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likes | 310 Views
绩效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尹 睿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6-9-28. 一、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绩效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 绩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至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媒体与视听传播专家和各类研究人员共同对于军队的研究与实践,以及战后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对学习、认知、教学(培训)等领域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 近四十年来美国绩效技术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程序教学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绩效与教学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绩效改进阶段(80年代至今).
E N D
绩效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尹 睿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2006-9-28
一、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 二、绩效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 绩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至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媒体与视听传播专家和各类研究人员共同对于军队的研究与实践,以及战后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对学习、认知、教学(培训)等领域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 近四十年来美国绩效技术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程序教学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 绩效与教学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 绩效改进阶段(80年代至今)
(一)程序教学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 50年代中期,斯金纳发表《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 • 60年代初,Thomas F. Gilbert出版了“Journal of Mathetics”杂志 • 1962年,绩效技术领域最初的专业协会——“全美程序教学协会(NSPI)”成立 National Society for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二)绩效与教学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二)绩效与教学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 60年代,加涅等在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将任务分析的思想引放教学设计 • 任务分析首次被应用于美国空军的人事部门 • Joseph H. Harless提出了“前端分析”的概念 • 70年代,Roger Kaufman提出需求分析模型,在军队、商业和教育等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 1972年,“全美程序教学协会” 更名为“全美绩效与教学协会(NSPI)” 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三)绩效改进阶段(80年代至今) • 对培训的研究和关注与对培训的质疑和反思并存 • 对教学设计的需求不再只是开发培训产品或培训课程,代之以对组织中的绩效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系统过程 • 进入90年代,“从培训向绩效技术的转变”成为热点话题 • 90年代中期,绩效咨询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开始在各类组织中相继出现 • 1995年,“全美绩效与教学协会”(NSPI)更名为“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二、绩效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孕育领域 理论基础 发展动力 方法论 根基 实践舞台
(一)孕育领域——教育技术 • 教育技术实践与发展在军队、教育(学术)领域、商业和企业领域平行进行 • 美国学者Ernest Burkman就军队和企业中的教育机构与公共教育机构的六个教学变量进行了比较
(二)理论基础——心理学 • 从最初的起源看,绩效技术领域的先驱们组成NSPI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 • 在心理学中,对绩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学习理论和工业心理学。 • 学习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几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解决工作场所中的绩效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和手段。 • 工业心理学的产生是为了对工作中的个体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适应最大化。工业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
(三)方法论根基——系统理论和方法 • 系统、要素和环境是系统论最基本的概念。 • 系统的概念强调整体,强调整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所组成,整体性和组织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一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强调系统的功能性、开放性、多级层次性; • 一个系统之外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事物或存在的集合是该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与生成演化的必要条件。 • 系统方法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 绩效技术专业人员采用系统观分析和解决组织中存在的各类绩效问题,逐步形成绩效系统的框架和体系。
(四)实践舞台——管理活动 • 人类绩效技术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人”,是具有应变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它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管理是为组织绩效而存在的,是使任何一个组织持续改进绩效的有力工具和方法。
(五)发展动力——技术进步 • 技术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它不是某一种方法的扩展,或某种教学方法、某种特定媒体的使用,也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或学科,可以应用于一切与人类绩效有关的情境。 • 绩效技术的“技术”包含以下几项关键活动:确定需求、分析绩效、开发尝试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尝试将方案用于问题的解决、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解决方案进行修正、对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 • 信息技术对工作场所中的人类绩效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不但将使组织管理的工具与手段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虚拟化,而且最终将引发组织结构与功能、组织管理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 当代信息技术对绩效技术领域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的标志之一,就是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运动。
三、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美国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一)美国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 绩效技术的历史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是相互交叠而密不可分的。 • 绩效技术的发展走过了一个从教学到教学与绩效再到绩效改进的转变历程,但是对学习的研究与关注仍然是绩效技术的主要根基。 • 企业培训是绩效技术专业人员一直致力于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经验积累,绩效技术的应用领域从企业、商业等营利性组织向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医疗、教育等)的扩展。 • 虽然绩效技术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特别是程序教学的研究,但随着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学习理论等的发展,绩效技术专业人员一直在不断地对自身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思、扩展与变革。 • 强调对绩效问题的系统分析,强调绩效解决方案的多样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如EPSS的出现)。
(二)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国内绩效技术研究期刊论文年份分布情况
(二)国内绩效技术的研究现状 • 绩效技术研究在国内越来越受到关注。从人才培养的方面来看,国内许多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正在将绩效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和培养方向。 • 教育技术实践领域的迅速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教育技术的领域和范畴(教育教学领域与范畴),正在走向企业、政府部门以及各种社会服务部门。由于这两类不同的应用情境在使命与目标、管理方式、组织结构、文化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所需要的专业人员在知识背景、能力结构和专业发展方面的要求也大不相同,因此,绩效技术在这两种不同情境的研究与实践更是有待开展。
作业要求 • 题目(作者、期刊来源) • 摘要 • 关键词 • 主要观点摘录(600~1000字) • 小组报告(WORD和PPT),其中WORD必须按照正式的论文格式。
国内有关教育技术研究的课题 •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育软件的开发与研制”(简称96-750) •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重大项目”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http://www.etc.edu.cn/sijiehe/index.htm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研究” http://61.144.60.222:8080/course/index/index.htm • 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项课题“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 http://www.etc.edu.cn/sub/sites/kuayue/default.asp • 中央电化教育馆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的远程校际协作学习” http://www.isnet.org.cn
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教馆)重点项目“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验区的研究与建设”广州市教育信息中心(广州市电教馆)重点项目“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实验区的研究与建设” • 增城市教育局重点项目“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试验与专题学习资源建设”和“增城市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服务体系研究” • 深圳市教育局重点项目“深圳市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简称330工程)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项目” •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 广东省教育厅“十五”重点项目“广东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 http://www.gd-etc.org/new/index.php •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化“求实工程” http://res.scnu.edu.cn • 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博学工程” • 教育部师范司“《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http://www.jswl.cn/newweb/index.asp
国内教育技术的发展重点 •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 •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 • 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学院的建设 •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研究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 西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发展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