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102 入班觀察 說明會

102 入班觀察 說明會. 2014.03.13. 台中市教育局列入校務評鑑的理由. 臺中市校務評鑑實施方向. 臺中市 教育局於 102 學年度起推動的校務評鑑計畫,聚焦於「 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 」,所以未來校務評鑑,需入班觀察教師教學, 且至少 看到 9-30 間教室活動 ( 規劃可看全校至少 1/6 教師的教學 ) ,每班預計觀課 15-20 分鐘 。 ( 臺中教育大學推廣資料 ). 教專評鑑 vs 入班觀察.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提升教學品質 增進學生學習成果 以 教師專業發展 為導向的 評鑑 圖書館 負責.

wyome
Download Presentation

102 入班觀察 說明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2 入班觀察 說明會 2014.03.13

  2. 台中市教育局列入校務評鑑的理由

  3. 臺中市校務評鑑實施方向 • 臺中市教育局於102學年度起推動的校務評鑑計畫,聚焦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所以未來校務評鑑,需入班觀察教師教學,且至少看到9-30間教室活動(規劃可看全校至少1/6教師的教學),每班預計觀課15-20分鐘。(臺中教育大學推廣資料)

  4. 教專評鑑 vs 入班觀察 • 協助教師專業成長 • 增進教師專業素養 • 提升教學品質 • 增進學生學習成果 • 以教師專業發展為導向的評鑑 • 圖書館負責 • 入班觀察=教學視導 • 包括「視察」與「輔導」 • 旨在改進被視導者的教學 • 以提高教學效能,增進學生學習效果為目的 • 教務處負責 教專評鑑 入班觀察

  5. 第一步: 確定分組人員與演示時間後,請通知教學組以利課務安排與資料發放 本校入班觀察的步驟 第二步: 入班觀課前,各組應先行了解班級狀況、 觀課內容與學生起始行為

  6. 第四步: 演示人員請依「三表」內容與建議,填寫教師成長單,並於演示完畢後一週內將全部資料繳交至教學組存查 本校入班觀察的步驟 第三步: 1.入班觀課時間約15-20分鐘,請入班老師前8-10分鐘觀察學生學習、後8-10分鐘觀察教師教學,並先行紀錄於「軼事紀錄表」與「教室觀察表」之中。 2.觀課完畢後,請依所記錄之「軼事紀錄表」與「教室觀察表」內容,依序填寫於「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 3.填寫完成後,請於觀課完畢3天內將三表(「軼事紀錄表」、「教室觀察表」與「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繳至演示人員處。

  7. 特別提醒:1.每學期每人公開課至少一次 ,至少兩人入班觀課2.每公開課一次, 則須填寫[教師成長單]一份3.每學期每人入班觀課至少兩次4.每入班觀課一次 ,則須填寫[三表]一份

  8. 入班觀察的方式-1 • 有關質性工具技術約略如下 • 軼事紀錄(依教學觀察時間的順序,將教學過程中與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有關的事件加以文字說明與紀錄) • 教學成長單(對教學過程與教學問題所做的記錄與省思) • 錄音錄影(以錄影或錄音設備來大量捕捉教室中教學互動的真實狀況)

  9. 入班觀察的方式-2 本次選的是這項! • 有關量化的工具,常用的如下 • 教室觀察表(在工作中)(以學生座位為基礎來了解班級學生學習過程中投入的狀況) • 語言流動(以學生座位為基礎來紀錄班級教學中誰對誰說話的相關狀況) • 移動方式(記錄在上課中,教師與學生在教室中移動的狀況和情形)

  10. 軼事紀錄表四個輔助重點 • 「空間軸」-學生座位安排與 教室空間布置 • 「時間軸」-發生時刻與經過時間 • 「教學行為」 • 「學習反應」

  11. 入班觀察「三表」怎麼寫?

  12. 「教室觀察表」怎麼寫? • 確定座位安排 • 先行認定全班都是專注認真(A) • 順序規律性、分多次紀錄非工作中(O)或尋求協助(H)者 • 不要重複觀察同一位學生 • 最少4次以上紀錄

  13. 「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觀察表」怎麼寫? • 依軼事表與教室觀察表進行填寫 • 行為(E1-6)應是專注認真(A)和尋求協助(H)的上課的總和 • 行為(MSUO)該是非工作中(O)之紀錄

  14. 「教師成長單」怎麼寫? • 公開課後的 自我反思 • 教學疑惑或瓶頸的紀錄 • 針對入班觀課紀錄的回饋

  15. 總之….. • 有任何問題, 歡迎至教學組詢問 報告完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