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1. 概念: 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2. 核心: 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 。.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 *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 1. 关系. 2.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表现: 1 、综合服务功能;

xu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城市总体布局 1.概念: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2.核心: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

  2.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第一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 1.关系

  3. 2.城市功能的多元化 表现: 1、综合服务功能; 2、社会再生产功能; 3、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 4、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

  4.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一)城市问题 1.产生原因 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和建设发展的不恰当 功能的失控和管理的不严 2.解决途径: 城市布局结构优化

  5. (二)城市结构 1.定义 构成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主要要素,在一定时间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的关系。 2.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3.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他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 4.城市功能的重塑将导致城市结构的调整和完善。

  6. 三、城市形态 1.定义:城市整体和内部各组成部份在空间地域的分布状态。 2.城市形态分类 • 集中型形态,即城市建成区主体轮廓长短轴之比小于4:1,是长期集中紧凑全方位发展状态,其中包括若干子类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

  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8. 带型形态: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其子型有U型、S型等。带型形态:建成区主体平面形状的长短轴之比大于4:1,并明显呈单向或双向发展,其子型有U型、S型等。 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

  9. 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放射型形态,建成区总平面的主体团块有3个以上明确的发展方向,这包括指状、星状、花状等子型。 这些形态的城市多是位于地形较平坦,而对外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他们沿交通干线自发或按规划多向多轴地向外延展,形成放射性走廊,所以全城道路在中心地区为格网状而外围呈放射状的综合性体系。

  10. 莫斯科城市总体规划 围绕中心核的放射形环状结构模式。

  11. 星座型形态,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星座型形态,城市总平面是由一个相当大规模的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级的基本团块组成的复合式形态。 一些国家首都或特大型地区中心城市,在其周围一定距离内建设发展若干相对独立的新区或卫星城镇。有的特大城市在多个方向的对外交通干线上间隔地串联建设一系列相对独立且较大的新区或城镇,形成放射性走廊或更大型城市群体。

  12. 组团型形态,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城市用地被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有各自的中心和道路系统,团块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联系性通道使之组成一个城市实体。组团型形态,城市建成区是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城市用地被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的分区团块,有各自的中心和道路系统,团块之间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但由较便捷的联系性通道使之组成一个城市实体。 这种形态属于多元性复合结构。如布局合理,团组距离适当,这种城市既可有较高效率,亦可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13. 散点型形态: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散点型形态:城市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各个基本团块在较大区域内呈散点状分布。 这种形态往往是资源较分散的矿业城市。通常因交通联系不便,难于组织较合理的城市功能和生活服务设施,每一组团需分别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布局。

  14. 四、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P199 1.城市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2.城市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结构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3.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15. 第二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二、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16. 三、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实矛盾表明: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综合发展,作为城镇空间形态组织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重要原则。 四、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城市发展进程中,有赖于符合实际需要、又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驱动。

  17. 第三节 城市总体布局的综合协调 一、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协调发展 城市内部结构通常反映在城市用地的功能结构、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方面,往往也是城市问题的集中表现,矛盾的焦点所在。 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凋发展也即是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其主要目标在于探求城镇体系的级配合理、分工协作,科学地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综合协调区域性重大市政工程项目,明确近远期建设的投资重点。 (一)城市用地和空间结构的调整

  18. 城市单项建设用地可按照下列范围确定: • 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6m2。 • 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9~22m2,特殊情况不得大于26m2。 • 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7m2绿地每人不得小于9m2,其中公共绿地不得小于7m2。 • 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22%一32% • 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15%~25% • 道路广场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9%一14% • 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 8%一15%

  19. (二)城市产业结构的完善 城市产业结构是涉及城市性质、经济效益、发展方向的基本内容,它的水平高低、合理与否影响到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 (三)社会结构的演化 社会结构的演化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多、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就业岗位分布与居民迁移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更新与社区网络的保存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内部结构调整与完善的主要内容。

  20. 为了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为了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 (1)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 • (2)促进形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极; • (3)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 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

  21. 二、城市上下部结构协调发展 • 1、建设资金的筹措与投放导向; • 2、建设速度的协调; • 3、开发总量的平衡; • 4、发展方向的控制。

  22. 三、城市局部地区与整体布局相结合 局部地区规划建设合理与否也会促进和牵制城市整体的发展,尤其是城市的关键部位和重要节点,或带有全局影响的决策。

  23. 四、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期控制相结合 • 城市近远期协调发展是城市总体布局中一个主要考虑的内容。 • 城市的建设发展总有一些预见不到的变化,在规划布局中要留有发展余地,在规划中要有足够的“弹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