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0 likes | 1.21k Views
美的形式與立體造型 基礎概念補充 5/26. 美的形式: 重覆 ﹝Repetition﹞ 漸層 ﹝Gradation﹞ 對稱 ﹝Symmetry﹞ 均衡 ﹝Balance﹞ 對比 ﹝Contrast﹞ 比例 ﹝Proportion﹞ 律動 ﹝Rhythm﹞ 統調 ﹝Unity﹞ 作業二:系列 單純 ﹝Simplicity﹞ 作業二:簡化. 重覆 ﹝Repetition﹞. 在造形行為中,具有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形、色、音等元素,在同時間或同範圍之內出現兩次以上,或者是相異的元素,不斷繼續交叉重複,這就是反覆 的形式原理。
E N D
美的形式與立體造型 基礎概念補充 5/26
美的形式: 重覆﹝Repetition﹞ 漸層﹝Gradation﹞ 對稱﹝Symmetry﹞ 均衡﹝Balance﹞ 對比﹝Contrast﹞ 比例﹝Proportion﹞ 律動﹝Rhythm﹞ 統調﹝Unity﹞ 作業二:系列 單純﹝Simplicity﹞ 作業二:簡化
重覆﹝Repetition﹞ 在造形行為中,具有完全相同或相似的形、色、音等元素,在同時間或同範圍之內出現兩次以上,或者是相異的元素,不斷繼續交叉重複,這就是反覆的形式原理。 而反覆之美也是一種韻律表現的形式原理,重複出現,讓人印象深刻。 反複出現規律性的排列方式,感覺上井然有序,整體所呈現的美感,明確而清新。 反覆的形式方法簡單容易,效果卻顯著,應用在生活中也常常可見,瓷磚的排法就是標準的反覆式,因此除了裝飾性之外,更稱實用。而反覆的缺點是過於刻板,會令人煩悶,變化的趣味性也較少。
漸層﹝Gradation﹞ 而漸層卻是強調階級變化的美感,也就是相同的要素排列在同一個時間或空間的範圍裡,此一要素的漸次變化情形。 例如由大漸漸變化到小,或是由小漸變到大,顏色的色階漸變,由濃至淡,由淡而濃,聲音由強而漸弱,由弱而漸強;以雕塑、繪畫等類屬視覺藝術來看,自然而然形成空間的遠近距離慼,在形式上呈現一種韻律效果。
對稱﹝Symmetry﹞ 所謂對稱之美,是需要有一個假定的軸線位置,位於軸線左右兩邊有著完全相同的元素,它是偶數存在的,並且是相對性質。 像是樹葉、蝴蝶的雙翼,人工製造的物品如陶瓷等產品,也是對稱平衡的實例 。 對稱有穩定、有秩序、平衡穩定的感覺。
均衡﹝Balance﹞ 均衡是指兩個力量相互保持的意思,也就是將兩種以上的構成要素,互相均勻的配列在一個基礎的支點上,已保持力學上的平衡而達到安定的狀態。 均衡帶給人協調而舒適的感受,應用的方法類似於對稱法,但是比較起來,呈現的效果具有對稱的平衡感,但顯得自由開放,這樣的形式美感似乎又顯得沒那麼拘束,應用的範圍自然也更為廣泛。
對比﹝Contrast﹞ 對比是將相對的要素配列在一起,以相互比較來達到二者相抗拒的狀態,其含有比較的意味,而且差異性大,具有強烈的感覺。例如對比色、互補色、大與小、輕與重、亮與暗、動與靜、彎與直....等。 對比也有強調的作用,能夠把其中想要凸顯的重點襯托出來,如果運用得當,則能展現活力,相當搶眼突出。然而,對比現象強弱與否,決定於對比要素的配置關係而定。凡是性質相反的組成,因為強烈的對照而產生彼此之問的個性更加顯著,比較之下,大的看起來更大,小的則是越小,鮮明的則是越明亮,渾濁的則是越暗沈,這種對比式的美感,尤其是很容易便能達到一定的效果。
比例﹝Proportion﹞ 比例就是部份與部分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形式法則或數量關係 在特定的範圍之內,存在於其中的各個元素之間,或是整體與部份、部份與部份之間,有大小、面積、長短、高低等有關數理的關係 黃金比例是最基本也最常用的美學定律,古希臘人認為它是最美的比例,活用於視覺造形裡,黃金分割的比例是1:1.618,例如3:5或5:8都是近似於黃金比例的值。比例的應用層面廣泛,不僅追求美感,實用性考量亦是選擇的重要因素。
律動﹝Rhythm﹞ 律動又稱為韻律、節奏。所謂的律動,簡單的說,凡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反覆和排列,或是屬於週期性、漸變性的現象,均是律動。它予人產生的印象是具有抑揚變化而又有統一感的運動。 造型若是少了律動感,就會少了活力而顯得過於安定呆板,有了律動的變化便顯得活潑而有生氣,在視覺與心理上都具有感動力。
統調﹝Unity﹞-- 夾子作業 統調就是把許多不同的元素聚集在一起時,只要選擇某種最主要的特色作為凝聚的力量,利用共同點來統一全體,讓整體整齊而不至於凌亂。 統調又稱作「多樣統一」,或是「變化統一」,例如在一個充滿許多色彩的畫面中,存在較大面積或比例的主色調,就會自然而然成為畫面中的主角,而決定整個畫面的色感。。
單純﹝Simplicity﹞ -- 夾子作業 單純是形態的簡化,它能表現溫和平靜,樸實無華的美,單純化的美感,是一個重要的形式表現法,單純並不一定是單調乏味的,它的主要概念是將不必要而且雜蕪多餘的裝飾部份去除,只留取最為精華的重點,作為表現的主體。 至此以後現代的產品設計也都承襲著此一風格,展現出大方流線而富有機能功用的造形性與實用原則的完美結合。
作業A 半立體構成:利用在紙上切、割、折、卡榫等簡易技法, 運用美的形式,快速創造出5種半立體構成。 範例: 作法:1.挑選5個美的形式定義 2.將每個定義表現在5張紙上 3.並集成小冊子(需製作封面) 紙張大小:A5 目的:快速掌握美的形式運用 評分基準:是否符合美的定義 交作業日期:6/2(二) ----------------------------------------------------------------------------------------------------- 自己可以變化的小技巧 紋理創造:在紙上切割、折、搓揉、壓、刮等,塑造出紙的紋理。 加入色彩:可自行加入色彩來加強美的形式表現。
作業B 線的立體構成:線+美的形式1種構成立體作品 範例:在下一頁 作法:1.抽籤1個美的形式定義 2.選取竹籤、棉花棒、ABS棒、壓克力棒等,有硬度的線材 3.利用切、割、膠合的方式,將線材組合構成立體作品 作品尺寸:30x30x30cm 目的:快速掌握美的形式運用 評分基準:是否符合美的定義 交作業日期:6/2(二) ----------------------------------------------------------------------------------------------------- 自己可以變化的小技巧 加入色彩:可自行加入色彩來加強美的形式表現。 美的定義以抽籤為主要表現,可搭配其他1~2種形式創作。
線: 分割、塑型、比例、律動、直線排列
6/6(六)期末展示 需準備的東西 1. 作品:被選到的作品需作整修 2. 簡單展台或展示設計:佈置桌面、吊掛等 3. 作品說明卡A5(橫式):包含作業名稱、作者、作品說明。 4. 作品製作過程:將資料有順序地裝在資料夾裡,以供翻閱。 5.6/5(五) 下午5點 :所有同學系館集合準備,作品與說明都要帶來! 作業1–5人 作業2–5人 作業3–5人 作業A–5人 作業B–5人
6/13(六)補課 10:00am 6/16(二) 期末最後期限 作業2、3、A~C修改補交
作業C 面的立體構成:面+美的形式1種構成立體作品 範例:在下一頁 作法:1.抽籤1個美的形式定義 2.選取竹籤、棉花棒、ABS棒、壓克力棒等,有硬度的線材 3.利用切、割、膠合的方式,將線材組合構成立體作品 作品尺寸:30x30x30cm 目的:快速掌握美的形式運用 評分基準:是否符合美的定義 交作業日期:6/9(二) ----------------------------------------------------------------------------------------------------- 自己可以變化的小技巧 加入色彩:可自行加入色彩來加強美的形式表現。 美的定義以抽籤為主要表現,可搭配其他1~2種形式創作。
由面的堆疊與錯位漸層 造成面的變形 搭配色彩 產生旋轉 律動的效果 但因堆疊且重複的關係 形成實的體 也有重量的穩定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