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likes | 541 Views
第八章 双级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环境与城建学院.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一、循环型式分类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两级节流
E N D
第八章 双级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环境与城建学院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一、循环型式分类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两级节流 中间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 制冷循环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一级节流 中间完全冷却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NH3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循环三图(图)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NH3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流程简述 Ⅰ节流阀(付) 6点分两路 蛇形盘管(过冷)→Ⅱ节流阀(主)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NH3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3.特点 ①两个单级循环(t0→t01,t01 →tk)靠中间冷却器连接 ②低压级(P0→P01)和高压级( P01→Pk)工质循环量Gd.Gg不同,显然Gg>Gd,但高压压缩机的理论排量却小于低压压缩机Vhg<Vhd ③节流阀Ⅱ是主节流阀,实现Pk↓ P0,而节流阀Ⅰ作用在于提高中间液体制冷剂用于冷却低压排气和高压液体过冷,并可避免高压吸气带油 ④高压液体在盘管冷却后,温度t7-t01=3~5℃ ⑤确定中间压力P01(t01) ⑥系统适用NH3
三、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R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循环三图
三、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R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流程简述:高压吸汽在中间冷却器外管混合 3.特点 ①高压级吸入中间压力下的过热蒸汽 ②中间冷却器热负荷小些,结构也简单些
四、中间压力和高低压容积比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中间压力确定方法 (1)经验公式法(NH3系统) t01=0.4tk+0.6t0+3℃ (2)按几何比例中项法:高低压缩机压缩比相等原则 (3)按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最大原则决定(试算法) (4)按ξ= Vhg/Vhd=const 试算决定P01(t01)
四、中间压力和高低压容积比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高低压容积比 ξ= Vhg/Vhd 现行产品:1/3 8FS12.5(烟冷、上冷、武冷) 1/3 8AS170
§8-2 复叠式制冷循环 采用中温制冷剂(R12、R22、NH3)的两级循环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受到P0过冷的限制。过冷的压力使得空气极易泄入,且λ↓,蒸汽比容↑而加大压缩机尺寸。采用低温制冷剂又受到冷凝压力过高的限制。 所以采用两种制冷剂复叠使用,扬长避短。 一、复叠制冷循环1.循环两图
一、复叠制冷循环 §8-2 复叠式制冷循环 2.流程简述 两个独立的单级制冷循环 高温部分→R12 低温部分→R13 3.特点 ①用蒸发冷凝器两部分联合起来 ②蒸发冷凝器传热温差△t=5~10℃, 即R22蒸发温度比R13冷凝温度低5~10℃ ③只有低温部分制取冷量,且t0=-60~-100℃
二、几个注意问题 §8-2 复叠式制冷循环 1.启动时先运行高温部分,待中间温度降低到足够保证低温部分冷凝压力不至过高<16bar,再启动低温部分 2.膨胀容器,停机后,系统内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低温工质R13全部汽化成过热蒸汽,并使压力升高超过最大工作压力。即低温部分接入一个膨胀容器,以使停机后大部分R13进入容器中,不致使整个系统压力过高。
第九章 吸收式制冷机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环境与城建学院
§9-1 概述 本章主要了解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原理、热工计算、工作流程。 制冷必须消耗能量: 压缩式→电能 吸收式→热能
一、基本工作原理比较 §9-1 概述 (图)
§9-1 概述 一、基本工作原理比较 相同:冷凝器、蒸发器、主节流阀 不同: 压缩机 电能 A吸收器 低温蒸汽↑高温蒸汽 B溶液泵 C发生器 D节流阀 热能
§9-1 概述 二、工作概述 (1)吸收器A中有一种吸收剂的液态物质,具有吸收汽态制冷剂(水蒸气)的特性,且温度越低吸汽量越大。 (2)溶液泵B升压送液至C (3)发生器C中,由于通入外部热能(蒸汽)使C中溶液在相应高压中吸热,使溶液中制冷剂再蒸发成蒸汽,排至冷凝管。C发生过程:高压吸热,溶液中制冷剂汽化 (4)蒸发后的溶液由节流阀D减压后回流至A→反复循环
§9-1 概述 三、特点 (1)吸收剂只是一种媒介,并不参与制冷循环 (2)可利用低品味热源,如60℃以上热水,0.5~0.7bar表压蒸汽(能源综合利用) (3)采用水作为制冷剂→适于空调 t工作>0℃ (4)运行无噪音,振动小,能无极调节负荷 (5)设备以筒体为主,金属耗量大,价高
§9-2 吸收式制冷剂的工质对 低沸点组分 制冷剂(易挥发) 二元溶液 工质对 高沸点组分 吸收剂(难挥发) 一、一般要求 对制冷剂(低沸点): 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类似:q0↑,压力适中,安全可靠 对吸收剂(高沸点): (1)强烈的吸收能力(吸收制冷剂),能力↑,循环量↓ (2)压力一定时,t0吸收剂>> t0制冷剂︱p=const (3)安全、可靠、不腐蚀金属材料
§9-2 吸收式制冷剂的工质对 二、常用“工质对” 1.“溴化锂-水”溶液 LiBr→吸收剂 H2O →制冷剂 (1)物性:M=86.856,成分Li/Br 7.99/92.01 比重3.464(25℃),熔点549 ℃,沸点1265 ℃ (2)溴化锂水溶液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很低,如溶液浓度ξ=58%,t=42℃时Pb=973pa,则水温为6.5℃,且随ξ↑t↓ Pb↓ 吸湿能力↑ (3)溴化锂水溶液中易结晶,一般ξ<65% (4)对金属有较大腐蚀性 2.“氨-水” NH3→制冷剂 H2O →吸收剂 制取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温度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目的: 根据空调冷负荷、冷冻水温和水量、热源参数值和冷却水温度,经计算后确定各热交换设备的热负荷,确定各类泵的容量、蒸汽消耗量。
一、溴化锂——水溶液的h-ξ图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由三种曲线构成 1.液相等温线 液体组分的焓值随压力变化很小,因此改变压力时等温线几乎不变。 2.液相等压饱和线 在液相等压饱和线以下的点为过冷态。 3.汽相等压辅助线 因为在汽相应只有水蒸汽,所以利用一组辅助线使能在ξ=0的纵轴上得到水蒸汽的焓值 例:饱和溶液的压力为7mmHg,温度40℃,求溶液及其液面上水蒸汽各状态参数 得ξA=57.3%,hA=66kcal/kg,hc=715kcal/kg C点在7mmHg的辅助线与ξ=0轴的交点之上,故是过热态。如果压力为20mmHg,则A点为过冷态。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1.制冷循环在h-ξ图上的表示 (1)溴化锂溶液的循环 4-5:浓溶液在热交换器中放热过程,ξ一定,t↓ 5-6:浓溶液的节流过程,Pk↓P0,液体由过冷→湿状态,点5和点6重合 6-1:浓溶液在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ξ↓,放出吸收热 1-2:泵加压过程,P0↑Pk,液体由饱和→过冷,点1和点2重合 2-3:稀溶液在热交换器中预热过程,ξ不变,t↑ 3-4:稀溶液在发生器中加热过程,ξ↑,t不变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1.制冷循环在h-ξ图上的表示 (2)水的循环 3′开始沸腾的水蒸汽与终了沸腾的水 4′蒸汽混合,出发生器的水蒸汽态 7→7′ 冷却放热过程,放热量(h7-h7′),t过↓t饱和 7′→8 冷凝放热过程,t不变,放潜热(h7′-h8) 8→9 节流过程,压力↓,h不变,8、9点重合 9→10 沸腾吸热过程,制取冷量(h10-h9) 混合 7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2.计算参数的确定 (1)制冷量Q0根据空调要求定 (2)冷冻水进出口温度ts′、ts〞 根据空调要求定 (3)冷却水温度tw 根据当地水源温度 (4)工作蒸汽压力Ph单效为1.5~2.5bar (5)工作蒸汽温度th根据Ph查水的饱和性质表 (6)进吸收器冷却水温度tw′ tw′= tw (7)出吸收器冷却水温度tw〞 tw〞= tw′+5℃ (8)进冷凝器冷却水温度tk′ tk′= tw〞 (9)出冷凝器冷却水温度tk〞tk〞 = tk′+4 ℃ (10)冷凝温度tk tk= tk〞+5 ℃ (11)冷凝压力Pk根据tk查表 (12)蒸发温度t0 t0=tc〞-3 ℃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2.计算参数的确定 (13)蒸发压力P0根据t0查表 (14)出吸收器稀溶液温度t1 t1=tw〞+5 ℃ (15)稀溶液浓度ξa根据P0和t1查h-ξ图 (16)浓溶液浓度ξr ξr=ξa+4% (17)发生器出口浓溶液温度t4根据ξr、Pk查 h-ξ图 (18)吸收器内吸收压力Pa Pa=P0-40 (19)溶液循环倍率a a=ξr/(ξr-ξa) (20)出热交换器浓溶液的温度t0 t0= t1+15~25 (21)稀溶液出热交换器的焓值h3 h3=(a-1)/a(h4-h6)+h1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3.热负荷计算 (1)发生器负荷 qh=h7+(a-1)h4-ah3 (2)冷凝器热负荷 qk=h7-h9 (3)蒸发器热负荷 q0=h10-h9 (4)吸收器热负荷 qa=(a-1)h6+h10-ah2 (5)热交换器热负荷 qt=(a-1)(h4-h6) (6)热平衡 qh+q0=qa+qk (7)热力系数 ξ=q0/qh (8)冷剂循环量 D=Q0/q0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4.工作蒸汽量及各泵的流量计算 (1)工作蒸汽量 Dg=1.05Qh/r=1.05Dqh/r kg/h (2)冷冻水泵流量 (3)冷却水泵流量
§9-4 溴化锂制冷机主要机型 一、单效型 二、双效型 三、热水型 四、直燃型 五、热泵型
§10-1 概述 一、基本工作原理(图)
一、基本工作原理(图) 1.比较 不同:用喷射式、锅炉、泵代替压缩机 消耗热能 2.基本原理 根据水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利用喷射器产生低压区
二、蒸汽喷射器的工作原理 (图) 工作蒸汽的压力:P1(2~10bar) 蒸发器蒸发温度(H2O):t0= 2~10℃(P0=0.0705 ~0.02335bar) 喷嘴前后压比P1/P0 引射蒸汽压比Pk/P0
§10-2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结构 单效→蒸发器中只有一种蒸发温度 多效→蒸发器中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蒸发温 度,且在蒸发器中内用隔板分隔成不 同的蒸发室
一、单效工作原理 tk=32℃ Pk=25.6mmHg 冷冻水通过蒸发器、温降取10 ℃(从15 ℃↓5℃) t0=5℃ P0=6.5mmHg 压缩比 Pk/P0=35.6/6.5=5.5 显然:压缩比越大,工作蒸汽消耗量越大
二、两效工作效果 第一段由15℃↓10℃,t01=10℃,P01=9.2mmHg Pk/P01=3.9 第二段由10℃↓5℃,t02= 5℃,P02=6.5mmHg Pk/P02=5.5 采用两效后,约一半的冷量在t0=10 ℃,压缩比3.9下获得,故蒸汽消耗量明显减少。 一般,冷冻水温降5~7 ℃ 双效 10 ~20℃ 三效
三、三效蒸发器连接方式 图10-9-5,图10-10用喷射器相连接。(图)
§10-3 蒸喷制冷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效率及各效工况的确定 回水要求温降5~7℃ 单效 5 ~12℃ 两效 10 ~20℃ 三效 每效冷却水温升为 2℃,冷凝水温度高于出口温度1 ~2℃。 制冷量在各效中的分配,△Q0一般为均分。 冷冻水在各效中的降温值, △T一般为均分。
二、蒸发器中各效参量的确定 1.蒸发器中制冷剂水的流量 m0=△Q0/c △t kg/s c=4.187kJ/kg*℃ 2.蒸发器中抽出的制冷剂蒸汽量(公式)
三、喷射系数μ 定义:引射流体的质量流量Mz与工作流体的质量流 量M1之比 μ = Mz/ M1 求法: ① μ=0.765(√△h1/△h2)-1 (加裕量10%) △h1:工作蒸汽由压力P1绝热膨胀到P0的焓差, kJ/kg △h2:混合蒸汽由压力P0绝热压缩至Pk的焓 差,kJ/kg △h1、 △h2可由水蒸汽h-s图查得
四、各效工作蒸汽消耗量 m1=mz/μ kg/s 另外,辅助喷射器的工作蒸汽约为元喷射器的10%(△m1)
五、冷凝器冷却水量的计算 各效△Qk=rk(m1+mz) kw rk:冷凝压力下的汽化潜热,kJ/kg 冷却水量mk= △Qk/c△t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