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第九章

第九章. 卤 代 烃. 卤代烃 -----烃类分子中的 氢原子 被 卤素 取代后的化合物.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烷烃 卤代烯烃 卤代芳烃 多卤代烃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S N 1 , S N 2) 消除反应( E1 , E2 ). 9.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9.1.1 分类 按卤原子的类型: 氯代烃 溴代烃 碘代烃 氟代烃 按卤原子的数目: 一元卤烃 二元卤烃…(多卤代烃) 按母体烃的类别:. 按与卤原子相连接碳原子的类别:. 9.1. 2 命名 1.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

wil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卤 代 烃

  2. 卤代烃-----烃类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的化合物.卤代烃-----烃类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取代后的化合物. 本章主要内容: 卤代烷烃 卤代烯烃 卤代芳烃 多卤代烃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SN1, SN2) 消除反应(E1, E2)

  3. 9.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9.1.1 分类 按卤原子的类型: 氯代烃 溴代烃 碘代烃 氟代烃 按卤原子的数目: 一元卤烃 二元卤烃…(多卤代烃) 按母体烃的类别: 按与卤原子相连接碳原子的类别:

  4. 9.1.2 命名 1.习惯命名法、衍生物命名

  5. 2.系统命名法: 烃为母体,卤原子为取代基 “最长” “最近” “位次和最小” “次序规则” “较优基团列后” 4-甲基-2-氯己烷

  6. 以芳烃为母体: 以烷烃为母体:

  7. "导入" "置换" 9.2 卤代烃的制法 1. 烃类的卤化 脂肪族----自由基取代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 2. 不饱和化合物加成 RCH=CHR’ + HX  RCH2-CHXR’

  8. 3. 从醇制备 醇与氢卤酸作用 ROH+HX  RX+H2O 醇与卤化磷作用 X=Br, I 醇与亚硫酰氯作用 4. 卤素置换

  9. 9.3 卤代烃的结构 卤代烷烃:

  10. 卤代烯烃:

  11. 卤代芳烃:

  12. 9.4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 1. 沸点 相同卤原子,分子量 沸点 相同烃基, 支链↑,沸点↓ 沸点:RI>RBr>RCl 常温常压下, CH3Cl C2H5Cl CH3Br为气体

  13. 2. 密度 碘代烷, 溴代烷,多氯代烷,单卤代苯的相对密度都大于1 一氯代烷相对密度小于1 相同烃基,密度:RI>RBr>RCl 相同卤原子,分子量 密度 3.溶解度 卤烷不溶于水,溶于醇, 醚, 烃等有机溶剂

  14. 4. 波谱性质 红外光谱

  15. 核磁共振谱 卤原子的-I作用具有去屏蔽效应

  16. 9.5 卤代烷的化学性质 这是卤代烷化学性质的基础

  17. 9.5.1 亲核取代反应 (SN) 反应物 亲核试剂 产物 离去基团 亲核试剂----具有向带正电的原子亲近的性质. 亲核取代反应----由亲核试剂进攻而引起的取代反应. 亲核试剂的类型:

  18. (A) 水解反应 可逆 不可逆

  19. (B) 与醇钠作用(醇解反应) 醚 Willinmson反应 环状醚

  20. (C) 氰解反应 增链反应 伯卤代烷 (D) 氨解反应

  21. (E)与含氧酸根的反应 与硝酸银的反应 鉴定 反应速度: 叔 > 仲 > 伯 RI>RBr>RCl 立即 慢 加热 与乙酸根的反应 酯 与亚硫酸根的反应 烷基磺酸钠

  22. (F) 与炔化钠作用 增链反应 (G) 卤素交换反应 鉴定 (H) 卤烃还原----卤原子被氢原子取代 反应活性:伯 > 仲 > 叔

  23. 9.5.2. 消除反应 (E) 消除反应---从分子中失去一个简单分子生成不饱和键 的反应. (A) 脱卤化氢 消除反应 反应速度: 叔>仲>伯

  24. 不同级别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的活性:叔>仲>伯不同级别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的活性:叔>仲>伯 不同级别卤代烃发生消除反应的活性: RI>RBr>RCl>RF

  25. 消除反应方向---- Saytzeff规则:---氢原子从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脱去. (B) 脱卤素

  26. 9.5.3. 与金属作用 卤烷可与金属直接化合,生成金属原子与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化合物----有机金属化合物 (A) 与金属镁作用 格利雅试剂(Grignard试剂) 反应活性:

  27. 格利雅试剂非常活泼, 能起多种化学反应。 与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作用, 则分解为烃:

  28. 易被氧化: 与CO2作用

  29. 应用: 高级炔烃

  30. 环氧乙烷 羰基化合物

  31. (B) 与金属钠作用 增链反应 Wurtz反应 例:

  32. Wurtz-Fittig反应

  33. 9.5.4 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实验研究发现,亲核取代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类是由反应底物一种分子(一个物种)的浓度控制反应速率,称为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1表示。 另一类是由反应底物和试剂两种分子(两个物种)的浓度控制反应速率,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用SN2表示;

  34. 1. 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例: 叔丁基溴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实验表明, 反应速度仅与卤烷的浓度成正比, 而与亲核试剂(OH- 或水分子)的浓度无关, 即: 动力学一级反应

  35. 反应历程为: 第一步: 决定步骤 第二步: 在决定反应速度的一步中,发生共价键变化的只有一种分子, 故称做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用SN1表示.

  36. 叔丁基溴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反应能量变化:

  37. SN1反应的立体化学: Sp2杂化 外消旋体

  38. 在SN1反应机理中,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会有重排反应产物生成:

  39. SN1反应的特征: (1) 反应分两步进行, 首先形成碳正离子 (2) 单分子反应, 反应速度只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而与亲核试剂的浓度无关 (3) 能量变化上表现为两个过渡态, 且 E1E2 (4) 当碳正离子所连的三个基团不同时, 产物基本上是外消旋体 (5) 反应中可能发生重排

  40. 2. 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2) 例: 溴甲烷的碱性水解 实验表明, 反应速度不仅与卤烷的浓度成正比, 也与亲核试剂(OH-)的浓度成正比, 即: 动力学二级反应

  41. 反应历程为: 背面进攻 瓦尔登转化 构型相反 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反应中发生共价键变化的分子有两种, 故称做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 用SN2表示.

  42. 能量变化:

  43. SN2反应的特征: (1) 一步反应, 旧键的断裂与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 (2) 双分子反应,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试剂的浓度均有关 (3) 能量变化上表现为形成一个过渡态 (4) 反应中发生瓦尔登转化, 所得产物构型反转 (5) 反应不发生重排

  44. 3. 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 (1)烷基结构的影响 (A)烷基结构对SN1反应的影响 正碳离子越稳定,越易形成, SN1反应速度越快  SN1反应速度: 叔>仲>伯>甲基 例: SN1反应

  45. (B)烷基结构对SN2反应的影响 R基越大,空间阻碍越大,反应速度越慢 SN2反应速度:甲基>伯>仲>叔 例: SN2反应

  46. 对伯卤烷来说,碳上的烷基取代也能阻碍亲核试剂进攻对伯卤烷来说,碳上的烷基取代也能阻碍亲核试剂进攻 例:下列反应按SN2历程相对速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