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7

Centr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entr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一課兩講及教師發展. 吳浩明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主任 hmng@hkucc.hku.hk. 教師 提高教 學素質 的必要条件. 知識 教師要首先掌握知識和理論 信念 教師要對相信新理論和教學法,從而改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 實踐 懂得和相信並不夠,一定要在課堂實踐它們 ‧ “ 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 ( 王陽明 傳習錄 ).

weyl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Centr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entr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Faculty of EducationThe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一課兩講及教師發展 吳浩明博士 香港大學教育領導研究中心主任 hmng@hkucc.hku.hk

  2. 教師提高教學素質的必要条件 知識 教師要首先掌握知識和理論 信念 教師要對相信新理論和教學法,從而改變他們的態度和價值觀 實踐 懂得和相信並不夠,一定要在課堂實踐它們‧“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王陽明 傳習錄)

  3. 我們的經常舉辦的專業發展活動主要針對那些條件? 我們的經常舉辦的專業發展活動主要針對那些條件?

  4. 推行教師專業發展面對的一些問題 注重知識技能,對教師的信念和行為影響甚微 教師對專業發展活動缺乏興趣 教師不能將所學應用到實踐中或者只是機械地應用所學的知識而與實踐不相符 老師太忙,没有空間 對專業發展不重視

  5. 範式轉移 –教師的價值觀和信念的改變

  6. 如果價值觀和基本假設沒有改變的話,很難完全改變行為如果價值觀和基本假設沒有改變的話,很難完全改變行為 改變價值觀不容易 改變基本假設更加困難,因為它們是隱藏的、習以為常的。人們甚至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7. 信念、價值和基本假設 不能被傳授或告知 難以衡量 需要人們自行發現 可以從生活實踐中反思而得

  8. 一課兩講可補不足 • 能幫助教師從新思考一些習以為常的、隱藏的理念及假設 • 教師會有興趣的活動

  9. 一課兩講 • 兩位屬於不同系統的教師 • 各自獨立地設計及教授同級學生相同的一課, 互相觀課 • 課後和對方及專家討論

  10. 獨立設計和講授關於一個特定主題的相同程度的兩堂課獨立設計和講授關於一個特定主題的相同程度的兩堂課獨立設計和講授關於一個特定主題的相同程度的兩堂課獨立設計和講授關於一個特定主題的相同程度的兩堂課

  11. 研討會

  12. 一課兩講如何從能幫助教師找出和檢示隱蔽的價值觀、信念和基本假設一課兩講如何從能幫助教師找出和檢示隱蔽的價值觀、信念和基本假設 教師作為研究者 – 他們在深入思考自己的信念和重新檢視自己的教學。 實踐中對比– “一課兩講”為教學實踐的比較提供了一個平臺,這些對比可以推動教師反思他們自己的做法,並且檢討潛在的價值觀和假設。 批判性的討論 – 除了教師,同事和學科專家也可以參加討論,這些討論可以有效地檢示文化中的價值觀、信念和基本假設。

  13. 順利天主教中學與廣州第七中學

  14. 优質教育基金项目(2006-07) 初中階段5個學科 語文和英語 –上海 數學、自然科學與人文 –廣州 每一個學科涉及5-6間香港學校和 5-6 大陸學校 在香港、上海和廣州共進行了58對一課兩講和研討會

  15. 一課兩講是否能幫助找出文化特徵以至其背後信念及假設?一課兩講是否能幫助找出文化特徵以至其背後信念及假設?

  16. 一位老師的觀察

  17. 中港課堂教學文化差異舉隅 • 教學策略 • 師生關係 • 教學重點 • 課堂設計 • 準確用詞及嚴謹概念

  18. 教學策略

  19. 物理課 –游標尺

  20. 物理課 –游標尺

  21. 語文 –比喻法 • 你會如何教授比喻法? • 你猜大陸教師你會如何教授比喻法?

  22. 語文 –比喻法

  23. 公民教育 –樂於助人, 服務社會 • 兩地教師如何入手? 大陸教師 –訴諸權威, 毛主席說為人民服務 香港教師 –從學生個人經驗出發, 如參加服務老人計劃有甚麼感受

  24. 師生關係及互動

  25. 猜猜這個課在那處發生?

  26. 香港課堂?大陸課堂?

  27. 中港課堂教學文化差異舉隅

  28. 教學理念

  29. 詞彙及概念的準確及嚴謹性

  30. 兩地差異可以刺激反思

  31. 一個香港教師的觀察及反思 • 鄭大龍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 • 在這次「一課兩講」的計劃中,本人所教的是一批來自廣州第四中的學生,教授課題為「廣州的城巿問題」,整個課節大約四十分鐘,課堂活動主要分為角色代入、地圖閱讀、照片分類、報章分析、討論與鞏固五大部分,當中預期的教學難點相信是粵港師生比例的差異。一般而言,香港課堂的師生比例為1:40,而內地課堂的師生比例為1:60,如何能夠促使60名學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預設的課堂活動,相信是這次教學嘗試的最大挑戰。

  32. 在實踐方面,經過四十分鐘的教學,令筆者感到喜出望外的是教學流程比預期中順暢,課堂秩序竟然意料之外地良好,學生完全能夠按照老師的指示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這不禁令筆者反問道:「為何內地課堂的師生比例超出香港1/2倍,但仍無礙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呢?反觀為何自己在香港進行相類似的教學活動時會感到有點兒吃力呢?」在實踐方面,經過四十分鐘的教學,令筆者感到喜出望外的是教學流程比預期中順暢,課堂秩序竟然意料之外地良好,學生完全能夠按照老師的指示完成不同的學習任務,這不禁令筆者反問道:「為何內地課堂的師生比例超出香港1/2倍,但仍無礙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呢?反觀為何自己在香港進行相類似的教學活動時會感到有點兒吃力呢?」

  33. 回想這次教學流程之所以水到渠成,主要是與傳統所建立的教學模式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內地較為著重「以教師為中心(teacher-centre oriented)」的教學模式,課堂強調老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老師無形中在學生建立了無尚的權威形象,從而令學生在課堂的主導性減少,不過,亦因此加強了學生在課堂的紀律和服從性,形成非常井然的課堂秩序,嚴謹的學習氛圍進一步強化教與學的成效(見圖1)。

  34. 筆者是次教學就是嘗試將一個比較「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centre oriented)的教學模式在上述的環境中實踐。當然,1:60的師生比例看似不利進行任何課堂活動,不過,由於學生高度的紀律性、服從性和集中力,令本人預期的學點難點不但沒有在課堂出現,而且每個教學程序都得以落實進行。綜觀這種紀律性、服從性和集中力惟現今香港學生較為缺乏,導致香港課堂的師生比例雖然相對內地為少,但有時老師在進行小組討論和課堂活動時也會感到困難和吃力。

  35. 大陸學生 - 課堂表現 • 良好的學習常規 • 課堂秩序良好 • 專注 • 回答問題完整及有系統 • 備課充足

  36. 香港學生 – 課堂表現 • 優點 • 有創意 • 對活動投入 • 有批判能力及敢向權威挑戰

  37. 挑戰(一) 建立良好學習常規, 但又不會影響學生創意, 批判性思考, 學生課堂互動, 良好的師生關係

  38. 兩地差異可以刺激反思 • 我們對學生的期望是否太低? • 理論太深和知識太多,學生會吃不消 • 沒有活動學生會悶、會作反 • 學生懂答案已很不錯,要他們完整及邏輯地作答是太高要求了 • 要學生記太多東西是不成的 • 是否過份强調學會學習而忽略學科知識? • 是否過份貶低記憶、背誦而去强調探索、理解、分析?

  39. 表現及結果 • 課程淺化 • 活動帶動教學設計 (activity-driven) • 學生對學科本身的美的欣賞及趣味減低 • 降低對知識及理論的要求

  40. 挑戰(二) • 要增加學生對知識及理論的掌握, 同時又能培養分析能力 • 要由學習活動本身得到的樂趣, 提升至對學科本身的趣味和美的欣賞 • 要平衡創意, 推理, 批判及記憶能力的發展

  41. 學校如何進行一課兩講?

  42. 一課兩講種類 • 異地一課兩講 –大陸,新加坡,台灣,澳洲 • 香港學校校際一課兩講 • 校內一課兩講

  43. 異地一課兩講 • 實地 • 作為對訪問外地學校的一個環節 • 作為接待友校訪問的一個活動 • 虛擬 • 通過視像會議

  44. 過程 • 選課題 • 預先最少兩星期選定課題 • 定課題要較鬆,不要定得太具體細緻 • 課題相對獨立,不要太多前題知識 • 以40 -45 分鐘可以教完 • 溝通 • 要交換教材及課本 • 澄清疑惑,避免做成兩課兩講 • 實行 • 課與課之間預留足夠時間 • 邀請同工及專家參與

  45. 異地一課兩講課題舉隅 • 科學 –聲音的傳送及產生 • 數學 –三項比在文字題的應用 • 中文 –新詩教學 • 人文科學 –中國宋代生活 • English – Giving advice/instructions by using imperatives

  46. 香港學校校際一課兩講 • 友校 –同辦學團體或生源相若 • 先以學科為單位開始,不以個人名義,以減壓力

  47. 校內一課兩講 • 同儕觀課 • 學科之關注項目 - 行動研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