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板块教学研究之三:

板块教学研究之三:. 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郝艳群.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可见, 作文教学是衡量语文教学成败的基本尺度。. 议一议: 这张请假条有什么 问题?. 从学生的日记, 你看出什么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 公认的难题。 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交流: 在你的习作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习作教学的现状: 1 、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 ; 2 、教师指导无方,学生习作无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板块教学研究之三: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板块教学研究之三: 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郝艳群

  2.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 可见,作文教学是衡量语文教学成败的基本尺度。

  3. 议一议: 这张请假条有什么 问题?

  4. 从学生的日记, 你看出什么问题?

  5.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 公认的难题。 老师怕教,学生怕写。

  6. 交流:在你的习作教学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7. 习作教学的现状: 1、教师不想教,学生不想学 ; 2、教师指导无方,学生习作无法; 3、教师批改辛苦,学生修改马虎(教师批改满篇红,学生一收包里塞)。

  8. 习作问题之一:教材不好教(教材问题)

  9. 苏教版习作教材特点: 1、 空间大,不好操作。 多数习作训练,只提示内容,确定范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命题。 大多数习作训练,都有提示语,有的还有小作者的习作(实则范文) 2、 习作训练与单元教材内容无关联。(学练不统一)

  10. 对策一 认真研究习作教材,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确定训练重点。

  11. 三年级下册习作三:你认为教材有什么特点?

  12. 第三单元教材《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都是写人的,可习作却要求写观察,写发现。可以看出,编者无意于刻意把习作训练与单元教材的训练点结合起来。第三单元教材《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都是写人的,可习作却要求写观察,写发现。可以看出,编者无意于刻意把习作训练与单元教材的训练点结合起来。 习作就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3. 思考交流: 你认为这一习作主要对学生进行哪方面的训练和培养?

  14. 我的收获: 1、引导学生善于发现。 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2、启发学生学会观察。 有了发现,还要会观察。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习惯。 3、培养学生动笔习惯。 思想如风,转瞬即逝;只有写下,才会记牢。

  15. 对策二:活用教材,随机训练。

  16. 1、抓住单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或补充,或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1、抓住单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点或补充,或想象;(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训练) 一位教师上了《游子吟》后,播放《母亲》歌曲,连听5遍。结果学生10分钟就写好了500—600字的文章 2、抓住单元教学的重点要求进行训练。 如:五年级第三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海伦 凯勒》《二泉映月》《郑和远航》《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在单元复习时,可启发学生归纳出三篇课文在写人上的异同,让学生学习课文写人的方法,写一篇写人的文章。

  17. 对策三: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策三:从学生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8. 一位作家与小学生的对话: 小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呀! 老爷爷,我叫李小明。 你念几年级啦! 三年级。 你会写请假条吗? 我不会。 那你请过假吗? 请过一回。 给我说说,你是怎么请假的。

  19. 有一回,我姥姥感冒了。那天,我爸爸出差外 地去了, 我妈妈又正好要开会,不能请假。妈妈叫我下午请半天假,在家里侍候姥姥,等她下班回来再陪姥姥去看医生。可我从来没请过假,不知怎么对老师 说,心里有点紧张。但想到姥姥生病,一个人呆在家,会挺难受的,我就鼓起勇气向班主 任请假去。 我说:“刘老师,我姥姥生病了,我爸爸妈妈出差、开会去了,姥姥一个人在家要人照顾,我下午请半天假,在 家里照顾她。请您批准。”

  20. 你照着写下来。 嗯! 唔,很好。把后边对刘老师说的话单独写下来,就是请假条了。明白吗? 明白。 不过,还要注意格式。比如,“刘老师”单独写一行,顶格写,并且加上冒号;最后写上自己的名字,还有日期。记住了吗? 记住了。 下回你会写请假条了吧? 我会了!

  21.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作文就是说话,用 笔说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这里叶老非 常明确地阐述了学生作文的目的就是用笔说 话。

  22. 问题二、作文失真(学生问题)

  23. 一位五年级学生的作文: 我的爸爸很辛苦。自从妈妈两年前患癌症去世后,爸爸既当爹又当妈,艰难地拉扯着我们姐弟俩。每天天还没亮,爸爸就起床了……

  24. 想一想: 1、你是怎样看待学生习作内容失真现象的? 2、 对学生习作内容失真的现象,你有什么好主意?

  25. 对策一: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缺少生活就无内容可写。习作教学不能总局限在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习作的内容和要求,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活动时,教师要有明确要求和目标,要参与到其中,而不能“放羊”。活动结束了,再组织学生谈谈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学生在交流中整理思路,组织语言;在互动中,受到启发,加深印象,习得语言。教师再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自己所讲的写下来,即“我手写我口”。

  26. 对策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使自己拥有一双慧眼,留心观察、善于捕捉、乐于思考、勤于记录。作为教师,要与家长联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平凡的生活。 比如感悟亲情——妈妈的一个亲吻,爸爸的一次接送,爷爷的一个拥抱,奶奶的一道小菜等等;再比如与动物的对话、与植物的沟通等等。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习作时就有内容可写了。

  27. 对策三:各学科配合,丰富习作素材 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习作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引导学生跨越语文学科,捕捉各科课堂上那一份独特的感受。如科学课上某一个发现给你带来的惊喜,体育课上某一个游戏给你带来的欢乐,音乐课上某一段歌曲给你带来的感动等等,都是习作的好素材。

  28. 比如,一位语文老师与科学老师合作,引导学生把科学课堂上学习的“毛细现象”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做一个实验。时值“五一”长假前夕,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假设你与家人就要远游,阳台上的花几天没水可能会干死,又不能一次把水浇够,那样又会涝死,请用今天学习的“毛细现象”的知识,让阳台上的花保持水分的供给。7天后写一篇实验报告。结果,学生们的习作写得很充实,很有创意。比如,一位语文老师与科学老师合作,引导学生把科学课堂上学习的“毛细现象”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做一个实验。时值“五一”长假前夕,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假设你与家人就要远游,阳台上的花几天没水可能会干死,又不能一次把水浇够,那样又会涝死,请用今天学习的“毛细现象”的知识,让阳台上的花保持水分的供给。7天后写一篇实验报告。结果,学生们的习作写得很充实,很有创意。

  29. 对策四:表达真情实感

  30. 首届“冰心作文奖”一等奖获奖文章 妈妈回来了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 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一年级 郦思哲)

  31. 专家点评 郦思哲同学的这一段话之所以让我们眼睛一亮,并且隐隐有一种感动,就是因为作者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段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小作者用自己纯真的感受,带领我们重温了“母爱”的温馨及其无所不在的美丽。 (浙江大学教授 方卫平)

  32. 问题三:“我就是写不了几句 ”(学生问题) 习作起步时,学生作文总是“太简单”。一是内容简单,二是表达简单。有的学生觉得天天都一样,日子总是随着太阳月亮的交替出现而被“复制”,没有什么新鲜感。因此,习作也就被“复制”了。学生在习作时,往往用概括的介绍代替具体的记叙,用空洞的议论和抒情代替生动形象的描写,重点部分不具体。 对此,你有什么高招?

  33. 重点部分就是写不具体

  34. 一位四年级学生的习作: 有一天,我在家里做作业时,遇到了一道难题。我的爸爸就耐心教我。最后,我把那道难题做出来了。

  35. 对策一: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怎么样”,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 指导他多问几个“怎么样”。如:“我”碰到了怎样的难题?当时“我”的心情怎么样?爸爸是怎么样帮助“我”的?难题解决后,“我”的心情又怎么样?通过一系列的启发和追问,唤起了小作者对当时情景的回忆,然后叫他拿起笔来修改这段话,他就有话可写了。

  36. 对策二:启发联想和想象,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策二:启发联想和想象,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  有的学生作文之所以“写不了几句”,是因为他只关注事情的表面过程,没有关注周围的环境,更没有展开联想和想象,因而总是“惜字如金”,对重点内容停留在一般的记叙上。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

  37. 一位六年级学生的练笔:“山涧中,小鸟在天空飞翔,她在笑;小花在风中摇曳,她在笑;小河在山间流淌,她在笑。” 交流分享:你将如何指导行动写具体?

  38.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补充着,有的说“小鸟”前能加“可爱”“活泼机灵”等,天空前能加“湛蓝深远”“一望无际”等;飞翔前能加“自由自在”等。以此类推,出现了“在一飘着茶香的山涧中,活泼机灵的小鸟在湛蓝深远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她在笑;五彩缤纷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她在笑;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温暖的河床中欢快地流淌,她在笑。”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补充着,有的说“小鸟”前能加“可爱”“活泼机灵”等,天空前能加“湛蓝深远”“一望无际”等;飞翔前能加“自由自在”等。以此类推,出现了“在一飘着茶香的山涧中,活泼机灵的小鸟在湛蓝深远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她在笑;五彩缤纷的小花在微风中摇曳,她在笑;清澈见底的小河在温暖的河床中欢快地流淌,她在笑。”

  39. 对策三: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做好读书笔记,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重要渠道。教材毕竟是有限的,如果只是依靠教材,那学生的见识就比较窄,积累也不多,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空洞,也写不了几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把好词好句摘抄下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同时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写读书心得,并把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就能把习作写具体,提高作文质量。

  40. 问题四: 写作文不好玩。(师生问题) 课程标准对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几乎所有刚学写作的小学生,都怕习作课。他们认为,习作课不好玩,作文太难写。 对此,你又有什么高招?

  41. 对策一:注重“两多一少”,让习作课“好玩”起来对策一:注重“两多一少”,让习作课“好玩”起来

  42. 多一些活动体验、多一些表达实践、少一些限制。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真情体验,积累素材,激起表达的冲动,从而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在课本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来记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多一些表达的实践;撤销一切不必要的体裁、字数的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因为有了“活动体验”,学生有了切身感受,感到习作课“好玩”了,从而诱发了乐于表达的潜能;因为多了一些“表达实践”,改变了习作指导的套路;因为少了一些“限制”,学生的思维解放了,想象大胆了,表达自由了,写起来顺手了,也就越来越喜欢习作了。多一些活动体验、多一些表达实践、少一些限制。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真情体验,积累素材,激起表达的冲动,从而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在课本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言来记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把课堂和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多一些表达的实践;撤销一切不必要的体裁、字数的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因为有了“活动体验”,学生有了切身感受,感到习作课“好玩”了,从而诱发了乐于表达的潜能;因为多了一些“表达实践”,改变了习作指导的套路;因为少了一些“限制”,学生的思维解放了,想象大胆了,表达自由了,写起来顺手了,也就越来越喜欢习作了。

  43. 对策二:创建班级习作博客群组,让习作有发表与交流的平台。对策二:创建班级习作博客群组,让习作有发表与交流的平台。

  44. 对策三:编辑班级习作集,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对策三:编辑班级习作集,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45. 问题五:命题不合理(教师问题) 作文题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能否激起学生们的写作欲望、文字表达欲望。因此,有关作文题目选择、设置的研究应当成为作文教学研究的重要一环 。

  46. 研讨交流:以下命题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怎样修改?研讨交流:以下命题是否合适,如不合适,怎样修改? 1、《记一次运动会》 2、 《我熟悉的一个人》 3、《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47. 对策一:命题要小 《记一次运动会》可改为 《发令枪响过以后》《我们为他加油》》《跳高杆又升高了》《看台上的争论》等。 《我最害怕的一种动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