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likes | 733 Views
静 脉 输 液. 主讲: 王 娟.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静脉输液的目的 2 、能列出常用液体的种类,并说出其作用 3 、能叙述输液滴速的调节原则和计算方法 4 、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输液反应及其护理 5 、了解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泵的应用. 定义: 静脉输液 Intravenous infusion --- 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原理: 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作用使液体输入到人体静脉内。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 、液体瓶有一定高度。 2 、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
E N D
静 脉 输 液 主讲: 王 娟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静脉输液的目的 2、能列出常用液体的种类,并说出其作用 3、能叙述输液滴速的调节原则和计算方法 4、熟练掌握静脉输液的方法、常见输液故障的排除、输液反应及其护理 5、了解输液微粒污染及输液泵的应用
定义: 静脉输液 Intravenous infusion ---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
原理: 利用液体静压与大气压的作用使液体输入到人体静脉内。 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液体瓶有一定高度。 2、液面上方必须与大气相通。 3、输液管道通畅,并确保在静脉管腔内。
目的: • 补充水分及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 ,维持血压及微循环灌注量。 • 补充营养,供给热量。 • 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常见溶液种类(一)晶体溶液 对纠正体内 电解质失调 效果显著。 晶体溶液 的分子小, 在血管内 存留时间短 对维持 细胞内、 外水分的 相对平衡 起着重要 的作用,
常见晶体溶液: • 葡萄糖溶液:常用5%葡萄糖溶液、10%葡萄糖溶液。用于补充水分和热能 • 等渗电解质溶液:常用0.9 %氯化钠溶液、5 %葡萄糖氯化钠溶液、复方氯化钠溶液。用于补充水和电解质,维持体液容量和渗透压平衡。 • 碱性溶液:常用4%碳酸氢钠溶液、11.2 %乳酸钠溶液。用于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 • 高渗溶液: 常用20 %甘露醇、25 %山梨醇、25 % 、50%葡萄糖溶液。用于利尿脱水、降低颅内压。
(二)胶体溶液 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 提高血压有显著效果。
常见胶体溶液: • 中分子右旋糖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 低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 • 代血浆:与低分子右旋糖酐相似; • 血液制品:提高胶体渗透压,扩大循环血量,补充蛋白质和抗体。
静脉高营养液 常用溶液有 复方氨基酸 脂肪乳剂等
输液原则: • 先晶后胶 • 先盐后糖 • 宁酸勿碱 • 宁少勿多
补钾四不宜: 不宜过浓:浓度不超过0.3% 不宜过多:成人每日不超过5g;小儿0.1~0.3g/kg体重 不宜过快:不超过20mmol/h 不宜过早:见尿量增加到40ml/h后补钾
常用静脉输液法 周围静脉输液法 颈外静脉输液法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
选择穿刺部位时应注意的问题 • 老年人和儿童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 • 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或血栓的部位 • 避免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 • 长期输液,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静脉
(一)周围静脉输液法 •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身体状况 (2)穿刺静脉 (3)心理、社会状况
操作前准备: 2、病人准备:了解输液的目的,排空大小便,舒适卧位。 3、用物准备: ①注射盘一套:注射器及针头、无菌纱布、止血带、胶布、网套、启瓶器、小垫枕。 ②无菌物品 输液器一套 ③液体及药物 ④输液卡及输液架 4、环境准备:保持安静,消除干扰。 5、护士自身准备
①认真查对 消毒加药 准备输液器 ②再次查对,备胶布,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 ③排除空气 皮肤消毒 静脉穿刺 固定针柄 ④调节滴速 协助卧位 记录签名 更换液体 ⑤加强巡视 ⑥输液完毕,轻揭胶布 ⑦整理床铺,清理用物,做好记录
挂瓶排气 扎止血带消毒皮肤 嘱病人握拳 再次排气 确定无气泡 穿刺见回血再进针少许 关闭调节器 松止血带、拳、调节器开关 敷贴固定
根据年龄、病情、药物性质 • 成人:40-60滴/分 • 儿童:20-40滴/分 • 年老、弱、幼、心肺疾患---慢 • 脱水严重、心肺功能良好---快 • 一般溶液---稍快 • 高渗盐水、含钾药、升压药等—慢
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 优点: 1、可保留3-5天,减轻反复穿刺造成的 血管损伤和病人的痛苦 2、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于给药和抢救 3、可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
Y型封闭式留置针 留置针 ——肝素帽 普通留置针 头皮式导管留置针——
针芯—— 外导管——— 针翼——— ——延长管 ——开关夹 ——连接口 ——静脉帽
注意事项: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合理分配药物 • 长期输液的患者,注意保护合理使用静脉 • 严防造成空气栓塞 • 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 确认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输入 • 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 • 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 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健康教育: • 向患者说明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不可自行随意调节 • 介绍常见输液反应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 长期输液的患者,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颈外静脉输液法: 适用对象: ①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②长期静脉内滴注高浓度或有刺激性的药物或静脉内高营养疗法。 ③ 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用来测量中心静脉压。
体位: 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肩下垫一薄枕 部位: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联线之上1/3处
输液速度与时间的计算 每ml溶液的滴数 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 每分钟滴数= 输液时间 (分钟) 液体总量(ml)×点滴系数 输液时间 (小时)= 每分钟滴数× 60(分钟)
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队方法: 1、液体不滴 ①针头滑出血管外 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局部有肿胀、疼痛,应另选血管重新穿刺。
②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可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
③针头阻塞 折叠滴管下的输液管,同时挤压近针头端的输液管。若感觉有阻力,且无回血,表示针头已阻塞,应更换针头重新穿刺。
④压力过低 由于病人周围循环不良或输液瓶位置过低所致。可适当抬高输液瓶的位置。 ⑤静脉痉挛 由于穿刺肢体暴露在冷的环境中时间过长或输入的液体温度过低所致。局部热敷可缓解痉挛。
2、滴管内液面过高 有调节孔时,夹住滴管上端,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体下降至看到点滴时,再关闭调节孔。 无调节孔时,从输液架上取下输液瓶,倾斜液面,使插入瓶内的针头露于液面上,待输液管内药液缓缓流下,直到滴管露出液面,再将瓶挂于输液架上,继续输液。
3、滴管内液面过低 有调节孔时,夹住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当液面升高至2/3-1/2时,关闭调节孔。 无调节孔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同时挤压滴管,迫使溶液流入滴管,直到滴管内液面升高到滴管的1/2以上。
4、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和滴管内有 无漏气或裂缝,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输液反应及处理 • 发热反应 • 急性肺水肿 • 静脉炎 • 空气栓塞
1、发热反应 • 原因:因输入致热物质而引起。 • 症状: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体温在38.0℃,于停止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战,继之体温可达40.0℃以上,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速等症状。
护理: 1、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质量,输液器包装及灭菌日期、有效期,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反应轻者可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 3、高热者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 4、对于严重反应者,应立即停止输液。除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与溶液进行检测,查找反应原因。
2、急性肺水肿 • 原因: 短时间内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量过多; 病人原有心肺功能不良。 • 症状: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啰音。
护理: • 1、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可过多,对老年、儿童、心脏病人特别注意。 • 2、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共同进行紧急处理。病人端坐,双腿下垂。必要时行四肢轮流结扎,用橡胶止血带适当加压,每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个肢体上的止血带。 • 3、高浓度给氧,一般氧流量为6~8L/min。 • 4、给予镇静剂,平喘、强心、利尿、扩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