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likes | 335 Views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十七课. 明湖居听书. —— 刘鄂. 课文背景. 预习检测. 品评鉴赏. 想象训练.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清 刘鄂. 《 老残游记 》 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 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 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而 《 明湖居听 书 》 选自 第二回 ,主要是赞颂说书艺 人超群的演唱技艺的,鲁迅先生评论: “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 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 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 历山山下古帝疑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刘鄂. 四大谴责小说: 刘鄂 《 老残游记 》
E N D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十七课 明湖居听书 ——刘鄂 课文背景 预习检测 品评鉴赏 想象训练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老残游记》写一个江湖医生在各地 的见闻和活动。揭露了清末吏治黑暗, 涂炭生灵的社会现实,而《明湖居听 书》选自第二回,主要是赞颂说书艺 人超群的演唱技艺的,鲁迅先生评论: “言人所未尝言”、“叙事状物,时有 可观”,并把它列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之一。
历山山下古帝疑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刘鄂
四大谴责小说: 刘鄂《老残游记》 李伯元《官场现行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刘鄂(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练生,清末丹徒人。研究过数学,水利学,曾在上海行医,经商。1888年黄河郑洲段决口,他参加治理黄河,因功升任知府。庚子后,因向俄军买太仓谷赈饥民而遭弹劾,以罪流徙新疆,不久死在那里。刘鄂(1857-1909),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练生,清末丹徒人。研究过数学,水利学,曾在上海行医,经商。1888年黄河郑洲段决口,他参加治理黄河,因功升任知府。庚子后,因向俄军买太仓谷赈饥民而遭弹劾,以罪流徙新疆,不久死在那里。
预习检测: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这么大,那么大)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人的气质和风度)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 乳燕归巢。 (比喻歌声清脆悦耳,娇嫩宛转。)
4.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 (看) 5.几啭之后,又高一层。 (鸟儿宛转地叫) 6.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抑止) (通“稍”、稍微、略微)
琴师弹奏 戏园盛况 白妞说书 黑妞说书 观众评议
《口技》: “一桌、一椅、一扇、一尺而已” “伸颈、侧目、微笑、 默叹”、 “无不 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 汉乐府《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 罗敷,脱帽著帩 头。耕者忘其犁,锄 者忘其锄”
十点 下午一点 时间早: 满满的,人缝里 坐下 观众多: 戏园盛况 官员,生意人, 读书人 职业广:
甚为丑陋 外貌: 先抑后扬 琴师弹奏 初奏: 不甚留神 入耳动心 轮指:
朴素洁净 外貌: 先扬后抑 演唱: 字字清脆 声声宛转 黑妞演唱
白妞说书: ——演唱的起始 “初不甚大” ——演唱的发展 “越唱越高” ——旋律的跌宕 “陡然一落” ——演唱的高潮 “忽又扬起” ——演唱的结束 “人弦俱寂”
有关“通感”的知识: 钱钟书《谈艺录》:在日常经验里,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往往可以 打通或交通。 譬如我们说“光亮”, 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转移 到声响上面,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 一点上不分彼此。在视觉里仿佛有听 觉的感受,在听觉里仿佛有嗅觉的感 受,这些就是“通感”。 摘自《互文·通感·博喻》
“通感”也叫“移觉”: “移觉就是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时, 用形象的语言是感觉转移,把人们 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植到另一个感 官上,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 以收到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 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的积极 修辞方式。 摘自《关于“移觉”修辞格》
“通感”的修辞格都有哪几类? 1.形容的“通感” 比如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中 写道:“我将深味这非人类的浓黑的悲 凉。”“浓黑”本是客观存在的能作用于 视觉器官的现象,鲁迅先生用来形容 主观感觉——“悲凉”,通过这感觉的 交通,就更确切地刻画出旧社会的极 度黑暗,深化了文章的意境。 2.比喻的“通感”
《荷塘月色》: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铃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 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长江三峡》: “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像熨斗熨过 听觉、触觉 听觉、味觉 像吃了人参果 听觉、视觉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如由傲来峰攀登泰山 听觉、感觉 听觉、视觉 如一条飞蛇在黄山 听觉、视觉 像放那东洋烟火
要求: 一、找准感觉,即你的喻 体要跟课文的喻体达到神似; 二、能成片段更好,仅仅 一个比喻句也行。
琵琶行 白居易
琵 琶 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归纳小结: 戏园盛况:轰动泉城 琴师弹奏:不同凡响 侧面描写 黑妞演唱:以为观止 明湖居听书 观众评论:“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白妞出场:“秀而不媚 清而不寒” 正面描写 白妞说书:运用通感
布置作业: 再度欣赏《春江花月夜》,写一段赏 析文字。 要求:一、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必须用通感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