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likes | 332 Views
新高中歷史課程詮釋 必修部分的課程內容及評核. 2009 年 1 月 9 日. 課程部分. 「必修部分」採取 2004 年香港中學會考歷史科課程內容,並作出修訂。 由於沿用會考課程,新高中「必修部分」將仍然設立兩個主題:即「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及「二十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 引言:現代世界的孕育. 四個課題: 西方優勢的基礎 西方的擴張及殖民帝國的形成 亞洲對西方擴張的反應 邁向國際協作 讓學生了解現代世界形成的背景 不獨立設題. 主題一: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
E N D
新高中歷史課程詮釋必修部分的課程內容及評核新高中歷史課程詮釋必修部分的課程內容及評核 2009年1月9日
課程部分 • 「必修部分」採取2004年香港中學會考歷史科課程內容,並作出修訂。 • 由於沿用會考課程,新高中「必修部分」將仍然設立兩個主題:即「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及「二十世紀世界的衝突與合作」。
引言:現代世界的孕育 • 四個課題: • 西方優勢的基礎 • 西方的擴張及殖民帝國的形成 • 亞洲對西方擴張的反應 • 邁向國際協作 • 讓學生了解現代世界形成的背景 • 不獨立設題
主題一:二十世紀亞洲的現代化與蛻變 • DSE: 強調學生須了解「現代化」一詞的概念,以及對香港、中國、日本及東南亞在二十世紀經歷的現代化有概略的認識。
香港部分 • CE: 標題為「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 DSE: 標題為「香港的現代化與蛻變」 • CE: 第一分題有「從英國管治到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語 • DSE: 沒有了這個提法,可以理解成創造了空間全面理解香港在二十世紀的政治發展,而不限於英治時期(例如可討論日治時期)
香港部分 • CE: 「主要的行政轉變」 • DSE: 「政治及行政轉變」 • CE: 說明部分,學生應能描述1945-1997年間主要的「行政轉變」 • DSE: 沒有了這個說明,取而代之是學生須指出「不同階段的發展」 • CE: 須審視本地華人領袖及社團的角色 • DSE: 沒有了這部分
香港部分 • CE: 「找出不同時期經濟發展和人口轉變的特點,並指出這些發展與轉變如何導致城市化及社會結構的改變。」 • DSE: 「須描述不同時期經濟發展的特點及都市化與人口轉變的現象。」
中國部分 • CE:早期現代化努力:未言明所需事件 • DSE:言明需要研讀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五四運動。 • DSE: 採用「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的提法 • DSE:突顯「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即1949-1957年)
中國部分 • DSE:取消了土改,增加了五年計劃,三面紅旗僅需要大躍進運動,增加了1960年代調整政策。上述各事件(加上文化大革命)不放在「群眾運動」的框架,而是作為「現代化努力」的例子加以考察。
日本及東南亞部分 • CE:標題為「日本及東南亞的轉變與發展」 • DSE: 標題為「日本及東南亞的現代化與蛻變」
日本部分 • CE: 「二十世紀上半葉的主要發展」 • DSE: 變成「二十世紀初的現代化」 • DSE: 「日本在二十世紀的現代化」加上了「評估當時日本現代化的程度」一句 • CE: 戰後部分:「重建與復興」 • DSE: 變成「重建與增長」,即復興後不是原地踏步而是有所增長。
日本部分 • CE: 戰後部分:「經濟為何及如何恢復和增長」 • DSE: 變成「日本經濟的恢復和增長及其政治及社會發展」,增加了政治及社會部分,以便與戰前的發展作比較。
東南亞部分 • CE: 要點沒有強調「西方殖民主義的影響」 • DSE:要點強調「西方殖民主義的影響」 • CE: 不需研究獨立後的國內發展 • DSE: 需要研讀獨立後的國內發展,說明部分有「並探討後殖民地時代發展的主要特點」。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 DSE: 「1900年至1914年的國際關係」單獨成為一個要點,較現行「香港中學會考」增加以下內容:二十世紀初歐洲主要強國的關係、早期爭取和平的努力。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 CE: 說明部分有「歐洲極權主義興起的原因和結果」 • DSE: 沒有這個部分,但由於仍保留「兩次大戰間建立集體安全的嘗試及其結果」,而集體安全的成敗與極權主義的發展有莫大關係,所以就算沒有在課程言明這部分,教師仍需提及極權主義的歷史,只是不將之作為教學重點處理。
必修部分的考評 • 有關考試範圍: • 主題甲(三)2.[東南亞]及主題乙(四)3b[其他主要衝突及爭取和平的努力]兩部分只會在卷二設題
必修部分的考評 • 有關考試時間: • 一小時十五分 • 有關考試形式: • 卷一設歷史資料題,所有題目均須作答,佔全科50%,一小時四十五分鐘 • 卷二設七題論述題,考生任選兩題,佔全科30%,一小時十五分鐘
必修部分的考評 • 香港中學文憑的L1-L5,能涵蓋現今會考至高考的表現。L4及L5參照現今高考A-D級的水平。 • 因此,香港中學文憑歷史科考試,在擬題上仍保持一貫的以測考學生高階思考為目的。擬題時仍會使用現在的各種提問用語。詳情請參考《歷史科提問用語手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