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6

ⅥA 族 ⅦA 族 0 族 2 He 氧 8 O 氟 9 F 10 Ne

第 13 章 氧族元素 Oxygen Family Element. ⅥA 族 ⅦA 族 0 族 2 He 氧 8 O 氟 9 F 10 Ne 硫 16 S 氯 17 Cl 18 Ar 硒 34 Se 溴 35 Br 36 Kr 碲 52 Te 碘 53 I 54 Xe 钋 84 Po 砹 85 At 86 Rn. 教 学 要 求:. 1、熟悉氧化物的分类。.

Download Presentation

ⅥA 族 ⅦA 族 0 族 2 He 氧 8 O 氟 9 F 10 N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3章 氧族元素 Oxygen Family Element ⅥA族 ⅦA族 0族 2He 氧 8O 氟9F 10Ne 硫 16S 氯17Cl 18Ar 硒 34Se 溴35Br 36Kr 碲 52Te 碘53I 54Xe 钋 84Po 砹85At86Rn

  2. 教 学 要 求: 1、熟悉氧化物的分类。 2、掌握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3、掌握离域π键的概念。 4、掌握SO2、SO3、亚硫酸、硫酸和它们相应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等的结构、性质、制备和用途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3. 本章讲解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氧族元素的通性 第二节 氧和臭氧 第三节 过氧化氢 第四节 硫及其化合物 请选择

  4. 11-3-1 氧族元素概述 §13.1 氧族元素通性 称为氧族元素

  5. §13.1氧族元素通性 以单质存在。为分布最广的成矿元素,很多金属在地壳中以氧化物、硫化物形式存在。 为稀散元素。在自然界无单质存在,常存在于重金属硫化物矿中。 放射性 元素 p

  6. §13.1 氧族元素通性 半衰期为138.7 天。 是居里夫人于1898 年发现的。 为黑火药(KClO3、S、C) 主角。有斜方硫、单斜硫 等二十多种.(同素异形体) 少量硒对人体新陈代谢起 调节作用,过量则有毒。 有光电性质,用于传真和 制造光电管、整流器。 可制造合金。在 所有金属中电阻 最高,用于制造 电阻器材。 为生命元素。富氧空气或 纯氧用于医疗和高空飞行, 大量的纯氧用于炼钢。液 氧常用作制冷剂和火箭发 动机的助燃剂 p

  7. §13.1氧族元素的通性 氧化数:最大氧化数为 +6,氧在一般化合物中 的氧化数为-2 。 13-1-1 原子结构 一、氧族元素基本性质(表13-1) P560 性质变化规律性: 熔点、沸点、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第一电离势和电负性则变小。 与氟相似,氧的第一电子亲合势,离解能反常变小,表现出它的强氧化性 电负性:氧仅次于氟,

  8. §13.1 氧族元素通性 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典型非金属 准金属 金属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1.价层电子构型为ns2np4,其原子获两个电子可达到稳定电子层结构,即有较强的非金属性。 2. 常见的氧化数为-2 硫、硒、碲还可利用外层d轨道形 成氧化数为+2、+4、+6的化合物。 p

  9. §13.1氧族元素通性 氧与大多数金属元素 形成二元离子型化合物, 与非金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形成共价化合物, 硫、硒、碲与大多数金属元素 形成共价型化合物。 p

  10. 二、化学活泼性:O S Se Te Po 非金属 半金属 金属 非金属性递减 金属性递增

  11. 13-1-2 氧族元素的电势图(page 561-562) 酸性溶液中, H2O2、O2、O3 均为强氧化剂

  12. 低价硫化合物不论在酸性 还是在碱性溶液中都是强 还原剂 酸性介质中, 过硫酸盐是 强氧化剂

  13. 在高价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大的是 第四周期的硒含氧酸最强。(卤素 是第四周期的溴含氧酸最强,) 低价的硒化物 和碲化物也是 强还原剂

  14. §13.2氧和臭氧 (Oxygen and Ozone) 本节讨论氧、氧化物和臭氧的性质 13-2-1 氧(Oxygen) 一、第二周期元素——氧的特殊性 1、氧原子在化合物中的成键特征 2、以臭氧分子O3成键的化合物(称臭氧化合物) 3、以氧分子O2成键的化合物

  15. 1.氧化态:O基本为-2 例外: -1 +1 +2 H2O2 O2F2 OF2 2.电子亲和势E1:O < S 类似 :F < Cl 3.解离能 O < S 3.1 单键 (1)自身成键(E-E) O-O < S-S > Se-Se > Te-Te 142 264 172 --- kJ·mol-1 (2)与电负性较大、价电子数目较多的元素的原子成键: O-F < S-F O-Cl < S-Cl 190 326 205 255 kJ·mol-1

  16. (3)与电负性较小、价电子数目较少的元素原子成键(3)与电负性较小、价电子数目较少的元素原子成键 O-C (359 ) > S-C (272) ; O-H (467)> S-H(374 kJ·mol-1) 3.2 双键 O=O (493.59 kJ·mol-1 ) > S=S (427.7 kJ·mol-1) 第三周期元素:3p-3pπ键非特征.但可与第二周期元素形成p-d反 馈π键,如SO42-、 PO42- 第二周期元素2p-2p π键特征。

  17. 4.键型 多数氧化物为离子型,而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多数为共价型,仅IA、IIA化合物Na2S、BaS……等为离子型。 5.配位数 中心原子 周期 价轨道数 最大配位数(C.N.max) O 二 4 4 [ H3O]+ S 三 9 6 SF6

  18. 二、氧的成键特征 1、氧原子在化合物中的成键特征 2s22px22py12pz1 夺取两个电子形成O2- 接受电子对形成配键→O 共用两个电子 形成两个单键 -O- 形成一个双键 O=O

  19. (1) 与活泼金属元素结合形成O2-的离子化合物。 如:Na2O,CaO (2) 形成-2 价共价化合物: 共价单键(-O-) 如:H2O, Cl2O。 共价重键 (由于它的半径小,当两个原子形成键后,还容易形成π键) 双重键:O=C=O。 叁重键: C≡O, N≡O的分子结构。 配位键 [1].作为电子对接受体形成配位键:两个成单电子归并空出一个2P轨道,接受外来配位电子对而形成O←。如SO42-的结构:

  20. [2].作为配位原子形成配位键:氧原子上还有孤电子对,是很强的配位原子,如形成水合物,醚合物,醇合物和氢键等。孤电子对还可以形成d-pπ键,如:PO43-中的P ← O键。 == 2、以臭氧分子成键的化合物(称臭氧化合物) 如:离子化合物KO3,共价型的O3F2 3、以氧分子成键的化合物 (1) O2分子得到一个电子或两个电子形成超氧离子(O2-)和过氧离子(O22-)化合物。如:KO2,Na2O2 (2) 形成过氧共价化合物:如H-O-O-H

  21. (3) 形成二氧基O2+阳离子化合物。相当于一价金属离子,如O2 与F2 共同作用于Pt时, O2 分子被F原子夺取一个电子而形成二氧基化合物 :O2 +Pt+3F2 =O2+[PtF6]- 比较:Xe+PtF6=XePtF6 以臭氧分子或者是以氧分子成键的化合物都具有强氧化性 氧是自然界含量最大的元素,约占地壳总质量的48%,它与所有元素都能形成化合物,单质氧的制备主要是由液态空气分馏得到。

  22. O2 VB:O 2s2 2px1 2py2 2pz1 | | O 2s2 2px1 2py2 2pz1 即O=O 应为“逆磁”。 MO: O2:

  23. Na2O+H2O=2NaOH Na2O+H2SO4=Na2SO4+H2O CaO+H2O==Ca(OH)2 CuO+H2SO4=CuSO4+H2O 13-2-2 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 4、中性氧化物 一、氧化物的性质 1.碱性氧化物 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高价金属氧化物等是酸性氧化物。 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金属越活泼,与水反应的程度越大,碱性越强。 SO2+H2O=H2SO3 SO2+2NaOH=Na2SO3+H2O CO2+Ca(OH)2=CaCO3+H2O 2.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的水合物就是酸,所以它又称为酸酐。

  24. 3.两性氧化物 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氧化物称两性氧化物:Al2O3、ZnO、Cr2O3、PbO等 。 4.中性氧化物:NO、CO等。 二、氧化物性质变化规律 1、同周期元素的氧化物,从左到右,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2、同主族元素的氧化物,自上而下,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3、同元素不同价态氧化物,高价态呈酸性,低价态呈碱性。 LiO BeO B2O3 CO2 N2O5 Na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酸性增强 碱性减弱 碱性增强 酸性减弱

  25. 13-2-3 臭氧(O3) 一、臭氧的存在 二、臭氧的结构 三、臭氧的性质和用途 四、臭氧的制备

  26. 在离地面20- 40km 处有个臭氧层, 为0.2ppm。 一、臭氧的存在 高空臭氧层的形成原理: 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平衡: O2+hv(波长:242nm)→O+O O+O2=O3 O3+hv(波长:220-320 nm)→O2+O 由于上述反应,使太阳光的大部分紫外线被吸收,从而使地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地面大气层含量极 微,仅0.001ppm, 人类应当如何保护臭氧层?

  27. NO2、CO、 H2S、SO2... 氟氯烃 俗名氟里昂 如CFCl3 CF2Cl2 破坏臭氧层的污 染气体主要有: 这些物质在臭氧层中能产生单原子自由基,并与臭氧分子反应: λ<221 nm CF2 Cl+hv ——————→CF2 Cl·+Cl· λ<426 nm NO2 +hv ——————→ NO·+O Cl·+O3——→ClO·+ O2 ClO·+ O——→Cl·+ O2 NO·+ O3——→NO2+ O2 NO2+ O ——→NO·+ O2 人类应当设法减少这些气体的排放。

  28. 再请看一下臭氧的成键过程 想一想:SO2的分子结构应当的什么样的? 二、臭氧的结构 离域键——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原子形成的键称为离域键 生成离域键的条件: 1.这些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2.每一原子有一互相平行的p轨道; 3.p电子的数目小于p轨道的数目的两倍。

  29. 结构: 中心O:sp2杂化形成: 键角: 116.8º μ=1.8×10-3C•m O3是单质分子中唯一电偶极矩 ≠0的物质。即,唯一极性单质。 臭氧(O3)是O2的同素异形体

  30. 与SO2、NO2-互为“等电子体”。 O3 中O―O键级 = VB法: O s2 px1 py2 pz1 O (sp2) 2 (sp2) 1 (sp2) 1 pz2 O s2 px2 py1 pz1 O3分子中: 臭氧中,O-O键长为127.8pm,大于O=O,小于O-O键长。

  31. 三、臭氧的性质和用途 (一)物理性质 • 臭氧是淡蓝色的气体,有一种鱼腥臭味。臭氧与氧的性质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见下表。P572

  32. 氧和臭氧的物理性质 氧O2臭氧O3 气体颜色 无色 淡蓝色 液体颜色 淡蓝色 暗蓝色 熔点/K 54.6 21.6 沸点/K 90 160.6 273K时在水中 49.1 494 的溶解度/mol·L-1 磁性 顺磁性 反磁性 O3淡蓝色的气体,水中的溶解度是氧气的10倍。 想一想:为什么说保护臭氧层就是保护人类自已?

  33. (二)臭氧(O3)的化学性质 • (1)不稳定性 • 臭氧不稳定,但在常温下分解较慢,437K以上迅速分解。二氧化锰、二氮化铅、铂黑等催化剂的存在或经紫外辐射都会促使臭氧分解,臭氧分解时放出热量。 • 分解反应为放热,说明臭氧比氧有更大的化学活性。它无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比氧气具有更强的氧化性(见氧的电势图)。

  34. (2) 氧化性 酸性: 碱性: • 可见,无论酸、碱介质,O3(g)均具强氧化性,尤其是在酸介质中。

  35. 化学性质:臭氧是比氧强的氧化剂,常见一些反应如:化学性质:臭氧是比氧强的氧化剂,常见一些反应如: PbS+2O3=PbSO4+O2 2Ag+2O3=Ag2O2+2O2 2KI+H2SO4+O3=I2+O2+H2O+K2SO4 • 臭氧是最强氧化剂之一。除金和铂族金属外,它能氧化所有的金属和大多数非金属。

  36. (三)主要用途 P573 • 基于臭氧的氧化性。 • 用于水的处理净化,染料的脱色等。

  37. 例: 油画处理 PbS(S) + 3O3(g) = PbSO4(s) + O2(g) 黑 白 • 含氰废水处理: • CN― + O3 = OCN― + O2↑ • 2OCN― + 3O3 = CO32― + CO2↑+ N2↑+3O2↑ • O3的定量分析(碘量法) • KI + O3(g) + H2O = I2 + 2KOH + O2 (g) • I2 + 2S2O32― = 2I― + S4O62― (连四硫酸根)

  38. 二、臭氧的生成和制备 • 由氧变成臭氧必然是吸热反应。 • 只要给氧以足够的能量(光、电、热)即可转变成臭氧。 如,雷雨天,由于大气中放电而生成臭氧;在电动机和复印机旁可闻到臭氧的特殊腥味。P574

  39. 实验室: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利用对氧无声放电来获得臭氧,含臭氧可达10%,简单臭氧发生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室:主要靠紫外光(<185nm)照射氧或利用对氧无声放电来获得臭氧,含臭氧可达10%,简单臭氧发生器装置如图所示: O2 + O3 图13-10 臭氧发生器示意图

  40. §13.3 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 过氧化氢H2O2,其水溶液俗称双氧水。 • 纯的过氧化氢是一种淡蓝色的粘稠液体,H2O2能以任意比与水混合。 • 分子之间有氢键,故在液态和固态存在缔合分子,具有较高的沸点(423K)和熔点(272K)。

  41. 13-3-1 H2O2结构 一、结构 想一想:H2O2是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

  42. O: SP3杂化, -O-O- 过氧链。 • O-O: σ键;O-H:σ键 • 氧的氧化数:-I。 • ∠OOH=96052’角度较小。这是因氧上有孤电子对之故。

  43. H2O2分子中含过氧键 (―O―O―),键能小: B.E.(HO―OH) = 204.2kJ·mol-1 →易断开 B.E.(H―OOH) = 374.9kJ·mol-1

  44. 从其结构可以看出: 1.H2O2是极性分子:2.26D;H2O 1.84D。 H2O和H2O2是任意互溶的,H2O2是很好的溶剂。 2.是二元酸: H-O-O-H 3.表现出氧化性和还原性:因氧为-I。氧从-I变为-II:氧化性;氧从-I变为氧气:还原性。 4.过氧链易断裂:

  45. 氧-氧之间的排斥增强,因O22-上有孤电子对,所以H2O2不稳定,易分解。2H2O2= 2H2O + O2 • H2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46. 13-3-2 化学性质 一.弱酸性 H2O2 = H+ + HO2- Ka1=1.55×10-12 HO2-= H+ + O22- Ka2=10-25 Ka1比水的KW大,即酸性比H2O强。 Ba(OH)2 + H2O2 = BaO2 + 2H2O 碱 酸 盐 2NaOH(40%) + H2O2 + 6H2O=Na2O2·8H2O↓白色

  47. 氧化性 还原性 H2O2中间价态 二、氧化还原性 (1)HO―OH键能小 (2) H2O2的电极电势图 在酸介质中,是一 种强氧化剂,碱介质 中是强还原剂,用它 作氧化剂或还原剂, 不会给体系带来杂质 φ°(A) 0.67 V 1.77 V O2────H2O2────H2O φ°(B) -0.08 V 0.87 V O2────HO2- ────2OH-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