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89 Views
24. 生活成本的衡量. 生活成本的衡量. 「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反映生活成本。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一般家庭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才能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 經濟學家用 物價膨脹 ( inflation )來描述一般物價持續上升的現象,而 物價膨脹率 ( inflation rate )為物價水準的變動百分比。.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 ( CPI )是衡量典型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之總成本的指標。 「物價指數」:在 固定時點 , 一組商品與服務的加權平均價格. 消費者物價指數如何計算.
E N D
24 生活成本的衡量 生活成本的衡量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反映生活成本。當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時,一般家庭需要花費更多的金錢才能維持相同的生活水準。 • 經濟學家用物價膨脹(inflation)來描述一般物價持續上升的現象,而物價膨脹率(inflation rate)為物價水準的變動百分比。
消費者物價指數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是衡量典型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之總成本的指標。 • 「物價指數」:在固定時點,一組商品與服務的加權平均價格
消費者物價指數如何計算 1. 固定一籃子商品 2. 找出價格 3. 計算那一籃子的成本 4. 選定基期年並計算消費者物價指數 • 消費者物價指數= 一籃子商品與服務的總價格/基期年該籃子的價格*100 5.計算物價膨脹率
物價膨脹率 • 其為與前一期相較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百分比。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或稱躉售物價指數(Wholesale price index, WPI),其衡量廠商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的一籃子成本,也就是以廠商的角度衡量來物價指數。 • 由於廠商最終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所有「生產者物價指數」被視為CPI的領先指標
CPI作為生活成本衡量指標的問題 CPI的目的在於衡量生活成本的變動,它並不是衡量生活成本的完美指標,因為 • 第一個問題稱為替代偏誤(substitution bias) • 當價格發生變動時,它們並非呈同比例變動,有些商品漲得多,有些漲得少 • 利用固定的一藍子商品來計算CPI,會忽略消費者「替代行為」的可能性,而高估了生活成本的變動(物價上漲帶當消費痛苦)
第二個問題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無法立即考慮新產品的出現(introduction of new goods) • 當一項新產品出現時,消費者有更多的商品種類可以選擇,這讓消費者能以較少的支出來維持相同的福利水準。 • 選擇機會變多會讓每一塊錢更有價值 • 利用固定的一藍子商品來計算CPI,無法反映因新產品出現所造成的金錢價值提升
第三個問題是未衡量到的品質變化(unmeasured quality change) • 當一項產品的品質持續變差時(品質變好時),即使它的價格沒變,你手上每一塊錢的價值會持續下降(上升),因為你以同樣金額買到的產品愈來愈差(愈好)。 • 品質難以衡量
GDP平減指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 整體物價水準的衡量指標- • GDP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是名目GDP之於實質GDP的比率。 • 名目GDP是以當期價格所衡量的當期產值 • 實質GDP是以基期價格所衡量的當期產值 因此,GDP平減指數反映當期價格之於基期價格的相對水準。 • CPI
GDP平減指數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 一般而言,這兩個統計量呈現相同的走勢,但由於下面兩個重要差異。 第一個差異是 • GDP平減指數反映所有國內生產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水準, • 消費者物價指數反映的是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與服務價格水準。 • 如我國生產的遊艇價格上漲 GDP平減指數會上升,但CPI不會受影響; • 進品商品價格上漲(如傢俱),GDP平減指數不會受影響,但CPI會上升 • GDP平減指數所涵蓋的商品範圍較廣,CPI僅包括消費者所關心的商品與服務
第二個差異在於, • 不同的價格如何加權,以計算出一個單一的整體物價水準指標。 • CPI的權數為基期的商品支出比例,CPI告訴我們過去(基期)的商品與服務在今天究竟值多少 • GDP平減指數的權數則為當期的商品支出比例, GDP平減指數告訴我們,今天的商品與服務在過去(基期)究竟值多少
CPI GDP deflator 圖1 美國與台灣兩種物價膨脹的衡量指標 (a)美國 物價膨脹率 (每年百分比) 15 10 5 0 2005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修正物價膨脹對經濟變數的影響 • 衡量整體物價水準的目的在於比較同一塊錢不同時期的實質購買力 • 美國1931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5.2,2005年為195,美國在這段期間的整體物價水準上升了12.8倍,在1931年8萬美元的年薪相當於2005年約百萬年薪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 「利率」與『物價膨脹率」會牽涉到不同時點的金錢價值 • 未來價值與現在價值 • 衡量金額變化的利率稱為名目利率,而經物價膨脹調整後的利率稱為實質利率。 • 名目利率、實質利率與物價膨脹率之間的關係大約如下: 實質利率=名目利率-物價膨脹率
假使您今天在銀行存了1000元,年利率10%,一年後,您可以得到1100元,您是否比一年前「更富有」呢?假使您今天在銀行存了1000元,年利率10%,一年後,您可以得到1100元,您是否比一年前「更富有」呢? • 以「絕對金額」來說,您「更富有」了 • 以金錢的「實質購買力」來說,則還要看「物價上漲率」的表現。如果1張CD為10元 • 零物價膨脹率:「實質購買力」上升10% • 6%物價膨脹率:「實質購買力」上升4% • 12%物價膨脹率: 「實質購買力」下降2% • 2%物價緊縮: 「實質購買力」上升12% • 名目利率告訴您的銀行存款金額增加的速度;而實質利率告訴您,您的銀行存款其購買力的增加速度
圖2 實質利率與名目利率 利率 (每年百分比) 15% 名目利率 10 5 0 實質利率 5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