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9

管理學

管理學. PART 1 管理基礎. 第一章 組織、管理與管理者. 組織共通的特徵. 一、組織是由一群人所構成,單一的 個人不是組織。 二、每一組織都有其獨特的目標。 三、組織會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結構 ,來界定和規範成員的角色和行 為。. 效能與效率. 效能 (Effectiveness) 「所追求的目標本身是否恰當 」 「做對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 效率 (Efficiency) 「目標追求的成本效益考量」 「把事情做對」 (Do the Thing Right). 管理者與作業人員.

Download Presentation

管理學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管理學

  2. PART 1 管理基礎 第一章 組織、管理與管理者

  3. 組織共通的特徵 一、組織是由一群人所構成,單一的個人不是組織。 二、每一組織都有其獨特的目標。 三、組織會發展出一套系統化的結構,來界定和規範成員的角色和行為。

  4. 效能與效率 • 效能 (Effectiveness)「所追求的目標本身是否恰當 」「做對的事」 (Do the Right Thing) • 效率 (Efficiency)「目標追求的成本效益考量」 「把事情做對」 (Do the Thing Right)

  5. 管理者與作業人員 • 管理者是指在組織中負責分派、指揮與監督他人工作的個人。 • 作業人員係指直接從事工作或任務,並不負有監督其他人工作責任個人。

  6. 管理的內涵 • 管理是目標導向的 • 管理是一套活動和程序 • 管理是對組織資源的取得、組合與運用 • 管理是同時追求效能與效率的

  7. 劃 ﹚ 正 ﹙ W 修 h a 、 t 、 量 H 衡 o W ﹙ ﹚ 制 控 ﹚ 圖 織 領 組 導 、 組 編 ﹙ 織 組 管理程序 • 圖 1-2

  8. 頭 臉 導 人 者 物 談 人 判 絡 人 際 者 連 角 色 決 管理者角色 資源分配者 監 控 者 策 色 角 角 色 訊 資 者 傳 理 播 處 擾 者 困 創 發 業 言 人 家 管理者角色 • 圖 1-3

  9. 管理者所應具備的能力 • 觀念化能力 • 人際關係能力 • 技術能力 • 政治能力

  10. 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啟動的程序 • 創業的程序 • 能力培養的程序 • 更新的程序

  11. PART 1 管理基礎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發展與演進

  12. 古典管理理論的觀點 • 科學管理 (Scientific Management) • 一般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13. 科學管理理論的觀點 • 佛德烈 · 泰勒 (Frederick Taylor) 的貢獻 • 法蘭克與莉莉恩 ·吉爾布里斯 (Frank and Lillian Gilbreth) 的貢獻 • 亨利 · 甘特 (Henry L. Gantt) 的貢獻

  14. 泰勒的管理四原則 一、為每個人的每一工作細節發展出一套科學的方法 , 以取代傳統的經驗原則。 二、利用科學化的方法來選拔、訓練、教育與發展員工 (早先員工選擇自己的工作,且各自進行自我訓練 與發展)。 三、誠摯地與工人合作,以確定工作是在符合所發展出 的科學方法下完成。 四、將工作與責任平均分攤在管理階層與工人之間。管 理階層應負責執行所有他比員工適合的工作(以往幾乎所有的工作與責任都交由工人負責)。

  15. 行政管理的觀點 • 亨利 ·費堯 (Henri Fayol) • 馬克斯 ·韋伯 (Max Weber)

  16. 費堯十四項管理原則 1. 分工原則 2. 職權原則 3. 紀律原則 4. 指揮統一原則 5. 方向統一原則 6. 個人利益小於團體利益原則 7. 報酬原則

  17. 費堯十四項管理原則(續) 8. 集中化原則 9. 指揮鏈原則 10. 秩序原則 11. 公平原則 12. 穩定的人事原則 13. 主動原則 14. 團隊精神原則

  18. 韋伯的三種職權關係 • 傳統職權 • 領袖魅力職權 • 理性-合法職權

  19. 新古典管理理論 • 瑪麗 ·佛萊特 (Mary Parker Follett) • 查斯特 · 巴納德 (Chester Barnard)

  20. 佛萊特的四個協調原則 1. 協調如果能和負責決策的人直接接觸,最容易達成。 2. 協調在規劃與計畫執行的早期最為重要。 3. 協調需考慮情境中的所有因素。 4. 協調必須持續進行。

  21. 巴納德的職權接受理論 • 職權來自屬下接受的意願,亦即只有在部屬接受主管的命令與指揮後,主管的職權才有意義。 • 部屬接受上司命令的要件: 1. 瞭解這是必要的 2. 相信命令是符合組織的目標 3. 執行這些命令可以產生正面的利益

  22. 行為管理理論的觀點 • 人群關係的觀點 • 人力資源的觀點

  23. 霍桑研究 • 探討實際的工作環境變化對於生產力的影響。 • 霍桑效果:工作者的行為若是被觀察或給予特別注意,將對該行為產生明顯影響。

  24. 霍桑研究的主要發現 • 工作的行為與工作者的情緒存在著密切關係 • 群體對於個人的工作績效有顯著的影響 • 金錢不是決定個人產出的唯一因素,群體標準、群體情感與安全都會影響個人的績效。 • 凸顯了人力因素對組織功能與目標達成上的重要性。

  25. 人力資源的觀點 • 亞伯罕 ·馬斯洛的管理思想 • 道格拉斯 ·麥克里高的管理思想

  26. 改善組織員 工間的關係 增加 員工滿意 增加 員工生產力 鼓勵員工 發展潛能 增加 員工生產力 增加 員工滿意 人群關係觀點與人力資源觀點的比較 人群關係的觀點 人力資源的觀點

  27. 自我實現 的需求 自尊他尊的需要 社會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馬斯洛的需要層級理論

  28. 道格拉斯 ·麥克里高的管理思想 • X理論 X理論是性惡論,它對人性是抱持一種負面的看法。它認為人們沒有企圖心、不喜歡工作、希望避免責任, 管理者必須對其加以嚴密監督,才能有效地工作。 • Y理論 Y理論是性善論,它對人性抱持著一種正面的看法,認為人能自動自發、接受責任,並將工作視同休息與遊戲一樣的自然。

  29. 決策管理理論的觀點 • 行為決策的觀點 • 數量決策的觀點

  30. 行為決策的觀點 • 行政人和經濟人 • 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 最佳解和滿意解

  31. 數量決策的觀點 • 利用數學與統計學的方法與模型來解決管理問題的方式,便是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 。 • 常見的管理科學工具包括了統計應用、最佳化模型、資訊模式,以及電腦模擬。

  32. 整合管理理論的觀點 • 系統觀點 • 權變觀點

  33. 系統觀點 • 系統觀點 (Systems Approach) 係將系統定義為由一組彼此互相關聯與依賴的因素,所形成的一個聯合整體。 • 系統的兩種型態:封閉系統與開放系統。

  34. 環 境 輸 入 轉 換 輸 出 回 饋 系統的基本需求

  35. 權變觀點 • 權變觀點認為有效的管理方法,必須考慮組織所面對的環境中的特性、技術、組織所要執行的任務,以及組織內的成員特性。 • 常探討到的權變變數:組織規模、任務科技的例行性、環境不確定性、個人差異。

  36. PART 1 管理基礎 第三章 管理環境

  37. 總體環境 個體環境 自 然 人口統計 股東 供應商 社區 (組織疆界) 行銷中間機構 (產業疆界) (知識疆界) 組織內部 特殊利益團體 財務機構 科技 顧客 工會 社會文化 競爭者 法律 經濟 管理環境的架構 超環境

  38. 管理環境 • 個體環境是指對組織的經營有直接與立即影響的環境因素。 • 總體環境是指對組織的經營有間接影響的環境因素。 • 超環境是指外界某些冥冥不可知的力量。

  39. 個體環境的成員 • 供應商 • 行銷中間機構 • 財務機構 • 顧客 • 競爭者 • 工會 • 特殊利益團體 • 社區 • 股東

  40. 競爭者 • 慾望競爭者 • 本質競爭者 • 形式競爭者 • 品牌競爭者

  41. 其他關係人的力量 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供應商的談判力量 購買者的談判力量 替代品的威脅 個體環境的分析架構 產業內部的對抗與合作

  42. 總體環境的特性 • 總體環境的疆域很大 • 總體環境的徵候與信號很微弱 • 總體環境的因素難以控制 • 總體環境的因素多樣,需要各種專長的專家參與

  43. 人口統計環境的主要變數 • 人口增長 • 人口年齡結構 • 人口教育程度 • 婚姻狀態 • 人口壽命 • 人口的集中狀態

  44. 經濟環境的主要變數 • 平均生產毛額與國民所得 • 勞動參與和就業人口 • 政府支出 • 兩岸貿易 • 外籍勞工

  45. 社會文化環境的主要變數 • 社會治安問題 • 休閒與娛樂 • 家庭主要設備普及率 • 家庭所得與消費型態 • 信用卡

  46. 法律環境的主要變數 請教師自行發揮

  47. 科技環境的主要變數 • 行動電話普及 • 網際網路的使用 • 其他通訊工具

  48. 自然環境的主要變數 請教師自行發揮

  49. (+) 關鍵事件A 關鍵事件C 衝擊程度 關鍵事件B 0 影響時間幅度 關鍵事件D 關鍵事件 E (—) 總體環境的分析

  50. PART 1 管理基礎 第四章組織文化、企業道德與社會責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