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482 Views
绪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 主讲 赵菁. 甘肃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总纲.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之精华.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绪论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 1. 2.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本章的教学目的. 1. 3. 4.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本章的 学习内容.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E N D
绪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 主讲 赵菁 甘肃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总纲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之精华 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 绪论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
1 2 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 本章的教学目的
1 3 4 2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本章的学习内容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2、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恩格斯在1886年曾经作了说明 • 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 _________马克思恩格所选集第4卷第242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而提出的时代课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伟大成果。
1.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 2.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 3,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出现新的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德国古典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的产物——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结合体。其奠基人为康德,中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大成。费尔巴哈则一反其先驱的唯心主义传统,高举唯物主义大旗,反对和批判宗教神学,至此德国古典哲学划上句号。 费尔巴哈 黑格尔
德国古典哲学的贡献: • 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了辩证法的发展观,从世界观的高度用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 • 特别是黑格尔在历史观上提出不少深刻的、有价值的思想。 • 把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哲学问题来研究,并对此作了不少回答。
(2)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于十九世纪初期的英国和法国,而在英国取得了最大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为了适应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求,极力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力图证明经济生活是受永恒的自然规律支配的。而在探寻这种内在的自然规律时,逐渐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第一次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生产领域,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使政治经济学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大卫·李嘉图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 提出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的观点 • 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 开始接触到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利益对立的本质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在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面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难题一筹莫展、困惑不解时,19世纪初,在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杰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的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许多多天才的构想。 傅立叶 欧文 圣西门
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贡献: • 论证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 触及到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问题,试图用社会经济状况来说明政治制度 • 看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中提出了许多合理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的产物 2、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和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选集(4)第299页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他们首先也经历了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洗礼,即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学习、批判和继承了前人的优秀思想成果,并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与各种错误的思想做斗争,从而取得伟大成就,实现了思想上的伟大转变。其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1)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青年黑格尔派主要由一些青年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在哲学上特别强调黑格尔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认为现存的秩序与黑格尔所主张的理性与现实统一的相差很远,主张彻底改变这个不合理的现实。这是一种比较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
(2)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 《莱因报》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塞尔记者的辩护、黑尔格法哲学批判,《德法年鉴》论犹太人问题、黑尔格法哲学批判导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等。
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该到政治经济中去寻求。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性的分析,这部著作的导言曾发表在1844年巴黎出版的《德法年鉴》上。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十八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称之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理解应该到政治经济中去寻求。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1页
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可以简要地表述如下: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恩选集》第二卷第81页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一阶段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 创立唯物史观的过程开始于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使马克思朝着在劳动发展史中寻找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能力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者对立的。┅┅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象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一样。”“劳动者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能力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劳动者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这一事实不过表明: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者对立的。┅┅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象同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一样。” “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44-47页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二阶段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携手创作《神圣家族》,针对鲍威尔等人思辩哲学的秘密进行揭露和批判,从而朝着唯物史观的创立又迈进了一大步。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三阶段唯物史观的创立 在清算青年黑格尔派之后,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出了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紧接着二人合作,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因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3)唯物史观的创立以及《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第四阶段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从50年代起马克思开始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从写作《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和《1861-1863年政治经济学手稿》,直到《资本论》第一卷问世,经过长达10余年的研究,他终于在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中获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并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从而与唯物史观一道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还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经典作家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因为时代特征和历史任务的不同,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相继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其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阐述了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叶,其主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20世纪末至今,其主题是:社会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
不管最近三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共产党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包括从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卒了,以致我们竟来不及做这件工作。不管最近三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共产党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时也许能加上一篇包括从1847年到现在这段时期的导言。这次再版太仓卒了,以致我们竟来不及做这件工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28页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章总结 丰富和发展 与时俱进 实践并发展 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主要的理论来源:劳动价值论和辩证法思想 理论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经、科社)
课后作业 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3、列宁:《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