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第三章 营运资金管理. 1. 第二节流动资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2. 存货管理. 3. 现金管理. 了解信用标准及收账政策。 了解存货成本及管理。 理解营运资金的特点。 理解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与成本。 掌握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 掌握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知识目标. 会计算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的成本。 会建立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型及存货分析模型。 会进行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会运用存货控制的方法。. 技能目标.

xerxes
Download Presentation

财务管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财务管理

  2. 第三章 营运资金管理

  3. 1 第二节流动资金管理 应收账款管理 2 存货管理 3 现金管理

  4. 了解信用标准及收账政策。 了解存货成本及管理。 理解营运资金的特点。 理解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与成本。 掌握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 掌握存货控制的经济批量模型。 知识目标

  5. 会计算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的成本。会计算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的成本。 会建立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成本分析模型及存货分析模型。 会进行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会运用存货控制的方法。 技能目标

  6. 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企业用以维持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用流动资产的净额。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企业用以维持正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即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可用流动资产的净额。 用公式表示为: 营运资金总额=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营运资金

  7. 营运资金的特点

  8. 1、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与成本 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原因是为了满足交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置存货币资金通常会发生四种成本,即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短缺成本、管理成本。 一、现金管理—置存原因与成本

  9. 02 03 01 预防性需要 投机性需要 交易性需要 指企业为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种日常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现金,这是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目的。 指企业为应付意外事件而必须保持的一定数量的现金。 企业持有现金,以便当证券、原材料、商品价格剧烈波动时,从事投机活动,从中获得收益。

  10. 指因置存货币资金而丧失的投资收益。机会成本。与置存货币资金的数量有关,货币资金置存数量越大,持有成本越大。指因置存货币资金而丧失的投资收益。机会成本。与置存货币资金的数量有关,货币资金置存数量越大,持有成本越大。 持有成本 转换成本 指有价证券与货币资金转换时的交易费用。与交易金额无关,与交易次数成正比。 短缺成本 管理成本 指因置存货币资金太少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与置存货币资金的数量有关,货币资金置存数量越多,短缺成本越小。 指企业因置存货币资金而发生的管理费用。管理成本一般是固定费用。

  11. 2、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确定 (1)成本分析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是通过分析企业置存货币资金的各相关成本,测算各相关成本之和最小时的货币资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min (总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 机会成本=货币资金平均持有量×有价证券利息率 一、现金管理—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

  12. (2)存货分析模式 存货分析模式是借用存货管理经济批量公式来确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 时, 相关总成本达最小值 。 b--有价证券每次转换成本 T—年需要量 i—利率

  13. 【案例分析】 某企业预计 1个月内经营所需货币资金约为800万元,准备用短期有价证券变现取得,证券每次交易的固定成本为100元,证券市场年利率为12%。 要求:计算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及最小相关总成本。

  14. 解: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量; (元) 最小相关总成本: (元 )

  15. 重在缩短收款时间 重在推迟付款日期 A B 现金收入 现金支出 Title 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发生的时间趋于一致 企业开出支票到银行划出这笔款项有一定时间间隔,使企业现金帐户余额与银行帐户上的存款余额有一定差额。 D C 现金“浮游量” 一、现金管理—日常管理 现金流量同步

  16. 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是企业对外赊销产品、材料,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 作用: 二、应收账款管理—概念、作用 适时灵活地运用赊销方式能增加销售,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增加销售 减少存货能降低仓储、保险等管理费用支出,能减少存货变质等损失,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 减少存货

  17. 二、应收账款管理—成本 应收账款的成本 机会成本 1 指企业的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坏帐成本3 指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 。 管理成本 2 指企业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而发生的开支。固定成本。

  18. 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是指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 1. 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也称5C标准),是指客户获得本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 评估客户信用情况,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 二、应收账款管理—信用政策

  19. 2. 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等。 信用期限是指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付款之间的时间间隔。 信用期限过短不足以吸引顾客,不利于扩大销售;信用期限过长会引起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帐成本的增加。 信用期限优化的要点是:延长信用期限增加的销售利润是否超过增加的成本费用。

  20. 【案例分析】 某企业预计信用期限为 20天,销量可达 50万件;信用期若延长到40天,销量可增加到60万件。假定该企业投资报酬率为9%,产品单位售价为4元。其他条件如表所示。 要求:确定该企业应选择哪一个信用期限?

  21. 解:信用期由20天延长到40天 增加销售利润=148-120=28(万元) 增加机会成本= =0.42(万元) 增加管理成本=l2-10=2(万元) 增加坏帐成本=5-3=2(万元) 增加净收益=28-(0.42+2+2) =23.58(万元) 结论:应选择40天信用期。

  22. 现金折扣,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客户可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率享受折扣。 现金折扣条款能降低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但同时也需付出一定的代价,即现金折扣成本。 信用条件优化的要点是:增加的销售利润能否超过增加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和折扣成本之和。 现金折扣成本 =赊销净额×折扣期内付款的销售额比例×现金折扣率

  23. 【案例分析】 某企业产销 A产品,单位售价 400元,单位变动成本 300元。现接到某客户的追加定单1 000件,企业尚有生产能力给予接受。但是该客户提出赊账期为60天的付款方式,假如在30天内付款能给予2%的现金折扣,客户愿意有20%的货款在折扣期内支付。该企业根据信用调查,该客户信用等级较低,坏帐损失率可能达到20%。该企业最低投资报酬率15%,收帐管理费用为赊销收入额的2%。 要求:计算并决策该企业是否应接受定单。

  24. 增加销售利润=(400—300)×1 000=100 000(元) 增加机会成本 =400× ×1 000×(20%× )×15%=6750(元)增加管理成本=400×1 000×2%=8 000(元) 增加坏帐成本=400×1 000×20%=80 000(元) 增加折扣成本=400×1 000×20%×2%=1 600(元) 增加净收益=100 000一(6 750+8 000+80 000+1 600)=3650 结论:该企业应接受定单。

  25. 二、应收账款管理—收账政策 收帐政策是指客户违反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账款时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企业催收款项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收账费用。收账费用增加,坏账损失会逐渐减少。但收账费用增加到一定数额后,坏账损失不再减少,因此收账费用并不是越多越好。 收账费用的多少要在权衡增加的收账费用和减少的坏账损失后作出决定。

  26. 二、应收账款管理—日常管理 监督 应收账款的收回 建立 坏帐准备金制度

  27. 三、存货管理—概念及成本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资。 存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占据很大比重。 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就是在存货成本与效益之间作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

  28. 三、存货管理—存货控制的方法 存货资金定额确定之后,如何取得存货、管理存货,使存货在使用和周转过程中相关成本最小,效益最大,这就是存货的控制。 存货控制的方法有多种,包括经济批量模型、陆续到货模型、商业折扣模型、存货ABC控制法、分级归口控制及适时性管理。重点介绍经济批量模型。 经济批量是指能使一定时期内某项存货的相关总成本达到最小时的订货批量。

  29. 经济批量模型中的相关总成本TC是由两项相关成本合成的:变动性订货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设存货年需用量为A,每次订货的变动性订货成本为P,全年订货n次,每次订货量为Q,存货年平均单位变动性储存成本为C1。 经济批量模型的最优解为: 最优订货批量 Q*= 最小相关总成本TC*=

  30. 【案例分析】 企业全年耗用甲种材料1 800千克,该材料单价20元,年单位储存成本4元,一次订货成本25元。 要求:确定 (1)经济订货批量; (2)最小相关总成本; (3)最佳订货次数; (4)最佳订货周期;

  31. 解:依上述资料计算: (1)经济批量= (千克) (2)最小相关总成本= (元) (3)最佳订货次数=1 800÷150=12(次) (4)最佳订货周期=360÷12=30(天) 一次订货成本

  32. 本节小结 1.营运资金是指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后的余额。 2.持有现金的原因有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投资性需求。 3.营运资金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

  33. 4.现金成本有持有成本、转换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经济进货批量模式。 。 5.信用标准是指企业接受用户赊销条件时,用户应具备的最低条件。影响信用标准的五个因素: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主要包括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 6.存货成本有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

  34. 知识回顾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用条件构成要素是(  ) A.信用期限  B.现金折扣率  C.现金折扣期  D.商业折扣

  35. 2.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  )。 A.交易性动机   B.预防性性动机  C.投机性动机 D.维持补偿性余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