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第四章 國際企業相關理論

第四章 國際企業相關理論. 各位同學, 為何會產生國際貿易與企業國際投資之現象?. 學習目標. 了解絕對利益與比較利益理論 了解海克契與歐林理論 了解雁行理論 了解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了解國際投資之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了解企業獨佔優勢觀點 了解折衷典範. 絕對利益理論 (1/3). 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密斯所提出 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經由兩國貿易往來之後,其所得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會高於貿易之前的價值,因而使得國際貿易活動得以產生。而關於兩國貿易活動的內容,可以由兩個國家的絕對優勢加以決定 。. 絕對利益理論 (2/3). 絕對利益理論 (3/3).

whit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國際企業相關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國際企業相關理論 各位同學, 為何會產生國際貿易與企業國際投資之現象?

  2. 學習目標 • 了解絕對利益與比較利益理論 • 了解海克契與歐林理論 • 了解雁行理論 • 了解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 了解國際投資之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 了解企業獨佔優勢觀點 • 了解折衷典範

  3. 絕對利益理論 (1/3) • 經濟學大師亞當史密斯所提出 • 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之下,經由兩國貿易往來之後,其所得的商品或勞務的價值會高於貿易之前的價值,因而使得國際貿易活動得以產生。而關於兩國貿易活動的內容,可以由兩個國家的絕對優勢加以決定 。

  4. 絕對利益理論 (2/3)

  5. 絕對利益理論 (3/3)

  6. 比較利益理論 (1/3) • 十九世紀經濟學家李嘉圖所提出的 • 李嘉圖認為不用像絕對利益理論強調「絕對利益」,事實上,只要一個國家具有「相對於」其他國家在生產某些產品上具有「比較利益」,國際貿易就可以增進兩國福祉。

  7. 比較利益理論 (2/3)

  8. 比較利益理論 (3/3)

  9. 海克契與歐林理論 • 瑞典經濟學者海克契與歐林所提出,他們認為某一個國家出口哪一類產品最主要是由此國的「要素稟賦」與產品的「要素密集度」而定 • 要素稟賦:表示一個國家擁有資源的多寡 • 要素密集度:每一種產品所需的生產要素 • 一個國家要素稟賦可以分成勞動(L)與資本(K)兩種,而產品可以區分成勞動密集(如成衣)與資本密集(如鋼鐵)。勞動要素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必須出口勞動密集的產品,而資本要素稟賦相對豐富的國家必須出口資本密集的產品

  10. 雁行理論 (1/2) • 日本學者赤松要所提出 • 說明亞洲經濟與產業之發展呈現一隊雁群飛行的型態,雁首是日本帶頭,之後的雁群是東亞新興國家,包括台灣、南韓、香港與新加坡,之後再是亞洲其他新興國家,包括中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泰國等 • 雁行理論是強調不同國家的競爭力是有「階層」的區別,進行影響國家間的貿易與企業之跨國投資

  11. 雁行理論 (2/2) • 雁行理論認為全球各國家的工業化與經濟成長可以分成「先進國」、「中間國」與「跟隨國」三個階層 • 雁行理論認為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會歷經進口、國內製造與出口三大階段,而製造與出口亦可以細分為生產粗糙產品、出口粗糙產品、生產與出口品質精良之產品 • 雁行理論發現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經濟與產業之成長與日本產業發展以及日本企業海外投資有很密切的關係

  12. 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1/5) • 策略大師波特所提出,亦稱鑽石體系,包括四大要素

  13. 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2/5) • 生產因素 • 表示一國產業中有關生產相關因素的表現程度,包括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與基礎建設 • 需求條件 • 表示本國產業對於該產業所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需求特性。需求因素是該產業發展的原動力,當需求的品質愈高,即國內的消費者愈挑剔,產業內供應商愈能夠被驅動與激發創新的能力,可以轉化成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14. 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3/5) • 相關產業與支援產業 • 表示此產業的相關產業與上游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由於任何產業是與其他產業形成一個價值體系,因此相關與支援產業的表現亦會影響到此產業的競爭力 • 企業的策略、結構與競爭對手 • 表示企業在一個國家之產業所展現出來的策略、結構與對手的競爭狀態。因為每一個國家企業所展現出來的策略特質不同,會影響其產業競爭優勢的建立

  15. 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4/5) • 鑽石體系之補充說明 • 各因素間的彼此強化 • 機會與政府角色 • 雙鑽石體系的形成

  16. 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5/5)

  17. 國際投資之產品生命週期理論(1/3) • 由哈佛大學教授Vernon於1960年代所提出 • 企業的國際之投資行為會隨著產品生命週期而有所改變,包括新產品階段、成熟產品階段以及標準化產品階段,強調隨著產品生命週期之經過,企業逐漸將生產據點由美國移至其他先進國家,最後再移至開發中國家

  18. 國際投資之產品生命週期理論(3/3) • 國際投資產品生命週期理論主張之缺失 • 現今許多產品技術的創新發源地皆不在美國 • 國際生產分工的現象已經比1960年代更加地周全與複雜 • 全球同步銷售的現象使得後進國家「落後需求」之現象逐漸減少 • 許多創新不再是由美國本土市場所產生,反而是由海外子公司所發現與主導

  19. 企業獨佔性優勢觀點 • Hymer所提出 • 企業自行至海外進行國外投資是因為具有某些獨佔性之優勢,以致可以克服身為國外企業不了解國外市場狀況之劣勢,與當地企業競爭 • 透過企業之直接投資,包括水平式整合與垂直式整合,企業可以直接控制海外營運活動,不僅可以利用企業優勢的資源獲取更多的利益,並且可以擴大規模經濟之效益,進行企業內部資源之移轉,以利多國籍企業之運作

  20. 折衷典範 (1/3) • Dunning教授所提出,簡稱OLI paradigm • 許多企業國際化營運的現象可以由三大要素所解釋,分別是自擁優勢、內部化優勢以及區位優勢 • 自擁優勢:表示企業自身所擁有的優勢,包括 • 資產相關優勢:企業所擁有各種有形與無形資產所形成的優勢 • 組織相關優勢:同屬共同統治機制優勢,以及多國性之優勢

  21. 折衷典範 (2/3) • 內部化優勢:企業自身執行(即內部化)某些價值鏈活動因而獲得的優勢 ,包括 • 內部化以掌控上、下游品質與確保來源 • 內部化以降低交易成本 • 內部化以獲取策略利益

  22. 折衷典範 (3/3) • 區位優勢 :地主國區位各相資源的優勢程度,包括 • 資源稟賦 • 各種要素投入的價格、品質與生產 • 國際運輸與通訊成本 • 當地投資誘因或障礙 • 人為貿易障礙 • 社會基礎建設 • 政經文化社會差異 • 政府政策與管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