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k likes | 1.22k Views
青岛市区标准地层层序. 内容介绍.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3 年 4 月 2 日. 介绍内容. 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青岛地区标准层序介绍 青岛地区标准层序使用情况 层序应用出现的问题 下一步拟完善的工作 青岛市工程地质数据库.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1 、层序的由来 “数字青岛” “青岛市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 “第四系层序划分” —— 建立工程地质数据入库标准.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2 、研究区域及工作范围 青岛市内七区 胶州湾 374.40 km2
E N D
青岛市区标准地层层序 内容介绍 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 2013年4月2日
介绍内容 • 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青岛地区标准层序介绍 • 青岛地区标准层序使用情况 • 层序应用出现的问题 • 下一步拟完善的工作 • 青岛市工程地质数据库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1、层序的由来 • “数字青岛” • “青岛市工程地质地理信息系统” • “第四系层序划分” ——建立工程地质数据入库标准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2、研究区域及工作范围 • 青岛市内七区 • 胶州湾374.40 km2 • 陆域1316.27km2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工作范围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工作范围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3、市区地质发展史 • 太古代~古生代末期——隆起状态,深遭风化、侵蚀、夷平作用的改造 • 中生代——华夏式构造体系活跃 • 第四纪上更新世晚期 ——接受沉积 • 全新统以来——现代胶州湾形成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4、地形 • 盆状地形 ——胶州湾做底,往东、西、北升高 • 数条河流汇集胶州湾, 呈放射状展布 • 上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胶州湾成为陆源物质被搬运、堆积的“最终”场所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地形图1 崂山 白沙河 李村河 胶州湾 浮山 太平山 海泊河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地形图2 胶州湾 崂山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地形图3 大沽河 墨水河 白沙河 洋河 李村河 海泊河 岛儿河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5、地貌 • 新生代以来,经构造——侵蚀——剥蚀——堆积共同作用形成 • 成因类型多,形态类型复杂 • 新构造运动——低山区和丘陵区 • 现代构造运动——准平原和胶州湾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6、层序划分的准则 • 引入“层组”概念 • 以成因地层学、地史学的理论为指导,按照岩相条件、成因时代、岩性划分“层序”,一个“层序”代表一个“层组” • “层序”不是机械的套用单一岩性分层的原则去建立的,“层序”与工程勘察报告中实施“岩性、强度”分层的原则有一定的区别 • “层序” 在一定的区域内可进行地层对比 • “层序”可根据岩性、强度划分亚层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广泛搜集资料 • 调查了我院四十余年来所积累的大量的勘察报告和其它的地质成果 • 广泛地搜集相关的区域背景地质资料 • 多种方案比选 • 制定多种划分方案 • 院内及院外进行讨论,征求意见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7、层序划分的过程 • 确定剖面线 • 从分析市内七区不同的地貌成因形态类型与相关第四系成因关系入手,设计了建层典型地质剖面线54条; •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计270余份,查阅钻孔7000余个; • 摘录土层层序多、总厚度大、代表性强、具有控制意义的钻孔资料501个。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编制剖面图 • 按照不同的地貌形态类型和与其相关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分别编制横1:2000、纵1:100工程地质剖面图54条,累计剖面总长度68000米 • 剖面控制陆域第四系面积约450余平方公里(绝对高程100米以下,占市区陆域面积的34%)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编制钻孔柱状剖面图 • 筛选典型单孔地质柱状图56个,编制钻孔柱状地层剖面图6条,总长度108000米 • 青岛市区第四系柱状分布平面图(1/3.5万) • 以柱状图形式,反映第四系在纵横方向上“岩相条件—成因时代、岩性”的展布与变化特征 • 青岛市区地势剖面图 (1/5万) 5条 • 反映地势从东往西、由高到低,波状起伏的变化形态
其他辅助性图件 1/10万青岛市区构造地貌图 ——4620 km2,不同地貌分区、不同地貌形态类型的分布和基本特征,以及与第四系分布的关系 1/10万青岛市区构造地质图 ——不同年代的地层、岩石、构造的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搜集区域资料 广泛收集与建立层序有关的区域地质资料和综合研究的成果。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层序划分的依据 • 地层对比 • 岩相条件 • 时代、成因类型 • 物质供需关系 • 土层标志 • 土层性状 • 次序关系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层序划分的依据 • 海陆变迁 • 有机地球化学(氨基酸地球化学) • 同位素年龄(C14) • 微体古生物 • 孢粉组合 • 古地磁场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 层序确定 • 第四系共划分14个层序 • 划分为Q3、Q4两个时代 • Q3 为陆相层、Q4呈海陆并举 • 海相层2、4、6、8 • 陆相层3、5、7、9、11、12、13、14 • 基岩按风化程度划分为15、16、17、18层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海泊河入海口剖面图 2014/10/27 23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白沙河附近剖面图 2014/10/27 24
一、青岛地区标准层序编制过程 洋河——海泊河柱状剖面图
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综合柱状图 Q4 Q3 基岩
青岛市区第四系层序综合柱状图 典型剖面图
二、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1、第四系主要特征—总述 • 分布特点 • 厚度变化 • 形成时代 • 岩相条件 • 成因类型 • 粒度、物质成份 • 工程性状
二、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分布特点 • 绝对标高20米以下的各条河流(海泊河、李村河、白沙河、石桥河、大沽河、洋河、岛耳河等)的中、下游的阶地 • 洪冲积平原以及山麓沟谷、山间凹地等低凹开阔地段 • 厚度变化 • 在地势愈低、愈平缓开阔(特别是在胶州湾周边及其滨海潮<浅>滩地带)厚度愈大 • 反之愈小
二、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形成时代 • 市区第四系属上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时期的产物 • 上更新世晚期之前,市区仍处在一个遭受强烈剥蚀、侵蚀的地质时期 • 岩相条件 • 上更新世晚期均为陆相沉积物(河床相、河漫滩相、沼泽相) • 全新世时期既有陆相也有海相沉积物(滨海岸滩、滨海潮<浅>滩、滨海沼泽等)
二、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成因类型 • 洪冲积(pl+al) • 陆相沼泽化(h) • 海积(m) • 滨海沼泽(mh) • 人工堆积(ml) • 粒度、物质成份 • 粒度成分:粘粒、粉粒、砂粒、碎石粒 • 物质成分:基岩风化后的长英质矿物、岩屑以及蚀变的次生矿物等
二、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工程性状 • 不同土性的工程性状有差异,且与其所形成的岩相条件、土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关系密切。 • 同一种土性,其陆相堆积物的工程性状要比海相为优。 • 特殊土——膨胀土、软土、混合土、填土等皆有出现,其工程性状差异很大。
二、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2、层序分述 • 1)人工填土层(Q4ml) • 2)全新统海相层(Q4m) • 3)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4pl+al) • 4)全新统海相沼泽化层(Q4mh) • 5)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4pl+al) • 6)全新统海相沼泽化层(Q4mh) • 7)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4pl+al)
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8)全新统海相层(Q4m) • 9)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4pl+al) • 10)上更新统晚期陆相沼泽化层(Q3h) • 11)上更新统晚期陆相洪冲积层(Q3pl+al) • 12)上更新统晚期陆相洪冲积层(Q3pl+al) • 13)上更新统晚期陆相洪冲积层(Q3pl+al) • 14)上更新统晚期陆相洪冲积层(Q3pl+al)
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1 人工填土层(Q4ml) • 人类活动的地方均有分布,包括:素填土、杂填土、吹填土等 • 胶州湾周边及河流入海口地段的周围厚度较大 ,一般4~6米,部分超过10米 • 岩性特征 • 土黄色、灰黑色、杂色,稍湿~湿、松散~稍密,粒度成分和物质成分较复杂,由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淤泥质土、淤泥、各种垃圾、碎石、块石等组成
青岛标准层序成果介绍 • 人工填土的工程性状取决于填料成分和堆积年限。 • 素填土:当堆积年限久时,工程性状稍好 • 杂填土:土性不均、密度变化大、压缩性高、强度低、有时具湿陷性; • 吹填土:因夹泥砂,常不均匀,一般透水性差、含水量高、多为软塑~流塑。 • 高压缩性、低承载力
2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 2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 第2层
第2层分布位置 胶州湾内部;周边的滨海沙滩、砂坝、浅滩;崂山区的滨海区域沙滩 第2层分布范围
第2层地貌位置 海蚀堆积一级阶地
第2层 岩性及生成时代 • 岩性 • 砾砂、粗砂、中粗砂、中细砂,顶部有时见粉土、粉质粘土层。 • 灰白色、褐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以长英质砂、花岗岩碎屑为主,砂质纯净,具水平层理,时见卵石2~5cm,磨圆度好,见贝壳。 • 生成时代 • C14测年应在距今2770±110年之后,属晚全新世以来的产物。
3全新统陆相洪冲积层(Q4pl+al) 3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 第3层
第3层分布位置 市区河流 白沙河 李村河 在当代河流的河流两岸 沧口区洪冲积平原的顶部 海泊河
第3层地貌位置 • 当代河流的河漫滩 河漫滩
第3层 岩性特征 • 粉土、粉质粘土、粗砂,以粉土为主,有时夹粉细砂透镜体,局部被新近污染。 • 米黄色、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可塑,含多量砂粒,具水平层理。
4全新统海相沼泽化层(Q4mh) 第4层
第4层分布位置 分布在河流入海口 第4层分布
第4层地貌位置 • 滨海沼泽地、潮间带
第4层 岩性特征 • 含淤泥(质)粉砂、含淤泥(质)粗砂。 • 灰黑色、青灰色,稍密,很湿~饱和。由长英质矿物、花岗岩砂粒组成,见贝壳。混淤泥或淤泥质土小于30%,局部为淤泥质土混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