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likes | 214 Views
學 校知識管理. 王如哲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 壹、前言:迎向知識經濟的新紀元 貳、啟示 參、知識管理的內涵 肆、知識分類與管理 伍、 學校知識管理方法. 壹、前言. 迎向知識經濟的新紀元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 (P. F. Drucker) : 知識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 重要的角色 知識在創造社會財富的角色上,經歷了 工業革命 (Industrial Revolution) 與生產 革命 (Productivity Revolution) 兩個階段 目前正進入第三個階段,並且日趨仰賴
E N D
學校知識管理 王如哲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暨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教授
壹、前言:迎向知識經濟的新紀元 貳、啟示 參、知識管理的內涵 肆、知識分類與管理 伍、學校知識管理方法
壹、前言 迎向知識經濟的新紀元 管理學大師杜拉克(P. F. Drucker): • 知識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 重要的角色 • 知識在創造社會財富的角色上,經歷了 工業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與生產 革命(Productivity Revolution)兩個階段 • 目前正進入第三個階段,並且日趨仰賴 新知識的發展與應用。
管理學者梭羅(Lester C. Thurow)宣稱: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中,知識已經取代了先前經 濟體系中土地與能源的地位。 • 第五項修練作者聖吉(Peter Senge)指出: 未來競爭優勢的唯一來源是組織所擁有的知識, 以及組織能夠較其競爭對手擁有更快速學習的 能力。
知識經濟的特徵: • 擴大知識的定義與範圍 • 與知識的關係已從間接轉變為直接 • 愈趨仰賴新知識的發展與應用 • 擁有創造無限財富的可能性 當知識愈發顯示其重要性時,透過有效管理知識的儲存與運用,存在著一種創造競爭優勢的機會。
貳、知識經濟的啟示 • 台灣的各類社會組織,包括企業、政府部門及學校等,均需要對智慧資本(intellectual capital)的概念推有較佳的瞭解與利用。 • 在知識經濟時代,台灣可能是位於世界的核心,而非邊緣地帶。
參、知識管理的內涵 知識管理的定義 • 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KM) 是自組織的無形資產創造價值的過程 • 它是以知識為基礎的體系(knowledge- based systems)、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軟體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企業過程的改進、人力資源 管理,以及組織行為概念之混合概念
參、知識管理的內涵 外部知識與內部知識 • 外部知識(external knowledge)是屬於傳統圖 書館服務的範疇。組織的外部知識資源必須有 合理評價與整理。整理外部資源應擁有容易使 用,及取得所有免費或必須支付策略性費用的 外部資訊搜尋系統。 • 若要利用組織內部知識(internal knowledge) 可能是較困難的任務,因為可利用的知識並非 是成型的知識類型。要促使內部知識能在組織 中流通或利用所面臨的挑戰是:必須創建一種 普遍分享的設施與文化(culture)。
「普遍分享的設施(pervasive sharing infrastructure)」指使獲得知識的途徑成為 組織基本設施的一部份,以便利於分享知識 • 「分享式文化(sharing culture)」:知識工作 者(knowledge workers)將不會進入組織分享設 施中分享他們的知識,除非可以從中獲利。分 享資訊的影響因素有聲望、表彰及個人思想與 理念,主要以科技鼓勵分享,促使個人由分享 資訊而提昇其聲望,最後形成一種分享式的組 織文化。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 • 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是一個人可以提供他人檢視的知識。此種知識可以透過言辭說明,但常以書面方式呈現,即書寫下來的知識。外顯知識的種類包括手冊或其他文件中之事務流程書面說明。其結果是可預測的,以及具有一致性的品質。 •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即尚未予以外顯化之知識。隱性知識沒有外顯化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資產(human centered asset);若組織中個人的隱性知識外顯化,且流通於組織中便於他人利用,即成為一種基礎設施資產(infrastructure asset)。後者是組織想要追求的目標,它容易促成知識的分享。
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 • 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是一個人可以提供他人檢視的知識。此種知識可以透過言辭說明,但常以書面方式呈現,即書寫下來的知識。外顯知識的種類包括手冊或其他文件中之事務流程書面說明。其結果是可預測的,以及具有一致性的品質。 • 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即尚未予以外顯化之知識。隱性知識沒有外顯化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資產(human centered asset);若組織中個人的隱性知識外顯化,且流通於組織中便於他人利用,即成為一種基礎設施資產(infrastructure asset)。後者是組織想要追求的目標,它容易促成知識的分享。
伍、學校知識管理方法 • 採納合宜的知識管理模式和架構 • 使用知識管理量表 • 建立並使用知識網絡 • 設置資源公告欄 • 建立學校人員的黃頁指南 • 建構網絡圖 • 建置資源網絡 • 案例圖書館 • 建立整合應用的資料庫,以支援學校之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