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311 Views
農曆正月 20 日 全國客家日. 由 來. 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 ,於是煉石補天, 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 。. 由 來. 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 ,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 甜粄 ,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 Q 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 ,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
E N D
由 來 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 ,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
由 來 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 ,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 ,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 」,各地客家庄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由 來 「天穿日」是客家傳統節慶,內含愛惜自然及環保等時代精神,是具有國際發展性的慶典節日,藉由具有國際高度的節日凝聚全球客家族群之意識,更有助於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此外,「天穿日」不但具有濃厚的客家文化意涵及相當的號召力,爭議性也相對較低,更能藉此喚起式微的客家文化,發揚傳統客家。
客家俗諺介紹 天穿毋尞做到死, 天穿日這天,如果沒有休息,那一整年的工作會 做到沒辦法休息; 天穿毋尞苦到死, 天穿日這天,如果沒有休息,會辛苦到死。 有做無做,尞到天穿過。 不管要做事不做事,一切要等休過天穿日再說。 天穿日一定要休息,這樣才能帶來好運。
重視客家語:即將消逝的嚴重性 • 近年來,時代急遽變遷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隨著社會的脈動 環境因素的影響,一點一滴地流逝中。前行政院副院長葉菊蘭曾說過一句話,原住民族的語言已經被送進加護病房、客家語也住進了普通病房、而Holo話正在急診處掛號。由於原住民族本身並無實體的文字記載,文化傳承全仰賴耆老的口耳相傳,在與時間賽跑的同時,原住民的文化資產面臨到的是岌岌可危的危機,「刻不容緩」或許已經無法表示復振語言文化的急迫性 。
重視客家語:即將消逝的嚴重性 • 世界上現在僅存約六千種語言,約是上世紀末的一半,有些弱勢語言只剩下幾個人講,馬上就要淘汰。但若以人口計算,客家語在頭三十名內,照算是沒那麼快會消失的。 • 可是,客家語每年流失的人口,也是世界之冠。很少人會落實行動,將客家語的地垃提高,與世界的脈搏共同進;很少人會知道,丟掉了客家語,不僅無法與祖先溝通,更無法面對子孫及別的族群。 • 希望還有足夠的客家語人口,去維持客家文化和語言。 (文章來源:客家月刊60期,作者為劉鎮發先生)
重視客家語:即將消逝的嚴重性 • 客家語族群為臺灣早期移民人口比例最多的族群之一,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之中,涵泳出別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造就許多獨特的文化資產與風貌。 • 客家語古諺:「寧賣祖宗田,莫忘祖宗言;寧賣祖宗坑,莫忘祖宗聲。」說出客家人對客家語的堅持,希望客家語能持續傳承。
重視客家語:說客家語的好處 • 客家人多半是在唐朝、宋朝時由中原遷來的,所使用的語言較接近唐、宋時使用的語言。接下來受到元朝、清朝等外族統治,使得語言大受影響,形成了今天所謂的官話。官話中遺失了許多古漢語的特點,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入聲字的消失及捲舌音的大量出現。入聲字的消失讓許多古詩詞中激昂、快速的節奏感完全失去,也使平仄脫離了實用的範圍而變成非查書不可的情況。 • 客家語產生在這樣的轉捩點上,可說是最接近現代漢語卻又保存有古代漢語特色的中國方言了。所以用客家語唸唐詩、宋詞特別有韻味,而以之為基礎來學官話也較其他方言容易。
重視客家語:說客家語的好處 • 情感溝通。 • 客家話是一個成熟又完整的文學語言,可用來寫景、寫情、寫人事物,也可用詩表達抽象曼妙意象。 • 通過客家語認證,可獲得優勢加分 。
資料來源 • http://www.ugear.com.tw/hakkaall/ugC_AboutUs.asp • http://tw.myblog.yahoo.com/liu-liu/article?mid=4867 • http://www.hakka.gov.tw/mp.asp?mp=1 • http://karlatleftwi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78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