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描述类”问题的解答

“描述类”问题的解答. [ 典型例题 ] ( 07 高考文综全国卷 Ⅰ39 题第 1 问)材料一 2001—2005 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 《 中国统计年鉴 ——2006》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分类表中省略了“未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项。.

Download Presentation

“描述类”问题的解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描述类”问题的解答

  2. [典型例题] (07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9题第1问)材料一 2001—2005年中国制成品进出口货物分类表(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注:表中数据均取整。分类表中省略了“未分类其他商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项。

  3. 材料二 据统计,2005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0%。但高科技产品主要还是依赖进口,如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设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等依赖进口。 (1)根据材料一、二,描述我国制成品进出口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4. [特点简析]“描述”类设问往往以“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词为题眼,要求学生描述或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现象、所体现的关系或所反映的问题。此类设问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却能有效地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描述事物现象并进而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而且,此类设问往往出现在一组设问的最前面,对后面的设问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组中后续设问的解答。如上面所举的例题,其后紧接着的第2个设问便是“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如果第一问答得不好,势必会直接影响到第二问的解答。[特点简析]“描述”类设问往往以“描述”、“反映”、“分析”、“指出”等词为题眼,要求学生描述或指出材料所蕴含的现象、所体现的关系或所反映的问题。此类设问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不是很高,但却能有效地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描述事物现象并进而把握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能力。而且,此类设问往往出现在一组设问的最前面,对后面的设问具有较高的关联性,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本题组中后续设问的解答。如上面所举的例题,其后紧接着的第2个设问便是“针对从材料一、二中,所看出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如果第一问答得不好,势必会直接影响到第二问的解答。

  5. [思路点拔]解答“描述”类设问,关键在于把握答题的两个层次:[思路点拔]解答“描述”类设问,关键在于把握答题的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全面把握: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全面把握并正确描述事物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两个问题:一是对材料的把握不全面,即遗漏部分信息点;二是对现象的描述没抓住其基本特征,仅停留在对材料的简单重复、甚至照搬照抄上。 第二个层次是深入分析:在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别、联系等,把握事物现象背后的实质性问题,并作出正确的阐述或说明。这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极易忽略的一个方面,需引起高度重视。

  6. [例题剖析]该题我们在思考过程中也应该分成两个层次:[例题剖析]该题我们在思考过程中也应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全面把握。对材料一,我们应把握:进口总额、化学类产品进口、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其他产品的进口均增长;出口总额、化学类产品出口、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和其他产品的出口也增长。对材料二,我们应把握:出口方面,我国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较重小,进口方面,我国高科技产品主要依赖进口。 其次是深入分析。联系我国进出口总额均增长这一点,可以得出我国的贸易总额在增加;从化学类产品进出口比较看,存在贸易逆差;从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等产品的进出口比较看,其存在贸易顺差;从高科技产品的进出口情况看,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贸易结构不合理等。

  7. 参考答案: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参考答案:在我国制成品国际贸易中,贸易总额逐年增加。其中化学类产品是逆差;轻纺产品、橡胶产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保持顺差。我国制成品贸易总额一直保持顺差,存在贸易不平衡现象。高科技产品在出口中所占比重较低,核心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说明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

  8. [失误警示]“描述”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失误警示]“描述”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 一是不全面,对材料信息的把握不全面,造成漏点; 二是欠深入,就事论事,找不到现象背后的本质性问题; 三是缺归纳,即简单照搬材料,不对材料进行归纳。

  9. 分析此材料所显示的经济信息

  10. 参考答案 (1)2007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中,总支出和“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支出都有所增长,说明财政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且后者平均增幅远高于总支出和GDP的增幅,表明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

  1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12. 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区域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且呈扩大趋势。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区域居民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基尼系数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过大,且呈扩大趋势。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