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疾病誤解與社會偏見 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

疾病誤解與社會偏見 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 中山醫學大學 精神科 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所長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 美國杜克大學 (DUMC) 老年精神科研究員 精神科 專科醫師 老年醫學 專科醫師 老年精神醫學 專科醫師 賴德仁. 上課內容. 賴德仁:簡介精神官能症、憂鬱症之診斷、憂鬱症之污名化、憂鬱症之治療、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臺灣憂鬱防治聯盟 ( 含 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 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中區分會 馬前會長及志工群 :一般人對得精神官能症者之誤解、患者之煎熬 … 分組討論 各組同學與演講者分享.

wind
Download Presentation

疾病誤解與社會偏見 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疾病誤解與社會偏見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疾病誤解與社會偏見憂鬱症、恐慌症、焦慮症、強迫症 中山醫學大學 精神科 教授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所長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理事長 美國杜克大學(DUMC) 老年精神科研究員 精神科 專科醫師 老年醫學 專科醫師 老年精神醫學 專科醫師 賴德仁

  2. 上課內容 • 賴德仁:簡介精神官能症、憂鬱症之診斷、憂鬱症之污名化、憂鬱症之治療、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臺灣憂鬱防治聯盟(含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 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中區分會 馬前會長及志工群:一般人對得精神官能症者之誤解、患者之煎熬… • 分組討論 • 各組同學與演講者分享

  3. 精神官能症 • 病因:人格特質、遺傳體質、環境壓力 • 憂鬱症:憂鬱情緒、失眠、食慾、負面思想、動作、注意力、興趣 • 廣泛性焦慮症:精神焦慮 VS 身體焦慮 • 恐慌症:焦慮症狀--陣發性恐慌症狀—慮病症 —懼曠症—憂鬱症 • 強迫症:強迫思想、強迫行為 • 社交恐懼症:進食、說話、寫字 • 體化症:以身體症狀呈現 • 歇斯底里症:明顯之誘發事件;轉化症、解離症

  4. 憂鬱的類型 • 正常的情緒與哀悼 • 適應障礙合併憂鬱情緒 • 輕鬱症 • 重鬱症 • 躁鬱症 • 非典型憂鬱症 • 季節型憂鬱症 • 產後憂鬱症 • 經前不悅症

  5. 憂鬱症的九大症狀 • 憂鬱情緒 • 興趣與快樂減少 • 體重下降(或增加) ; 食慾下降 (或增加) • 失眠(或嗜睡) • 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動) • 疲累失去活力 • 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 無法專注,無法決斷 • 反覆想到死亡,自殺意念、企圖或計劃

  6. 憂鬱症的原因 • 遺傳:家族研究、雙胞胎研究、領養研究、憂鬱症的家族史… • 生物因素:身體疾病、腦部退化、腦血管梗塞、藥物、濫用或依賴物質… • 中樞神經傳導物質的異常: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多巴胺… • 早期的發育:兒童時期父母不和、兒童虐待…。 • 人格:神經質、自卑、悲觀… • 環境因素:最近發生的生活事件(挫折、失落、財務、家庭問題、重大的變化…等)、壓力、缺乏社會支持、不良的人際關係…

  7. 壓力與基因5HT-transporter Polymorphism andEnvironmental Stress Interactions

  8. 未治療之憂鬱症導致海馬迴體積變小 beta=–0.38; R2=0.28; F=14.0, df=(1, 36), p=0.0006. (Sheline YI et al., Am J Psychiatry, 2003)

  9. 憂鬱症所造成的問題 • 各種的功能變差 • 失去工作 • 身體不適到處求醫 • 做過多不必要的檢查,浪費醫療資源 • 造成家庭的負擔 • 自我傷害甚而自殺 • 破壞人際關係 • 其他:常見、好發率高、影響廣大深遠、有生命的威脅,會慢性化,容易復發,可以治療、可以預防的精神疾病

  10. 治療的期間 • 抗憂鬱劑一般而言需要至少6-8周以上的時間才能發揮藥效。治療失敗的主因,最常見是病患服藥不規則,其次是太早停止服藥。一般而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患經過適當時間的治療後情況都能好轉 • 第一次接受抗憂鬱劑治療之重度憂鬱症患者,完全康復後,必需再持續治療半年以上,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

  11. 憂鬱症污名化 • 得憂鬱症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 看精神科或身心科的病人會被當成精神病人 • 憂鬱症不會好且無法治療 • 抗憂鬱劑會有很多副作用 • 抗憂鬱劑會改變個性 • 長期服用抗憂鬱劑會傷肝、傷腎、越吃越多、頭腦阿達、長期依賴等

  12. 比較台灣與美國憂鬱症治療持續性 • 美國第1個月回診率仍有 71.6%,第2 3 4月各為65.2%、56.1%、48.8% • 台灣第1個月回診率只剩48.2%,第2 3 4月各為25.9%、18.2%、13.9% Chang CM, 2006, Lin et al., 1995

  13. 憂鬱症的治療持續性與復發 % • 持續使用抗憂鬱劑小於90天: 復發比率=34.7% • 持續使用抗憂鬱劑大於90天: 復發比率=5.3%

  14. 改善不回診因素 • 醫師部分: • 應在憂鬱症第一次就診時做完整的說明衛教 • 對於可能不回診者給予適當說明討論,建立信任關係 • 非精神科醫師應該加強對憂鬱症診治的能力 • 藥物選擇: • 開立較新型的血清素回收抗鬱劑,或更新的正腎上腺素-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以減少副作用,以達到緩解 • 患者因素: • 對憂鬱症有更好的認識 (去污名化),有副作用或療效不佳應該與醫師討論,不要提早中斷治療

  15.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2008 年 • 記者會:兩次 1.認識憂鬱症、憂鬱症之去污名化 2.成立台灣憂鬱防治聯盟、喜樂月 • 投書報社 • 媒體營: 1.憂鬱症完全緩解的重要性 2.憂鬱症中斷治療及就醫不足 • 網站更新 • 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 • 年會:校園情緒管理

  16.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未來努力之方向 去污名化 • 透過媒體及大眾演講,並與一些從事憂鬱症服務之社會福利組織共同合作(台灣憂鬱防治聯盟),介紹憂鬱症是一種腦部疾病、憂鬱症是很普遍但也可能導致嚴重之後果、憂鬱症其實是可以治療之疾病。

  17. 台灣憂鬱防治聯盟 •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董氏基金會 • 中華民國生活調適愛心會 •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 臺灣向日葵全人關懷協會 • 快樂列車協會 • 台南市憂鬱症關懷協會 • 高雄縣安心會 • 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 • 喜博樂推動小組

  18. 經 驗 分 享 • 親友:聆聽、支持、陪伴、轉介 • 當您心情不好時不要做人生重大決定:生命、婚姻感情、工作學業、重大投資買賣 功德無量 精神科醫師是做什麼的?

  19. 自殺防治中心核心價值 Saving Lives, Restoring Hope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