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578 Views
休閒與觀光. 授課教師 : 高慈薏. 報告的內容 與方式. 完整性 資料補充 豐富性 報告生動活潑 性 互動性 報告 時間掌握 報告 穿著 儀態 整組 分工性 PPT 內容熟悉度. 地方依附 (place attachment) 的概念. 是 近年來環境心理學家對於地方情感探討的一個研究元素,涵蓋個體對住宅 (house) 及家 (home) 的聯繫,而後逐漸將依附的空間延伸至鄰里 (neighborhood) 及地方 (place) 等,用來表示個體與特定環境的聯結關係(危芷芬譯, 1995 )。 地方 依附的研究提供了了解人類與環境相關聯的含義的多樣性。.
E N D
休閒與觀光 授課教師:高慈薏
報告的內容 與方式 • 完整性 • 資料補充 豐富性 • 報告生動活潑性 互動性 • 報告時間掌握 • 報告穿著 儀態 • 整組分工性 • PPT 內容熟悉度
地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的概念 • 是近年來環境心理學家對於地方情感探討的一個研究元素,涵蓋個體對住宅(house)及家(home)的聯繫,而後逐漸將依附的空間延伸至鄰里(neighborhood)及地方(place)等,用來表示個體與特定環境的聯結關係(危芷芬譯,1995)。 • 地方依附的研究提供了了解人類與環境相關聯的含義的多樣性。
地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的概念 • Hummon (1992)認為,地方依附是個人與地方情感的涉入程度,依附是一種人與地之間情感上的連結,包括了認知、偏好或判斷,亦或是一種情緒上或情感上的關係 • 過去學者認為地方依附由地方認同與地方依賴所組成 (Moore & Scott, 2003; Williams & Vaske, 2003;Kyle, Graefe, Manning, Bacon, 2004)。
圖 4-5 地方依附的層級關係 資料來源:Hammit and Cole(1998, p.l90)
地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的概念 • 地方根深蒂固感(Place Rootedness):Tuan (1980)形容地方根深蒂固感將會使人感覺「像在家一樣」,在此情感強烈依附的地點,人會對地方有非常強烈的情感,且感到舒適。
地方依附(place attachment)的概念 • 山溪釣場自然環境情感上的依附與資源、功能上的依賴。 • 山溪釣遊者深度休閒特質、流暢體驗與地方依附感對山溪釣遊者的釋獲行為分析,經邏輯斯迴歸分析結果,顯示此預測迴歸模型具有顯著預測力
需求分析之方法 • 一、遊憩需求之影響因素 • 二、預測的發展階段與本質 • 三、預測模型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一、遊憩需求之影響因素 定義: • 需求(Demand):需求則是消費者在各個可能的價 格下希望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它是指整個需 求表和需求曲線 • 需求量:是消費者在某一價格下希望購買的某種商品的數量。它在需求表中是指對應於某一價格的商品數量,在需求曲線上是指某一點的橫坐標。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一、遊憩需求之影響因素 • (一)需求因素: • 指影響遊憩需要之因素,包括人口因數、個人社經因素兩大類。人口數、個人休閒時間因素、所得、年齡、性別、職業、教育…..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一、遊憩需求之影響因素 • (一)供給因素: • 指影響遊憩機會數量、吸引力之因素。包括遊憩區之設施數、品質。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一、遊憩需求之影響因素 • (三)供需之間交通聯繫因素: • 遊憩者與遊憩區之可及性(旅次成本、時間或距離) • 遊憩者對遊憩資源之認知
複習 • 需要?? • 慾望?? • 需求?? • 課本112頁
複習 • 人類感覺缺乏的狀態,生理的、心理的、社會的等等 • 需要的外顯,受個人所處之文化、成長背景所不同而所表現出來對某一些事物的喜好 • 個人有能力有意願去做消費的數量
複習 遊憩需要之判定 布德修 遊憩需要可以由四點判定: • 常模之需要:判斷者是專家,依某一些衡量要素所預測之需要 • 感覺之需要:個人主觀判定之需求量 • 表現之需要:實際之需求量 • 比較之需要:依地區之比較而判定之需求量
複習 遊憩需求 • 實際需求 • 展延需求 • 潛在需求
需求分析之方法 二、預測的發展階段與本質 • 考量組織的環境:包括資源、結構、操作的方式…. • 決策的狀況:寬鬆(樂觀) 、適中、緊縮(悲觀) ;長期OR短期決策; • 現有的知識 • 回溯現象的本質: 穩定?動態?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一)時間數列模型或是趨勢延伸模型 • 過去的資料必有其因果關係存在,雖然我們不一定知道原因,但可以用過去實際的數值,做對未來的預測 • 模式的幾種計算方式,一般以指數、對數、直線模式較常用 • 固定時間間距、一發生時間排序、視覺檢查 • 必須具有過去地區的遊客量 • 此種方式估算單純、簡單,考慮因素少,適用短期的預測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一)時間數列模型或是趨勢延伸模型 • 預估的時間越長,要考量的變數越多,因此僅以”時間因素”作模型預測變數,較不適宜。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二)結構模型 • 是指遊憩需求與影響遊憩需求變數之間的關係 透過這些變數,去預測未來的需求 • 結構模式在找尋遊客參與量與參與因素之間的函數關係 • 應變數?? 自變數?? • V=F(P1,P2,P3..; S1,S2,S3..;D1,D2,D3…) 遊客與遊憩資源空間分部關係之因素 供給因素 人口特徵 遊客知覺因素…價格太退….
需求分析之方法 • Kotler (2003)認為可歸納為四種影響因素: • 1.地理變數— 氣候、基本設施、人口密度與分布等。 • 2.人口變數— 性別、年齡、收入、職業、教育等。 • 3.人格變數— 社交性、保守性、領導性等。 • 4.消費者行為變數— 使用率、消費動機、價格敏感度、品質敏感度等。
需求分析之方法 • 蔡伯勳(1986)則將影響遊憩需求之因素歸納如下: • 1.個人因素— 包括個人的職業、教育、經歷、偏好、動機及當時的心態等等皆會影響遊憩的需求及滿意度 • 2.環境因素— 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如森林、草原等自然環境資源)、社會環境因素(如遊客密度、交誼機會等屬之)、經營措施因素(如費用、解說設施、時速及交通問題等) • 3.活動種類因素— 各種活動種類之從事有其適合之心理及環境之需求品質,遊客從事一特殊活動之前會依其需求,對照各種活動及環境可提供之機會來選擇參與。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二)結構模型 兩個常用的模型: 複迴歸模型: Y=β0 + β1ZX1+ β2ZX2+ β3ZX3+……+ βkZXK 其中,Y是 應變量,Z1、Z2、…Zn是自變量, β0是 常數, β 1、 β 2、… β n是回歸系數。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二)結構模型 兩個常用的模型: 引力模型 引自萬有引力的概念 引力模式的公式-->任何兩地間的運輸流量,與兩地人口數乘積成正比,與兩地的距離成反比.即. Iij=Pi×Aj/Dij (Iij=i地和j地之間的人口流量;Pi=i地的人口數例;Aj=j地 的吸引力相關變數;Dij=i區與j區之間的空間阻隔效果之 相關變數) α α 模式必須去估計的參數值
需求分析之方法 • 時間數列模型或是趨勢延伸模型或是 結構模型的缺點????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 新事件的預測方法-質性模型 • 德爾菲專家調查法 • 德爾菲法也稱專家調查法, • 是一種採用通訊方式分別將所需解決的問題單獨發送到各個專家手中,徵詢意見,然後回收彙總全部專家的意見,並整理出綜合意見。 • 隨後將該綜合意見和預測問題再分別反饋給專家,再次徵詢意見,各專家依據綜合意見修改自己原有的意見,然後再彙總。 • 這樣多次反覆,逐步取得比較一致的預測結果的決策方法。
需求分析之方法 三、預測模型 • 新事件的預測方法-質性模型 德爾菲專家調查法 • 德爾菲法採用匿名發表意見的方式,即專家之間不得互相討論,不發生橫向聯繫,只能與調查人員發生關係,通過多輪次調查專家對問卷所提問題的看法,經過反覆徵詢、歸納、修改,最後彙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 • 這種方法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較為可靠。
需求分析之方法 • 德爾菲法的典型特徵 • 吸收專家參與預測,充分利用專家的經驗和學識; • 採用匿名或背靠背的方式,能使每一位專家獨立自由地作出自己的判斷; (敏感議題時方便使用) • 預測過程幾輪反饋,使專家的意見逐漸趨同。 4. 專家人數約40-50人
需求分析之方法 • 模式比較
需求分析之方法 • 一般國內規劃常使用之方法 ~總量比例分配法 全國遊憩參與量之預估值,按一定比例分配至各縣市,或各風景區 或依全國性的各種遊憩活動總參與量之預測值,按比例分配至各種遊憩活動,在分配到各遊憩區中
需求分析之方法 • V(該風景區之遊客)=全國人口數*每年人口平均遊憩次數*在該縣市從事旅遊活動的比率*該風景區占該縣市從事遊憩活動之比例
(二)東勢林場旅遊人次推估模式 圖 4-7 遊客量預測流程
圖 5-1 遊憩參與決策過程 資料來源:Chbb & Chbb (1981), p.239.
圖 5-2 戶外遊憩決策過程 資料來源:Prigram (1983), p.111
休閒遊憩觀光體驗 • 克勞森與納區指出,遊憩體驗有五個階段
休閒遊憩觀光體驗 • 各階段影響的一些因素,有哪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