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語言治療簡介

語言治療簡介. 語言治療師 楊曉昉. 前言. 溝通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力,而語言是溝通時最常用的工具 舉凡買賣東西、與人洽商諮詢、看醫生、上課學習、宣示立場、計畫報告、玩笑嬉鬧、爭取權益,甚至爭吵 爭論等都需要使用溝通技能 說話是人類溝通所使用最便利的工具,也是語言表達的形式之一,是一種可以聽得見的言語. 溝通、語言與說話常被認為是相似的名詞或概念,但他們之間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語言是人類生活中用以表達感覺、溝通情感、交換訊息、思考與學習的工具。對大多數兒童而言,在短短幾年內,不需要他人刻意的教導,即可習得其母語中的結構、意義與使用規則。.

wesl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語言治療簡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語言治療簡介 語言治療師 楊曉昉

  2. 前言 • 溝通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能力,而語言是溝通時最常用的工具 • 舉凡買賣東西、與人洽商諮詢、看醫生、上課學習、宣示立場、計畫報告、玩笑嬉鬧、爭取權益,甚至爭吵 爭論等都需要使用溝通技能 • 說話是人類溝通所使用最便利的工具,也是語言表達的形式之一,是一種可以聽得見的言語

  3. 溝通、語言與說話常被認為是相似的名詞或概念,但他們之間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溝通、語言與說話常被認為是相似的名詞或概念,但他們之間在本質上是不同的 • 語言是人類生活中用以表達感覺、溝通情感、交換訊息、思考與學習的工具。對大多數兒童而言,在短短幾年內,不需要他人刻意的教導,即可習得其母語中的結構、意義與使用規則。

  4. 語言的基本要素包括語言的內容(語意) 、形式(語音、語態、文法規則)及使用,三方面均須健全發展,才能順利達到溝通的目的。 • 語言障礙會造成溝通困難,導致人格發展、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不良,造成學習障礙。

  5. 在溝通障礙、特殊教育專業領域中更需要了解溝通、語言與說話之含義,因為:在溝通障礙、特殊教育專業領域中更需要了解溝通、語言與說話之含義,因為: (1) 語言能力與兒童的學習有密切關係 (2) 障礙兒童普遍都有溝通、語言與說話方 面的問題 (3) 語言的缺陷常是其他發展問題或缺陷最 早顯現出來的指標

  6. 溝通、語言與說話的定義 一、 溝通 (一) 溝通的定義 * 訊息交換的過程 * 意見表達與接收的過程 * 情意交流的過程 * 思想聯繫的過程

  7. 溝通的產生過程 傳訊者發出訊息 收訊者接收訊息 共通的溝通意圖

  8. (二) 溝通能力 • 人類的溝通能力與其他能力發展一樣,也有優劣的個別差異 • 訊息的適當性與達成的效能是決定個體溝通能力優劣的標準 • 溝通能力優異較能將欲傳遞的訊息以適當的行事編碼、視需要與情況調整訊息內容,並能監控訊息是否成功傳遞出去,被溝通夥伴接收理解

  9. (三) 個體內溝通與個體間的溝通 • 溝通具有兩個主要的功能 (1) 個體內的溝通 (2) 個體間的溝通 個體內的溝通主要是指個體與自身的內在所 進行的溝通,是一種使用內在語言自我指導 、解釋的思考運作 個體間的溝通則是我們所認知的社會互動中的溝通行為,是明顯可以觀察到的

  10. (四) 溝通的功能 • 溝通的主要目的 (Light, 1989) (1) 表達基本的需求 (2) 交換訊息 (3) 建立社會親密感 (4) 參與社會例行活動

  11. 二、說話 • 說話與語言是不同的,說話是依附在語言之下,是一種可以聽得見的語言 • 說話可定義為個體使用不同的發聲、發聲類型將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 • 說話包括速度、流暢性、音調、音量、音質、語音發出的準確度、語調等層面

  12. 溝通乃指訊息交換、意見表達與接收、情意交流與思想聯繫的過程溝通乃指訊息交換、意見表達與接收、情意交流與思想聯繫的過程 • 語言是一種規則掌握的符號系統,將聲音、文字、手勢動作及其他符號以系統化方式賦予意義的認知、表徵系統 • 說話則是以特定的神經肌肉動作協調,產生不同的發聲、發音類型,將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

  13. 兒童語言障礙 相對於一般兒童依序正常發展的語言能力,另外也有一些兒童卻在說話、語言的使用、理解及聆聽出現困難或問題。 他們可能理解及使用的詞彙較少、出現辭彙尋取的困難、無法以合乎語法結構規則將句子說出來、無法有組織地敘說事件或故事、無法遵循語用規則與他人進行適當的交談、出現聽知覺處理問題、口語記憶問題等等。

  14. 造成語言發展遲緩的重要原因 • 智能上的損傷 • 聽力問題 • 嚴重情緒∕行為問題 • 神經生理缺陷 • 腦創傷 • 認知處理缺陷 • 環境剝奪

  15. 兒童語言問題常是主障礙所引起的,例如: • 智能障礙、聽覺障礙、自閉症、腦性麻痺等 然而也有另外一些兒童,並未有智能、感官、情緒行為、神經損傷等問題,卻依然出 現語言學習的困難,這些兒童被稱為「單純」語言障礙,或是特定行語言障礙、語言發展遲緩、發展性語言障礙等。 探討、認識語言障礙的原因與類型才能適當 提供療育及協助

  16. 語言障礙發展評估 • 基本資料:發展史、家庭狀況、個性及喜好 • 生理或醫學檢查:聽力檢查、口腔檢查 • 語言評估:溝通方式、理解力、語音、詞彙、 語法、清晰度、語用 • 心理評估:情緒控制、注意力、認知程度 • 家庭互動

  17. 語言障礙的出現率 • 在台灣的幾項調查中,發現語言障礙兒童出現率為2.64%(林寶貴,1984) 、3.86% (教育部,1993) 或是9.6%(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及耳鼻喉科,1976)

  18. 語言障礙的定義 • Bashir(1989) 則是將語言障礙定義如下: 語言障礙者乃是指在語言理解、表達與使用方面,因先天或後天因素而產生問題的一個異質性群體。語言障礙是漸進式的,而且有可能終生都無法克服。其症狀、外顯語言行為、影響與障礙程度,會因時間點的不同而改變。而改變的產生肇因於情境、內容與學習目標的不同。

  19. 美國語言協會(AHSA,1993) 將語言障礙定義為: 在理解或使用口語、書面語言或是其他符號時有損傷。語言障礙可能涉及: (1) 語言的形式 (音韻、構詞、語法系統) (2) 語言的內容 (語意系統) (3) 語言在溝通中的功能 (語用系統)

  20. 教育部(1999)所修訂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標準」第六條,乃更明確地將語言障礙的定義修正為:「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的偏差或遲緩現象,而造成溝通困難者。」教育部(1999)所修訂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標準」第六條,乃更明確地將語言障礙的定義修正為:「語言理解或語言表達能力與同年齡者相較,有顯著的偏差或遲緩現象,而造成溝通困難者。」

  21. 語言障礙、語言異常或語言發展遲緩 • 語言障礙: 乃指兒童在語言的發展上,或是語言理解、表達、使用等能力表現,與其生理年齡應有的期望表現有落差;使得兒童在語言學習上可能需要很多的協助,或是即使在協助下仍然發展有限。

  22. 語言發展遲緩: 主要是指兒童現階段所發展出來的語言技能與年紀較小的兒童相近,但暗示最終仍會趕上。 • 語言異常: 主要是指兒童發展出來的語言技能、類型在一般兒童身上並未出現;亦即兒童所發展出來的語言系統與一般兒童有質性的差異。

  23. 語言溝通異常分類 • 構音異常:口齒不清或大舌頭 • 音聲或嗓音異常 • 語暢或節律異常:口吃 • 語言發展遲緩 • 多重性語言異常 先天聽障、 唇顎裂、 腦性麻痺、 腦傷、 智能不足、 自閉症

  24. 兒童語言發展里程碑 0至1歲:口語準備期 新生兒:哭及發出愉悅聲 5至7個月開始社交性的發聲及牙牙學語 1至2歲:單詞的理解與表達 2至3歲:語彙增加,開始組句,喜歡模仿或 重複大人的話

  25. 3至4歲:文法結構趨於完整 4至5歲:一般對話能力已經發展完成,發音 大多清晰正確 學齡後技巧更加成熟,組織結構更完整,學 習讀寫

  26. 發展年齡4-7歲 • 會使用左、右概念,例如:『把球拿到右手』; 『用左腳跳三下』; 『向左轉』; 『向左邊的同學說你好』等,以自己為本位的左右概念 * 會做簡單的語意推理,例如: 可以圈出一個與其他四個不同類的字詞,例如: 『高低、遠近、大小、眾多、長短』會圈出眾多; 又如 『獅子、老虎、綿羊、狼、豹』會圈出綿羊等。

  27. 發展年齡7-9歲 *會正確使用各種代名詞代替先前被提及的人、 事、物等,例如: 今天是我生日,爸爸、媽媽、 叔叔、阿姨都來了,他們送給我好多禮物。這 些禮物有我喜歡的球、玩具、拼圖,其中,我 最喜歡拼圖。 *字詞的定義包括同義詞和字詞屬性分類或功能 分類,例如:『自由是什麼?』,可以由『可以 出去玩』; 『不被別人管』,到說出同義詞或相 似詞,例如: 『無拘無束』; 『無憂無慮』;『沒 有煩惱』;『很輕鬆』等相似詞。

  28. 發展年齡7-9歲 * 能理解某些多義詞的物理意義與心理意義,例 如: 『糖果好甜,她長得好甜』; 『教室空空的 ,腦袋空空的』; 『木頭好硬、心腸好硬』; 『外 面好冷,笑話好冷』等。 * 了解並使用具體的譬喻用法,例如:『她的頭髮 燙得像米粉一樣』;『她瘦得像猴子一樣』; 『小雨點、像珍珠』;『花園好像一幅畫』;『 冬天的太陽』;『花錢如流水』等。

  29. 發展年齡7-9歲 * 能理解並說出簡單的笑話或幽默,例如:『世界 上最長的車是什麼車-塞車』;『最熱情的動物 - 黑豬』 * 能猜出具體語意的謎語,例如: 『台灣最大的 湖是什麼湖? - 澎湖』 ; 『最愛買東西的動物 是什麼動物? - 斑馬』

  30. 發展年齡7-9歲 * 可以說出一字多音的語詞,例如:『可惡ㄨˋ, 惡ㄜˋ霸』;『便ㄆㄧㄢˊ宜,方便ㄅㄧㄢˋ』 ;『銀行ㄏㄤˊ,行ㄒㄧㄥˊ為』;『品種ㄓㄨ ㄥˇ,種ㄓㄨㄥˋ樹』;『因為ㄨㄟˋ,行為ㄨ ㄟˊ』等。 * 可以說出下列同音異形字,每音至少三個字,例 如:『一:一,依,醫,衣』;『ㄒㄧㄢˋ:現,線,縣,憲』;『ㄅㄢˋ:辦,半,扮,伴』 等。

  31. 發展年齡9-12歲 * 會理解較難的關聯詞,例如:『從此,決定勇敢 的活下去』;『她忍著病痛努力創作,終於成了 有名的作家』; 『不但不收學費, 還供應食宿 和衣服』等。 * 能理解字面意義的成語,例如:永無止境、如魚 得水、點石成金、錦上添花等。 * 能說明多義詞或雙關語詞義間的關係,例如: 『她很生氣,校園充滿了生氣』 ; 『這個人愛吃 醋』 ; 『女人減肥, 公司也要減肥』等。

  32. 發展年齡9-12歲 * 學會使用抽象的譬喻,例如:『教我們自 然的張老師,點子多又妙,是一個點子王 』;『銀河掛天上,喜鵲搭橋梁』;『學 習是魔術師,改變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學 習變得絢爛光彩』等。 * 學會字面意義成語的使用,例如:分工合 作、左鄰右舍、一馬當先、一望無際等。 * 學會使用同儕詞彙或俚語,例如:達人、 粉絲、白目、機車、草莓族、月光族等。

  33. 發展年齡9-12歲 * 了解詞序不同,語意不同之華語的特性,並可以舉出一個例子來,例如:生產/產生;實現/現實;頭大/大頭;學科/科學;班上/上班等。 * 理解廣告用語或新聞標題,例如:『我好想瘦(受)』;『中油為台灣加油』;『台灣的愛心不是凍起來,而是動起來』;『台灣好棒』等。

  34. 語言發展遲緩之重要指標 1. 嬰兒時期太過安靜,或對大的聲音缺乏反應; 2. 至兩歲仍無任何語彙出現; 3. 至三歲仍無任何句子出現; 4. 三歲以後,說話大部分仍含糊不清、用語不當、答非所問; 5. 五歲以後,說話句子仍常有明顯錯誤,或有不正常的語調、節律,或語音仍常省略、代替等現象; 6. 越大越不說話

  35. 語言異常(Language Disorder)(1)語言發展異常(Language Development Disorder)語意、語法、語用、語形、語彙之發展,在理解與表達方面較同年齡者有明顯偏差a.語意異常:詞不達意或無法理解說話者的涵意。b.語法異常:說話句型結構簡單有顛倒混淆或省略等不合語法的現象。c.語用異常:說話不合溝通的情境或措詞不當。d.語形異常:對聲音或符號字型的辨認不清或混淆等現象。e.語彙異常:語彙少,甚至完全沒有。

  36. (2)語言發展遲緩(Language Development delay)比正常兒童在順序的語言發展上進步緩慢;在適當的語言運作上較同年齡的兒童顯著的低落,不能理解或說出同儕水準語言,可能有一種或多種機能上的困難。賓士(Bangs,1968)。原因有器質性原因及非器質性原因,或分成個體原因(腦傷、智能不足、聽障、情緒障礙)與環境原因。

  37. 身心障礙兒童的語意問題 一、詞彙廣度與深度發展的問題 智能障礙、聽覺障礙、語言障礙兒童習得的詞彙以表徵具體意義為主,對空間、時間序列有關詞彙的理解與應用也有較大的困難。在敘事的表現,常出現所使用的總詞彙數、相異詞彙數遠低於一般兒童,在連接詞的使用上有不清楚與錯誤之現象,或過度使用『多用途詞彙』,如『這個』、『那個』、『東西』。

  38. 二、詞彙意義過度類化 幼童語言習得的過程中會出現過度類化或過度延伸詞彙意義的現象,如: 『球』→ 所有圓形的東西都叫『球』 『狗狗』→ 所有四隻腳的動物都叫『狗狗』 儘管詞彙意義過度類化是語言發展過程的必經階段,但學前語言障礙兒童出現此現象持續比一般兒童更久。學齡階段兒童如果無法將詞彙意義限制在其特定的意義上,則一樣會出現詞彙使用錯誤的現象。

  39. 三、詞彙錯用 障礙兒童的語意錯誤亦包括在述說的話語中使用語情境不合的詞彙,或是自創在語言系統中不存在的詞彙。詞彙選擇不當或錯誤可能是因兒童誤解語意的關係。如: 『這支鉛筆有多高?』 『公車騎到一半』 『兩隻頭』 『煮了生日蛋糕』 『將撈魚說成玩魚』

  40. 四、多義詞理解的困難 語言系統中有很多詞彙同時都表徵多種意義,例如:中文裡的『遭遇』可能有碰到語境遇之意。研究發現障礙兒童在多義詞的理解或應用常會固著於最先學到的詞彙意義。例如: 『那個人很油條』→ 『他在賣早餐嗎?』 『狠心媽媽將女兒推入火坑』→『那她會不會被燒死?』

  41. 五、象徵性∕比喻性語言的問題 象徵性∕比喻性語言乃指使用詞彙、語句所表達的抽象概念,是無法只按表面或字面之意解釋;意即不使用直接相對應的用語表達想法,卻使用需要再進一步思考的話語來說明某個想法。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常用到不同類型的象徵性語言表達感覺、情緒或想法。例如: 『媽媽妳好漂亮, 很像檳榔西施』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42. 學習正確解釋及適當使用象徵性語言,對兒童的人際互動與學習相當重要因在教材與同儕之間的話語溝通常是充滿象徵性∕比喻性語言。研究發現,特殊需求兒童在象徵性∕比喻性語言的學習有極大的問題。他們常在明喻、隱喻、成語、俚語的理解及應用上常出現困難。學習正確解釋及適當使用象徵性語言,對兒童的人際互動與學習相當重要因在教材與同儕之間的話語溝通常是充滿象徵性∕比喻性語言。研究發現,特殊需求兒童在象徵性∕比喻性語言的學習有極大的問題。他們常在明喻、隱喻、成語、俚語的理解及應用上常出現困難。

  43. 六、詞彙尋取困難 過去研究發現很多特定型語言障礙兒童、學障兒童、閱讀障礙兒童以及腦傷兒童在語言∕閱讀∕書寫表達的障礙外,亦伴隨詞彙提取的困難。研究顯示這些兒童在立即快速唸名、說出反義詞、詞彙定義的表現比同儕差,出現更多的錯誤,而且唸名或回應的速度比較慢。 七、語意組織的問題 語言障礙兒童雖然很愛說話,但常說了一大堆也只是不斷重複一些細微不重要的細節,且敘事的內容也常是非常無組織。

  44. 治療原則 • 興趣原則 • 適度原則 • 明瞭原則 • 主次結合原則 • 難易性原則 • 有意與無意原則(自然的環境中) • 具功能性的原則 • 難易交替原則 • 發展潛能原則

  45. 治療目的 • 誘發兒童溝通動機 • 教導兒童使用適當的溝通方式 • 創造自然的溝通情境 • 建立正確的溝通互動方式 • 擴展兒童的認知與語彙量 • 發展兒童的口語表達能力 • 發展兒童對描述事物特徵與功能的能力 • 發展兒童抽象的思維能力

  46. 發展兒童運用關聯詞的能力 • 發展兒童掌握大小概念及概念內涵的能力 • 發展兒童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如創造性、堅持性、耐心、細緻、自信心及靈活性等。 • 發展正向且具有功能性的社會互動技巧 • 選擇兒童適合的溝通輔助工具

  47. 構音異常 • 構音異常是指在構音過程中構音部位錯誤或是氣流方向、壓力、速度不準確、甚至整個動作不協調,以致發生語音不準確或省略之情形。 • 最常見的兒童語言障礙 • 音韻規則習得遲緩或異常 • 處理原則:及時糾正、個別矯治

  48. *構音異常的原因: (1)構音器官問題(2)動作協調問題(3)口腔靈敏度(4)聽力問題(5)智力問題(6)環境因素(7)人格特質(8)情緒問題(9)父母的態度問題聽力問題

  49. 發生率: 國外統計(1930-1960)--約佔語障人口之60-80%國內統計(1976-1986)-----約佔語障人口之39-50%

  50. 正常兒童構音發展 1. 王南梅等(民73年) :自己說及仿說 3歲以下—ㄅㄆㄇㄉㄊㄋㄌㄏ 3-6歲—ㄍㄎㄗㄘㄙㄒㄐㄈ 6歲以上—ㄖㄕㄓㄔ 2. 許洪坤(民76年) :自己說 聲母:塞音→塞擦音→擦音→翹舌音 韻母:單韻母→雙韻母→隨聲韻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