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k likes | 2.3k Views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章长城. 主讲人简介 工作经历 : ( 1 )政府机关工作经历: 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 ; ( 2 )高等院校工作经历: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 现任职务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 MSW )教育中心副主任。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 13971559795 ; 工作 Q Q:284618704 个人网站: www.zhangchangcheng.com.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E N D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提升社会管理与服务水平 章长城
主讲人简介 工作经历: (1)政府机关工作经历: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 (2)高等院校工作经历: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现任职务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中南民族大学社会工作硕士(MSW)教育中心副主任。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3971559795; 工作Q Q:284618704 个人网站:www.zhangchangcheng.com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二、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四、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若干特色经验 五、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六、全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的创新 主要内 容
“在我们同学中间,有的漂洋过海了,有的经商下海了,有的投奔沿海了,有的当公务员遨游宦海了,就我沉入了书海,结果是面对着无边苦海!”“在我们同学中间,有的漂洋过海了,有的经商下海了,有的投奔沿海了,有的当公务员遨游宦海了,就我沉入了书海,结果是面对着无边苦海!”
一、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 •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 (二)什么是社会工作者? • (三)专业社会工作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 (四)社会工作都有哪些服务对象和基本功能? • (五)社会工作遵循着什么样的专业价值和工作方法? • (六)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是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 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是指在社会管理与服务领域,以利他主义为指导,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职业活动。 • 对社会工作的误读:将社会工作等同于志愿工作、社区工作以及群团工作。
关于“助人自助””(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 • 通常,人们对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有两种: • 其一,将“助人自助”理解为“帮助他人,使其能自助”,即社工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案主(client)自信、勇气和能力的恢复,激发他们自身的潜能,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用谚语概括为: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其二,将“助人自助”理解为“社会工作者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这种助人自助的专业特征可用谚语概括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1、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 • 如果说医生的职责是为人们医治生理上的疾病,那么,社会工作者的职责首先是帮助那些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的人。从最初的施舍、慈善行动发展而来的社会工作一开始就带着鲜明的助人的特征,成为一种充满爱心的崇高的事业。
2、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 • 为了培养具有社会工作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许多国家都在大学里设立了社会工作学院或社会工作系,培养社会工作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一些国家还设立了社会工作教学委员会,以规范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的设置,推进社会工作教学的发展。我国于1988年下半年开始初建社会工作专业,目前,社会工作属于社会学学科下的一个分支学科。
3、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 • 美国的一位学者在《纽约时报》的一篇社论中说:“一种新的职业已经并且正在我们鼻子底下日渐成熟,这就是社会工作。人们过去曾把社会工作想象成一种手挎菜篮去帮助穷人的活动,现在,社会工作是一种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职业。”
4、社会工作是一种制度 • 社会工作已具备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 ①有一套明确的理论作指导。社会工作不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守望相助,也不是出于怜悯之心的个人帮忙,它是基于人的权力与尊严、社会的公平与进步等一系列理念而产生的理性的助人活动。 • ②有严密而科学的行为规则,从而保证了职业行为的规范性。有一整套的工作方法、价值观、操守、伦理道德等。这套体系已经日益制度化,并在社会上获得普遍认可。 • ③有专门的机构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从而确保社会工作科学、有效地进行。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我国社会工作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公益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就业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司法矫正、人民调解、人口计生、信访调处、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为老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工作领域,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和高度分散特点。简单的说,有人群的地方就应有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我国社会工作广泛分布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减灾救灾、公益慈善、优抚安置、社区建设、扶贫开发、就业服务、教育辅导、卫生服务、司法矫正、人民调解、人口计生、信访调处、青少年服务、残疾人服务、为老服务、婚姻家庭服务等工作领域,具有跨行业、跨部门、跨所有制和高度分散特点。简单的说,有人群的地方就应有社会工作。 • 民政工作承担的养老、助残、扶孤、济困等功能,均属于社会工作范畴。
社会工作特点 • 强调助人自助。“助人自助”不是指在帮助他人同时帮助了自己,而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他人改善环境、提升能力,实现自我发展。 • 强调专业性。社会工作具有独特的专业课程、理论、方法和价值体系。 • 强调实践性。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必须扎根基层、服务一线才能实现其价值。在教育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 强调职业性。社会工作是一门职业,需要建立相应职业制度体系。
(二)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参照中组部研究班的研讨结论)(二)什么是社会工作者?(参照中组部研究班的研讨结论) • 社会工作者/师 • 社会工作人员 • 社会工作人才
社会工作师(者)——习惯看法 • 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简称“社工”,他们被认为是“社会工程师”。
拿工资的雷锋 他们以职业化的姿态将专业的技巧和手法融入“助人”之中,使“助人”成为一个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工作岗位”,这个讲求敬业、责任、专业、创新、协作、规范,超越传统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行当”,就是“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师(者)——中组部研究班 • 社会工作师(者)是指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培训,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在特定机构注册登记的社会工作人员 • 社会工作师(者)是社会工作发展高度职业化及专业化的产物,在国际上是通用且严格的称谓 • 在我国,根据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颁布的有关规定和办法来具体界定
名 称 内 容
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水平级别和评价方式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分别为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暂行规定》主要规定了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的职业水平评价制度,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时间、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合格者,将颁发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由民政部或其委托的机构进行登记服务。
评价手段:笔试 管理部门:原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评价部门:人事考试中心 评价对象:专业技术人员(脑力劳动为主) 专业技术人才资格证书 管理部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评价部门:职业技能鉴定所 评价对象:技能型人才(体力劳动为主) 证照管理体系 职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 行业主管部门资格证书 评价手段:鉴定 无序 社会中介引入资格证书 我国的证照管理体系
200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试情况统计2008年度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试情况统计 助理社会工作师 打印日期:2008-09
社会工作师 打印日期:2008-09
社会工作人员 • 社会工作人员是指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 ——一般并不将志愿者或“义工”包括在内 ——可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可以在社区、民间组织甚至企业中供职
社会工作人才 • 社会工作人才是指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或技能,创造性地进行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社会工作教育和理论研究等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积极贡献的人员 • 社会工作人才就是在相关领域德才兼备,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并作出积极贡献的那些人
(三)专业社会工作是怎么起源和发展的? • 1、社会工作在西方国家的兴起 • 作为一种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活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发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国家,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浪潮而逐渐产生和发展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之所以能起源、发展并成熟于西方发达国家,其诞生的主要历史背景至少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社会问题的大量涌现。 • “社会工作”的起源跟英国出现“羊吃人”的社会现象有直接关系。“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致使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不少人沦为游民、乞丐。与此同时,由于宗教改革,英王室剥夺大量的教会财产,从原教会土地上被赶走的农民,也纷纷进入了城市,城市的无业者与贫民骤增,社会动荡不安。
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与完成,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人口暴增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流浪犯罪问题等严重的集群性社会问题也摆在了所有英国人的面前。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持国家的稳定,157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开征“济贫税”,兴办“教养院”,以收容流民。1601年女王又正式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一部被后人称之为社会工作领域中首次涉及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不仅如此,工业革命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还促进了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产生,这也是社会工作产生的重要源头。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与完成,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城市人口暴增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流浪犯罪问题等严重的集群性社会问题也摆在了所有英国人的面前。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持国家的稳定,1572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下令开征“济贫税”,兴办“教养院”,以收容流民。1601年女王又正式颁行了世界上第一部《济贫法》,这是一部被后人称之为社会工作领域中首次涉及相关内容的法律法规。不仅如此,工业革命产生的大量社会问题,还促进了民间社会服务组织的产生,这也是社会工作产生的重要源头。
二是社会福利的广泛实践。 • 社会工作起源于慈善事业和社会救助,《济贫法》颁布后,改变了以往单由教会或个人开办济贫事业的做法,奠定了政府主持社会救济的义务基础,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和工作方法。此后,欧洲许多国家纷纷效仿英国,由政府介入和干预济贫,并出现了慈善组织协会,以有效、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帮助城市贫民,出现了睦邻组织运动,以建立社区中心为载体,进行社区改良活动,帮助城市贫民。 • 随着社会福利在各国的广泛实践,社会工作被纳入了社会福利体系并在预防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保障人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是社会分工的深入发展。 • 社会分工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工作迈向专业化的重要基础。 •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日益精细的专业化分工,使得社会服务所需的技术越来越专业。以社会福利部门的分工为例,从原本单纯的宗教慈善救济,分化为政府部门、民间机构、志愿组织与商业保险公司并行的模式,并且以法律、规章等正式的社会控制手段来维持社会运行。
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社会工作实践活动逐步转变为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专业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权威机构为代表、以受过专业培训的受薪人员及专门化的社会机构为主要载体的专门性职业。为了更好满足社会分工的需要,社会工作实践活动逐步转变为一种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借助于专业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权威机构为代表、以受过专业培训的受薪人员及专门化的社会机构为主要载体的专门性职业。
四是科学知识的不断进步。 • 当近代文明社会的曙光驱逐了中世纪的黑暗后,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创造不在受到宗教力量的不当干预和钳制。欧洲国家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迎来了一个科学繁荣、理性至上的新时代。这一时期,社会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心理学借助实验方法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为社会工作迈向专业化提供了理论和思想源泉。特别是,社会福利观念从“个人责任观”向“社会责任观”的转变,对社会工作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915年,美国慈善矫治委员会主席佛雷克斯诺(Abraham Flexner)发表了《社会工作是专业吗?》的著名演说,第一次提出了社工专业性问题。两年后的1917年,被称为“专业社会工作创始人”的芮奇蒙德(Mary Richmond)出版《社会诊断》,第一次把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和职业进行研究,使社会工作正式成为一种有组织、有系统、有专门知识与科学方法的专业和职业,同时,它也被赋予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使命。
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总之,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多半由教会或私人兴办,后由政府逐渐负责办理。最初是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事业,后逐渐发展成有组织的社会救济或社会服务工作,最后形成全国性的社会安全制度。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工作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总之,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多半由教会或私人兴办,后由政府逐渐负责办理。最初是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事业,后逐渐发展成有组织的社会救济或社会服务工作,最后形成全国性的社会安全制度。
2、社会工作专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专业制度的形成: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及其社会地位,社会工作教育与培训的作用,社会工作者的组织。 • 工作领域的扩大:从传统的弱势群体到各种有需要的人士,从对弱势人群的服务到关注公共问题; • 工作思路的拓展:从救济、救助到发展性的服务,从治疗到预防; • 工作方法的发展:直接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间接社会工作方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研究; • 助人价值观的变化:从施舍到服务,从帮助到协助,从自上而下到平等合作,专业主义与文化敏感性。
(四)社会工作都有哪些服务对象和基本功能?正常人是否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四)社会工作都有哪些服务对象和基本功能?正常人是否是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1、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1)基本对象——弱势群体最需要帮助的人群,即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从而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2)扩大对象——全社会 针对全社会的福利服务,包括一切需要帮助的人。正常生活遇到困难的人都可以成为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如心理咨询、儿童智力开发、邻里关怀等。
2、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 (1)治疗功能(诊断和解决问题,减少社会代价) • (2)预防功能(预防问题发生,增强社会预应力) • (3)发展功能(开发社会资源,促进人的发展) • (4)稳定功能(介入社会危机,维护和谐稳定)
(五)社会工作遵循着什么样的专业价值和工作方法?(五)社会工作遵循着什么样的专业价值和工作方法?
1、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基本信念 • (1)尊重案主的尊严与独特性 • (2)要保密,尊重个人隐私权 • (3)案主自决的权利 • (4)要尽职,保证服务品质 • (5)要和睦相处,协调相关专业
案例 • 一位十六岁的中学生怀孕了,孩子的父亲是她的同学。她该怎么办?社会工作者应与之讨论并帮助她作出选择。
案例 • 第一种选择是人工流产。其积极的结果是迅速解决问题,消极的影响包括手术费用、寻找医生时可能遇到的麻烦、手术给肉体带来的痛苦等等。有些人也许认为流产是不道德的。 • 第二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亲自抚养。积极的结果是她尽到了作母亲的职责,消极的结果是她将因此而面对抚养费、学习和来自社会的一系列问题。 • 第三种选择是生下小孩并和孩子的父亲结婚。虽然这样作的积极结果是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家庭,但这对仅十几岁的男女学生真的有结婚的打算吗?
案例 • 第四种选择是生下小孩送给别人抚养。积极的结果是她的孩子将活下来并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消极的结果是她将作为一个生过小孩的中学生而面对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闲言碎语、送走小孩时她将面临的痛苦和悔恨。 • 社会工作者不能替她作出决定。应该由她自己以自己的价值观权衡各种选择的积极结果与消极结果并作出最佳选择。但是,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她认真地思考她的处境和各种选择。
个人信息传递协议 ※※咨询中心个人信息传递协议 ※※咨询中心工作人员(社会工作人员姓名)向(案主姓名)请求传递有关(案主姓名)的个人信息。信息将被传递给 姓名 职位 机构 地址 所传递的信息如下: (接受信息者及其机构的名称)在使用所收到的信息时必须遵守以下要求:
表2.1 个人信息传递协议 我确知所传递的信息,我检查过所传递的信息并确认了其准确性。我知道我有权随时以书面的形式撤消这项个人信息传递协议。我同样知道我签署或拒绝签署这项个人信息传递协议可能带来的结果。 我已经阅读并理解了(或者通过他人的代读和讲解理解了)这项个人信息传递协议。 这项个人信息传递协议的有效期至 (日期) 止,除非在此之前我以书面的形式撤消了该协议。 (案主签名) (签名时间) (见证人签名) (案主保护人签名——如有必要) (签名时间) (见证人签名) (※※咨询中心代表签名) (签名时间)
2、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协调可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一对一的服务,以协助案主摆脱困境,解决问题,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 对象:个人或家庭
(2)小组社会工作——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协助工人增强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群体或社区的问题。如义工领袖培训(3)社区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推动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的开展及社区方案的制定。如社区养老(2)小组社会工作——通过有目的的小组经验,协助工人增强其社会功能,以及更有效地处理个人、群体或社区的问题。如义工领袖培训(3)社区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本着助人的价值观念和专业技艺,与其所服务的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推动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的开展及社区方案的制定。如社区养老
案例——社会工作人员帮助提高服务质量 • 某区政府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其中,除了参加每月例会的干部与工作人员之外,都是该区某街道的居民。这些居民平时从来都不参加区政府的每月例会,可今天他们却挤在会议室里,兴奋地议论着什么。 • 原来,该区政府打算把一块地卖给开发商,建设高层写字楼。居民们得知,这些都达30——50层的写字楼即将耸立在他们居住的房屋前面。距他们的房屋不到50米远。每一位居民都担心这些庞然大物将会挡住他们房屋的光线,他们花钱买来的房子因此将成为“残废房”。同时,居民们还感到十分愤怒——这么大的事竟然不通知他们就要作出决定了。于是,当他们得知今天的会议将讨论决定这件事的时候,就不约而同地来到了会议室。
案例——社会工作人员帮助提高服务质量 有关工作人员表示十分理解居民们的担心与愤怒,并表示将提供机会让居民门审查建设计划。一位居民气愤地说:“如果这一次不是我们碰巧知道了这件事,你们岂不是就秘密地作出了决定?”工作人员此不无言以对。 • 最后,在区政府工作的社会工作人员提出了一个建议:在距居民住宅100米以内的范围内进行任何施工,都要事先通知有关居民并征求他们的意见。大多数居民对此提议感到满意,这让他们有机会发表意见,阻止不利于他们的“秘密决定”。结果,在社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政府与居民之间进行了有益的交流,避免了使居民产生被剥夺居民权的感觉。政府与居民双方都从社会工作人员的建议中受益。
案例:公开曝光 • 一家私营企业职工宿舍的条件十分的恶劣:屋顶漏雨、门窗破裂、下水道不通、老鼠、蟑螂四处横行。职工们怨声不绝,也曾多次派代表与企业主交涉,但都无济于事。一位社会工作人员了解了这一情况之后,先后采用采用了“教育、劝说、调停、谈判”等策略,但都没有解决问题。最后,社会工作人员决定采取公开曝光的方法迫使企业主作出改变。他不仅集中了所有的职工,而且请来了电台、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以及市总工会的有关人员。在这些人的面前,企业主显得十分狼狈,公开承诺立即着手整修职工宿舍。
(4)社会工作行政——依照行政程序,通过协调运用各种资源,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以实现政府或机构特定社会福利目标的过程。(4)社会工作行政——依照行政程序,通过协调运用各种资源,将社会福利政策转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以实现政府或机构特定社会福利目标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