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likes | 438 Views
鑑賞教學的原則與策略 黃 一 弘. 晨跑奇遇. 晚餐邀約. 緣起 — 看圖說故事. 遊學新視界 — 衝擊與省思【一】. 遊學新視界 — 衝擊與省思【二】. 回顧 — 近年來藝術教學取向. 六十年代 里德、羅文費等,主張 透過美術的教育, 是 創造性取向 的美術教育,以 學生 為本位,強調快樂的學習 過程 ,不用在乎作品成果。 七十至八十年代 艾斯納、艾克等,主張 美術中的教育, 是 品質美感取向 的美術教育,以 學科 為本位,強調美術本身學科特性。. 當代美術教育取向 _ 融入生活,走入社區.
E N D
晨跑奇遇 晚餐邀約 緣起—看圖說故事
回顧—近年來藝術教學取向 • 六十年代 里德、羅文費等,主張透過美術的教育,是創造性取向的美術教育,以學生為本位,強調快樂的學習過程,不用在乎作品成果。 • 七十至八十年代 艾斯納、艾克等,主張美術中的教育,是品質美感取向的美術教育,以學科為本位,強調美術本身學科特性。
當代美術教育取向_融入生活,走入社區 • 馬可菲<Mecfee>認為美術教育是使學生發現、認知與讚賞社區價值的歷程,能參與改造社區。 • 全美藝術教育協會學者費得門<Freedman>等則主張美術教育應重視多元文化現象,強調審美與創造並重、本土化與國際化並進、傳統與現代兼顧為原則。
實施鑑賞教學的原因 • 藝術與人文即為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以人文素養為核心內涵的藝術學習。 • 引申 一、人文素養是學習目標,藝術學習是手段方法 二、人文素養涵蓋文化<生活>、歷史<經驗>和哲學<思考>。 三、在藝術學習中以鑑賞教學最能貼近人文素養的學習目標。 • 因為 1鑑賞有「品味生活」的內 涵,符合人文素養中的文化<生活> 2 鑑賞包含「藝術史」的學習,符合人文素養中的歷史<經驗> 3 鑑賞包含「藝術批評」<美學>,符合人文素養中的哲學<思考> • 所以鑑賞教學最能提升國民的人文素養。 >
過去的鑑賞教學 強調感性直覺的立即反應 繪畫為主的欣賞教學。 以西方不朽名作為主。 利用文學與感情、美與道德的連結,取代形式的探討。 教師口述為主的教學法。 教學資源以複製畫為主。 現代的鑑賞教學 理性的分析正確判斷與驗證。 包含純粹美術和應用美術。 任何能展現美的物件及文化均可。 探討美的形式與美感經驗。 師生互動對話或作品製作的教學法。 廣泛教學資源。 過去與現代鑑賞教學之比較
欣賞 偏向一己的喜好,直覺感性,主觀性強,無法建立標準。 鑑賞 含有鑑別品味的意思,是理性客觀的審美,透過美術史的知識與藝術批評的方法來探討美術作品。 欣賞與鑑賞
DBAE中鑑賞教學的觀念 • DBAE<Discipline Based Art Education>_學科取向之藝術教育。 • 在創作之外強調統整藝術史、藝術批評與美學所提供的知識、技能與概念已進行欣賞與鑑賞教學。
費得曼的鑑賞教學 • 美國藝術教育家,喬治亞大學教授費得曼在其著作「透過藝術成為人類 —學校中的美感經驗」<Becoming Human Through Art-Aesthetic experience in the school>提出藝術鑑賞的技巧與方法,分為描述、分析、解釋、評價等四個階段,分述於下:
一、描述—看到什麼,說什麼。 • 是什麼類別 • 作品的主題 • 有哪些線條 • 有哪些色彩 • 有哪些形狀 • 作品的肌里 • 明暗的分布
二、分析—有多美?這麼美! • 什麼材料 • 什麼技巧 • 線條特性 • 色彩原理 • 明暗關係 • 美的原理原則
三、解釋—感情好、氣氛佳。 • 描述作品中所傳達的氣氛和感情。
四、評價—好不好?美不美?愛不愛? • 美的原理原則處理是否成功? • 氣氛、感情營造是否成功? • 說明個人對作品的喜愛及原因。
鑑賞教學教材編選的原則 • 配合兒童的心智成長、造形心理特徵及文化水平為主。 • 主題統整,相同畫派或風格。 • 教材範圍包含古今中外、傳統與現代各種不同文化。 • 善用視覺媒體。 • 原作的鑑賞效果最好。
鑑賞教學策略 • 觀察發現策略 • 遊戲策略—拼圖、圖卡分類﹍。 • 視覺媒材運用策略—原作、複製品、幻燈片、媒體、電視、電腦﹍。 • 說故事策略 • 參觀訪問策略—藝術家、文史館、美術館、博物館、畫廊、文化中心、學府藝廊等 • 學習單策略 • 美術製作策略
鑑賞教學實例與操作 • 鑲嵌欣賞教學—認識色彩 • 版畫欣賞教學—林智信的版畫欣賞 • 鼓掌歡迎 • 洪晨瑋 老師
鑲嵌藝術—認識色彩 第一組 詹宜幸洪晨瑋 彭淑梅黃一弘 賴賜娥劉鳳兒
鑲嵌藝術中的色彩配置 1.補色 2.類似色 3.寒色調 4.暖色調
類似色—在色相環中, 鄰近顏色稱為類似色。
寒色調—以藍色為主的 色彩稱為寒色調。
暖色調—以紅色為主的 色彩稱為暖色調。
結語 • 人文素養低的國民必定無法打造高文化水平的社會,唯有人文素養高的國民才能營造出高水平的社會在地球村中與其他國家平起平坐,希望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