單酸甘油酯、磷脂質、膽鹽作用形成微脂粒,以擴散的方式進入小腸細胞。 • 小腸細胞內進行一系列的組合作用,把吸收的脂質和多種蛋白質一同組合成乳糜微粒(chylomicron),經淋巴系統運送至大體循環,供週邊組織與肝臟利用,以提供能量,合成激素,或儲存在脂肪組織。

  9. 脂肪的吸收 • 短鏈與中鏈脂肪酸,以及甘油直接通過小腸細胞膜,進入微血管,經由肝門靜脈運送到肝臟

  10. 脂肪的吸收 • 微脂粒以擴散作用通過小腸細胞膜,將油脂消化產物送入細胞! • 在細胞內,長鏈脂肪酸與單酸甘油酯結合,生成三酸甘油酯 • 三酸甘油酯、磷脂質、膽固醇等與蛋白質一同組合成乳糜微粒,進入淋巴管運送,於頸部附近送入血液循環

  11. 脂肪的吸收 • 油脂消化後: • 水溶性產物由微血管運送! • 油溶性產物由乳糜管與淋巴系統運送!

  12. 油脂的運送 • 油脂不能溶解在水溶液中,因此在血漿中採用特別的運送形式,稱為「脂蛋白」(lipoproteins),這是由脂質與蛋白質所構成的,含脂質越多則比重越輕,脂質包含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和磷脂質。

  13. 脂蛋白的分類 • 乳糜微粒(chylomicron):負責運送小腸細胞吸收的油脂,血中的濃度以飯後時最高,飯後的血漿呈混濁狀態就是乳糜微粒存在之故,其中的脂肪快速被組織利用與儲存,故濃度很快降低。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82%,膽固醇9%,磷脂質7%與蛋白質2%。因為含脂肪量最多,所以密度最低。 • 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由肝臟合成,運送肝臟合成的脂肪供其他組織利用。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52%,膽固醇22%,磷脂質18%與蛋白質8%。

  14. 脂蛋白的分類 • 低密度脂蛋白(LDL):乳糜微粒與極低密度脂蛋白之代謝產物,經肝臟轉換而成,含膽固醇濃度最高,負責運送膽固醇供周邊組織利用,也是造成高血膽固醇的主要成分。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9%,膽固醇47%,磷脂質23%與蛋白質21%。 • 高密度脂蛋白(HDL):由肝臟與小腸所製造,在血液中可以回收血管壁堆積的膽固醇,死亡細胞釋出的膽固醇,並將膽固醇送回肝臟代謝,有助於保護心臟與血管。組成份含三酸甘油酯3%,膽固醇19%,磷脂質28%與蛋白質50%。

  15. 脂蛋白的分類

  16. 脂肪代謝利用與排謝 • 組織代謝利用: • 來自食物的脂肪吸收後形成乳縻微粒,在血管中運送至各組織! • 肝臟生成VLDL,將脂肪提供給其他組織! • 肝臟新生的HDL具有收集膽固醇的能力! • 脂蛋白在血管中循環過程,其脂質逐漸代謝而變化! • 血管內壁上含有酵素脂蛋白脂解脢(Lipoprotein lipase),負責水解脂蛋白中的甘油酯以供細胞利用! • 脂肪細胞含有脂蛋白脂解脢,可分解儲存油脂,釋出脂肪酸供其他組織利用

  17. 脂肪代謝利用與排謝 • 細胞內的利用: • 脂肪酸可以氧化生成ATP,供應生命所需的能量! • 脂肪細胞或肝臟可以將脂肪酸轉成三酸甘油酯儲存! • 脂肪酸可以由單醣與氨基酸代謝合成!

  18. 脂肪代謝利用與排謝 • 排泄: • 消化吸收不良時糞便中含有大量脂肪,此症狀為「脂痢」 • 膽固醇在肝臟合成膽酸或膽鹽,隨著膽汁流入小腸,如果與膳食纖維或其他物質結合,小腸無法吸收,達到降低血膽固醇的效應!

  19.  2005年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 Source: 衛生署統計資訊 * 台灣地區年中人口數共計: 22,729,752人

  20. 2005年台灣地區老年人口主要死因 * 65歲以上年中人口數共計: 2,183,638人 Source: 衛生署統計資訊

  21. 認識心血管生理指標 • 血壓標準範圍: • 正常值-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 • 臨界值-收縮壓140~160mmHg-舒張壓90~95mmHg • 高血壓-收縮壓160mmHg↑;舒張壓95mmHg ↑ • 低血壓-收縮壓90~100mmHg • 心跳標準範圍: • 標準72下/分 • 一般60~80下/分

  22. 膽固醇&脂蛋白 • 總膽固醇:(130-200 mg/dl) • 當數值偏高,易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腦中風! • 若含量太低,則表示可能有貧血、肝障礙或營養不良。 •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提出「1 to 2」規則:血中膽固醇每減少1 %,罹患心血管疾病之機率即降低2 %。 • 脂蛋白:血脂肪在血液中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的結合體,即稱之為「脂蛋白」。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35 mg/dl)俗稱〝好的〞膽固醇,對血管有保護作用。血中含量不可低於35mg/dl,否則容易罹患動脈血管硬化。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60 mg/dl)俗稱〝壞的〞膽固醇,愈高與動脈血管硬化疾病有關。 • 三酸甘油脂:脂肪的一種。通常有高三酸甘油脂的人,總膽固醇會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會高,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會較低。

  23. 膽固醇指數標準 單位: mg/dl 參考美國心臟學會(AHA)的20歲以上無心臟血管疾病史者 註:有心臟血管疾病歷史的人,壞的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值應低於100 mg/dl

  24. 健康飲食降低膽固醇 • 每天攝取膽固醇<300mg • 多攝取單(多)元不飽和脂肪—常見於植物油 • 每天至少攝取五份(五個拳頭大小)蔬果! • 全麥製品或五穀米當主食 • 魚、家禽不要連皮吃!肉類吃瘦的少脂肪! • 脫脂或低脂的乳製品! • 蛋黃含很高的膽固醇(200mg/顆),一天最多ㄧ顆! • 白肉比紅肉好!

  25. 克醇~ 最多元、最完整的配方 ~ • 成分: • 植物固醇 • 多元不飽和磷脂膽鹼(PPC) • 松樹皮萃取 • L-半胱胺酸 • 薊多酚 • 膽鹼 • 泛酸鈣(維生素B5) • 牛磺酸 • 其他:濃縮肝粉、肝精、硒、肌醇、蛋胺酸、蕈多醣體、第五代AT酵素、維生素B12、丁烯二酸亞鐵、維生素E、維生素C、天門冬氨酸、輔酶Q10、精氨酸 • 用法:早晚各一次、每次1粒

  26. 克醇 植物固醇 • 植物固醇(phytosterols/phytostanols)可減少人體體內的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有助於控制血脂。 • 簡稱為<植醇>,美國FDA於2000年正式同意、含有植物固醇的食品可以明確地於產品包裝上標示「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之保健功效。

  27. 克醇 多元不飽和磷脂膽鹼(PPC) • PPC/DLPC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可與膽固醇、脂蛋白結合而達到清血脂&降膽固醇的效果!

  28. 克醇 松樹皮萃取 • 含有豐富的生物類黃酮與低聚前花青素(OPCs),是一種超級抗氧化劑,他的抗氧化作用是維他命E的50倍及維他命C的20倍,能屏除自由基的攻擊,並能強化微血管彈性和血液循環暢通。

  29. 克醇 L-半胱胺酸 • L-半胱胺酸幫忙清除有毒物質以保護細胞。 • 身為最佳自由基破壞者的一員,當與硒及維他命E一起服用,半胱胺酸能發揮最大的功力。除了保護細胞免受輻射作用之害,它保護肝及腦不受菸酒之害。 • 治療風濕性關節炎,不妨補充一些L-半胱胺酸。 • 此胺基酸也促進脂肪燃燒及打造肌肉。

  30. 克醇 薊多酚 • 植物綠色的部分富含洋薊酸(cynarin),可促進肝分泌膽汁,進而分解脂肪可以降低人體過高的膽固醇以及三酸甘油脂保護肝臟。

  31. 克醇 膽鹼 • 神經衝動之傳導、膽囊的調節、肝功能及卵磷脂的形成均需膽鹼,協助荷爾蒙製造,且是脂肪與膽固醇代謝所必備的。

  32. 克醇 泛酸鈣(維生素B5) • 泛酸是coenzyme A組成的一部份,在組織中,泛酸會轉變為輔脢A(co-enzyme A)。輔脢A扮演著醣類、脂肪、蛋白質代謝中的基本角色!

  33. 克醇 牛磺酸 • 調節脂肪消化吸收,在消化道中能幫助膽鹽形成,進而使脂肪類物質更容易溶解於膽鹽之中,加速脂肪排除,亦可增加各種脂肪酶的活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