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likes | 856 Views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70 年前,一支中国军队主动出国进入缅甸作战。他们衣衫褴褛,他们装备落后,被英美嘲讽为“乞丐军队”。然而这已经是这个国家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就是中国远征军。英美认为他们在日军面前将仍然不堪一击。此后他们经历过惨败,最终也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在三年的作战中,他们已经拿生命赋予了这个国家新的尊严,让全世界改变了对中国军人,乃至中国的看法。 今天,昨天,始终有一面先辈的旗帜。.
E N D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
70年前,一支中国军队主动出国进入缅甸作战。他们衣衫褴褛,他们装备落后,被英美嘲讽为“乞丐军队”。然而这已经是这个国家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就是中国远征军。英美认为他们在日军面前将仍然不堪一击。此后他们经历过惨败,最终也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在三年的作战中,他们已经拿生命赋予了这个国家新的尊严,让全世界改变了对中国军人,乃至中国的看法。70年前,一支中国军队主动出国进入缅甸作战。他们衣衫褴褛,他们装备落后,被英美嘲讽为“乞丐军队”。然而这已经是这个国家当时最精锐的军队。他们就是中国远征军。英美认为他们在日军面前将仍然不堪一击。此后他们经历过惨败,最终也获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在三年的作战中,他们已经拿生命赋予了这个国家新的尊严,让全世界改变了对中国军人,乃至中国的看法。 今天,昨天,始终有一面先辈的旗帜。
这套图片主要选自由章东盘主编,汉唐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记忆》以及《国家记忆二》两书。《国家记忆》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数据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和表现力的数百张图文汇集成书。这些图片也主要由当时在中缅印战场的美军通信兵第164照相连所拍摄,真实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的面貌。这套图片主要选自由章东盘主编,汉唐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家记忆》以及《国家记忆二》两书。《国家记忆》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数据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和表现力的数百张图文汇集成书。这些图片也主要由当时在中缅印战场的美军通信兵第164照相连所拍摄,真实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的面貌。 编辑/陈鹍 冯家杰
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印度受到威胁,英国在远东的形势变得相当危急。应英国政府要求,1942年2月,为了保卫中国唯一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赶赴缅甸作战。图为1945年1月31日拍摄的滇缅公路。1942年初,日军入侵缅甸,印度受到威胁,英国在远东的形势变得相当危急。应英国政府要求,1942年2月,为了保卫中国唯一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赶赴缅甸作战。图为1945年1月31日拍摄的滇缅公路。
1942年2月,中国军队第5军,第66军,第6军10万大军开进缅甸。图为1942年初开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1942年2月,中国军队第5军,第66军,第6军10万大军开进缅甸。图为1942年初开赴缅甸作战的中国远征军。
随着日军不断向缅甸增兵,并且中英军队配合混乱,英军急于向印度撤退。战况急剧恶化,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向云南和印度撤退。图为1942年5月正在缅甸丛林中带队行走的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前方第一人)。随着日军不断向缅甸增兵,并且中英军队配合混乱,英军急于向印度撤退。战况急剧恶化,1942年5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向云南和印度撤退。图为1942年5月正在缅甸丛林中带队行走的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前方第一人)。
1942年8月,进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等部队进入印度兰姆伽训练中心,接受美国教官的训练,换装美式装备。图为1942年10月史迪威向已经撤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讲话。1942年8月,进入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等部队进入印度兰姆伽训练中心,接受美国教官的训练,换装美式装备。图为1942年10月史迪威向已经撤退到印度的中国军队讲话。
美国飞机从中国内地向印度兰姆伽基地运送来大量中国士兵,以补充中国驻印军。他们脱掉了身上破烂的中国军装,换上了美军为他们配备的全套新军装。这些中国士兵将和已在兰姆伽的中国军队,组成了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后来这2支部队全都入列国军5大主力。美国飞机从中国内地向印度兰姆伽基地运送来大量中国士兵,以补充中国驻印军。他们脱掉了身上破烂的中国军装,换上了美军为他们配备的全套新军装。这些中国士兵将和已在兰姆伽的中国军队,组成了中国驻印军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后来这2支部队全都入列国军5大主力。
史迪威将军力主由美国出资、出装备,在印度训练的新1军和新6军,称为“中国驻印军”,同时在滇西装备训练30个师的部队称为中国远征军,以便适时反攻缅甸。图为1943年11月27日,在中美训练营,中国士兵正在练习实弹射击。美军通信兵(U.S. Army Signal Corps)拍摄。
为了轰炸日本本土和支持中国军队抗战,美军航空兵逐渐进驻中国。图为1943年6月30日,在中国西南某美军机场,美军中尉伯奇正在和他的中国战友一起向袭击机场的日军飞机射击。为了轰炸日本本土和支持中国军队抗战,美军航空兵逐渐进驻中国。图为1943年6月30日,在中国西南某美军机场,美军中尉伯奇正在和他的中国战友一起向袭击机场的日军飞机射击。
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由罗斯福提议确定了从印度经缅甸向中国方向反攻,将日军逐出缅甸,恢复与中国的陆上交通的方案。《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美军通信兵拍摄。1943年,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这次会议由罗斯福提议确定了从印度经缅甸向中国方向反攻,将日军逐出缅甸,恢复与中国的陆上交通的方案。《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美军通信兵拍摄。
在中国云南,大批中国军队中的精锐部队集结到这里,准备接受美国援助和军事训练,他们将从云南出发与从印度出发的中国驻印军一起夹击缅北滇西的日军。图为1名中国远征军号兵在一座古墓顶上吹响起床号,呼唤战友们起床,为了早日战胜日军而开始新一天的训练。美军通信兵拍摄。在中国云南,大批中国军队中的精锐部队集结到这里,准备接受美国援助和军事训练,他们将从云南出发与从印度出发的中国驻印军一起夹击缅北滇西的日军。图为1名中国远征军号兵在一座古墓顶上吹响起床号,呼唤战友们起床,为了早日战胜日军而开始新一天的训练。美军通信兵拍摄。
美军教官在中国云南设立了中美训练中心,主要训练部队副团长以下的营连排级干部,地址设在昆明附近,主要有步兵,参谋,通讯,工兵,炮兵训练班。一般训练时间为6周。1943年,1944年先后训练约1万人,其中也包含一些士兵。图为1944年2月12日,美军教官在训练中国士兵快速躲避空袭的技巧。摄影师:上等兵 寇科瑞克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美军教官在中国云南设立了中美训练中心,主要训练部队副团长以下的营连排级干部,地址设在昆明附近,主要有步兵,参谋,通讯,工兵,炮兵训练班。一般训练时间为6周。1943年,1944年先后训练约1万人,其中也包含一些士兵。图为1944年2月12日,美军教官在训练中国士兵快速躲避空袭的技巧。摄影师:上等兵 寇科瑞克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
在云南的中美训练中心步兵训练班,在学制六周的训练中,主要是两周兵器训练,两周射击训练和两周战术训练。图为1944年3月,中美训练中心的战术训练课,机枪手在射击真人大小的模拟靶,在旁边美军还设置了炸药爆破,增加实战真实感。在云南的中美训练中心步兵训练班,在学制六周的训练中,主要是两周兵器训练,两周射击训练和两周战术训练。图为1944年3月,中美训练中心的战术训练课,机枪手在射击真人大小的模拟靶,在旁边美军还设置了炸药爆破,增加实战真实感。
1943年12月16日,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美军教官在指导中国官兵使用布伦式机枪。图前为美国教官施瓦茨上等兵和学员吴子兴上校。美军通信兵拍摄。美国国防部公共信息局准予公开。1943年12月16日,在印度兰姆伽训练营,美军教官在指导中国官兵使用布伦式机枪。图前为美国教官施瓦茨上等兵和学员吴子兴上校。美军通信兵拍摄。美国国防部公共信息局准予公开。
1944年5月20日,中国远征军在云南大屯的美军司令部基地,接受在炮火下通过铁丝网的训练。这个训练科目体现了美军注重模拟性实战和通过实弹演练让士兵克服心理障碍的比较先进的训练方法。这些学员学成后,回到远征军各部队再教给士兵们美军的步兵技能。1944年5月20日,中国远征军在云南大屯的美军司令部基地,接受在炮火下通过铁丝网的训练。这个训练科目体现了美军注重模拟性实战和通过实弹演练让士兵克服心理障碍的比较先进的训练方法。这些学员学成后,回到远征军各部队再教给士兵们美军的步兵技能。
因为在抗战当中,中国军队缺乏反坦克武器,在面对日军战车时无能为力,造成很大损失,所以美军对于加强中国军队反坦克能力比较看重。图为1944年5月2日,美军琼斯中尉在指导中国士兵使用反坦克枪。国民党信息部官方照片。因为在抗战当中,中国军队缺乏反坦克武器,在面对日军战车时无能为力,造成很大损失,所以美军对于加强中国军队反坦克能力比较看重。图为1944年5月2日,美军琼斯中尉在指导中国士兵使用反坦克枪。国民党信息部官方照片。
在云南,中国远征军第9集团军司令关麟征在195师视察士兵练习拼刺刀。关麟征用兵以稳,准、狠著称,在国军当中也是一员名将。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在云南,中国远征军第9集团军司令关麟征在195师视察士兵练习拼刺刀。关麟征用兵以稳,准、狠著称,在国军当中也是一员名将。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
1945年4月18日,美军詹姆士上等兵在向中国第13军第276团的官兵们展示火箭筒的使用方法。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1945年4月18日,美军詹姆士上等兵在向中国第13军第276团的官兵们展示火箭筒的使用方法。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
随着美国B-29型战略轰炸机来华,在众多中国劳工和妇女儿童在加班加点修建成都的新津机场。全国上下大约有30万民工参与机场修筑工程,这些机场是由中美两国工兵规划设计的,以建立攻击日军的空军基地。随着美国B-29型战略轰炸机来华,在众多中国劳工和妇女儿童在加班加点修建成都的新津机场。全国上下大约有30万民工参与机场修筑工程,这些机场是由中美两国工兵规划设计的,以建立攻击日军的空军基地。
1944年11月22日,在美军第20航空队的中国成都基地,1名中国士兵在1架名为“顶好(DINGHAO)”的B-29型战略轰炸机前执勤。1944年11月22日,在美军第20航空队的中国成都基地,1名中国士兵在1架名为“顶好(DINGHAO)”的B-29型战略轰炸机前执勤。
1943年4月12日,一群美国空军的士兵在和一群孤儿玩骑大马的游戏。从左起分别是斯美特中尉,怀特军士,布兰宁军士,威廉.德军士和包尔顿中士。1943年4月12日,一群美国空军的士兵在和一群孤儿玩骑大马的游戏。从左起分别是斯美特中尉,怀特军士,布兰宁军士,威廉.德军士和包尔顿中士。
由于缺乏现代化泵油设施,中国地勤人员必须先将汽油从油罐倒入5加仑油箱中,然后再由人工灌进轰炸机巨大的油箱里。图为1944年9月13日,中国士兵在机场使用最原始的方法给1架美军B-29型战略轰炸机加油。由于缺乏现代化泵油设施,中国地勤人员必须先将汽油从油罐倒入5加仑油箱中,然后再由人工灌进轰炸机巨大的油箱里。图为1944年9月13日,中国士兵在机场使用最原始的方法给1架美军B-29型战略轰炸机加油。
图为云南省南部怒江前线驻守的中国士兵们从伙食桶里盛饭,这是由后勤伙食人员送到前沿阵地的。这里是中国军队发动的滇西大反攻战役的最前线,这场战役也是争夺滇缅公路控制权大攻势的一个组成部分。图为云南省南部怒江前线驻守的中国士兵们从伙食桶里盛饭,这是由后勤伙食人员送到前沿阵地的。这里是中国军队发动的滇西大反攻战役的最前线,这场战役也是争夺滇缅公路控制权大攻势的一个组成部分。
1944年6月4日,在怒江前线惠通桥上方的永阔山,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上将(没有戴军帽者),第53军军长周福成中将以及随从在吃午饭。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1944年6月4日,在怒江前线惠通桥上方的永阔山,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上将(没有戴军帽者),第53军军长周福成中将以及随从在吃午饭。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
在滇西战场,横档在中国远征军前的第一道障碍就是日军的松山要塞。图为1944年6月22日,向日军发动冲锋的中国远征军士兵。在滇西战场,横档在中国远征军前的第一道障碍就是日军的松山要塞。图为1944年6月22日,向日军发动冲锋的中国远征军士兵。
1944年8月29日,在松山前线,中国士兵在战斗结束后搜索日军的一处炮兵阵地。在图中的这处堡垒中,只发现了1具日军的尸体。1944年8月29日,在松山前线,中国士兵在战斗结束后搜索日军的一处炮兵阵地。在图中的这处堡垒中,只发现了1具日军的尸体。
松山大战,中国远征军在陡峭的山崖上艰难向上攀爬攻击日军阵地,但是遭到日军机枪正面,侧面交叉火力打击,损失惨重。图为从怒江前线被担架抬下来的中国伤兵。松山大战,中国远征军在陡峭的山崖上艰难向上攀爬攻击日军阵地,但是遭到日军机枪正面,侧面交叉火力打击,损失惨重。图为从怒江前线被担架抬下来的中国伤兵。
美军第14航空队在飞机里铺满了稻草,用来把在前线负伤的中国士兵空运到后方军医院。美军第14航空队在飞机里铺满了稻草,用来把在前线负伤的中国士兵空运到后方军医院。
1944年8月20日,中国远征军工兵在美军的帮助下在松山主峰日军工事下挖掘地道,在地道终端埋放6000磅炸药,一举摧毁了日军据点。图为1944年9月18日,中国士兵在爆炸后形成的弹坑进行搜索。Y部队参谋部公关办公室照片。1944年8月20日,中国远征军工兵在美军的帮助下在松山主峰日军工事下挖掘地道,在地道终端埋放6000磅炸药,一举摧毁了日军据点。图为1944年9月18日,中国士兵在爆炸后形成的弹坑进行搜索。Y部队参谋部公关办公室照片。
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24000人投入战斗,伤亡7763人,日军1250余人,只9人幸存。图为1944年9月3日,一名持枪的中国士兵看押两名在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后负伤被俘的日军士兵。美军通信兵拍摄。松山战役,中国远征军24000人投入战斗,伤亡7763人,日军1250余人,只9人幸存。图为1944年9月3日,一名持枪的中国士兵看押两名在中国远征军攻克松山后负伤被俘的日军士兵。美军通信兵拍摄。
松山战役进行的同时,在龙陵中日双方也爆发持续激战。图为中国骡马运输队正在将榴弹炮运往龙陵前线。美军通信兵拍摄。战争信息办公室发布。松山战役进行的同时,在龙陵中日双方也爆发持续激战。图为中国骡马运输队正在将榴弹炮运往龙陵前线。美军通信兵拍摄。战争信息办公室发布。
1944年11月9日,暴雨冲毁了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中国民工正在奋力拖拽被陷入泥坑的美军卡车。摄影师:奎德。美军通信兵拍摄。1944年11月9日,暴雨冲毁了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中国民工正在奋力拖拽被陷入泥坑的美军卡车。摄影师:奎德。美军通信兵拍摄。
1944年10月12日,在怒江前线的滇缅公路上,美军联络组的无线电员正在操作无线电,引起了一名中国小孩的好奇。摄影师:二等兵 哈特菲尔德。美军通信兵拍摄。1944年10月12日,在怒江前线的滇缅公路上,美军联络组的无线电员正在操作无线电,引起了一名中国小孩的好奇。摄影师:二等兵 哈特菲尔德。美军通信兵拍摄。
松山,龙陵,腾冲是日军在缅北三大玉碎战,虽然日军被全歼,但是强攻日军坚固要塞的中国远征军也几乎流尽了血。图为1944年9月4日,在中国远征军第53军即将向腾冲日军发起冲锋前,美军联络组把自己的钢盔送给中国士兵。这些钢盔将优先配备给冲锋在最前边的士兵。美军通信兵拍摄。松山,龙陵,腾冲是日军在缅北三大玉碎战,虽然日军被全歼,但是强攻日军坚固要塞的中国远征军也几乎流尽了血。图为1944年9月4日,在中国远征军第53军即将向腾冲日军发起冲锋前,美军联络组把自己的钢盔送给中国士兵。这些钢盔将优先配备给冲锋在最前边的士兵。美军通信兵拍摄。
1944年8月1日,中国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第346团在腾冲的街头阵地,中国士兵正在使用火箭筒攻击日军。摄影师:麦克温。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1944年8月1日,中国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第346团在腾冲的街头阵地,中国士兵正在使用火箭筒攻击日军。摄影师:麦克温。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
1944年10月4日,云南腾冲,1名中国士兵在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日军碉堡。Y部队参谋部公关办公室照片。1944年10月4日,云南腾冲,1名中国士兵在使用火焰喷射器攻击日军碉堡。Y部队参谋部公关办公室照片。
1944年10月6日,中国士兵在布满废墟的腾冲街道上搜索残余日军。1944年10月6日,中国士兵在布满废墟的腾冲街道上搜索残余日军。
1944年10月14日,经过5个星期激烈的战斗,远征军在付出上万人的伤亡后终于解放腾冲,腾冲也成为了第一座中国军队从日军手中通过强攻解放的城市。图为1个小女孩用扁担挑着她全部的家当回到已经被战火变成一片废墟的家。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1944年10月14日,经过5个星期激烈的战斗,远征军在付出上万人的伤亡后终于解放腾冲,腾冲也成为了第一座中国军队从日军手中通过强攻解放的城市。图为1个小女孩用扁担挑着她全部的家当回到已经被战火变成一片废墟的家。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
1944年10月14日,中国远征军刚刚经历了伤亡18000人的艰苦战斗收复了满目苍夷的腾冲。图为一位中国农民在向美军士兵借火。美军通信兵拍摄。1944年10月14日,中国远征军刚刚经历了伤亡18000人的艰苦战斗收复了满目苍夷的腾冲。图为一位中国农民在向美军士兵借火。美军通信兵拍摄。
滇缅战场,日军抵抗顽强,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战况非常激烈,为此中国方面决心将最精锐的第200师投入战场。图为1944年9月15日,中国云南驿机场,中国军队精锐的第5军第200师士兵登上C-47型运输机,他们的脚是胶鞋,而不是普通中国军队的草鞋,他们代表了中国军队中的精锐力量,穿胶鞋在其他盟军面前会好看一点。美军通信兵拍摄。滇缅战场,日军抵抗顽强,中国远征军伤亡很大,战况非常激烈,为此中国方面决心将最精锐的第200师投入战场。图为1944年9月15日,中国云南驿机场,中国军队精锐的第5军第200师士兵登上C-47型运输机,他们的脚是胶鞋,而不是普通中国军队的草鞋,他们代表了中国军队中的精锐力量,穿胶鞋在其他盟军面前会好看一点。美军通信兵拍摄。
1944年10月1日,美军达维斯上等兵在向中国士兵分发胶鞋。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1944年10月1日,美军达维斯上等兵在向中国士兵分发胶鞋。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
早在1943年10月,在印度的中国驻印军就从缅北向日军发动了大反攻,行动代号是人猿泰山。1944年12月11日,在缅甸八莫,中国驻印军第3榴弹炮营第9连正在向日军阵地开火。摄影师:莱普尼茨。美军通信兵拍摄。早在1943年10月,在印度的中国驻印军就从缅北向日军发动了大反攻,行动代号是人猿泰山。1944年12月11日,在缅甸八莫,中国驻印军第3榴弹炮营第9连正在向日军阵地开火。摄影师:莱普尼茨。美军通信兵拍摄。
1944年3月31日,在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1名美军士兵给1名中国伤兵点烟。在胡康河谷,中国驻印军几经血战重创了日军第18师团。1944年3月31日,在缅甸北部的胡康河谷,1名美军士兵给1名中国伤兵点烟。在胡康河谷,中国驻印军几经血战重创了日军第18师团。
中美联军用砍刀在缅甸的崇山峻岭绵延600英里的密林中砍出一条路来向密支那发起进攻。经过11周残酷的密支那攻击战,中国驻印军和美军以伤亡6000多人的惨重代价,才艰难啃下了日军的所有堡垒。图为1945年2月10日,缅甸密支那一座佛塔前,2名美军士兵在一座泥土加草根堆成的坟前鲜花致敬,那里埋葬着他们的中国战友。摄影者:约翰.加德曼。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照片。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中美联军用砍刀在缅甸的崇山峻岭绵延600英里的密林中砍出一条路来向密支那发起进攻。经过11周残酷的密支那攻击战,中国驻印军和美军以伤亡6000多人的惨重代价,才艰难啃下了日军的所有堡垒。图为1945年2月10日,缅甸密支那一座佛塔前,2名美军士兵在一座泥土加草根堆成的坟前鲜花致敬,那里埋葬着他们的中国战友。摄影者:约翰.加德曼。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照片。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准予公开。
1944年12月16日,中国军队攻克八莫后24小时,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的士兵在吃饭。摄影师:莱普尼茨。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1944年12月16日,中国军队攻克八莫后24小时,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的士兵在吃饭。摄影师:莱普尼茨。美军通信兵拍摄。华盛顿国防部公共关系局发布。
在缅甸列多公路上,1名中国驻印军独立第1个团(原为驻印军直属化学团)的士兵携带着受伤的野猴在行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属美军火神特种部队作战。(该部队还要美军第475步兵团)。在缅甸列多公路上,1名中国驻印军独立第1个团(原为驻印军直属化学团)的士兵携带着受伤的野猴在行军。他们的主要任务是配属美军火神特种部队作战。(该部队还要美军第475步兵团)。
在列多公路旁的一座康复营,史迪威将军向一群中国残疾军人脱帽致敬。这些伤残军人将在这里学习编织,铁匠等职业技能以便脱下军装,重返社会。美军通信兵拍摄。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发布。在列多公路旁的一座康复营,史迪威将军向一群中国残疾军人脱帽致敬。这些伤残军人将在这里学习编织,铁匠等职业技能以便脱下军装,重返社会。美军通信兵拍摄。美国战争信息办公室发布。
1945年1月23日,在缅甸南坎以东20英里的木司,中国驻印军新1军的士兵与中国远征军士兵相遇。中国远征军的被服是国内供应,而中国驻印军的被服是美国供应的。图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第113团的士兵打开美制食品与中国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的士兵分享。摄影师:怀特。1945年1月23日,在缅甸南坎以东20英里的木司,中国驻印军新1军的士兵与中国远征军士兵相遇。中国远征军的被服是国内供应,而中国驻印军的被服是美国供应的。图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新38师第113团的士兵打开美制食品与中国远征军第53军第116师的士兵分享。摄影师: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