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 likes | 427 Views
中二級歷史科專題研習. 水坑口街. 組員:陳佩君、 鄭秋嬋、 關愛銀、 劉諺珊、 李婉雯. 目錄. 名稱的由來 …………………P.1 早期的水坑口街 ……………P.2 鼠疫後的水坑口街 …………P.3 70 年代的水坑口街 …………P.4 水坑口街的街道照 …………P.5 荷里活道公園 ………………P.6 水坑口街的位置 ……………P.7 水坑口街圖片-街道牌 ……P.8 水坑口街圖片 - 現貌 ………...P.9 水坑口街現貌與舊貌 ….…...P.10 水坑口街圖片-介紹 …..…..P.11,12 感想 …………………………P.13,14
E N D
中二級歷史科專題研習 水坑口街 組員:陳佩君、 鄭秋嬋、 關愛銀、 劉諺珊、 李婉雯
目錄 名稱的由來…………………P.1 早期的水坑口街……………P.2 鼠疫後的水坑口街…………P.3 70年代的水坑口街…………P.4 水坑口街的街道照…………P.5 荷里活道公園………………P.6 水坑口街的位置……………P.7 水坑口街圖片-街道牌……P.8 水坑口街圖片-現貌………...P.9 水坑口街現貌與舊貌….…...P.10 水坑口街圖片-介紹…..…..P.11,12 感想…………………………P.13,14 資料來源……………………P.15 分工表………………………P.16
名稱的由來 原稱大坑口。開埠前,坑口位於今大馬路間,坑水流入維多利亞港內。 一八四一年英軍於該處登陸,命名為佔領角,其英文名稱為Possession Street,亦譯作「波些臣街」 。 其後該處不斷發展,大水坑被填塞。該處闢建的馬路,初名波些臣街,後因該處原為一大水坑,故改稱水坑口街。
早期的水坑口街: 妓寨林立 1890年代,水坑口街(普通人仍稱其為「水坑口」)已發展為港島的風月區,附近的荷李活道、皇后大道一帶已是妓寨林立。 在水坑口與荷李活道交界處的一間妓寨「錦閫堂」,更是此業的「行尊」,後來,不少塘西妓寨的「龜婆」、「鴇母」、「廳躉」,皆為錦閫堂的妓女所蛻變。
鼠疫後的水坑口街: 變住宅區 1894年在太平山街迸發之鼠疫後,政府整頓這一帶的衛生生環境,同時亦為了發展當時仍是新開發區的石塘咀,當局遂勒令這一帶的酒樓和妓寨,由1903年起遷往石塘咀。其後,水坑口一帶即由絢爛而趨於平淡,由風月區而變為華人住宅區。 可是,不少酒樓食肆仍在這一帶開設,加上這一帶為上環的商業中心,仍保持一定程度的繁盛。
70年代的水坑口街: 闢為馬路 戰後初期,皇后大道仍維持雙向行車,往北角的10號巴士,終站便設於水坑口,使這一帶十分繁盛。各色店舖在水坑口街開設,最多的是布疋店,與其旁邊綢緞莊,絨線及胭脂水粉店雲集的發興街互相呼應。這一帶的熱鬧,與「花布街」相比,不遑多讓。此外亦有花店、鞋店等。 在富隆茶樓背後的摩羅下街,有一列數間的大牌檔,不少街坊亦到此「搵食」。 1960年代初,巴士總站由水坑口移往西營盤正街,熱鬧大減。到了1974年,市區重建,全部樓宇被拆卸,水坑口街闢為行車馬路,往昔熙來攘往的熱鬧景象,全部消失。
今日的「荷里活道公園」,昔日是「大笪地」,今日的「荷里活道公園」,昔日是「大笪地」, 有很多關於昔日水坑口街及附近街道的資料。
水坑口街圖片-街道牌 (自拍)
水坑口街圖片-現貌 (自拍)
水坑口街現貌與舊貌 水坑口街現今的街景 1930 年代的水坑口樣貌
水坑口街圖片-介紹 (自拍)
水坑口街介紹 水坑口(佔領角) 香港島進行大規模填海前,前往對岸尖沙咀岬角的最快捷途徑,便是從現時皇各大道中及威靈頓街交界對出的舊日海旁出發;相信殖民時期前,忘處已設有一個渡輪碼頭。此處亦是港島北岸的理想登陸點。1841年1月26日,英軍艦隊也選擇在這裡登陸香港,並在小山丘上插上英國國旗,宣布正式佔領香港島。他們將此地命為Possession Point,意思是「佔領角」。其後,隨著社會發展,華人開始在水坑口街一帶聚居,水坑口的一塊空地,成為大家休憩納涼的地方,一些相士更在這裡擺攤占卜,熱鬧非常。近年,水坑口經重新發展,改建為一個中式庭園--荷李活公園。 (自拍) ↓
感想 鄭秋嬋:我覺得透過這個專題研習能令我對香港的歷史加深了認識,那認識最多的就水坑口街莫屬了。其實在這次的專題,由於我們需要外出考察,訪問當地的人,更令我明白其實在香港這個地方,想找人跟你做訪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有很多「好心人」,請你「食檸檬」。 李婉雯:這個專題研習對我來說都算是個挑戰,因為以往做的專題研習都不用實地考察,而且今次實地考察的目的地,還要是一個我們不認識的地方,確實增加了工作的難度。邀請別人做訪問的時候,受到很多人拒絕,令我們洩氣了不少,幸好也遇到一些熱心的人。另外,真的感謝各組員付出的時間和心機去完成這個報告。
感想 陳佩君:這個專題研習,除了令我學到了更加多的知識,我還做了一件我從未做過的事,就是到處去訪問人!這對我來說,是一件挺困難的事,因為我本身就不是一個可能對著剛認識的人,就可以抱著滿腔熱誠去跟人說話的人。在這期間,我們碰了很多釘子。可能訪問10個人,只有3至4個人會給我們做訪問。幸好,有這些好心的人肯為我們做訪問,還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料,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劉諺珊:完成這個專題報告之後,除了令我知道更多關於水坑口街的資料外,我還知道了組員之間的合作性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這是我第一次做街頭訪問,雖然不是太順利,但我也學懂了訪問的技巧,與人相處要有禮貌等。
感想 關愛銀:透過這個專題研習令我對水坑口街能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比如:水坑口街的由來、過去的歷史是怎樣等等。亦令我明白到:原來在街上訪問路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別人見你沒有誠意是不會接你的訪問的。所以有求於人的時候,應該有禮貌和帶有誠意。
資料來源 http://www.singpao.com/20050115/feature/662770.html http://www.amo.gov.hk/b5/trails_sheungwan1.php?tid=29 http://www.geocities.com/itourhk/ancient6.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B4%E5%9D%91%E5%8F%A3%E8%A1%97 http://www.ccckyc.edu.hk/adm/act/coo/hkhs/hkhs7.htm http://www.y28freetogo.com/Y28free/template/fair_temple.php?lang=&ref=12
分工表 陳佩君(2)………………資料搜集& PowerPoint 鄭秋嬋(3)………………資料搜集 & PowerPoint 關愛銀(6)…………..…..資料搜集 劉諺珊(9)………………資料搜集 李婉雯(12)……....…….資料搜集 & PowerPoint
*THE EN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