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70 Views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黄梅二中. 殷 敏. 秋 怀 ( 其二 ) 孟 郊 秋月颜色冰 , 老客志气单 . 冷露滴梦破 , 峭风梳骨寒 . 席上印病文 , 肠中转愁盘 . 疑虑无所凭 , 虚听多无端 . 梧桐枯峥嵘 , 声响如哀弹. 悲凉. 清新. 刘禹锡 《 秋词 》 (一) (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 山明水净夜来霜, 我言秋日胜春朝。 数树深红出浅黄。 晴空一鹤排云上, 试上高楼清入骨, 便引诗情到碧霄。 岂如春色嗾人狂。. 景随情异. 教学重点 : 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特点: 清、 静、 悲凉 -- 文眼. 作家作品.
E N D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黄梅二中 殷 敏
秋 怀(其二) 孟 郊 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 悲凉
清新 刘禹锡《秋词》 (一) (二) 自古逢秋悲寂寥, 山明水净夜来霜, 我言秋日胜春朝。 数树深红出浅黄。 晴空一鹤排云上, 试上高楼清入骨, 便引诗情到碧霄。 岂如春色嗾人狂。
景随情异 教学重点:分析情与景的关系
作家作品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富阳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经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写作背景: •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得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 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冷色调 秋色 清
鸽声 反衬 蝉声 静 秋声 雨声 动→静 人声
小结: 碧绿 淡红 冷清 蓝朵 青色 秋色 白色 淡绿 微黄 紫黑 悲凉 故都的秋 鸟 飞 声 钟 鸣 声 虫 鸣 声 反衬 静 秋声 扫 地 声 动→静 蝉 鸣 声 风 雨 声 说 话 声
迁移训练 以夏天的景为描写内容,借景抒发欢乐或苦闷的心情,但不能直抒胸臆,要学会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下课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