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 likes | 557 Views
京都議定書與企業之關係. 林副署長達雄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94年5月 25 日. 報告大綱. 京都議定書及國際趨勢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及處境 溫室氣體盤查及減量策略 結語. 京都議定書及國際趨勢. 前 言. 為防制人為所排放之溫室氣體增量,促使溫暖化,進而導致氣候變遷,聯合國於 1992 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 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種類,其來源如下:.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公約目標. 公約第2條:
E N D
京都議定書與企業之關係 林副署長達雄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94年5月25日
報告大綱 • 京都議定書及國際趨勢 •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情況及處境 • 溫室氣體盤查及減量策略 • 結語
前 言 • 為防制人為所排放之溫室氣體增量,促使溫暖化,進而導致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 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種類,其來源如下: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公約目標 • 公約第2條: • 將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 • 即希望在2100年時,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2倍,約550ppmv。如果不加以控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可能高達700ppmv(約為目前370ppmv濃度的2倍)。 公約3.1條:成員承擔共同但程度不同的責任。 公約3.2條:應考慮特別需求或面臨特殊狀況成員之負擔與能力。 公約3.3條:以「成本有效」(cost effectiveness)、「最低成本」(the lowest cost)防制氣候變遷。 公約3.4及3.5條:成員有權促進永續性經濟發展。 公約原則
京都議定書 • 1997年在日本京都所召開之第3次締約國會議時通過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 主要管制38個工業化國家及歐洲聯盟應於2008至2012年間將該國溫室氣體排放降至1990年排放水準,平均再減5.2%。開發中國家(如韓國、新加坡)在第一承諾期(2008-2012年)並無減量責任。 • 制定3種跨國減量機制:共同減量(JI)、清潔發展機制(CDM)及排放交易(ET)。 • 京都議定書對於未能達成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者(僅限於38個工業化國家),並無貿易制裁或罰款之規定。議定書係對為達成國家處以扣減下一承諾期的允許排放額度(以扣抵率為1.3)、或者要求訂定遵約行動計畫和停止使用排放交易權利等 • 京都議定書已於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
減量責任 財務技術責任 資訊責任 ? 附件一國家: 主要為OECD 國家,中東歐 經濟轉型國家 日本 非附件一國家: 快速發展中國家 及開發中國家 韓國 非締約國家 台灣 ? 彈性機制 彈性機制 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 • 京都議定書之影響: • 限制二氧化碳排放將直接衝擊各國之能源配比與產業結構,影響各國經濟發展,甚至損及國際競爭力。 • 京都議定書之後續發展: • 依據京都議定書第3條第9項之規定「將在2005年起開始討論2012年以後承諾期之責任」。 • 雖然2005年所展開討論的對象仍以已開發中國家2012年以後之減量責任為主,但不能排除也有開發中國家減量責任之可能提案。 • 目前國際間所提出之可能減量方案甚多,初步統計已有40餘種,例如訂定每人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限值、訂定每單位GDP之溫室氣體排放量限值,產品能源效率標準等,至今並無定論。
各國法規趨勢 • 歐盟要求各會員國建立溫室氣體排放與執行京都議定書之監測機制。歐洲聯盟已於2005年1月1日實施排放交易,據Point Carbon公司今年5月20日之統計,每噸交易二氧化碳約為18.59歐元,且近30天來交易價格一直上升。 • 日本地球暖化對策推進法 • 規定減量目標及各排放部門之作為、中央政府設置推進本部。 • 瑞士二氧化碳減量法(CO2 Law) • 規定減量目標、實施碳稅的條件、碳稅的稅率與課征對象、規定碳稅收入的使用。 • 紐西蘭氣候變化因應法(Climate Change Response Act, 2002) • 規定溫室氣體排放登錄制度、清冊、查核、與罰則。
各國法規趨勢 • 儘管美國不批准京都議定書,但其各州政府仍有相關法規進行溫室氣體減量。 • 奧勒岡州的二氧化碳法(Carbon Dioxide Law) • 在1997年立法要求新建的火力發電廠,其二氧化碳排放標準(Carbon Dioxide Standard)要比1997年以前少17% • 新漢普夏州的Clean Power Act • Public Service Company of New Hampshire(擁有該州三座火力發電廠)必須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銀的排放。其中二氧化碳排放必須減少3%,回到1990年水準。 • 加州汽車二氧化碳管制法(AB1493法案) • 2002年通過由民主黨的州眾議員Fran Pavley所提出,要求2009年以後上市的小轎車、小卡車、休旅車的二氧化碳,必須符合一定標準。
各國減量作為 附件一國家 歐盟 • 涵蓋各部門中的各項減量措施。 • 實施排放交易制度、碳稅等經濟工具減量措施,並已著手京都機制的運用。 日本 • 1998年訂定「地球溫暖化推進大綱(法律)」: • 成立地球溫暖化對策推進本部,將政府各部權責予以規範。 • 2002年修訂「地球溫暖化推進大綱(簡稱新大綱)」 • 分階段之實施減量方式。 美國 • 不批准京都議定書,但承諾未來10年降低美國溫室氣體密集度18%。 • 成立"氣候變化科技整合內閣委員會。 • 公佈10年期的環保計畫《新加坡2012綠色計畫》 • 使發電廠用天然氣作燃料,到2012年使本國的發電量占到60%。 • 增加交通部門天然氣使用、強化大眾運輸系統 非附件一國家 新加坡 韓國 • 建立部會間決策與監督機制。 • 建立實施階段式之國家級氣候政策計畫:每3年修訂1次 • 建立國家登錄系統。 • 國內排放交易制度之示範計畫。 • 核能發電被韓國視為減緩溫室氣體增加的可能方法。
國際組織與產業因應公約之行動 • 國際間重要組織為因應京都議定書,均已推動多項溫室氣體盤查及減量工作。 • 相關國際組織 • 聯合國貿易及發展委員會(UNCTAD):2002年7月倡議碳市場計畫(Carbon Market Program) • 世界銀行(World Bank):首創原型碳基金(Prototype Carbon Fund),協助開發中國家溫室氣體減量。 •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能源總署等(UNEP/OECD/IEA):進行排放計畫別基線設計研究 • 相關國際產業組織 • 世界半導體協會PFCs自願減量 • 世界薄膜液晶顯示器協會PFCs自願減量 • 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提出WRI/WBCSD 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手冊) • 世界鋼鐵協會(IISI) CO2 Breakthrough Programme(二氧化碳減量計畫) • 美國Climate Leaders(產業自願減量計畫)
3G行動系統分析結果 國際組織與產業因應公約之行動 • 以國外企業為例--NEC • 目的 • 藉由便於回收及再利用的減量化設計,減少能源消耗 • 推估模式 • 利用生命週期(LCA)的估算模式推估2G (第二代行動電話) 、 3G(第三代行動電話)及PHS(數位式低功率行動通訊)行動通訊系統所產生的二氧化碳 • 效益: • 使用上述模式,估計3G行動電話網路系統可減少50~80%的二氧化碳排放
國際組織與產業因應公約之行動 • 以國外企業為例--通用汽車 • 實施依據:依美國能源部自願申報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畫 • 減量方案: • 鍋爐燃料由煤改為天然氣及其他節能措施 • 植樹計畫 • 效益: • 1990-2002年間整體二氧化碳排放量由55.06百萬公噸降至 15.28百萬公噸,共降低72.3%的排放量 • 由設備方面由11.67百萬公噸減少至9.65百萬公噸,削減了17.3%的排放量 • 從設備及車輛冷氣所產生氫氟碳化物(halogenated GHG substances)減低37.76百萬公噸,等同於37.87%的排放量
我國溫室氣體排放情況 • 1990年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160百萬公噸CO2當量,2002年為352百萬公噸CO2當量。 • 依溫室氣體種類分,主要來源為二氧化碳佔74.183 %。 • 依部門別區分,主要排放源為能源部門佔約72.26%。 (依排放部門別分類) (依溫室氣體種類分類)
1990-2002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 從1990年到2002年,整體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約120%
1990-2002年能耗高產業CO2排放統計 單位:千公噸CO2
整體排放量相較1990年 (成長3.81倍) 工業部門 (成長3.58倍) 住商部門 (成長5.36倍) 運輸部門 (成長4.02倍) 農業部門 (成長1.08倍)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推估 • 國內及國際間推估未來溫室氣體成長趨勢主要是以能源燃料所產生之二氧化碳為主。 • 根據國內現有經濟、人口與產業等展望資料,2020年我國能源燃燒所排放之二氧化碳將從1990年113百萬公噸成長為461百萬公噸。 • 工業部門仍是主要排放源,住商及運輸部門成長快速。
能源相關CO2排放跨國比較 我國2002年能源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佔全球1%,約為韓國的1/2、日本的1/5,排名第22位 ; 每人平均排放量略高於日本、德國與韓國,全球排名第21位。 我國每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高於日本及德國,低於韓國。但我國每單位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皆高於日本、韓國及德國。顯現我國仍有努力改善空間。 註解:1.資料來源: IEA/OECD, CO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 2004 Edition. 2.a.不包括國際航運所排放之二氧化碳、b.以購買力評價(PPP)及1995年美元幣值計
我國面臨的困難 • 國內因應公約之立場較難定位: • 京都議定書並未對「非附件一國家」設定減量規範。 • 我國目前非聯合國會員,無法簽署京都議定書。倘若比照附件一國家訂定減量目標,對於我國衝擊將相當巨大。 • 能源系統問題: • 能源高度依賴進口,能源供給系統脆弱; • 缺乏強制性減量措施,主要耗能產業節能成效有待加強; • 傳統能源配比高,替代能源選擇有限; • 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尚未完成立法工作。 • 能源價格未能充分反映環境成本,缺乏價格誘因機制。 • 產業結構調整不易: • 依據現有能源需求推估,我國受限於既有產業結構,溫室氣體排放量仍將持續成長,未見減緩趨勢。
我國面臨的困難 提升 國家 競爭力 各國為因應京都議定書,將積極提高產品效率及加強技術研發,有助於加速我國產業技術的進步與產品品質的提高 機會 依先進國家經驗,產業與能源結構的調整需耗時較長時間時間,在京都議定書規範下,將可促使我國產業結構朝高附加價值、低耗能;能源結構朝低碳及無碳能源方向發展。 促使產業與能源結構的調整 再生能源與節能 等產業的發展契機 再生能源與節能產業將扮演重要角色,是重要的發展契機。 經濟成長與二氧化碳排放難脫鉤,且能源供給的選擇有限 1.非核家園願景下無碳能源發展僅限於再生能源。 2.現階段基載電源選擇受限於高碳燃煤機組。 能源密集工業能源消費占比高 92年能源密集工業實質生產毛額占我國GDP比重5.75%、占製造業比重20.08%;惟其能源消費占國內最終能源消費比重35.89%、占製造業比重則達65.86%。 重大開發計畫面臨挑戰 台電公司規劃中長期電源開發方案係以推動燃煤為基載發電之主力,及2015年以前可能新增重大石化與鋼鐵計畫,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無法參與京都機制困境 現階段無法以官方身分參與CDM,僅能透過跨國企業參與。 可能貿易 障礙 挑戰 附件一國家為執行減量義務,在WTO原則下,可能採行影響貿易措施,使我國產業遭遇國際市場壓力
循序漸進之減量策略 循序漸進之策略 1.優先抑制溫室氣體成長幅度。 2.運用法規制度及獎勵誘因等,使其溫室氣體排放與GDP成長逐漸脫鉤 。 GDP 溫室氣體排放量 使溫室氣體排放與GDP成長脫鉤 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成長
國家整體 減量目標 推動溫室氣體減量 推動氣候變遷暨京都議定書因應小組 研定 溫室氣體減量法 推動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 循序漸進之減量策略 行政作為 管制及減量構想 訂定總量、核配及經濟誘因制度 推動溫室氣體盤查及登錄系統 推動產業自願減量
產業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協議 • 環保署推動產業自願減量協議: • 國際主要國家因應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政策重點首在節能與提昇能源效率(特別針對產業部門);其次則為開發新能源及淨潔能源。 • 各國對於產業部門減量措施多由產業提出自願減量計畫,如:日本經團連已推動8年自願行動方案,涵蓋多項產業。 • 本署已於去(93)年8月27日與台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產業協會(TTLA)簽署全氟化物自願排放減量合作備忘錄,本署將提供技術資訊交流平台,尋求較不具危害性的替代品等措施。 • 今年7月本署將再與台灣半導體協會(TSIA)簽訂自願減量協定。 • 根據評估,產業愈早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減量成本愈低,成效愈好。
溫室氣體盤查制度 • 環保署推動產業溫室氣體盤查制度,建置登錄平台,推動自願減量 。 • 為擴大溫室氣體盤查之減量成效,環保署已針對我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工業部門,遴選電力、石化、鋼鐵、造紙、水泥、光電半導體等業別12家示範廠商(94年7月起將再增加18家),推動6種溫室氣體全面盤查溫室氣體工作 • 排放大戶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股份有份公司均已參與環保署試行盤查計畫。 • 預定於今年6月完成產業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盤查方法、本土排放係數之訂定,並同步建置完成與國際接軌的本土化標準化盤查、登錄及查證作業系統,進而推動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制度。
能源平衡資料 環境汙染資料 產品原物料製程 ISO管理資料 溫室氣體盤查制度 文件審查 公司GHG清冊彙整 組織排放量及減量 初始訪查 設定基準年 公司未來發展、成本、技術 監測與報告 稽核 設備1 設備2 設備n 查證 計畫減量 驗證 減量計畫設計 技術、成本、額度、計畫時程等 計畫基線 監測與報告 計畫減量額度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 溫室氣體管制法之法制作業 :由於溫室氣體減量工作涉及相當複雜工作,本署正積極推動此法制作業,以立法提供減量法源依據。 國家整體目標 實施策略 減量目標與策略 減量分工及協調推動機制 減量行動計畫 人力及經費需求 溫室氣體 減量法 溫室氣體 減量方案 提供法源 總則 政府權責(規範政府) 減量對策(規範排放源) 教育宣導 罰則 氣候變遷暨 京都議定書 因應小組 策略規劃與對外談判組 部門減量規劃與策略組 經濟衝擊調適與誘因規劃組 科學研究與教育宣導組 (溫室氣體減量推動小組)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盤查登錄申報及查驗 • 立法方向:循序漸進推動國家溫室氣體減量對策 一定規模以上,新排放源採最佳可行技術 推動自願減量工作 排放源溫室氣體效能標準 耗能產業、運具及高碳能源管制 總量管制排放量核配及交易 開徵溫室氣體排放捐(稅)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溫室氣體減量法架構 政府權責 減量對策 罰則及附則 總則 教育宣導 • 盤查登錄申報及查驗 • 排放源溫室氣體效能 標準 • 新排放源採最佳可行 技術及增量抵換 • 自願減量獎勵。 • 高能源產業、能源及 運具管制 • 總量管制排放量核配 交易 • 開徵溫室氣體排放稅 • 未依規定盤 查登錄經通 知補正未補 正。 • 不符合效能 標準。 • 實際排放量 超過核配量。 • 拒絕檢查。 • 故意申報不 實。 • 本法公布後 一年施行。 立法目的、專用名詞定義 • 訂定國家溫室氣 體減量推動方案 • 中央主管機關策略 規劃建制 •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行動計畫執行減量 • 加強社會及 學校之教育 宣導 • 鼓勵節約能 源、綠色採 購、低耗能 產品及服務。 (規範政府、企業、國民) (規範政府機關) (規範排放源)
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 推動計畫 政府機關 協調檢討平台 國家溫室氣體減量推動方案 中 央 主管機關 每年提報執行減量成果報告 溫室氣體減量行動計畫(三年檢討 修正改善) 溫室氣體減量推動小組 目的事業主管機關 三年檢討一次 未達成減量目標 提出改善計畫 地 方 主管機關 (氣候變遷暨京都 議定書因應小組) 配合執行 減量 節約能源低耗能產品及服務 國民
結 語 • 國際間要求溫室氣體減量之壓力,日漸增加,各界實不應掉以輕心。 • 面對環評制度或溫室氣體減量規範,國內業者應優先推動之溫室氣體盤查、登錄與查證作業,掌握溫室氣體計算方式及能源查核數據,藉由盤查制度,詳實紀錄產業於溫室氣體議題上所投入的努力,並瞭解本身可減量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