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 likes | 742 Views
盲人定向训练 浙江省残联康复部 吉学军. 盲人定向行走的概念. 训练盲人依靠听力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学会安全、独立行走的过程。. 定向: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 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 位置及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关系。. 行走:从环境中的一个地方安全、 有效地移到另一个地方。. 定向与行走. 一、定向中的方法与技巧 即怎样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帮助盲人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二、行走的方法 盲人可用三种安全的行走方法:
E N D
盲人定向训练 浙江省残联康复部 吉学军
盲人定向行走的概念 训练盲人依靠听力等感觉器官,借助盲杖等辅助工具,学会安全、独立行走的过程。
定向:利用除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器官 了解周围环境,以确定自己在环境中的 位置及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关系。 行走:从环境中的一个地方安全、 有效地移到另一个地方。
定向与行走 一、定向中的方法与技巧 即怎样利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帮助盲人确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二、行走的方法 盲人可用三种安全的行走方法: 明眼人带路、独走及使用盲杖。
盲人定向行走的需求人群 全国视力残疾人数1233万 全国残疾人总数 8296万 浙江视力残疾数42.3万 浙江省残疾人总数311.8万
视力残疾的概念 视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力残疾包括盲及低视力。
盲人定向行走的发展 八十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并得以推行。 1993年国家教委规定在盲校设立课程。 1994年,CBM项目在中国实施。 “十五”期间,国家在5个城市开展试点。 “十一五”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盲人定向行走的效果 可以让视力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也是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重要途径。
训练内容 行走前训练 定向训练 行走训练 盲杖使用训练
一、克服行走的心理障碍 1.克服恐惧心理 2.克服冒失心理 3.克服害羞心理 4.克服自卑心理
二、步态训练 1.正确步态训练 步幅:指每步移动的距离,不宜过大或者过小,平均为65-75厘米 步频:指每分钟走的步数。不宜过快或者过慢,成人约为110-120步每分,快步走可达150步每分 2.正确步态的训练 3.异常步态的矫正(蹭步、碎步、八字步)
三、直线行走的训练 1.行走前对准方向 2.克服和矫正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和步幅
四、避险与应急防卫 视力残疾人在行走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危险。因此,外出行走前必须仔细考虑途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
盲人心理地图 盲人要想安全有效地到达自己要去的地方,必须在出发前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我怎样去那里?通过问答这三个问题,帮助自己制定行走的计划或在头脑中构思一个旅行路线图。
如果视力残疾人在行走前未能对行走路线在心理上形成一幅地图,明眼人应该带领盲人走一趟。明眼人要让视力残疾人了解路上的重要路标和线索,如建筑物、特殊位置的树、邮筒、交通岗、特殊质地的路面及熟悉的声响、气味等,以便帮助视力残疾人确定好方向,有效他行走。如果视力残疾人在行走前未能对行走路线在心理上形成一幅地图,明眼人应该带领盲人走一趟。明眼人要让视力残疾人了解路上的重要路标和线索,如建筑物、特殊位置的树、邮筒、交通岗、特殊质地的路面及熟悉的声响、气味等,以便帮助视力残疾人确定好方向,有效他行走。
认识声响、气味和环境的关系 利用听觉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及自己所处的位置是视力残疾人在行走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声响是与其特定的环境有联系的,听到商贩的叫卖声,则意味着农贸市场就在附近;流水的哗哗声提醒你离小河不远了。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汽车声响判断汽车行驶方向,根据来自前后左右各种车辆行驶声判断十字路口的位置。
识别各种路标和线索 路标和线索可以使视力残疾人不致迷路。路标可以是门边的大树、公路的上下坡、路旁的大岩石、水沟、商店、电线杆、邮筒,也可以是不同质地的路面,如柏油路、土路、石路等等。
影响定向因素 视力残疾人的定向能力受其主观状态(心情、身体状况)、自然环境(天气、路面)等情况的影响。
行走训练分为两部分 一、独行训练 二、导盲随行
独行技巧 盲人在了解环境的基础上,在熟悉的 环境中独立行走的方法。
上部保护法及下部保护法 上部保护法:盲人一臂屈肘抬起,上臂略高于肩, 使前臂横于面前,掌心向外,指尖略超过对侧肩 ,以保护其头部。 下部保护法:一侧手自然下垂后移至 身体中心线前(一般大概位于腹前) 约20厘米处,掌心向内,五指放松。
顺墙行走 面对行进方向,体侧与墙壁相距一定距离(约20厘米);盲人靠墙侧的肩略微下沉,手臂自然向下前伸约45°,用小指和无名指的指背或指甲轻轻点触墙面。
沿物慢行 盲人在室内独立行走时,可以沿着桌子或其它物体的边缘线行走。
垂直定位 是视力残疾人通过已知物体的方向确定自己当前方向的一种技巧。 盲人以某一相对固定的物体为基准(如:墙、门、桌子),背部及脚跟紧靠着该物体,根据所依物体的方向确定自己行走的方向。
上楼 当盲人走到台阶初始阶时,盲人要站在有扶手的一侧。先用脚试探台阶的下沿或用手触摸到台阶的扶手,脚与台阶的下沿要垂直,上前先用脚轻碰台阶的竖面,试探台阶的高度和深度,然后用沿物慢行技能,沿台阶右侧一步一级上楼。若感觉到扶手变平了,则表明台阶快要结束,一层台阶上完后应调整方向前行。
下楼 当盲人走到台阶顶部时,要靠近扶手一侧站立,并抓住扶手,用前脚掌试探台阶的前沿,并与台阶垂直。然后,用沿物慢行技巧或抓住扶手沿台阶右侧一步一级下楼,当快走到底部时,适当减慢速度,以确保安全。
导盲随行 明眼人利用手臂引导盲人行走的方法 盲人跟随别人行走的技巧 导盲随行利用明眼人做向导, 对盲人来说是最安全有效的行走方法之一。
接触 导盲人走近盲人,与之同向并排站立, 并以靠近盲人侧的手背轻触盲人手背, 同时予以适当的语言提示. (如“我带你走吧!”)
盲人用被接触侧的手背,沿导盲人手臂的外侧轻快地向上滑行至屈肘大致成直角,然后盲人轻握导盲人的胳膊。抓握时,盲人的拇指放在导盲人胳膊的外侧,其它四指在内侧。 抓握
站位与随行 站位:盲人抓握后立即后退半步,到导盲人侧后方,盲人确信自己抓握侧的肩在导盲人对侧肩的后面。 随行:当导盲人迈脚后,盲人根据抓握侧手所获得的信息跟随导盲人行走。 距离:盲人在行走时,始终与导盲人保持半步左右的距离。
注意 行走时: 导盲人的导盲臂要稳定,盲人要将肘部紧贴身体。 导盲人在导盲时: 要介绍行进中周围的环境,使盲人熟悉周围的环境。
一人导多盲 引导者将多个视力残疾人进行纵队排列,在引导者的帮助下,最后一位视力残疾人以接触、抓握、站位的动作方法抓握前位视力残疾人,倒数第二位视力残疾人以同样的方法用被抓握侧的手抓握前位视力残疾人的异侧臂,其余视力残疾人以此类推。
当通过狭窄道路或遇到障碍物仅允许一人通过时,要采用这种方法使盲人走在导盲人的正后方。 导盲者将导盲臂从身体的一侧移至身后,手背轻贴后腰。盲人觉察导盲者的手臂的变化后,迅速从导盲者的一侧移至导盲者的背后,手臂伸直,步幅放小 。 过狭窄通道
换边 遇到人多、路窄、道路不平等情况,为确保盲人的安全,从导盲者一侧移到另一侧。 盲人从导盲者的右侧换至导盲者的左侧: ①盲人以右手抓住导盲者的右手臂,松开左手(原抓握手); ②左手背在导盲者的背部轻快向左侧滑行,找到导盲者的左臂后轻轻地抓握; ③松开右手,右手快速移至导盲者的左手臂并正确地抓握,同时松开左手,身体保持与导盲者半步的距离
换边图示 1 2 3 2
向后转 若盲人在导盲者的左侧,导盲者先进行语言提示,然后按逆时针方向转体,盲人察觉后,顺时针转体,与导盲者面对面站立, 导盲者的右手主动与盲人的另一手接触,盲人迅速以左手握住导盲者的右臂,用抓握方法立即重新建立导盲姿势
2 1 图示
进出门 盲人要站在靠近门轴的一侧,如需要则采用换边的方法交换位置; 要告诉盲人开门的方向是“推”还是“拉”。 如果有门槛,要告诉盲人,以免拌倒; 若后面有人,要告诉盲人,以免碰伤别人。
进门图示 1 2 3 4
出门图示 1 2 3
导盲者带盲人径直走向楼梯,当接近楼梯口时稍作停顿,并告诉盲人:“要上(下)楼了”,或者夹紧一下被抓握侧的胳膊肘。此时盲人向前半步与导盲人并排站立,接着盲人用前脚掌感觉一下楼梯前沿的存在;当导盲者上(下)楼梯时,盲人会感到导盲者手臂的上升(或下降),随之上(下)楼。当到达楼梯尽头时,导盲者亦略加停顿或再夹一下胳膊肘,暗示盲人已经到了楼梯的尽头。 上下楼
2 1 图示
落座 导盲者握住盲人的手放到椅子的扶手上,盲人用腿轻碰椅面边,以确定座位的朝向方位、大小,然后一手扶椅背另一手到座位上“清扫”一下,确认椅面上没有东西后先扶后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