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綠建築夢想

綠建築夢想. 第十六組. 指導老師 : 支紹慈老師 組員 : 陳東慶 (4980C015) 王琮仁 (4980C041) 潘囿儒 (4980C048). 摘要. 製作這份報告,我們一開始是先從 『 尋找問題 』 開始著手的, 【 何謂綠建築?澎湖當地氣候如何、潔淨能源的原理和運用、澎湖的特有的材質有哪些 ……. 等等 】 知道問題點在哪,才可以準確延伸並尋找所需要的資料,由於政府也同時有在推行澎湖綠建築的計畫,所以這方面的資料還算充足,在資料蒐集方面相當豐富。

xenos
Download Presentation

綠建築夢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綠建築夢想 第十六組 指導老師:支紹慈老師 組員:陳東慶(4980C015) 王琮仁(4980C041) 潘囿儒(4980C048)

  2. 摘要 製作這份報告,我們一開始是先從『尋找問題』開始著手的,【何謂綠建築?澎湖當地氣候如何、潔淨能源的原理和運用、澎湖的特有的材質有哪些…….等等】知道問題點在哪,才可以準確延伸並尋找所需要的資料,由於政府也同時有在推行澎湖綠建築的計畫,所以這方面的資料還算充足,在資料蒐集方面相當豐富。 當有了充足的資料後,吸收與過濾便成為了大課題,由於事前就知道澎湖的特有氣候相當棘手,於是我們就先從當地氣候開始理解,理解後還是主要與"永續"最為主軸,想要永續經營還要先聚集人潮,因為澎湖的特有的地形跟氣候影響,建起綠建築難度比一般的地方高很多,為求降低成本與合適度,採用了當地特有有素材,耐風的木麻黃或炮樹可和矮牆一同作用!澎湖七美有很多的炮樹非常適合拿來當作當地居民的社交空間,建築風格相當雅致,希望可以引起澎湖居民的愛護心態,共同維護。 統和資料後結果,澎湖的日照強烈,建築物的日熱得量大,所以減少日熱得是重要課題:多遮陽板,花臺,陽臺,創造陰影,減少日熱得,得到有陰影的生活社交空間.增加建築物散熱能力--考量夏季的季風方向,雙向開窗(迎風面和背風面)建築壁體的材質,如北面的壁體可用磚石造或RC造,可保溫防濕,東西南面要熱傳導係數低的,如木頭....澎湖雨量少,日照強,太陽能發電最有效率! 澎湖海風強,有一種不管東西南北風的風力發電機或風力唧筒,可用作水系統循環的動力.加上無障礙空間讓彼此交流更加適合,結合以上幾點,就是適合當地居民的環保空間了。

  3. 計畫概述 起源: 二十世紀末以來,氣候變遷已成舉世共同關切之環境議題,節能減碳更是各行各業皆必須遵守的共同規範。在建築部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長期以來即致力於「綠建 築」與「綠建材」之推動。而行政院97年所頒佈之「生態城市與綠建築推動方案」中,將「提升室內環境控制技術,建立綠建材市場機制,創造舒適健康與優質居 住空間」,列為重要目標。此外,在本年四月剛召開的「全國能源會議」中,「推動使用節能減碳綠建材」更成為會議中重要的共同意見。而內政部營建署更已於本 年5月8日公告修訂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321條內容,提高建築物室內裝修材料之綠建材使用率應自5%,提高至30%。因此,綠建材產業未來之發展機 會將未可限量。 目的: (1) 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永續經營居住環境。 (2) 落實建築節約能源,持續降低能源消耗及減少二氧化碳之排放。 (3) 發展室內環境品質技術,創造舒適健康室內居住環境。 (4) 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減少環境污染與衝擊。 (5) 提昇資源有效利用技術,維護生態環境之平衡。 (6) 獎勵並建立綠建築市場機制,發展台灣本土亞熱帶建築新風貌。

  4. 預期成果: (1)抱廈的產生 抱廈在酷熱的夏季可提供更多的日照陰影面積,在寒冷的冬季可以減少東北季風的吹襲,成為一個居民舒適的活動場所。 (2)磚坪的產生 磚平的產生是為了因應種植花生、蕃薯等作物之曝曬需要,原本只在內靠天井的局部內側改鋪上尺二專,技術成熟後才漸漸地將外側的閩南紅瓦都平面化。 (3)平頂與二樓化 構造技術的進步支持了二樓的產生,祭祀空間逐漸移到二樓。一樓的正廳則變成接待客人與生活起居的空間。 (4)天井消失 新的空間觀念認為住宅內應清楚劃分室內與室外,而天井的家事活動功能則移到室內,自來水系統也取代了貯水池。原本天井是一個良好的活動核心空間,消失以後,也影響到側門以及側巷等空間的使用,對鄰里活動和空間都不理想。廂房去除了前半截,立面也因而更為 簡化,同時影響了住宅的外形意象。

  5. 設計理念與規劃架構 設計理念: 綠建築關照的面向是居住環境整體,求取在人居舒適以及生態永續發展之間達到平衡,而不僅限於單棟住宅建築的思考。因而設計準則除了要點狀的解決問題,本身更是網狀的關係架構,其整體鋪陳出對於澎湖地方環境整體的全面思考,以對應現況種種問題現象,及其背後環環相扣的機制關係。 作品特色: <1>步道屋頂為透明鋪面。 <2>雨水儲存槽,且有貯留滲透水池。 <3>採用太陽能發電。 <4>室內採明亮設計。 <5>降地環境破壞的程度。 規劃架構: (a)主題構思: 居住環境的建立無法自外於自然,其營建行為的過程乃至於居住行為的持續,都和自然資源的取得、轉用或者佔用、破壞悠戚相關。為了符合永續發展的概念,居住環境與行為必須與自然達到平衡。因此應該致力於自然資源的再造,才能平衡取用於自然的資源短少。澎湖的自然資源:如水、土、風的取用得和轉用,有著一定的限制和優勢,因而特色綠建築設計準則在資源方面必定要順應於地方的自然環境態勢,居住及營建的種種空間生產都應該要盡力取於自然,且還於自然。

  6. (b)設計圖: ↑上視圖

  7. (c)綠建築指標之運用與實踐度: 綠建築設計準則要處理解決的是綜合性的整體問題,甚至潛藏著一種地方生活價值觀修正重建的可能性。綠建築設計準則的工具和技術必須地方化,其應用和推廣才不會脫落於地方的生活文化、生產體系,成為公部門挹注資金後的補助特例,或是高收入所得者才能享有的昂貴生活品質。再者高科技技術的解決方式本身往往是另一耗能的生產過程,而解決問題的過程成本必須一起被考慮,而不只是達到目標而已。因此,解決同一課題的工具和技術往往不只一種,擬定澎湖特色綠建築設計準則的思考卻必須以非依賴高技術、非高成本作為篩選、判斷的評估原則。 ↑側視圖

  8. 各種功能介紹: 太陽能運用: 原理是將鏡子反射的太陽光,聚焦在一條叫接收器的玻璃管上,而該中空的玻璃管可以讓油流過。從鏡子反映的太 陽光會令管子內的油升溫,產生蒸氣,再由蒸氣推動渦輪機發電—光熱轉換。 澎湖屬於台灣南部區域,全年日照量約達2200小時,平均每日的每平方公尺的日射量達到4300kcal,日照充足、晴日數多,相當適合採用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技術主要以集熱器收集太陽輻射能量,以轉換成有用的熱源形式,供應日常生活熱水使用,可省下不少電量。一般系統包括位於屋頂的集熱器、溫水蓄熱槽、供應槽以及溫水迴流系統等,銜接上一般的冷熱水供應管線。目前經濟部能源局針對太陽能熱水系統實施推廣獎勵辦法,一般用戶均可依循獎勵要點,採用經經濟部及執行單位認可為合格製造供應廠商、合格安裝銷售廠商、合格之太陽能熱水系統產品,依不同形式之熱水系統,以裝設面積每平方公尺為補助單位。

  9. 二、風力發電: 風能轉動風扇變成機械能,機械能透過電磁感應變成電能—能量轉換。 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的旋轉,再透過增速器,讓旋轉的速度提升,來帶動發電機發電。新式風車裝有用玻璃纖維作成的大型風車葉片,重量輕強度高,只要能使樹 葉輕輕搖動的少許風力,就可以帶動大型風車葉片,透過增速器,將可以產生能使大樹搖動的十倍力量。目前風力發電的技術,大約是每秒三公尺的速度,就可產生電力。主流風力機為水平軸、三葉式翼型風力發電機。風力發電機主要結構包括葉片、發電機、增速裝置、控制系統、塔架、機艙...等。

  10. 三、空氣對流: 空氣受熱以後,密度變小,熱空氣就會上升而熱空氣原來的位置,就會被密度較大的冷空氣,給填補起來然後冷空氣受熱又變成熱空氣,又上升了,如此,就一直這樣循環,就形成空氣對流。 利用通風的陽台、通風高低窗(在西南面進風口設置低於120cm 的開窗)、不完全隔斷的室內牆。如右表列出了不同通風雙層結構的通風效率,完全脫開的雙層結構是效率最佳者。

  11. 雨水儲蓄→ 四、水資源運用: 雨水對於澎湖來說,量少且集中在特定季節,難以成為穩定的供水源,故其僅適合做為輔助型的水資源。蒐集雨水做為綠化用水或是清掃用水。可鼓勵裝設雨水儲流設備,蒐集屋頂、陽台雨水,將雨水以結合建築物立面設計的明管方式,並導入庭園或陽台之雨水儲存設備。可結合規劃庭園或是立面綠化整體澆灌系統使用。

  12. ※分級使用多元給水系統。 利用替代性水資源依一般家庭使用水的習慣,約有32%的水可使用替代性水資源(廁所、清掃、園藝其他);替代性水資源簡單可分為:雨水、海水、淺井水(淡鹹水)、再生水,應分開引入不同等級之水資源供不同用途之使用。在日常飲用水上可提供直接飲用之水,解決一般居民飲用的問題;在其他日常生活使用上,可依需求配設防鹽水腐蝕性管線引入鹽分稍高的次級水。 ※中水回收系統。 中水系統需要一定規模住戶使用,比較符合使用效益。澎湖目前僅有大型新開發之集合住宅設有中水回收再利用設備。未來可考慮以高密度開發社區為單元設置。以單戶住宅來說,應可加裝小型簡易回收系統,回收家庭洗浴用水做沖廁使用 。

  13. 作品與海埔新生地關連度: 1.二氧化碳減量 簡樸的建築造型與室內裝修、合理的結構系統、結構輕量化與木構造。 2.水資源 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計畫、雨水再利用與植栽澆灌節水。 3.污水與垃圾改善 雨污水分流、垃圾集中場改善、生態濕地污水處理與廚餘堆肥。 4. 室內健康與環境 室內污染控制、室內空氣淨化設備、生態塗料與生態接著劑、生態建材、預防壁體結露。 5. 綠化 生態綠化、牆面綠化、牆面綠化澆灌、人工地盤綠化技術、綠化防排水技術和綠化防風技術。 6.基地保水 透水鋪面、景觀貯留滲透水池、貯留滲透空地、滲透井與滲透管、人工地盤貯留。

  14. 心得分享 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排放最主要以建築為首,大約有50-60%的排氣量都是從建築產生。從建築的材料製造開始、建築新建到建築的使用,建築都是最大的排放元兇。土地過度開發、破壞、浪費自然資源、工業、科技、傳統工業公害…等等這些都是影響全球暖化的原因。為了防止全球暖化問題擴大,全球製訂出了二氧化碳排 放量限制、環保問題、綠化量、節約資源與能源…等措施及應變方法。 我想綠建築不單單只是一個環保的形式而已,他更是一種概念的行銷,當人們在使用綠建築的同時,他更是在使用一項環保的概念,可以讓人們在使用建築物的同時,了解到環境保護的急切與重要性,而綠色學校更是讓綠建築得以發展的跳板,不僅是學校本身使用綠建築模式下去設計所帶來的功效,更由學校綠建築概念影響在其使用學校建築的學生們,使其不只是受到文字的教育,更身體力行的了解綠建築本身的價值,這將比使用宣傳的方式要來得更快,效果也更好,再由學生影響家庭,如蝴蝶效應般,使全世界了解綠建築的好處與重要。

  15. 工作進度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