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67 Views
我国能源 发展 与 “十二五”节能政策. 国家发改委 能源研究所 白泉 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博士 2012 年 7 月 10 日.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一、 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煤炭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石油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电力事业日新月异.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30 年改革开放 百年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消费形势. 增速快、总量大、煤为主.
E N D
我国能源发展 与“十二五”节能政策 国家发改委 能源研究所 白泉 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 研究员 博士 2012年7月10日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 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 煤炭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 石油供应能力稳步提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 天然气工业高速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 电力事业日新月异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 • 30年改革开放百年工业化进程
我国能源消费形势 • 增速快、总量大、煤为主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情况(单位:亿吨标准煤) 2001年前后国际、国内的许多机构预测我国2020年能源需求情景为24~32亿吨标准煤,实际情况比预测的理想情景提前到来了10-15年
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过快,资源制约日益凸显 • 2000年到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平均达到8.9%,远远高于同期世界2.5%的增长速度(除了中国以外,全球能源消费只增长1.4%) • 我国已经超过美国(08年约33亿吨标煤,这两年下降),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我国能源需求增长过快,资源制约日益凸显 •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成为我国能源供应增长的主力。我国2012年进口煤炭28851万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进口国 • 石油消费平均年增6.7%,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内石油产量基本不增长,增加的消费主要靠进口。石油进口量目前已超过日本,处于世界第二。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7%,而美国60%左右 石油净进口(2010) 原油净进口(2011) 煤炭净进口
气候变化问题更加突出 • 近年,占全球新增温室气体排放比重高 • 将是全球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国 • 人均排放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 部分发达国家虽然拒绝接受下一阶段减排要求,但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努力已经见成效 • 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认识出现分歧 • 但共识是:节能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手段 •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没有无约束排放的空间 • 压力加大
未来十年的能源需求情景-----GDP增长率8%时,不同节能强度下的能源需求情景未来十年的能源需求情景-----GDP增长率8%时,不同节能强度下的能源需求情景 能源供应 GDP增长率8% 增加了近二十亿吨标准煤 还要需求多少能源? 对外承诺 过去十年 未来十年 但消费水平还很低 人均能源消费仅为2.4tce/人左右 而发达国家人均能耗一般都在5.7tce/人以上 区域环境 32.5亿吨 未来十年与前十年相比,虽然工业能耗增速可能放缓,但是交通、建筑物、民用能源的需求将迅速增长,这一慢三快的结果是,未来十年能源消费需求仍有可能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气候变化 13.8亿吨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追赶美、日但中国能源发展不能照搬美、日中国的经济发展正在追赶美、日但中国能源发展不能照搬美、日 2010年32.5亿吨标准煤,人均2.4tce
我国单位GDP能耗变化情况 • 十一五下降19.1%,2005-2012年累计下降23.5% • 2011年下降2.01%,2012年下降3.6%,未来三年需年均下降8.4%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 思想、认识上摆在什么地位? •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五位一体 • 目标? •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 要求 •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 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 •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任务 •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 主体功能区 •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 能源、水、土地、矿产、循环利用 • 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 生态、水利、减灾、环保、气候变化 •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 中特理论:道路+理论+制度 • 行政手段——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 市场机制——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 • 主题:科学发展 • 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基本要求: •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经济增长目标7% 24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新 非化石能源占比11.4% 科技教育 12个 为约束性指标 节能环保领域 5个 1 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16% 资源环境 新 7 单位GDP CO2排放强度下降17% 人民生活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8%~10% 4 新 森林覆盖率21.66%
“十二五”节能量Energy Conservation Target of the 12th Five-year Plan “十二五”时期,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大于“十一五”时期6.3亿吨标准煤的节能量 670 Mtce will be saved in the 12th Five-year, more than 630 Mtce saved in the 11th Five-year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 结构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一五”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二)推动节能提高能效 (三)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 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一)节能改造工程 (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三)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四)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五)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 国务院18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 • (六)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 • (七)脱硫脱硝工程 • (八)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 • (九)循环经济示范推广工程 • (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工程 • 五、保障措施 • (一)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 (二)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 (三)加强用能节能管理 • (四)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 • (五)完善节能减排投入机制 • (六)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 (七)推行市场化管理机制 • (八)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 • (九)强化节能减排监督检查和能力建设 • (十)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 六、推动规划实施
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 •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一)指导思想 • 三个机制 • 倒逼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共同推进机制 • (二)基本原则 • 强化约束,推动转型 • 控制增量,优化存量 • 完善机制,创新驱动 • 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十二五”节能目标与重点 (三)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形成6.7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 具体目标 见下表
“十二五”节能的主要措施 一、节能目标责任分解 • 全国目标为16%,其中: • 目标为18%的地区:5个 • 目标为17%的地区:4个 • 目标为16%的地区:12个 • 目标为15%的地区:6个 • 目标为10%的地区:4个
“十二五”节能的主要措施 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十二五”节能的主要措施 • 三、实施节能重点工程 • 1.节能改造工程。 • 继续实施热电联产、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节约和替代石油、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项目。 ——300元/tce • 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 加大对高效节能家电、汽车、电机、照明产品等的补贴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 。 • 3.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 支持余热余压利用、高效电机产品等重大、关键节能技术与产品示范项目,推动重大节能技术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 4.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 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中央240+省60元/tce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1——节能改造工程 • 累计形成节能能力3.4亿吨标准煤。中央共支持了5200多个重点节能工程项目,形成节能能力1.6亿吨标准煤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1——节能改造工程 延续“十一五”的财政渠道 • 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7500万tce • 电机系统节能——800亿千瓦 • 能量系统优化——4600万tce • 余热余压利用——5700万tce • 节约和替代石油——1120万tce • 建筑节能——600万tce • 交通运输节能——100万tce • 绿色照明——2100万tce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 加大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力度。 • 民用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家用电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 • 商用领域——重点推广单元式空调器等, • 工业领域——重点推广高效电动机等,产品能效水平提高10%以上,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 完善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机制,扩大实施范围,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检查。“十二五”时期形成1000亿千瓦时的节电能力。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2——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3——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3——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 • 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家;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十二五”时期形成60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4——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4——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 示范推广低品位余能利用、高效环保煤粉工业锅炉、稀土永磁电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发电、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一批重大、关键节能技术。 • 建立节能技术评价认定体系,形成节能技术分类遴选、示范和推广的动态管理机制。 • 对节能效果好、应用前景广阔的关键产品或核心部件组织规模化生产,提高研发、制造、系统集成和产业化能力。 • “十二五”时期产业化推广30项以上重大节能技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的节能产品制造企业,形成1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5——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5——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 一、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 二、健全节能标准体系——“十二五”期间,根据节能标准化重点领域,计划重点完成节能标准制修订185项 • 三、提升能源计量技术水平——天然气能量计量、高压和智能电网电能计量、供热热水及蒸汽计量、能源产品理化性质计量、油流量计量、能效计量测试六大专项研究 • 四、加强节能信息传播能力建设—— • 建立国家级节能信息综合服务网站 • 收集节能信息并组织各类推广活动 • 开展丰富多样的节能公众宣传行动 • 五、推进节能监察执法能力建设 • 六、加强节能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5——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节能重点工程5——节能能力建设工程 • 节能执法人员配备要求 • 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333个地级市,2856个县,4.0906个乡镇,按下限配置,最少要2.2万人 • 计划生育 • 2005年时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工作人员共计50.9万人 • 环境保护 • 2009年时全国环保系统从业人员达到18.8万人 • 环境规划院、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监测站、中华环保协会、大学…… • 越到基层,工作量越大,人数越多
“十二五”国家对钢铁企业的节能要求 四、组织“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 2011年12月7日下发文件
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 万家企业 •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 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 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交通运输/宾馆饭店/商贸/学校 • 其中,工业企业门槛是:2010 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 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 2010 年全国共有17000 家左右 • 万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 • 主要目标 • 万家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长效节能机制基本形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 主要产品(工作量)单位能耗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部分企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十二五”期间,万家企业实现节约能源2.5 亿吨标准煤。
万家行动对企业节能的要求 • 要求 • 1.加强节能工作组织领导 • 2.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 • 3.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 4.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工作 • 5.开展能源审计和编制节能规划 • 6.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力度 • 7.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 8.开展能效达标对标工作 • 9.建立健全节能激励约束机制 • 10.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
“十二五”节能的主要措施 • 五、“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 • 开展全民节能行动——10个专项(“十一五”9个),17个部委 • 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农村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媒体行动
能源发展新形势对电能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 供应侧: • 可再生能源发展加快 • 风电——2010:3100 万千瓦2015年:1 亿千瓦 • 光伏——2010:86 万千瓦2015年:2100 万千瓦 • 国网公司《关于做好分布式能源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 • 需求侧: • 工业: • 工业用能大户的节电改造——变频设备 • 余热余压发电(钢铁、水泥、煤层气)——自用+上网 • 建筑 • 建筑与可再生能源一体化 • 交通 • 电动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