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教学目标:. 1. 掌握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 主要组成成分 2. 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 3. 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4. 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 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 一、健康概述

xar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2. 教学目标: 1.掌握体适能的概念,熟悉体适能的 主要组成成分 2.掌握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 3.熟悉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4.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熟悉 运动处方的内容、制定与实施

  3. 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 一、健康概述 WHO于1948年,在《WHO宪章》中首次明确了健康的含义:“健康不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此后,WHO在1978年9月召开的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的含义,并同时指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WHO又深化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良好,要求人们不仅以躯体状态来评判一个人的健康,还应从这四个方面综合评价。

  4. 二、体适能 (一)体适能概述 世界卫生组织对体适能的定义是:在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不会感到过度疲倦,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认为:体适能由健康体适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技能体适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组成。健康体适能是与健康有密切关系的体适能,是指心血管、肺和肌肉发挥最理想效率的能力。它不仅是机体维护自身健康的基础,而且还是机体保证以最大活力完成日常工作和降低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

  5. (二)有氧适能 1、什么是有氧适能 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 主要依靠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提供能量来完成的工作或运动称有氧工作。长时间的中、低强度活动如步行、慢跑、各种日常的活动和劳动,以及长距离跑和长距离游泳等都属有氧工作。有氧适能对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非常重要。

  6. 2、有氧适能的生理学基础 (1)氧的摄取和运输能力 包括: 1.肺的通气能力 2.血液的载氧能力 3.心脏的泵血能力 4.动脉血管对血液的再分配能力 (2) 肌肉利用氧的能力 包括:1.氧的利用率 2.骨骼肌纤维的特性

  7. 3、有氧适能的评定 一般认为评定有氧适能的最好方法是测定最大摄氧量(VO2max),也有许多学者认为:人体有氧适能可分为供氧能力和用氧能力两个方面,反映这两方面的最好生理指标也是不同的,反映供氧能力的是最大摄氧量,反映用氧能力的是乳酸阈。 (1)最大摄氧量 最大摄氧量作为耐力运动员的重要选材依据之一,是反映有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高水平最大摄氧量是高水平有氧运动能力的基础。研究发现最大摄氧量水平与有氧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在0.75~0.91之间

  8. (2)乳酸阈 (LT) 乳酸阈也是反映有氧能力高低的指标。它反映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未突增前,最大吸氧量实际所利用的百分比,即最大摄氧量的利用率,故有人认为,在反映机体有氧能力上,它比最大摄氧量的价值更大。 ①乳酸阈的表示方法与正常范围:通常以乳酸阈时的吸氧量占本人最大吸氧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说来,正常成年健康男子的乳酸阈值为55~65%最大摄氧量。文献资料综合来看,有训练者的乳酸阈比无训练者高,耐力运动员的乳酸阈比非耐力运动员为高。

  9. . ②乳酸阈的推算 乳酸阈的直接测定,需要复杂贵重的实验设备,故可用推算法来测定个人乳酸阈。 综上所述,最大摄氧量和乳酸阈都是评价有氧能力的指标,可以提供许多关于有氧适能和成绩潜力的信息。有人认为最大摄氧量表明运动强度方面的能力,乳酸阈表明耐力持续时间的能力 4、有氧适能的影响因素 (1)遗传 (2)训练 (3)性别 (4)年龄 (5)体脂 (6)有规律的健身活动

  10. (三)肌适能 肌适能主要包括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它既是实现完满的健康效益的前提条件,又对人体外观,自我表象和工作业绩及运动成绩起着基础效用。 1、肌肉力量 力量是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或者说是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力量是实现一切身体活动的基础,人体所有的生活、生产和运动活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 肌肉力量根据肌肉的收缩形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两种形式。影响力量的因素有:神经的调控功能、肌肉的生理横断面、肌纤维类型、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性别和年龄等。

  11. 2、肌肉耐力 肌肉耐力是指肌肉在某一负荷下能长时间保持持续收缩的能力。它通常用次最大收缩时所能重复的次数或次最大收缩下所能坚持的时间 (静力耐力)来测定。肌肉耐力是对许多工作和运动竞赛获得优良成绩的要素,如果身体有力量来从事某一重复性工作,要想取得工作上更大的成就将取决于肌肉耐力,即坚持能力。快肌纤维容易疲劳,故肌肉耐力和力量并不高度相关,除非用很重的负荷来测试耐力时。

  12. 3、 肌适能的测定 (1) 肌肉力量测验 测定肌肉力量最容易和最方便的方法是1RM测验,1RM是指,恰能举起一次 (仅一次重复)的最大重量,1RM最大负荷是通过测验和修正而决定的。例如,开始时采用很轻松地举起的质量,以后增加负重直至只能举起一次为止。这一测验可用通用体育器械或杠铃完成。在训练开始时,不论用哪种装置来测验力量,在以后的所有测验中就必须用它。 1RM力量测验应包括被评定的每一肌群。已提出用下述练习来测定不同肌群1RM的最大力量。①硬推,用于测验胸肌和上臂肌群。②颈后推,用于测验肩带肌和上臂后面肌肉。③弯举,用于测验上臂前群肌肉。④直腿硬推,用于测验大腿和髋部肌肉。

  13. (2) 肌肉耐力测验 可以采用肌肉群在一个固定负荷下重复收缩的次数和维持一定重量(如70%RM)的持续时间或重复次数来评价。ACSM针对普通人群的标准评价方法是俯卧撑和仰卧起坐具体要求见下表。

  14. 此外,对肌肉耐力的评价方法也可以在力量训练器上进行,采用次最大重量,记录肌群重复工作的次数或在疲劳前保持持续收缩的时间。例如,YMCA(USA)推荐的“卧推”就是一个标准测验(要求以30次/min的节奏进行)。男性负重80磅的杠铃、女性负重35磅,记录受试者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此外,对肌肉耐力的评价方法也可以在力量训练器上进行,采用次最大重量,记录肌群重复工作的次数或在疲劳前保持持续收缩的时间。例如,YMCA(USA)推荐的“卧推”就是一个标准测验(要求以30次/min的节奏进行)。男性负重80磅的杠铃、女性负重35磅,记录受试者完成的最大重复次数。 总之,评价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方法很多,有些还需要复杂的测试仪器。但是,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最有效的评价方法还是常规测试,如俯卧撑、仰卧起坐和卧推等。

  15. 第二节 运动处方 (一)运动处方的概念 WHO于1969年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使得它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它是根据参加活动者的体适能水平和健康状况以处方形式确定其活动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这如同临床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开出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用量的处方一样,故称运动处方 但二者的不同在于:一是目的不同,前者是用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或预防疾患,后者是用来治疗疾病。二是终点不同,临床药物处方,在病人痊愈后即停止使用,而运动处方,为了获得相关健康及体适能的功效,在整个人生中都必须持续进行适当的运动。

  16. (二)运动处方的分类 • 运动处方按应用的对象和目的可分三类: 1.健身运动处方:健康人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体适能,促进健康,预防运动缺乏病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等)为目的。又包括:有氧适能运动处方;肌适能运动处方;控制体重运动处方。 2.竞技运动处方:专业运动员进行运动处方锻炼,以提高专业运动成绩为目的。 3.康复锻炼运动处方:对患者应用运动处方以治疗和康复为目的。

  17. (三)运动处方的作用 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是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合理设计的运动处方对身体的各个系统均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等目的。 身体活动和锻炼的健身益处

  18. 二、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一) 运动处方的要素 任何一类运动处方都应包括这五项内容:①运动形式;②运动强度;③运动频率;④持续时间;⑤注意事项及微调整,特别是前四项内容,又称为运动处方四要素。 1、运动形式 依据运动时代谢的特点,将健身活动分为有氧、无氧及混合性活动

  19. (一)运动处方的要素 2、运动强度 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即: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是设计运动处方中最困难的部分,它是运动处方四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运动处方定量化与科学性的核心问题。因此需要有适当的监测来确定运动强度是否适宜,可根据训练时的心率、梅脱(METs)、主观感觉程度(RPE)、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进行定量化。 (1)心率:心率和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通常,用心率确定运动强度有二种方法。 ①用最大心率(HRmax)的百分比来确定运动强度 ②用最大心率贮备(HRR )百分比来确定运动强度

  20. (2)代谢当量(梅脱) 梅脱是以安静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的相对能量代谢水平。机体的耗氧量与身体活动时的能耗量成正比,静息状态下耗氧量绝对值约为250ml,相对值约为3.5ml·kg-1·min-1,这一安静状态下的值规定为1梅脱(METs)。此外,还可以先用间接测定的方法来推算最大吸氧量,然后折算为 METs值。 (3)自感用力度( RPE) 用力的主观评价与工作负荷、最大心率贮备百分数、每分通气量和吸氧量、甚至和血乳酸水平高度相关。 (4)最大吸氧量贮百分比 最大吸氧量贮备为最大吸氧量减静息吸氧量。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最大心率贮备百分比与最大吸氧量贮备百分比的当量关系比最大心率贮备百分比与最大吸氧量百分比的当量关系更为密切和精确。

  21. 3、运动频率 是指每周锻炼的次数。每周锻炼3~4次是最适宜的频率。但由于运动效应的蓄积作用,间隔不宜超过3天。作为一般健身保健或处于退休和疗养条件者,坚持每天锻炼一次当然更好,但前提条件是次日不残留疲,每日运动才是可取的。 4、持续时间 运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关系密切。因为当运动强度达到阈强度后,一次运动的效果是由总运动量来决定的,而总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即由两者的来配合来共同决定,在总运动量确定时,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成反比。运动强度较大则运动时间较短运动强度较小则运动时间较长。

  22. (二) 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1)因人而异的原则:要根据每一个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个人身体客观条件及要求的运动处方 (2)有效的原则: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应使参加锻炼者或病人的功能状态有所改善。 (3)安全的原则:按处方运动,应保证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若超出安全的界限,则可能发生危险。在制定和实施运动处方时,应严格遵循各项规定和要求,以确保安全。 (4)全面的原则:运动处方应遵循全面身心健康的原则,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中,应注意维持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以达到“全面身心健康”的目的。

  23. (三)运动处方的实施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每一次训练课的安排运动量的监控及医务监督。 1、一次训练课的安排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每一次训练课都应包括三个部分,即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和整理活动部分。 2、锻炼中运动强度的监控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强度的监控。 3、运动中的医务监督 在运动处方的实施过程中,应对一般的健康人进行自我监督,对治疗性运动处方的实施应进行医务监督。

  24. 三 、提高体适能的运动处方 (一)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处方 下面是美国运动医学会1998年推荐的用于发展和保持健康成年人有氧适能和身体成分的具体运动处方。 (1)运动频率:每周3~5天。 (2) 运动强度:一般为55%/65%~90%最大心率(HRmax)或40~85%最大吸氧量贮备 (O2R)或最大心率贮备(HRR)。(3)运动持续时间20~6Omin持续或间歇 (每次最小10min全天累计达此值)有氧活动。 (4)运动方式:最好的运动是锻炼者所喜欢的并能长期有规律坚持的运动。 (5)如何执行运动处方:每次开始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以减少肌肉酸痛和受伤的危险。

  25. (二)提高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肌适能训练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除非要求在力量和肌肉耐力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否则,经过短短两到三个每周一次的训练周期,就可以实现肌适能的目标,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训练就能保持肌适能。 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处方 美国运动医学协会 (ASCM)1998年建议将抗阻训练纳入完整体适能计划的一部分,抗阻训练的目标是增加和保持肌力、肌肉耐力、去脂体重(瘦体重)及骨质密度。且抗阻训练在性质上必须是渐进的和个体化的,并对所有主要肌群提供刺激。建议如下:

  26. 1、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处方 (1)处方 A:每周2-3天。 B:一组8-10种改善主要肌群的练习。如果时间允许,多组练习计划可提供更大的好处。 C:每次练习须完成8-12次重复,但老年人和更弱者 (接近50-60岁或更老)10-15次重复更合适 D:负荷强度见下表。 用于肌适能训练的抗阻负荷强度

  27. 1、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运动处方 (2)一组练习最少要包括8-10种主要肌群的练习 主要肌群指臂部、肩带、胸、腹、背、髋和腿等部位。 (3)负荷和重复次数 许多专家推荐每组8~12次重复 (8~12RM),虽然低的重复次数与重的负重例如5~6次重复 (5~6RM)可能更适合于力量和爆发力。 (4)组 数 梅西尔等 (1978)认为每次负重抗阻训练课应在50min内完成2组练习,单1组练习时间为20min。 (5)频 率 许多研究都支持增进成年人肌适能抗阻训练频率为1周2~3天 (隔1天或隔2天一次)。 (6)训练方法 静力性 (等长)训练和动力性 (等张或等动)都可以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 (7)力量的增进 (8)训练指南

  28. 小结: 1. 体适能的概念,与主要组成成分 2. 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概念 3. 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评价方法 4. 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四要素、运动处方的内容、 制定与实施

  29. 思考题: 1.何谓体适能?它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有氧适能和肌适能的含义?各包括那些成分? 3.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4.为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制定一份具体的运动处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