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 likes | 770 Views
实验三 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 沙门志贺菌的生化反应. 一、 目的和要求: 1. 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和鉴定依据 2. 掌握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细菌的生化反应及鉴定意义. 二、肠杆菌科活泼的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产酸, 乳糖发酵试验 O/F 试验为发酵型 , 氧化酶阴性, 氧化酶试验 触酶阳性, 触酶试验 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硝酸盐还原试验. 三、其他生化反应. 1.MIU (动力、吲哚、脲酶)复合试验
E N D
实验三 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 沙门志贺菌的生化反应
一、 目的和要求: 1.掌握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和鉴定依据 2.掌握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细菌的生化反应及鉴定意义
二、肠杆菌科活泼的生化反应 发酵葡萄糖产酸,乳糖发酵试验 O/F试验为发酵型 , 氧化酶阴性,氧化酶试验 触酶阳性,触酶试验 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硝酸盐还原试验
三、其他生化反应 • 1.MIU(动力、吲哚、脲酶)复合试验 • 方法:于MIU培养基的中心处向下垂直穿刺接种细菌,直至试管底部上方5mm左右(不能穿刺管底),接种后的接种针沿原穿刺线退出,37℃培养18-24h,观察动力和脲酶反应后,再滴加吲哚试剂。吲哚试验 • 注:滴加吲哚试剂时需沿管壁徐徐滴入,稍待片刻即观察液面上是否出现红色化合物,随时间的推移,红色化合物会扩散以至不清晰。
实验结果 M I U 动力 吲哚 脲酶 大肠埃希菌 + + - 福氏志贺菌 - +/- - 伤寒沙门菌 + - - 甲副 + - - 乙副 + - -
2.KIA (克氏双糖铁高层斜面)复合试验 • 方法:将待检菌于KIA培养基底层穿刺,然后上提接种针,从斜面底部向上划一条直线,然后由斜面底部向上做曲线划线。标记,37℃培养24h。 • 原理:Glu、Lac之比为1∶10。 • ①细菌如发酵Glu、Lac产酸产气,则斜面、底层均呈黄色,且有气泡; • ②如只发酵Glu不发酵Lac,因Glu含量少,斜面生成的少量酸可因接触空气而氧化挥发,从而使斜面部分保持原来的红色,底层相对缺氧,发酵Glu所生成的酸类不被氧化挥发仍呈黄色。 • ③细菌分解Pr产生H2S ,则与硫化亚铁作用生成黑色的硫化铁,使培养基变黑。硫化氢试验
结果判断: • ①发酵Glu、Lac产酸产气,上层、底层均呈黄色具有气泡 记为:A/A 产气 • ②只发酵Glu不发酵Lac,底层变黄,上层仍为红色 记为:K/A • ③培养基变黑,则产生H2S,产生黑色的硫化铁沉淀。
实验结果 KIA 斜面 底面 产气 H2S 大肠埃希菌 A A + - 福氏志贺菌 K A - - 伤寒沙门菌 K A - + 甲副 K A + - 乙副 K A + ++
3.IMViC试验 • 吲哚试验 • 甲基红试验 • V-P试验 • 枸橼酸盐试验
(1)吲哚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当加入吲哚试剂-柯氏试剂(对二氨基苯甲醛)后则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 培养基:蛋白胨水 •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37 ℃培养24-48h,沿试管壁缓慢加入吲哚试剂 • 结果:于两者接触面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 意义: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大肠杆菌、产酸克雷伯为阳性
(2)甲基红试验 • 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者进一步生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显红色即阳性。若产酸量少,或进一步转化为其他物质,则培养基的PH仍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试剂后显黄色,为阴性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2-4天后,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结果 • 结果:呈现红色为阳性,橘红色为弱阳性,黄色为阴性 • 意义:大肠、沙门、志贺、变形、枸橼酸杆菌、等为阳性;肠杆菌属、哈夫尼亚菌属为阴性
(3)V-P试验 • 原理: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后者脱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被氧化为二乙酰,进而与培养基中蛋白胨内精氨酸中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为V-P试验阳性。α奈酚可加速此反应 •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 •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35 ℃48h,加入甲液(6%α奈酚酒精溶液)和乙液(40 %KOH溶液) • 结果:20min内出现红色为阳性,如无红色,且于35 ℃4h 后仍如故即为阴性 • 意义:本试验常与甲基红一起试验,前者阳性则后者多阴性
(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能以枸橼酸盐为唯一碳源,可在枸橼酸盐培养基上生长,分解枸橼酸盐,使培养基变碱 培养基:枸橼酸盐培养基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37℃培养18-24h,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中的溴麝香草酚兰指示剂由淡绿色变为深蓝色为阳性,不变色为阴性 意义: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常为阳性
大肠埃希菌IMViC试验(++--) 右侧为对照(--++)
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基本生化反应小结大肠埃希菌、志贺菌、沙门菌基本生化反应小结 M I U KIA 动力 吲哚 脲酶 斜面 底面 产气 H2S 氧化酶 触酶 枸橼酸盐 大肠埃希菌 + + - A A + - - + - 福氏志贺菌 - +/- - K A - - - + - 伤寒沙门菌 + - - K A - + - + d 甲副 + - - K A + - - + - 乙副 + - - K A + ++ - + d
四、本次实验内容 • 1.氧化酶试验 • 2.触酶试验 • 3.硝酸盐还原试验 • 4.MIU复合试验 • 5.KIA试验
乳糖发酵试验 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 肠道致病菌 不发酵乳糖 肠道非致病菌 发酵乳糖 返回
氧化酶试验 原理:细胞色素氧化酶是细胞色素呼吸酶系统的最终呼吸酶,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型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 试剂:1%盐酸四甲基对苯二胺或1%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 方法:用滤纸条沾取被检菌落,用滴管吸取氧化酶试剂,滴加于滤纸条菌落上。 结果:阳性者立即出现红色。氧化酶试验 阳性:红色 阴性:无色 应用: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区别。 前者阴性,后者多阳性 返回
触酶试验 • 原理: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出现气泡。 • 试剂:3%过氧化氢溶液 • 方法:取菌置于洁净的试管或玻片上,然后滴加3%过氧化氢数滴,观察结果 • 结果:出现大量气泡的为阳性,不产生气泡的为阴性 • 意义:常用于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别,葡萄球菌为阳性,链球菌为阴性。 肠杆菌科细菌触酶阳性 返回
硝酸盐还原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能还原培养基中的硝酸盐成生成亚硝酸盐、氨和氮等,亚硝酸盐与醋酸作用生成亚硝酸,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作用生成重氮苯磺酸,后者与-萘酚结合为红色的N--萘胺偶氮苯磺酸。 培养基:硝酸盐培养基 试剂:甲液(对氨基苯磺酸),乙液(α奈胺)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37 ℃培养18-24h,将甲乙液分别加入培养基,立即观察结果 结果:出现红色为阳性 硝酸盐还原试验 阳性:红色 阴性:淡黄色 注意:若加入试剂后无反应,可能是①硝酸盐没有被还原,试验阴性②硝酸盐被还原为氨和氮等其他产物而致假阴性,此时要加入少许锌粉,若出现红色则为阴性,不产生红色则为假阴性,实际为阳性 意义:肠杆菌科为阳性;铜绿、嗜麦芽能产生氮气。 返回
吲哚(靛基质)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水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当加入吲哚试剂-柯氏试剂(对二氨基苯甲醛)后则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培养基:蛋白胨水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37 ℃培养24-48h,沿试管壁缓慢加入吲哚试剂 结果:于两者接触面出现红色为阳性,无色为阴性 意义: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大肠杆菌、产酸克雷伯为阳性
尿素分解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尿素分解酶,能分解尿素产生大量的氨,使培养基呈碱性 • 培养基:尿素培养基 •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培养基,37 ℃培养18-24h,观察结果 • 结果:培养基呈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变红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 意义:变形杆菌、摩根氏、雷氏普罗维登氏、克雷伯氏为阳性 返回
硫化氢试验 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的含硫氨基酸,产生硫化氢,后者遇亚铁离子或铅则形成黑褐色的沉淀。 培养基:醋酸铅培养基 方法:待测菌接种于醋酸铅培养基,37℃培养24-48h观察结果 结果:培养基变黑为阳性,不变为阴性 意义:沙门菌属、爱德华菌属、亚利桑那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变形杆菌属、腐败假单胞菌为阳性 返回
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红色 阴性:淡黄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