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〇〇九年四月. 千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整合课观摩课多、实际应用少 学科教学本质的淡化 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准确 信息技术手段的滥用 整合内容选择的不恰当性 教学设计的不恰当 技术实现上的一些缺陷. 目 录. 整合的历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对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不同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全中的工具分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一、历史沿革.

xyl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〇〇九年四月 千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 整合课观摩课多、实际应用少 • 学科教学本质的淡化 • 教学目标定位的不准确 • 信息技术手段的滥用 • 整合内容选择的不恰当性 • 教学设计的不恰当 • 技术实现上的一些缺陷

  3. 目 录 整合的历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对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不同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因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全中的工具分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

  4. 一、历史沿革 • 1994年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试验课题 • 1996年,以几何画板软件为教学平台,开始组织“CAI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 •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有关研究人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提法,第一次提出了“课的整合”的概念 • 1999年1月,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有数十所学校参加的“计算机与各学科课程整合”项目开题会,“课程整合”项目开始走向有组织的研究阶段。 • 2000年10月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

  5.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整合优秀教师和专家的智慧,传承优秀的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共享;营造教与学的环境,改善教与学的过程和方式、解决学科教与学过程中所存在的传统手段难以解决的各种各样困难,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率。

  6.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 观点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层次 • 科技在教学中有三个层次的应用 • 学计算机知识(Learning about Computer) • 从计算机学知识(Learning from Computer) • 用计算机学知识(Learning with Computer) • 对应的信息教育分别是: • 信息概论(Computer Literacy) •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7.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 观点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改变教学结构 • 何克抗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8.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 观点3: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 北师范大学解月光教授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 • 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 • 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9.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 观点4: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 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融入教学不只是教师会用计算机,而是教师会用计算机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10.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阐述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传统的信息技术从只进行辅助教学的误区中摆脱出来,强调系统、全面地看待信息技术,强调建立新型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协作式学习。

  11.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 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甚至不惜牺牲课程目标的实现。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生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切忌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就能取得良好效果时,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

  12.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 在实施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时应考虑五个因素 • 要问为什么要进行信息融入的教学 •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实施者与对象为谁? 教师本身应具有哪些信息素养?学生应具有哪些信息技术技能? • 是何时进行(凡是与上课的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搜集或是课程资料的准备、课程内容的讨论等,都是可以进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时机。) • 实施的地点为何?这些地点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可以支持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融入教学? • 教学中可以融入哪一类型的信息技术(What)?所能融入的信息技术类型与课程性质、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现有软硬件等均有密切关系。

  13. 四、对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的不同认识 • 教学中可以融入哪一类型的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的媒体观 • 信息技术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媒体,提供教师与学生进行交互的媒体,教学的材料也可以以信息技术为媒体。 • 信息技术的工具观 • 信息技术可以充当提高工作效率的效能工具,进行交互的交流工具,开展研究的工具及解决问题的工具。 • 信息技术的生态观 • 拟人作用 • 拟物作用

  14.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受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三大因素的影响。 • 信息技术可分为信息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资源两个角度; • 课程可从课程结构、课程形态、课程内容三个层面考虑; • 整合要考虑整合的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而教师与学生的因素都包括信息技术技能、意识、态度等因素。

  15.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制约因素 • 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基本能力主要包括三项: • (1 )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使用及维护知识,其中网络的应用知识日益重要; • (2)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包括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应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选用与评估; • (3)信息技术应用引发的社会及伦理问题(个人隐私、信用危机)。

  16. 六、课程整合中信息技术所起的作用 • 信息技术在不同教学阶段的作用 • 课前准备 • 引起动机 (课程之前、学习中、学习结束后) • 上课讲授 • 教学活动 (融入学生学习的各个过程) • 课后评价 • 信息技术在不同类型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 课堂讲解和演示 (事实性的知识、概念、定理) • 发现学习 (抽象概念的教学和学习) • 基于课堂任务的学习 • 研究性学习 • 合作学习

  17. 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工具分类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模式也要考虑从信息技术工具的分类出发,由于角度不同,工具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 应用软件 • 教师可以运用文书软件来制作考卷、作业,使用电子表格来计算学生成绩,及应用演示文稿软件制作多媒体教材等;也可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使用应用软件来学习。学生不仅可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相关内容,同时也学到如何使用各种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教学辅助软件 • 教学辅助软件 • 教学辅助软件可以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进度,藉由多媒体的效果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 网络资源 • 网络上有许多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源,适合作为学习的补充资料。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般教学模式 • “情境——探究”模式 •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webquest •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 互联网络中的协作式学习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般教学模式 • 情境――探究教学模式注重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真实的情境,提供真实的活动,在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或专家为学习者提供指导和支架,强调认知工具、资源的运用和知识的协作和社会性建构,促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清晰地表达理解和反思,并注重对任务中的学习实施真实性的评价。

  20. 适用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 课程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情境资 情境资 测 评 意见表 信息加 信息技术应用 ●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情境:①社会、文化、自然情境;②问题情境③虚拟实验环境,供学生观察、思考、操作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达工具 工工具 源共享 源展示 工 具 情境 目 探究 标 教学 创设 思考 实践 自我 意义 情境 讨论 探索 评价 课程教学过程 建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的事物特征、关系、运动规律并进行思考和发表意见; ●利用NetMeeting、ICQ或BBS作为意见表达工具进行思想交流,表达意见; ●学生对呈现的情境进行操作实践、验证与原来思考的意见是否一致; ●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把思考和实践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 ●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知识重构。 ●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了解学习效果。 ●利用数据库建立形成性练习题库,和利用SPSS统计分析或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和方法进行自我评价。 “情境——探究”模式

  21. 基于网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webquest • WebQuest是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B.Dodge&T.March等人于1995年开发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 “Web”是指“网络”,“Quest”是“寻求、调查”的意思。WebQuest可译为“网络探究”或“网络专题调查”,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

  22. WebQuest设计模板 惟存教育网站. http://www.being.org.cn

  23. 适用环境:校园网络(或与外部因特网相连) 课程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可供学习的主题; ●利用因特网检索作为社会调查其中一种方式; ●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选择和确定学习主题,并制订主题学习计划(包括确定目标、小组分工、计划进度); ●利用计算机文字处理工具,写出主题学习计划; ●组织合作学习小组,设计合作活动方式,包括:角色扮演、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评价; ●学习小组各成员交换电子邮件地址和网上通讯代码; ●教师提供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网址和资料收集方法和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的收集);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通过浏览器浏览相关网页和资源; ●指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源进行去伪存真、选优除劣的分析; ●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思考、分析,去伪存真、选优除劣; ●根据需要组织有关协作学习活动(如竞争、辩论、设计、问题解决或角色扮演等); ●借助NetMeeting、Internet Phone、ICQ、Email、Chat 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类型的对话、协商、讨论活动; ●要求学生以所找到的资料为基础,做一个与主题相关的研究报告(形式可以是文本、电子文稿、网页等),并向全体同学展示; ●利用汉字输入和编辑排版工具、利用“几何画板”、“作图”、“作曲”工具、电子文稿制作或网页开发等信息“集成”工具创作作品,并向全体同学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评价作品,形成观点意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并正式发布完成的作品,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

  24. 典型教学案例:世界饥荒问题 • 有三种类型的饥饿,它们都是什么又是如何定义的? • 什么是营养不良,在哪九个国家营养不良正呈上升趋势? • 列出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指出是哪中营养成分导致了这些疾病,简要说明这些疾病的表现和症候。 • 陈述饥饿的三个阶段。 • 在五大洲中的每一个洲列举出一个处于饥荒的国家。 • 导致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 • 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有三个主要来源,它们都是什么? 联合国FAO成立了调查研究小组(假设你就是小组成员),找出遭受饥荒的地区发生饥荒的根本原因,要把这方面的信息概括总结以后,向世界粮食最高会议提交一份报告。

  25. 历史学家 研究该国或该地区的历史、地理和人口状况,确定造成目前这种饥饿状况的各种因素。调查每个国家的面貌,除了确定上面这些因素,还要了解每个国家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男性和女性的生活期望值、儿童的道德水准以及其它相关的重要统计资料 政治学家 调查造成该国饥饿问题的政治、法律和经济因素,明确该国的管理模式和影响以上方面的各种因素和人。要了解世界各国的概况,请看CIA世界实况录。 营养学家 明确饥饿对人口造成的影响,包括疾病、营养不足以及改善营养不足的食品来源。根据世界健康组织和营养不良的流行的相关规定和信息,通过确定营养充足的基本标准获得一种粮食观。 新闻记者 及时报道食物缺乏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其中包括人员伤亡、国家和地区目前的救济活动和食品援助运输工作以及进行中的救援行动计划 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四个人,其中每个小组要留下一个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调查产生饥荒的原因、饥荒带来的影响和改善这种状况应采取的措施。小组中的四名成员的角色分别是历史学家、营养学家、政治家、记者,分别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26. “专题探索—网站开发”模式 对某一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学习,并籍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类学习模式要求学生构建的“专题学习网站”必须包含如下基本内容: (1)展示学习专题相关的结构化的知识,把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等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 (2)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扩展性的学习素材资源进行收集管理,包括学习工具(字典、辞典、读音、仿真实验)和相关资源网站的链接; (3)根据学习专题,构建网上协商讨论,答疑指导和远程讨论区域; (4)收集与学习专题相关的思考性问题、形成性练习和总结性考查的评测资料,让学习者能进行网上自我学习评价。

  27. 适用环境:网站开发环境 课程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组织学生对某一重要专题进行较广泛、深入的研究; ●利用搜索引擎、权威网站、专题网站、专业网站和资源库等进行深入研究; ●广泛收集与专题学习内容相关的文本、图形、图像、动态资料并加以整理; ●利用网站、各类型的电子出版物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分类整理; ●把收集到的素材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深入研究的结果,按照一定的结构进行知识结构化重组,形成专题学习网站。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进行素材加工,利用网站制作工具制作专题网站; ●把所建立的专题学习网站向全校或社会发布; ●利用信息发布技术发布网站; ●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进行课堂教学或自主讨论学习,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上充分发表意见和进行提问质疑; ●利用一发布的网站中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讨论,发表意见; ●对本专题学习内容可以有兴趣的师生,可以把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站上,使专题学习网站得到扩充和完善。 ●利用FTP等网页上传工具把新成果加入专题网站中,扩充专题网站资源。

  28. 互联网络中的协作式学习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Web-Bas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WBCL)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进行群体协作学习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29. 适用环境:因特网络环境 课程教学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 ●在不同国度、地区或城市,各自选择几所学校作为地区成员实验学校,并协商确定一个共同的学习主题; ●利用因特网进行协商,确定共同学习主题; ●在各地区实验学校内,各自组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各合作学习小组同学内部分工,分别进行问题探索; ●根据学习主题,学习小组各成员进行分工,并彼此交换电子邮件地址和网上通讯代码; ●不同地区的实验学校,围绕主题,通过因特网,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网页并通过下载,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因特网,搜索并下载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不同地区的实验学校,围绕主题,建立小组网页; ●利用所得资料,进行素材加工,利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小组网页; ●各合作学习小组相互浏览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并进行讨论; ●各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浏览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并利用借助NetMeeting、Internet Phone、ICQ、Email、Chat Room、BBS等网络通讯工具,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进行讨论;对其他合作学校的网页发表意见,互相交流; ●经过一段时间后,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对综合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学习能力进行自我评价并进行网页评比。 ●利用文字处理工具、电子文稿编辑工具和网页制作工具进行学习总结知识重构。

  30. AT&T虚拟教室:全球水质研究 “AT&T虚拟教室:全球水质研究”是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全球100多所学校之间的合作研究。“全球水质研究”计划是1999年“AT&T 网上虚拟教室”最新推出的一项活动计划,该项研究活动由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和AT&T亚太地区集团虚拟教室共同策划,由AT&T基金会提供赞助。 “全球水质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在一年时间内收集来自不同地区的水质样本进行化验,然后利用网上的资料库进行整理和分析。

  31. 该活动为全球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教育和合作研究。所有设有互连网络的学校都可报名参与研究。该项合作研究活动的目标:一是通过本项活动为全球学校提供基于网络的跨文化合作学习和交流;二是通过全球水质研究让人们关注全球水的质量和环境问题。具体的项目科学目标图中所示:该活动为全球的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的网上教育和合作研究。所有设有互连网络的学校都可报名参与研究。该项合作研究活动的目标:一是通过本项活动为全球学校提供基于网络的跨文化合作学习和交流;二是通过全球水质研究让人们关注全球水的质量和环境问题。具体的项目科学目标图中所示: “全球水质研究”提供了四个网上活动专栏:1、水样测试;2、研究问题与探索要点;3、讨论;4、全球环境数据库。参与学校可以从这些栏目中获得资料数据、得到指导帮助、发布研究数据和报告或参与讨论。

  32. 全球参与学校按季度取水样。学生测试水样的12个物理和化学参数,并将数据公布于虚拟教室全球水质研究网上季刊。同时刊登照片,并对他们的观察进行描述。他们的结果将与其他学校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探究季节性的变化和其他方面的变化。通过网上数据的讨论和由此产生的问题,学生可以找到解决全球水质问题的办法。在最后一个季度,各所学校将提交一份在线报告,以总结他们的结果。终结报告的题目各校自选。参与学校将各自的数据和报告,放入该项目的网上 “数据与报告(Data & Reports)”专栏,以便进行交流,分享和比较各地的研究所得。同时在该专栏还可看到项目协调员的季度报告和2000年9月最终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将公布研究的所有的结果和发现。 在该项目的网上“论坛(Discussion forum)”专栏,研究者可以共同讨论和分析参与者提交的数据,并探讨解决全球水质问题和其他环境问题的办法与措施。在整个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参与者可以查阅香港中文大学的数据库和全球环境数据库。

  33. 教学资源 • 信息与课程整合学习网站: http://iitc.wolab.com/web/Soft_Index.asp • 安徽省电化教育馆 师训资源: http://resource.ahedu.cn/statics/teacher.html • 辽阳农远资源网: http://lyedu.lyyj.gov.cn •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 http://web.hstc.edu.cn/151/xdjyjs/XDJYJS/net_course/moudle_1/index1.htm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http://www.jswl.cn/course/kczh/IT/IIS/index.htm

  34. 谢 谢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