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likes | 126 Views
改革史规律总结. 改革的概念:.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耒耜阶段). 铁犁牛耕. 衡量生产力进步的标准:生产工具的改进. 机械化.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包 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 :. 思考: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除了改革 这一手段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手段?. 革命。而且革命的手段比改革的手段更加的彻底。. 改革能否成功的条件?. 1 、前提 ——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力);.
E N D
改革的概念: 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生产力: 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刀耕火种 石器锄耕 (耒耜阶段) 铁犁牛耕 衡量生产力进步的标准:生产工具的改进 机械化 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间关系。(包 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 思考: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除了改革 这一手段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手段? 革命。而且革命的手段比改革的手段更加的彻底。 改革能否成功的条件? 1、前提——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力); 现代中国有两项改革措施明显违背这一原则,它们分别是? 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 2、关键——是否掌握政权或得到统治者和人们的支持。
肯定或否定一次改革/革命的标准是什么? 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是以改 革者个人命运而决定。 一、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 1、奴隶社会的改革: 梭伦改革 2、封建性质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 商鞅变法 2)挽救统治危机、自我完善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阿里改革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 族融合的性质)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1)思想文化领域的改革: (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 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 ( 缓和矛盾、挽 救危机、维护统治):如: 梭伦改革、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1861年俄国农奴制 改革 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 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如: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欧洲的宗教改革 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 戊戌变法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成败原因的归纳: 1、成功的改革: 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 2、失败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阿里改革、戊戌变法
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 (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 (1)改革的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 (2)反对势力的强大。 (3)改革没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国情。 四、历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1、大凡改革都会遇到阻力; 2、改革有时会付出血的,甚至生命的代价; 3、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相信; 4、执政者的态度影响到改革的成效; 5、改革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