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 likes | 828 Views
媒介內容:語言、形式與真實. 1.語言與真實. 如何拆解報紙中的語言. 語言的特質. 語言是有系統的 語言是以聲音和文字當作傳訊的符號 語言符號和意義的關係是任意( arbitrary) 的、約定俗成的 語言是人的自主而且有意識的行為的 語言和文化有關 . 語言的特質. 早川博士在 「語言與人生」一書中指出: 「動物為了食物和領導地位而彼此相爭,但和人類不同的是,他們不會為了代表食物和領導地位的東西而相爭,例如,顯示財富的紙張(錢幣、證券、所有權狀)、代表社會地位的勳章等」(頁25) 動物不注意一件東西可用來「代表」另一件東西。
E N D
1.語言與真實 如何拆解報紙中的語言
語言的特質 • 語言是有系統的 • 語言是以聲音和文字當作傳訊的符號 • 語言符號和意義的關係是任意(arbitrary)的、約定俗成的 • 語言是人的自主而且有意識的行為的 • 語言和文化有關
語言的特質 • 早川博士在 「語言與人生」一書中指出: 「動物為了食物和領導地位而彼此相爭,但和人類不同的是,他們不會為了代表食物和領導地位的東西而相爭,例如,顯示財富的紙張(錢幣、證券、所有權狀)、代表社會地位的勳章等」(頁25) • 動物不注意一件東西可用來「代表」另一件東西。 • 人類可任意將某些東西代表某些東西的過程,就是「象徵」的過程。
特質一:聲音與文字當作傳訊的符號 • 「我餓了」 什麼意思? • 需要食物的時候; • 覺得該犒賞自己一下的時候; • 不耐煩聽別人說個不停的時候。 • 語言 • 包含聲音與文字 • 與它所象徵的意義之間的關係很複雜…
特質二:語言和文化有關 • 特定文化中人對特定語言文字聲音賦予特殊意義 • 「福」字倒寫倒掛 • 農曆七月 • 不同文化以不同語言字眼指稱相同的東西 • 不同語言中的「媽媽」 • 同樣的語詞字眼也可以指稱文化中不一樣的東西、對象 • 機車 • 豬頭
特質三:語言和意義任意為之、約定俗成 • 語言符號和它所代表的東西之間沒有任何非如此不可的關連 • 任意為之 • 約定俗成
語言的意義 • 字典上所寫的一個字的意思絕對不是那個字的全部意義 • 外延意義(denotation):外向意義;明義。早川的說法,「把嘴巴摀起來,指著那樣東西就好了」在外在世界中所指明或象徵的東西。 • 內含意義(connotation):內向意義;含意。早川的說法,「將眼睛矇起來,反正你是無法在外在世界眼見這內在意義的。」在逐漸社會化的過程當中,自我們身處的文化中逐漸學習到的。在腦中引起的聯想。 • 意義一直轉換,連「名字」也不例外。
語意反應 • 意義在那裡?語言字詞的意義在那裡? 三則新聞 • 核工系 • 救國團 • 健康食品
謬誤之一 ── 語言就是真實 • 早川: 「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都像那些在考試中不惜作弊以得高分的精明學生一樣,把榮譽看得比它所代表的真才實學重要多了。」 • 博士?榮譽博士? • 語言如果是地圖,我們這些旅人要憑藉這多所謬誤的地圖 ─ 語言 ─ 來瞭解世界真相,藉此抵達、認識真實世界,恐怕會十分崎嶇坎坷。 • 重要的是認識明瞭「語言」與「事實」的距離,以及操弄語言的人的錯誤。
謬誤之二 ── 語言召喚真實 •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但認為語言就是真實,我們還認為語言能夠召喚真實、創造真實 • 黨名:國民?民主?建國? • 姓名來招弟、罔市、罔腰
新聞報導中的命名與分類──外勞 • 新聞反映真實;新聞媒體的文字聲音用以報導真實。 • 但是,媒體使用語言的時候,一樣運用「命名」與「分類」的原則。 • 在「抽象化」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問題?這如何影響了我們的語意反應和思考? • 剪報資料一(文字檔) • 剪報資料二(文字檔)
新聞報導中的命名與分類 ─ 反思 • 語言如何塑造真實,外勞事件的反省? • 88年8月4日 平路在中時晚報的時論 (文字檔) • 89年7月27日中國時報社論 (文字檔) • 不一樣的外勞新聞報導 • 外勞的新聞報導(文字檔)
新聞媒體中的命名與分類 ── 性別 • 語言如何塑造真實? • 以體育新聞中的「性別」為例。 • 胖妞打網球(文字檔) • 以社會新聞中的「性別」為例。 • 智障女(文字檔) • 外賓?美女?(文字檔) • 以針對不同性取向的人的新聞為例。 • 同志家中被偷(文字檔)
新聞媒體中的命名與分類 ─ 民調 • 同樣的民意調查的結果可以因為記者報導的角度、用語,而呈現截然不同的「事實」、塑造相反的印象。 • 剪報資料 • 好家在(文字檔) • 糟糕了(文字檔)
語言的類型 • 現在進行式的語言世界 • 新聞 • 過去完成式的語言世界 • 歷史、回憶錄 • 未來進行式的語言世界 • 科幻小說 • 純語言的世界 • 宗教、哲學 • 真假參雜的語言世界 • 小說、報導文學 • 空間文化相隔的語言世界 • 外國作品、南方四賤客
2.廣電媒體內容形式與慣例 如何解讀媒體影像
媒體形式與慣例 • 傳播形式(forms):攝影、收音機、電視、電影、廣告、報紙與雜誌等 • 一個特定媒體在訊息使用、特定技術、生產符碼與產製慣例上的所有方式。 • 電視是一個小型的電影螢幕?還是差異甚大的媒體? • 它們的螢幕比例有很大的差異 • 電影常以個別不同的文本出現,Raymond Williams說的,電視是眾多影像的一個「匯集」,在連續播放中幾乎融合成密不可分的主體 • 閱聽形式不同 • 內容:訊息本身及其觀念。
媒體的產製慣例 • 各種媒體形式促成了採取某種文本策略,經過一段時間後便成為它們各自的慣例。 • 新的媒體文本通常需要借助社會規約所認可的生產慣例,以確保閱聽人能看懂它。 • 漫畫、廣播這類媒體,幾乎得在一個已定義妥當且能引發閱聽人期待的文本傳統與慣例中才能生存。 • 每一種作品內容都有廣泛被接受的傳播方法 • 各種傳播形式用來促進流通的文本生產策略。
慣例:沈默也是傳播符徵的一種 • Crisell(1986)在 Understanding Radio中,討論沈默在收音機裡扮演的角色。 • 沈默也是一種符徵(signifier),因為它「沒有聲音卻也一樣被聽到了」 • 廣播節目的沈默空檔 • 象徵一個重要時刻來臨前嚴肅而威嚴的空檔 • 在五次播報時間之前也都會有一段沈默。 • 沈默好比噪音(如各種聲響、說話與音樂)一樣在作一個區隔機制的動作,藉著畫出它周邊的空間來指出一個完整的節目或單元 • 上課的沈默意味著?
玩弄慣例,改變公式 • 文本有時也會顛覆慣例,稍稍改變一點被期待的公式, • 大部分仍待在規定的界線之內。 • 對於意料中公式的操弄,也是閱聽人獲得樂趣的來源。 • 情境喜劇(situation comedy)--《年輕人》(The Young Ones) • 它拒絕固守主流電視生產寫實主義(realism)的慣例 • 加入觀眾的觀點視角 • 直接對觀眾說話,卻破壞了寫實主義的幻象 • 是如同卡通般的場面,扮演學生角色的演員以看似非常血腥的暴力動作互毆,卻總是毫髮無傷 • 鐵獅玉玲瓏 • 卡通式的電視或電影:徐克、王晶、風雲、中華英雄
顛覆與新慣例 • 顛覆久了,也形成新慣例 • 爆破式武俠片 vs. 臥虎藏龍
不同的媒體,不同的慣例 • 《X檔案》(The X-Files)是一個相當流行又備受推崇的科幻驚悚影集。 • 該節目已被視為科幻範本。 • 大量《X檔案》的其他商品,像是漫畫、T恤、馬克杯與海報都相繼湧現。 • 無所不在的文本,使生產者便能藉著橫跨多種媒體的展現而獲得最大的利益
不同媒體的傳播模式 • 《X檔案》電視影集 • 《X檔案》為名的漫畫 • 《旋風》(Whirlwind, 1995)一類的書籍 • 廣告與文本的關係
X檔案影集的慣例與顛覆 • 看似合於科學邏輯,但劇中處處宣示神秘力量才是真兇 • 打破性別角色的慣例,男主角穆德(Mulder)憑藉直覺,女主角史考莉(Scully)崇尚理性 • 政府及國家的權力可左右真象的呈現
開場的慣例 • 主題畫面(the opening credit sequence)在每一集開始前皆會固定出現,以灌輸觀眾相信那個奇異的力量才應該特別留意。 • 這個主題畫面全都是一系列經由電腦處理過的影像,暗示了外星球生命的存在 • 影集一開始的鏡頭,便是對一個移動中的飛碟畫面作掃描與放大 • 另一個畫面則是掃描一隻不明生物的眼睛
電視 • 慣用許多技巧例如框架或剪接,背景音樂,長短鏡頭的運用等等,為文本注入意義。在電視畫面中,選擇特寫或是中距離的鏡頭,對導演而言頗為重要。 • 特寫:以特殊的敘事或主題意涵,來強調特別的事件,強調感性的衝擊。 • 中距離:旁觀的角度,傳達理性與寫實的思考。 • 剪接或將畫面並置:導演要傳達的特殊意義。
特寫與中距離的互用 • 穆德與史考莉沿著迴廊行走,討論與學校管理階層會面感到棘手等等。 • 中距離:攝影機在穆德之前移動,拍攝他走向前去喝飲水機的水。穆德喝完水抬起頭時大叫了一聲,原來飲水機槽中的水違反北半球的常規,竟是逆時針流下去。 • 中距離: 「這不可能」,史考莉說道。 • 特寫:定在這個小小的不銹鋼水槽上,強調水流運動的怪異性;攝影機並停留在水流上幾秒鐘,對觀眾造成衝擊。水槽硬而發亮,水流則是一項冰冷的物質事實。 • 剪接:強化穆德的驚訝,同時削弱史考莉回答中的理性。 • 中距離:穆德自水槽轉過來看著史考莉,並說:「有某種力量讓這些事情變成可能」。
漫畫 • 漫畫讀者 • 得在構成敘事順序的蒙太奇拼接分格圖畫框之間,建立起意義的串連。 • 每個畫框中所放的故事索引與說話時的字幕,或是標出角色心中想法的泡泡框(think bubbles),都使劇中人物能直接與讀者溝通。 • 全知視點與第三人稱視點的互換 • 漫畫鼓勵運用想像力的讀者自行填補敘事上的縫隙 • 和電視最大的不同 • 脫離了呈現上的嚴格寫實方式。 • 圖畫影像對於電視上無法處理或運用的誇大部分仍較有發揮的空間。 • 傳遞比一般生活實物還寬廣的影像內容,
廣告 • 影集大受歡迎,廣告主便持有這個概念,並放心投資。 • 同一種媒體(電視)因為些微符碼與產製慣例的差異,依文本(X檔案)的不同目的(影集或廣告)而被使用。 • 廣告必須 • 很短 • 包含一句口號 • 以產品為焦點提供某種形式的簡短娛樂
建議進一步研究 • 選一個現今的電視節目,其中可能也「操弄」了某些我們談《年輕人》時所使用的媒體符碼與產製慣例。儘可能舉出你能辨識的例子,檢視它是如何操作符碼與慣例,並說明使用這些技巧 的目的何在。 • 儘可能舉出哪些流行的電視節目或電影,它們的概念曾被應用到廣告的例子。你認為這些概念的何種面向,能特別吸引廠商利用廣告來促銷其產品?
3.解讀媒體影像 分析策略與方法
媒介文本的批判分析 • 視覺媒體在文本建構上的兩個途徑 • 場面調度分析 • 源於電影研究 • 可運用於分析其他視覺媒體 • 符號學分析 • 來自於語言學與哲學 • 也常用來分析聲音與視覺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