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體溫失調

體溫失調. 急救課程手冊修訂版. 人體 最有效率 溫度 為:37 ℃ ( 98.6℉). 人體對溫度變化的反應. 寒冷時. 炎熱時. 1. 組織產生熱量 肌肉活動、消化食物 2. 皮膚的反應 表面血管收縮 減少出汗、毛髮豎起 3. 行為的適應 穿衣服、 吸收外來熱量. 1. 皮膚的反應 皮膚內的 血管擴張 出汗 2. 行為的適應 減少 所 穿衣 服 冷水浴. 體溫過低 (< 35 ℃ ). 徵狀. 顫抖、神 志 混亂 皮膚麻木 , 乾 而冰 冷 呼吸 淺而慢 脈搏轉弱

yah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體溫失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體溫失調 急救課程手冊修訂版

  2. 人體最有效率溫度為:37℃( 98.6℉) 人體對溫度變化的反應 寒冷時 炎熱時 1. 組織產生熱量 肌肉活動、消化食物 2. 皮膚的反應 表面血管收縮 減少出汗、毛髮豎起 3. 行為的適應 穿衣服、吸收外來熱量 1. 皮膚的反應 皮膚內的血管擴張出汗 2. 行為的適應 減少所穿衣服 冷水浴

  3. 體溫過低 (<35℃) 徵狀 • 顫抖、神志混亂 • 皮膚麻木,乾而冰冷 • 呼吸淺而慢 • 脈搏轉弱 • 逐漸人事不省 • 顫抖逐漸停止 • 瞳孔對光可能無反應 嚴重時,體溫降至26℃或以下,可以致命

  4. 體溫過低 處理方法 • 移至遮蔽處 • 如衣服未沾濕,加添禦寒衣物 • 如衣服盡濕,應更換乾爽衣物 • 包裹患者頭部以保暖 • 給予熱飲或高熱量食物 • 人事不省患者,置復原臥式,必要時施行CPR,召援 不可施用熱水浴或給予酒精飲料

  5. 體溫過低 用毛氈包裹嬰兒使他慢慢回暖 處理方法 讓傷者躺在乾爽物料上

  6. 凍瘡 徵狀 • 初期皮膚變紅刺痛 • 嚴重時變白或灰黃,變硬呈臘狀 • 出現麻痺或水泡 • 後期出現藍色斑點並逐漸發黑,組織壞死 肢體末端缺乏血液 過分冰冷 引致凍瘡

  7. 處理方法 • 移至溫暖處 • 保暖 • 為凍傷部位解束縛物,並置於腋窩下 • 將患處浸在38-40℃溫水中 • 召援 不可:  摩擦患處  直接接觸熱源  靠近暖爐  刺破水泡  讓腳部有凍瘡的傷者走路

  8. 熱衰竭 大量出汗 身體缺乏水分及鹽分 徵狀 • 與休克相似 • 四肢無力及虛弱 • 頭痛、暈眩、惡心或精神混亂 • 四肢及腹部可能抽筋 • 皮膚濕冷、面色蒼白 • 呼吸脈搏急速和微弱 • 可能人事不省

  9. 處理方法 • 移患者身往陰涼處躺下 • 承高雙腳,解鬆緊身衣物 • 檢查 R A B C 及體溫 • 讓患者慢慢啜飲清水 • 使用扇子搧涼患者,或在額上敷濕毛巾 • 如人事不省,置復原臥式 • 尋求醫療援助

  10. 中暑 體溫過高  腦部恆溫器失常 處理方法 • 於陰涼處臥下 • 降溫至38℃ • 如體溫再上升,重複降溫 • 體溫正常後,除去濕衣物,用乾衣覆蓋 • 如人事不省,置復原臥式 • 檢查 RABC 及體溫 • 召援 徵狀 • 頭痛、暈眩、神志不清 • 皮膚發紅、乾熱、沒有汗 • 體溫可高於40℃以上 • 脈搏強而有力 • 可能人事不省

  11. 處理方法 搧涼患者 不斷灑水 使體溫下降 脫去外衣 用濕冷床單包裹患者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