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667 Views
中国水彩画史 Ⅱ. 袁 振 藻 编 著 课 件 制 作:石 增 琇. 第二章 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 ( 1715 —— 1911 )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西方水彩画的传入 一、 先导期 / 关联昌 二、 传播期 / 刘德斋、徐泳青、衡平、吕凤 子、李铁夫、李叔同 第三节 上海早期水彩画活动 / 周湘、张聿光 第四节 萌芽期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形态.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水彩画也随之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来华,任清廷画师。
E N D
中国水彩画史Ⅱ 袁 振 藻 编 著 课 件 制 作:石 增 琇
第二章 中国水彩画的萌芽期 • (1715——1911)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西方水彩画的传入 一、 先导期/关联昌 二、 传播期/刘德斋、徐泳青、衡平、吕凤 子、李铁夫、李叔同 • 第三节 上海早期水彩画活动/周湘、张聿光 • 第四节 萌芽期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形态
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水彩画也随之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来华,任清廷画师。明清时期,西学东渐水彩画也随之传入我国。清康熙年间,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等来华,任清廷画师。 •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 • 王致诚:法兰西人,原名Jear Lenis Attiet,乾隆三年(1783年)来华,长于油画肖像及走兽。存世作品极少,故宫博物院仅藏有其《十骏马图》册。
由通商贸易带来的西洋水彩画、油画一度在广州兴起,从事“外销画”制作的画师、画工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后因商埠转移,照相机的发明而中断。由通商贸易带来的西洋水彩画、油画一度在广州兴起,从事“外销画”制作的画师、画工达到了相当的数量。后因商埠转移,照相机的发明而中断。 • 中国最早的外销画家中以关作霖(1803-?)最为有名。他的门徒很多,影响很大。
关联昌(1809-?)南海人,画上署名“庭呱”,以水彩、水粉画著名于时,是中西绘画的结晶。对清末广东民间画人所绘“太公像”的先人肖像写真有着深切的影响。 三百六十行-庭呱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社会才逐步对外开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西方绘画在中国才有了传播的基础。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门户,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中国社会才逐步对外开放,开始接受西方文明,西方绘画在中国才有了传播的基础。 • 上海“土山湾绘画馆” “土山湾”位于现徐家汇地区。徐家汇因明礼部尚书徐光启家族聚居于此而得名。徐为教徒,其家人族人亦多入教。由此,明末清初,徐家汇地区便成了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重要基地,为西方文化输入的第一窗口。 • 清同治三年(1864年)起,以孤儿院、圣母院为基地,先后开设园艺、制鞋、编织、雕刻、绘画、镀金、照相、印刷等工场。 • 土山湾绘画馆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西洋美术传教机构,以宗教画闻名流传全国。土山湾彩色石印机也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先驱;土山湾工艺所制作的彩色玻璃艺术品享誉海内外。 • 当年徐詠青、张充仁、杭稚英等人皆曾在 此学习。另外,大师任伯年、刘海粟、徐 悲鸿等,亦曾间接受教于画馆。徐悲鸿曾 称土山湾为“中国西洋画之摇篮”。
刘德斋(1843-1912)名必振,字德斋,号竹悟书屋侍者。江苏常熟人。刘德斋生于1843年,从小受家庭影响,信奉天主。咸丰十年(1860),那年他17岁,为躲避太平天国对常熟的进攻,他随父亲刘屺思迁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会。随后,刘德斋进入耶酥会神学院学习。刘德斋(1843-1912)名必振,字德斋,号竹悟书屋侍者。江苏常熟人。刘德斋生于1843年,从小受家庭影响,信奉天主。咸丰十年(1860),那年他17岁,为躲避太平天国对常熟的进攻,他随父亲刘屺思迁居上海徐家汇天主教会。随后,刘德斋进入耶酥会神学院学习。 他先后师从陆伯都和马义谷学习油画,潜心钻研,日益精谙,年轻时就已经是位很出色的画家了。后来由于陆伯都长期患病,年仅22岁的他就代理主持土山湾孤儿院画室的创作工作。
徐詠青(1880-1953),上海人,幼年丧父母,被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收养,後在土山湾图画馆从修士刘德斋学画。徐詠青(1880-1953),上海人,幼年丧父母,被徐家汇土山湾孤儿院收养,後在土山湾图画馆从修士刘德斋学画。 • 徐詠青在图画馆满师後,开始在印书馆从事拓图、装帧等工作,同时画了大量的铅笔素描和水彩画。他曾同张聿光、周湘、丁悚等人组织“加西法画室”,後又开设“水彩画馆”教授水彩画,并在上海美专任教。 • 抗战中,他迁居香港,在香港办过一所美术学校,继续西画教学,1946年定居青岛。 • 徐詠青为人勤奋,艺术上尽量从19世纪外国画家中吸取营养,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到法国水彩画家维尼尔的影响;同时,他又和任伯年、吴昌硕等人交往,对中国画、西洋水彩画兼有深刻的理解,是中国早期水彩画中有较高成就的画家。 • 出版《中小学图画临摹本》和《水彩画风景写生法》两种早期重要的美术教本。
徐詠青 • 衡平(1890-1957)字唯公,北京人。清末从意大利传教士学习水彩。后来关广志从英国回国,与衡平同住一个院子里,成为好朋友,他的水彩画也受关广志的影响。 • 编写《中学水彩画临本》、《初级小学水彩画教材》和《高等学校水彩画教材》。
癸卯学制 • 晚清风雨飘摇的历史,构成了中国社会和教育现代化的宏观背景。1851年至1865年,遍及14省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动摇了清庭的根基。随后,洋务派官员发起了为时约20年旨在自强图存、学习西方科技、武备、教育的洋务运动。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变法之声日高,成为一场改良与革命 的赛跑。1898年光绪帝终于实行变法维新,但这一改革仅及百日即被扼杀,戊戌六君子洒血菜市口。1900年义和团兴起,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沙俄军队占领东北。1901年,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但为时已晚。1908年,光绪、慈禧相继去世。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清王朝覆灭,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 • 晚清新政中最富积极意义而有极大社会影响的内容当推教育改革”。 正是在这一时期,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终被废止,新学制的设立、新式学堂的发展,使现代教育迈出了步履颟跚的最初几步。 • 拟订这个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中国废除科举制度后第一个正式颁布施行的新式学制,对旧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在组织形式上影响是较大的。癸卯学制自1904年开始逐步实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止。
两江师范学堂 • 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校址在南京。 • “戊戌变法”后,清政府开始接受教育改革。仿照日本东京高等师范改南京文昌书院为三江师范。1905年更名为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翰林李瑞清担任总办,即校长。 • 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创建,初名三江师范学堂,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开始筹建,1904年10月开学。全堂分设3科,3年毕业的本科、2年毕业的速成科和1年毕业的最速成科。并设有附属小学堂1所。以培养高、初两级小学堂教员为宗旨。学生分别由江苏、安徽、江西3省按分配学额选送。 • 课程主要有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教育、理化、图画、体操等,另加法制、理财、农业、英文为随意科。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末,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并陆续增设第三和第四分类科,数学、理化、农学博物、图画手工、历史舆地等选科和补习科;同时改为以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教员为宗旨的优级师范学堂。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末,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两江,并陆续增设第三和第四分类科,数学、理化、农学博物、图画手工、历史舆地等选科和补习科;同时改为以培养初级师范学堂和中学堂教员为宗旨的优级师范学堂。 • 教员中除选派中国教习分授修身、历史、地理、文学、算学等学科外,并先后延聘日本教习数十人担任教育、理化、农学、博物、图画等学科的教学。 • 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后,两江师范学堂因战事停办。1914年就原址改设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清政府公布实施“癸卯学制”,规定在中小学开设图画课,通过水彩画进行色彩训练,为水彩画的普及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1903年清政府公布实施“癸卯学制”,规定在中小学开设图画课,通过水彩画进行色彩训练,为水彩画的普及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 李瑞清是当时的著名学者、书画家、教育家。提倡科学、国学和美术。 • 1906年李瑞清在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第一个艺术科,中国的艺术教育由此开始。 • 专业课程有:图画、洋画、用器画、手工、音乐。 • 洋画分素描、水彩、油画。教习是日本的盐见竟、山田荣吉。培养了我国第一批掌握水彩画理论与技法的新型师资。 • 吕凤子、吴溉亭、汪采白、姜丹书、沈溪侨等都是图画手工科的毕业生。
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号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改名凤先生。江苏丹阳人,15岁中秀才,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秋-1942)。著有《美育》、《凤先生韵语》、《中国画法研究》等,对传统绘画有深入论述。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吕凤子(1886-1959)原名浚、号凤子,早年画名江南凤,后改名凤先生。江苏丹阳人,15岁中秀才,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毕业。著名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曾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科主任,教授。1940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0.秋-1942)。著有《美育》、《凤先生韵语》、《中国画法研究》等,对传统绘画有深入论述。1959年12月20日卒于南京。 • 吕凤子不负老师厚望,31岁时就任教授,1928年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画组首席教授;次年被聘为大学画学研究员。他是中国艺术院校第一个研究员。 • 1912年,17岁的徐悲鸿只身闯荡上海滩,想学西画却找不到门路。经友人介绍,结识了吕凤子。吕凤子早年致力西画,精通水彩、油画、素描。听说徐悲鸿想学西画,吕凤子免费授艺,教徐悲鸿学素描。徐悲鸿赴巴黎留学8年后于1927年回国,吕凤子爱才如玉,推荐他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西画组任教授。
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雕塑,1887年到美国后又转赴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为中国最早到西方学习绘画者,1905年从师美国著名画家威廉·梅里特·蔡斯和约翰·辛格·萨金特学画,1905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深造,并以卖画及奖金所得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6年入美国绘画研究院,1930年起移居香港。1950年回到广州后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他对早期中国水彩画的传播虽然影响不大,但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是杰出的第一位水彩画家。李铁夫(1869--1952)广东鹤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和雕塑,1887年到美国后又转赴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为中国最早到西方学习绘画者,1905年从师美国著名画家威廉·梅里特·蔡斯和约翰·辛格·萨金特学画,1905年入美国纽约艺术大学深造,并以卖画及奖金所得支援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6年入美国绘画研究院,1930年起移居香港。1950年回到广州后任华南文联副主席和华南文艺学院教授。他对早期中国水彩画的传播虽然影响不大,但在中国水彩画史上是杰出的第一位水彩画家。
李叔同(1880一1942)原名成蹊、文涛,后名弘一法师,这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我国当代美术的先驱,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有详细的记载。他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0年曾与常熟乌目山僧(宗仰)、德清、汤达迟以及上海的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组成"上海书画公会",并出版画报。1905年秋东渡日本,次年9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从师留法著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并研究戏剧……他留日期间曾撰文《水彩画法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著述。1910年回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1912年至1915年曾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为国内一个创举。他的水彩画传世之作品《山茶花》(1905年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画韵味。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为弘一法师,晚年号晚晴老。李叔同(1880一1942)原名成蹊、文涛,后名弘一法师,这位多才多艺、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我国当代美术的先驱,在《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有详细的记载。他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0年曾与常熟乌目山僧(宗仰)、德清、汤达迟以及上海的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组成"上海书画公会",并出版画报。1905年秋东渡日本,次年9月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从师留法著名画家黑田清辉学习西洋绘画,同时在音乐学校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并研究戏剧……他留日期间曾撰文《水彩画法略说》,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彩画理论著述。1910年回国,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任图案教员,1912年至1915年曾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图画、音乐教员,采用过石膏像和人体写生,为国内一个创举。他的水彩画传世之作品《山茶花》(1905年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很具代表性的作品,富有浓郁的中国画韵味。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为弘一法师,晚年号晚晴老。
沼津,日本东海道之名胜地。郊外多松柏,因名其地曰‘千本松原’。有山耸于前,曰爱鹰。山岗中黄绿色为稻田之将熟者,田与山之间有白光一线,即海之一部分也。乙巳十一月,用西洋水彩画法写生,奉月亭老哥大画伯一笑。弟哀,时客日本。沼津,日本东海道之名胜地。郊外多松柏,因名其地曰‘千本松原’。有山耸于前,曰爱鹰。山岗中黄绿色为稻田之将熟者,田与山之间有白光一线,即海之一部分也。乙巳十一月,用西洋水彩画法写生,奉月亭老哥大画伯一笑。弟哀,时客日本。 落款印章文字是“三郎”。文中的“乙巳”是光绪31年,即公元1905年。
李叔同1905年在日本学习期间,将手绘的明信片寄给当时身在天津的李府管家徐耀庭,徐耀庭的书画技艺较高,与李叔同早年交情甚浓,虽然徐耀庭比李叔同年长23岁,俩人却相处融洽,并无主雇之分。李叔同常亲切的称他为徐五爷或五哥。(天津方言中称对方为“爷”是对中年男士的特定称谓,有表示尊敬和恭维之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徐耀庭还是青少年時期李叔同的启蒙老師之一,也是李叔同的忘年交。1946年,徐耀庭89岁去世。李叔同当年专門给徐耀庭的信件、字画等大部分由徐耀庭之孙徐广中保存了下来。解放后,徐广中亦为书道之人,深知这些文物的价值。由于自己不便妥管,便将一些弘一法师的书画金石力荐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徐广中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次将李叔同的书信捐赠博物馆达16封之多。到60年代,天津艺术博物馆将此明信片和其他文物捐赠国家收藏,此幅《明信片上的风景》象征性付徐广中先生人民币1元。徐广中也是保护李叔同史料的关键人物之一。李叔同1905年在日本学习期间,将手绘的明信片寄给当时身在天津的李府管家徐耀庭,徐耀庭的书画技艺较高,与李叔同早年交情甚浓,虽然徐耀庭比李叔同年长23岁,俩人却相处融洽,并无主雇之分。李叔同常亲切的称他为徐五爷或五哥。(天津方言中称对方为“爷”是对中年男士的特定称谓,有表示尊敬和恭维之意)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徐耀庭还是青少年時期李叔同的启蒙老師之一,也是李叔同的忘年交。1946年,徐耀庭89岁去世。李叔同当年专門给徐耀庭的信件、字画等大部分由徐耀庭之孙徐广中保存了下来。解放后,徐广中亦为书道之人,深知这些文物的价值。由于自己不便妥管,便将一些弘一法师的书画金石力荐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徐广中在生活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一次将李叔同的书信捐赠博物馆达16封之多。到60年代,天津艺术博物馆将此明信片和其他文物捐赠国家收藏,此幅《明信片上的风景》象征性付徐广中先生人民币1元。徐广中也是保护李叔同史料的关键人物之一。 • 捐赠后,此件文物便一直存放于天津艺术博物馆为馆藏之宝。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一世纪初期,由于体制改革,原天津艺术博物馆与原天津历史博物馆合并成天津博物馆。此件以《明信片上的风景》为题,至今保存在天津博物馆。
李叔同大师的另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水彩画是《山茶花》。画幅尺寸与《明信片上的风景》大同小异,但画面效果和采用技法却与其大相径庭。大师使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用水彩材料加以绘制。茶花有勾勒之笔,枝叶类似没骨画的点染,画面大量留白,加之下面的题跋,使其具有浓郁的东方神韵。李叔同大师的另一幅画在明信片上的水彩画是《山茶花》。画幅尺寸与《明信片上的风景》大同小异,但画面效果和采用技法却与其大相径庭。大师使用中国画的艺术语言,用水彩材料加以绘制。茶花有勾勒之笔,枝叶类似没骨画的点染,画面大量留白,加之下面的题跋,使其具有浓郁的东方神韵。 • 人言大师是创造规则的人。看百年来的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轨迹及作品样式,基本上没有离开或中或西的两条线。
周湘(1871-1933)字印侯,号隐庵,别署灌园老叟,上海市人。青年时代的周湘便足迹大江南北,饱赏祖国锦绣河山,表现出较高的绘画天赋,受到当时清末帝师翁同和及光绪帝的赏识,称周湘为“今之石谷也”。他曾从海上名画家研究书画,吟咏诗词,以博学多才蜚声艺苑。周湘(1871-1933)字印侯,号隐庵,别署灌园老叟,上海市人。青年时代的周湘便足迹大江南北,饱赏祖国锦绣河山,表现出较高的绘画天赋,受到当时清末帝师翁同和及光绪帝的赏识,称周湘为“今之石谷也”。他曾从海上名画家研究书画,吟咏诗词,以博学多才蜚声艺苑。 • 他以画为媒结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名人,并参与起草文告、传递交通等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为避嫌疑,东渡日本,开始了他十年海外云游学画生涯,他先后在日本长崎、东京以鬻画刻印于市,受到日本文艺界的重视,画名大振,不久即游美、英、法诸国,两年中认识许多西班牙、德国画家,见到大量的西洋画原作,悉心研究其法,创作益进。 • 西洋画在我国流传,周湘实为开其先河。他在上海办学十余年,桃李遍天下,像刘海粟、陈抱一、张眉孙、丁悚、丁健行等都成为中国画坛的一代名家。据有人统计,受其教诲者有五千余人,这个庞大的数字,也足以使他名垂千秋。 • 1919年,与吴梦非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美育会,并于1920年在上海参加创办中国第一本《美育》杂志。擅长油画、水彩画和水墨山水画,出版有水彩画《二十四孝图》和水墨画《山水树石谱》、《周湘山水画谱》等。
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斋名冶欧斋,浙江绍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斋名冶欧斋,浙江绍兴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分会理事,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 上世纪初,在土山湾画馆与徐咏青、周湘、张充仁等同学。成为中国第一代西洋画家。1912年张聿光聿、刘海粟、邬始光等画友,创办了我国第一所独立建制的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术院。1928年任新华美专副校长。1929年著名学者经亨颐在上海创建“寒之友社”,张聿光与当时出类拔萃的艺术大师张大千、黄宾虹、柳亚子、何香凝同为社友,结缘翰墨。法国国立博物馆、德国柏林艺术院均收藏其作品。
张聿光又是漫画界的老前辈,被誉为漫画界的“祖师爷”。但他创作漫画的时间并不很长,后来专攻国画。他早年学画宗法任伯年.专攻国画之后,笔墨松动灵秀,仍带有较多任伯年的影响。张聿光又是漫画界的老前辈,被誉为漫画界的“祖师爷”。但他创作漫画的时间并不很长,后来专攻国画。他早年学画宗法任伯年.专攻国画之后,笔墨松动灵秀,仍带有较多任伯年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