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0 likes | 923 Views
第七单元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1 . 概述. 1.1 功用. 柴油机供给系同样要完成柴油供给和空气供给以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和废气的排出任务。. 1.2 . 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1.2 . 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1.3 柴油.
E N D
第七单元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1. 概述
1.1 功用 柴油机供给系同样要完成柴油供给和空气供给以及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和废气的排出任务。
1.2. 组成 •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1.2. 组成 • 燃油供给装置:柴油箱、输油泵、柴油滤清器、喷油泵、喷油器等。 • 空气供给装置:空气滤清器、进气管道。 • 混合气形成装置:燃烧室。 • 废气排出装置:排气管道、消音器
1.3柴油 • 柴油是在533-623k的温度范围内,从石油中提炼出的碳氢化合物,含碳87%,氢12.6%和氧0.4%。柴油按凝点分为10,0,-10,-20,-35五个牌号,其疑点分别不高于10℃,0℃,-10℃,-20℃,-35℃,牌号越高凝点越低。其代号分别为RCZ-10,RC-0,RC-10,RC-20,RC-35,"R"和"C"是"燃"和"柴"字的汉语拼音字头,凝点在00C以上的则在"一"前加上"Z"字,选用时,号数应比实际气温低5~10℃。
1.4柴油机的使用性能指标 • 点火性——指燃油的自燃能力,16烷值越高,点火性越好。 • 蒸发性——由燃油的蒸馏实验。 • 粘度——决定燃油的流动性,粘度越小,流动性越好。 • 凝点——指柴油冷却到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2. 柴油机的燃烧室 • 柴油机的燃烧室大致有:直喷式,预燃室式,涡流室式;
2.1直喷式燃烧室 特点; • 结构紧凑,散热面积小,启动性好,做功效率高; • 典型代表; • ω型; • 锥型;
2.2预燃室式燃烧室 特点; • 工作柔和,噪音小,热效低,启动性差;
2.3涡流室式燃烧室 特点; • 运转平稳,转速范围宽,热效低,启动性差;
3.喷油器 3.1 概述 作用:将柴油雾化成较细颗粒、合理分布油雾。 要求: • 有一定的喷射压力和过程; • 合适的喷射锥角; • 喷油质量好; • 供停迅速不滴漏; • 喷油规律好;
分类: • 开式:高压油腔与燃烧室相通。 • 闭式:高压油腔与燃烧室隔断。闭式又分为孔式与轴针式。
3.2孔式喷油器 构造 • 喷油嘴偶件(针阀及针阀体): • 高压油腔、承压锥面、密封锥面、喷孔等 • 调压装置:调压弹簧、调压螺钉护帽、顶杆等 • 喷油器体:进油管(带缝隙式滤清器)、回油管接头、定位销等。
孔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 • 喷油:喷油泵泵油→环形高压油腔进油→承压锥面承受油压推针阀上行→密封锥面离座→喷孔喷油。 • 停喷 :喷油泵停止泵油→高压油腔油压下降→调压弹簧伸张→挺杆推针阀下行→密封锥面落座→ 喷孔关闭→不喷油。 • 回油:少量高压油经针阀偶件间间隙挤上,经回油管流回柴油箱或柴油滤清器,润滑、冷却针阀偶件并防“背压”增加。
3.3轴针式喷油器 • 针阀下端有轴针,插在喷孔中,喷注成空心锥状或圆柱状。 • 有两可变节流断面:密封锥面和轴针处节流断面较好满足理想喷油规律:两头喷油少,中间喷油多而急。
3.4低惯量喷油器 • 在普通喷油器结构优化; • 顶杆短,减少运动惯量。
4. 喷油泵 功用: • 根据柴油机的负荷大小,将一定量的柴油增高到一定的压力,按照规定时间送至喷油器。
4. 喷油泵 分类 • 柱塞式喷油泵 • 喷油泵—喷油器 • 转子分配式喷油泵
对喷油泵的要求 • 各缸供油顺序与发动机工作顺序相同; • 各缸供油量均匀,不均匀度在标定共况下不大于3%~4%; • 各缸供油时刻一致,相差不大于0.5º曲轴转角; • 供油迅速,停喷干脆;
4.1柱塞式喷油泵的基本结构 • 柱塞式喷油泵主要由分泵、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泵体四部分组成。
4.1.1分泵 组成: • 柱塞偶件、柱塞弹簧及座、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弹簧、出油阀座、减 容体等。
柱塞偶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组成:柱塞及柱塞套
泵油原理 • 进油:柱塞下行,上方泵腔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度,露出进油孔后,将油吸入 • 压油 :柱塞上行,关闭进油孔后,泵腔油压 骤然升高冲开出油阀后,流向高压油管 • 回油 : 柱塞继续上行,回油孔开启后,泵腔高压油经回油孔流回低压油腔,出油阀关闭,供油结束。
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原理 • 改变柱塞斜槽棱边与柱塞套上回油孔的相对角位置,即改变了柱塞的有效行程,使喷油泵供油量改变。
出油阀偶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 组成:出油阀及座、出油阀弹簧、减压环带等。
4.1.2油量调节机构 作用: • 根据柴油机的转速和负荷变化,相应地转动柱塞改变供油有效行程,并保证各缸供油量均匀一致。
4.1.3驱动机构 • 作用:驱动柱塞运动,并保证供油准时。 • 组成:滚轮式挺杆和喷油泵内凸轮轴 • 类型:调整垫块式、调整螺钉式、不可调整式
分泵供油提前角和供油间隔角的调整 • 改变滚轮体的工作高度,即改变柱塞封闭柱塞套上进油孔的时刻,改变喷油泵供油时刻。
4.1.4泵体 • 泵体上制有孔穴,以安装分泵; • 泵体上有纵向油道,即柱塞套外低压油腔; • 泵体上有放气螺钉; • 泵体下端的凸轮室装有传动机构的润滑油;
4.2喷油泵的驱动与喷油正时 • 喷油泵的驱动: • 喷油提前角自动调整装置: • 联轴器及静态供油提前角的调整:
5.调速器 5.1调速器的概述 调速器的功用: • 在发动机工作时,根据负荷情况,自动调节供油量,以稳定柴油机转速,并使之不发生超速和熄火。
调速器的分类: • 两速式调速器:只稳定和限制柴油机的最高与最低转速,中间转速由人工操纵。 • 全速式调速器:使发动机在全转速范围内稳定工作。
5.2机械离心式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两速式调速器基本工作原理: • 离心元件产生的离心力随发动机转速的改变而改变,利用离心元件产生的离心力与调速弹簧不断取得平衡的过程,带动供油拉杆移动,改变供油量。
6.柴油机辅件及进排气系统 6.1活塞式输油泵 组成: 机械油泵总成:滚轮部件(滚轮轴、滚轮、滚轮架等)、顶杆、活塞及弹簧等。 • 手油泵总成:泵体、活塞、受柄、弹簧等。 • 进、出油阀、油道等。
活塞式油泵的工作原理 • 进油:偏心轮转至滚轮,推滚轮部件、推杆及活塞下行,油泵下腔体积减小,油压上升,关闭进油阀,推开出油阀,同时,上腔体积增大,下腔柴油进入上腔。 • 出油:偏心轮转离滚轮,活塞弹簧伸张,推活塞上行,上腔体积减小,油压上升,柴油流向柴油滤清器,同时,下腔体积增大,产生真空,关闭出油阀,吸开进油阀,柴油进入下腔。
6.2柴油滤清器 滤清器工作原理: • 使柴油通过滤纸,将杂质过滤,同时,使流向改变,利用惯性将水滴沉积下来。
6.3柴油机进排气系统 • 组成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由空滤器、进、排气管、排气制动阀、涡轮增压器组成。
6.3.1空滤器 • 作用: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 • 工作原理:
6.3.2废气涡轮增压 概念: • 采用由柴油机排气驱动的涡轮机拖动压气机,使进气压力提高,增加进气量。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基本组成: • 涡轮、涡轮壳、喷嘴环、转子轴、压气机叶轮、扩压器、压气机壳等。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
6.3.3、冒烟限制器 作用: • 防止增压柴油机低速及加速时,空气冲量的不足而引起的冒烟现象。 基本组成: • 弯角摇臂、气动膜片和膜片弹簧、导向套筒、高低增压限位螺钉等。
6.3.4中间冷却器 • 作用:将增压器出来的空气引到空冷气冷却,提高空气密度。 • 布置图。
7. 柴油机供给系调试 7.1喷油器的检查调试 • 喷油器的全面检查包括外观检查,性能检查,内部状况检查。 • 1.喷油压力检查调试 • 2.密封性检查与试验 • 3.喷雾质量的检查
7.2喷油泵调试 • 喷油泵调试项目,首先是调整供油时间,然后调整供油量。但供油量与调速器的性能有关,似应先调整调速器,最后再调整供油量和供油均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