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333 Views
中國山水之仿古. 李進業 LI CHUN IP. 清初仿古. 仿古傳統 臨 , 摹 , 仿 唐 > 五代 > 宋 > 元 > 明 > 清 皴法 元四家 南北宗 ( 董其昌 與 莫是龍 ) 南北宗 與 南北方山水畫派 清六家 四王 , 吳 , 惲 ( 保守 ) 四僧 ( 創新 ). 摹 、 臨 、 仿. 摹 : 完全把原作翻畫 , 最為容易 。 臨 : 形神相似 , 但無需相同 。 仿 : 隨畫家心意 , 沒有什麼約束 。. 歷代仿古之演變. 隋 : 山水畫之興起 唐 : 承襲隋朝 五代 :
E N D
中國山水之仿古 李進業 LI CHUN IP
清初仿古 • 仿古傳統 臨,摹,仿 唐>五代>宋>元>明>清 • 皴法 • 元四家 • 南北宗(董其昌 與 莫是龍) 南北宗 與 南北方山水畫派 • 清六家 四王,吳,惲(保守)四僧(創新)
摹、臨、仿 • 摹: 完全把原作翻畫,最為容易。 • 臨: 形神相似,但無需相同。 • 仿: 隨畫家心意,沒有什麼約束。
歷代仿古之演變 • 隋: 山水畫之興起 • 唐: 承襲隋朝 • 五代: • 荊、關 令唐代山水畫更完整 • 董、巨 開創了全新的繪畫技巧(披麻皴) • 元: 從董、巨的基礎發展出新方向 • 清: • 前期以元四家為仿古中心 • 後期則以四王為對象
皴法 • 勾、勒、皴、擦、點、染 • 李思訓父子所創 • 皴: 山石草木的紋理 • 不同的皴法表達不同的紋理 • 可分三十多種 • 綫皴、面皴、點皴 • 綫皴: (長/短)披麻皴、折帶皴(多於南方山水) • 面皴: (大/小)斧劈皴、拖泥帶水皴(多於北方山水) • 點皴: 雨點皴、豆瓣皴、米點皴
綫皴 • 坡麻皴 通常用來表現山石疏鬆
綫皴(2) • 折帶皴 用來展示沉積岩石的層次感
面皴 • 斧劈皴 表現石質的堅硬及輪廓分明
面皴(2) • 拖泥帶水皴 表現石質堅硬,光暗對比
點皴 • 豆瓣皴 經過侵蝕後的堅硬石質的表面
點皴(2) • 米點皴 迷蒙一片下的山景
隱逸的“元四家” • 承上啟下 • 黃(陸)公望,平江常熟人,隱居富春。 • 吳鎮,嘉興人,隱居嘉興魏塘。 • 倪瓚,江西無鍚人,四處漂泊,折帶皴。 • 王蒙,湖州人,隱居近杭州的黃鶴山,解索皴。
崇南貶北的南北宗 • 南北宗論是誰提倡? >董其昌《畫旨》 >莫是龍《畫說》 • 南北宗的意思 • 南北宗論與南北方畫派的分別 >南北宗論: 引至襌家 >南北畫派: 對象的位置不同, 江南, 江北
清代畫家 • 並沒有皇室畫家 • 受“南北宗論”深遠影響 • 欠缺新元素 • 北方山水幾乎絕跡 • 四王: 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翬 • 清六家: 四王、吳歷、惲壽平 • 四僧: 朱耷、原濟、髡殘、弘仁
保守派 與 創新派 • 皆屬南方山水畫派 • 保守派 承襲董其昌之復古思想,受宮廷重用。 • 創新派 突破前人的框框,卻被皇室排斥。
總結 • 仿古的真正意思 • 不同的皴法及其作用 • 元四家的背景及其突破 • 南北宗論的影響 • 清代的保守派與創新派之特點
南北宗的意思 • 禪家當中的南北二宗來比喻繪畫 「禪家有南北二宗,唐時始分。畫之南北二宗,亦唐時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則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流傳而為未之趙幹、趙伯駒、伯驌、以至馬、夏輩。南宗王摩詰始用渲淡,一變鈎斫之法,其傳為張璪、荊、關、董、巨、米家父子,至元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馬駒,云門, 臨濟幾孫之盛,而北宗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