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 likes | 531 Views
厦门双十中学 高三化学备课组 肖培林. 立足基础 突出重点 —— 对 《 化学平衡 》 复习的一点认识. 一、高考大纲对化学平衡的要求.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3 .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4 .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5 .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 三废处理 ” 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考纲要点解读.
E N D
厦门双十中学 高三化学备课组 肖培林 立足基础 突出重点——对《化学平衡》复习的一点认识
一、高考大纲对化学平衡的要求 •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 3.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其与化学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 4.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压强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 5.初步了解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以及生产过程中综合经济效益问题
考纲要点解读 • 1.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 • 2.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物中各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 • 3.理解化学平衡特征的含义,确定某种情况下可逆反应是否建立平衡。 • 4.勒夏特列原理在各类平衡(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平衡)中的应用。 • 5.用图象表示外界条件的化学平衡的影响,根据图象推测外界条件的变化。 • 6.化学平衡理论的应用。 • 7.根据条件确定可逆反应中某一物质的转化率、消耗量、气体体积变化等。
三、近三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中化学平衡考题实例三、近三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中化学平衡考题实例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13.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 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 达到平衡态II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2测试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理科综合能力2测试 • 6.已知:C(s)+CO2(g) 2CO(g) △H>0。该反应的达到平衡后,下列条件有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的是 • A.升高温度和减小压强 • B.降低温度和减小压强 • C.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 D.升高温度和增大压强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6.反应2A(g)+B(g) 2C(g);△H >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的是 A.低温、低压 B.低温、高压 C.高温、高压 D.高温、低压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 11.在0.1mol·L-1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 CH3COOH CH3COO-+H+ •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C.加入少量0.1mol·L-1HCl溶液,溶液中c (H+)减小 • D.加入小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3测试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3测试 8.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 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m+n)必定小于p • B.(m+n)必定大于p • C.m必定小于p • D.n必定大于p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2 • 11.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的△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 • 12.右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 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可逆反应的正反应为 • 放热反应 • B.X、Y、Z均为气态 • C.X和Y中只有一种为气态,Z为气态 • D.上述反应的逆反应的△H>0
其他省份在2007年高考中有关化学平衡考题实例其他省份在2007年高考中有关化学平衡考题实例 •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A • 22.(8分) • “碘钟”实验中,3I-+S2O=I+2SO的反应速率可以用I与加入的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某探究性学习小组在20℃进行实验,得 • 到的数据如下表: •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 c(I-)/mol·L-1 0.040 0.080 0.080 0.160 0.120 • c(S2O)/mol·L-1 0.040 0.040 0.080 0.020 0.040 • t/s 88.0 44.0 22.0 44.0 t1 • 回答下列问题: •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显色时间t1=。 • (3)温度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符合一般规律,若在40℃下进行编号③对应浓度的实验,显色时间t2的范围为(填字母)。 • A.<22.0s B.22.0~44.0s C.>44.0s D.数据不足,无法判断 • (4)通过分析比较上表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 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通入少量氯气,减小 • B.通入少量SO2,溶液漂白性增强 • C.加入少量固体NaCl,一定有c(Na+)= c(Cl-)+ c(ClO-) •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或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宁夏 • 13.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混合气体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0%,与反应前的体积相比,反应后体积缩小的百分率是 • A.16.7% B.20.0% • C.80.0% D.83.3%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 1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 + 2B(g) 2C(g) + D(g);△H < 0 1 mol A和2 mol B • 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和2mol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A和2mol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 •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 13.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 CO2+H2。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 A.0.5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 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 • C.0.5 mol CO+1.5 mol H2O(g)+0.4 mol CO2+0.4 mol H2 • D.0.5 mol CO+1.5 mol H2O(g)+0.5 mol CO2+0.5 mol H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 26.(14分)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解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该方法的优点是。 • (3)一定温度下,1molNH4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角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则容 • 器中的总压为Pa; •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 • 的示意图。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 • 次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 •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 •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3 L的密闭容器中, • 一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催化剂为 • Cu2O/ZnO):CO(g)+2H2(g) CH3OH(g) •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 (1)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升高温度,K值 •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2)在5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 • 反应速率v(H2)= •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的浓度减少 B.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也加快 • C.甲醇的物质的量增加 D.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增大 • (4)据研究,反应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的为Cu2O,反应体系中含少量CO2有利于维持催化剂Cu2O的量不变,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K=c(CH3OH)/c(CO)·c2(H2) 减小(2)2nB/3tBmol·(L·min)-1(3)b c(4)Cu2O+CO2Cu+CO2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 11.25℃,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 H++OH-;△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Na,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 D.将水加热,Kw增大,pH不变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 10.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molX和1molY进行反应: • 2X(g)+Y(g) Z(g),60达到平衡,生成0.3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1mol/(L·s) •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L,Z的平衡浓度变为原来的 C.若增大压强,则物质Y的转化率减小 • D.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
四、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考查特点四、近三年全国高考中化学平衡知识点考查特点
从前面各省近三年高考化学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出现来看,特别是全国理科综合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前面各省近三年高考化学中化学平衡知识点的出现来看,特别是全国理科综合卷,有以下几个特点: (1)2007年全国理综1和理综2都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2006年全国理综1考查了电离平衡移动,理综2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2005年全国理综1考查了化学平衡综合问题,理综2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点。 (2)从其他省来看,化学平衡知识点考查的次数也是最多,其次是化学平衡计算,第三是化学平衡综合问题的考查。有关其他类型平衡的考题也多次出现。
(3)在化学平衡的考查中,题型绝大多数都是选择题,分数4-6分。特别是2007年的考题中,除了广东(化学)、上海(化学)、重庆(理综)、山东(理综)出现了填空题,分数为8-14分外,全国综合卷和其他省份都是选择题;全国综合卷近三年都是填空题,分数都是6分。(3)在化学平衡的考查中,题型绝大多数都是选择题,分数4-6分。特别是2007年的考题中,除了广东(化学)、上海(化学)、重庆(理综)、山东(理综)出现了填空题,分数为8-14分外,全国综合卷和其他省份都是选择题;全国综合卷近三年都是填空题,分数都是6分。 (4)关于等效平衡问题,除了江苏省出现了2次外,近几年各省特别是全国卷没有出现这个问题。(全国卷2003年出现一次,是12分的计算题)
五、近三年没有出现的知识点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全国理综1和全国理综2近三年主要考查了: • 1、化学平衡移动知识点。(2007年、2006年,2005年)2000年、2001年、 •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005年、) • 3、化学平衡综合问题。(2005年) • 4、电离平衡移动问题。(2006年) • 所以: • 知识点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全国卷近3年没有出现。(2000年出现一次)
知识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全国卷2006年、2007年两年没有出现。(2001年出现了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分析)知识点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全国卷2006年、2007年两年没有出现。(2001年出现了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分析) •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全国卷近3年没有出现。(2002年出现一次) • 知识点化学平衡计算全国卷近3年没有出现。(2002年填空题8分、2004年是计算题,分数16分) • 知识点化学平衡综合知识全国卷近2年没有出现。(2005年出现) • 知识点化学平衡与速率之间的关系全国卷近3年没有出现。
六、复习建议 • 1、预测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虽然不能找出命题的规律,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命题的重点和方向。我们认为,对“化学平衡”这个知识块,他的命题规律是: • 重点知识反复考,基础知识穿插考, • 难点知识偶尔考,不清不楚不会考。 • 2、复习建议 • 根据这个规律,我们认为在复习化学平衡这个知识块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对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复习 • 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常考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认识,会应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进行有关简单的计算。题型主要是选择题。从试题内容看,主要有 • ①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的反应速率; • ②根据给定条件,确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平均速率。 • 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 • ④化学反应速率的图象及应用。 • 这部分内容在复习时,抓好基础知识就可以了,不要人为拔高,增加难度。
(2)对化学平衡与相关计算的复习 • 这一知识点是高考每年必考常考题目之一,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特别是 • ①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 • ②应用勒夏特列原理分析化学平衡及各类平衡的移动。特别是浓度、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判断。 • 化学家鲍林对学生指出,你们可以将来可能不再学习化学,可能会忘记化学课上的化学现象,但是,无论如何请你们不要忘记勒夏特列原理。这就证明了勒夏特列原理的重要性。 • ③化学图象分析等,会常常出现。 • *④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计算方法。(简单计算为主) • *⑤等效平衡的特点及判断。也偶尔会出现。 • 这个知识点的复习要认真扎实,把每个点都复习到。特别是典型题目要认真讲清楚,可以适当加强练习,提高准确性。对于计算和等效平衡,也要举例讲解,举一反三。
(3)对于合成氨工业的复习 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主要是以填空题的形式穿插出现, • ①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分析合成氨反应适宜条件的选择。 • ②会应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原理解释化学工业中有关化学平衡问题。 • ③结合计算解决化学工业中的实际问题。 • 由于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实验、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因此这方面将会成为考查学生应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命题点。
总之, 平衡理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是高考中必考的考点,而化学平衡又是其他平衡的理论基础,在高考中一直受到命题者的青睐。这类题目相对其他知识点题目有较大难度,具有良好的区分度,选拔功能强。试题考查的重点一是原理,二是应用。应用原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是命题的热点和方向。只要我们抓好基础,突出重点,就一定能够搞好化学平衡的复习工作。
谢谢大家! 祝大家在高考复习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