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k likes | 1.86k Views
常见疾病 的 现场救护. 常见疾病目录. 癌症 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 晕厥 中暑 中毒(食物、 CO 、酒精、生物、 酸碱中毒) 火灾地震逃生 颈椎病. 第一杀手:癌症. 癌症来自哪里?. 国际防癌专家如此说 : 80% 的癌症来自人类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物。 癌症中 35% 与饮食有关; 30% 与吸烟有关; 10% 与感染有关; 饮酒、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欧洲饮酒占男人癌症的 10% ,女人为 3% ). 癌细胞亲睐哪种人群?.
E N D
常见疾病目录 • 癌症 • 冠心病和脑血管意外 • 晕厥 • 中暑 • 中毒(食物、CO、酒精、生物、 酸碱中毒) • 火灾地震逃生 • 颈椎病
癌症来自哪里? 国际防癌专家如此说: • 80%的癌症来自人类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和吃的食物。 • 癌症中35%与饮食有关;30%与吸烟有关;10%与感染有关; • 饮酒、污染等也是重要因素;(欧洲饮酒占男人癌症的10%,女人为3%)
癌细胞亲睐哪种人群? • 癌从口入型:喜吃烤肉、发霉的食物,咸熏制品,油炸食物等高含黄曲霉素(肝癌)、苯并芘、亚硝酸盐(食管癌、鼻咽癌、胃癌、肺癌)食物的人;大鱼大肉、少吃粗粮和纤维素、吃得太多等的人;(火锅、串串香、开水、老油、卤水老料在反复烧煮过程中都会产生亚硝酸盐)
癌细胞亲睐哪种人群? • 抽烟、喝酒型:每抽一支烟少活5分半钟;30%的癌症与吸烟有关;抽烟易致肺癌、膀胱癌、口腔癌、喉癌等。喝酒易致食道癌、胃癌、肝癌等;
癌细胞亲睐哪种人群? • 不开心型:古罗马人说“抑郁容易致癌”;固执、急性子容易患食道癌;自我压抑、生闷气、不善表达者易患乳腺癌和中年胃癌; • 被污染型:污染空气易致肺癌等。污染水源易致消化道癌等;污染装修(甲醛、氡)易致白血病和肺癌。
防癌很简单! • 多吃黄绿色食物;多吃生蒜(尤其防胃癌); • 坚持每天走路一小时(尤其防肠癌,出汗排铅、锶等); • 晒15分钟太阳(吸收紫外线合成维生素D);
防癌很简单! • 睡够7小时,中午一点打个小盹(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 少吃些糖(会供给癌细胞疯长); • 一年或身体不舒服时体检; • 中科院院士提醒:补药、扶正中药都没有抗癌作用;营养品不能防癌;
抗癌英雄左明正 • 家住南岸区回龙湾社区;职业:教师; • 28岁患晚期直肠癌,没有手术指征,医生诊断只能活半年,坚持手术;44岁患原发性升结肠癌,癌细胞肝转移,手术后化疗5年;57岁患原发性皮肤癌,手术;58岁患原发性横结肠癌,手术;61岁再次患皮肤癌,手术; • 37年4种癌症5次手术;
左老师的抗癌方法 • 坚信事物发展变化,矛盾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因而“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坚持治疗)”; • 坚守习惯,不盲目追求营养;常备5、6种豆类交替使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少吃; • 正规治疗(只输化疗药物,不输营养液),不被庸医偏方忽悠;
左老师的抗癌方法 • 淡泊名利,心态平和笑对人生;(活一天算一天,不为任何名利纠结,善待身边每一个人) • 与人为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 加强锻炼,牢记“生命在于运动”;除了早晚交际舞,还晨练时打拳;
EARLY RECOGNITION 尽早察觉 • 心脏病的危险警告 • 胸口痛楚持续15-20分钟以上 • 呼吸困难 • 恶心 • 口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概述 • 冠状动脉引起慢性狭窄或痉挛,形成血栓,产生急性堵塞及心肌缺血坏死的一种疾病。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严重时意识丧失,甚至心脏骤停。表现为心前区疼痛,严重时意识丧失,甚至心脏骤停。 • 流行病学:40岁以上;男多;脑力多;北高南低
主要临床类型 • 隐匿型冠心病: • 心绞痛:稳定型、不稳定型 • 心肌梗死: • 缺血性心肌病: • 猝死:
病因 • 主要原因:高脂血症; • 另外: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如不运动)、遗传基因、肥胖; • 其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大量饮酒等; 现场判断的第一点
心绞痛的诱因 吸 烟 剧烈运动 饱餐 情绪激动 寒冷 现场判断的第二点
心肌梗死的诱因 • 过度疲劳 • 突然用力(便秘) • 饱餐(饮酒)后 • 睡眠差或持续紧张工作等。 现场判断的第二点
心绞痛主要表现 • 胸部(心前区)不适 • 胸痛—钝、挤、剧 • 胸闷—呼吸困难 •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 等可缓解; 现场判断的第三点
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 • 春、冬季多;安静或睡眠时多;半有诱因。心前区突然持续性剧烈疼痛,面色苍白,出冷汗,烦躁不安、气促、恶心呕吐、乏力、甚至心跳骤停。
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心肌梗死 • 部分患者可没有疼痛或疼痛程度很轻,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 • 恶心、呕吐、出汗、四肢发凉 • 面色苍白、口唇青紫、频繁呃逆 • 晕厥、排便感、恐惧和濒死感 • 血压降低、脉搏快、慢或不规则 • 可表现为牙、左肩、背、上腹 疼痛!
预防措施 • 减少胆固醇摄入; • 适量运动; • 防止肥胖; • 戒烟、限酒; •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 • 高血脂者:预防性服用降脂药物;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现场救护 • 静卧 — 就地、减疼、心理抚慰、保暖; • 服药 — 正确 • 硝酸甘油片1-2片(舌下含服,10分钟可重复);消心痛5-10mg舌下含服; • 速效救心丸10-15丸(舌下含服) • 立即拨打120; • 吸氧 — 尽快; • 昏迷—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脏性猝死—心肺复苏术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就医: • 心前区持续疼痛达半小时以上,甚至持续数小时; •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 • 疼痛常放射至背部、左肩、上肢或咽喉部; • 常伴有胸闷、憋气、大汗或濒死感; • 心率过快,过缓 ;
概述 • 脑血管意外,又称中风或脑卒中。 • 分为: • 出血性(少见):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 缺血性(多见):脑血栓、脑栓塞; • 脑血管意外发病急,病情严重,致死率和致残率都高。是目前全世界二号杀手。
病因 • 主要原因: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导致脑出血和脑血栓,多见于老年人;脑血管畸形或脑血管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青壮年; • 另外:低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高龄、肥胖、长期吸烟、酗酒、风湿性心脏病和房颤者、患有静脉血管疾病、半年内做过大手术者及长期精神紧张的人
主要表现 • 起病较急,突然意识障碍是本病特征; • 缺血性:头疼头晕、口眼歪斜、半身无力或 不能活动; • 出血性:恶心呕吐、意识丧失、打鼾或偏瘫、抽搐、瞳孔不等大等 血压升高、脉搏有力、呼吸改变;
突然用力或情绪激动后或暴冷时发病 • 较大的可能是脑出血 • 在安静状态或睡眠中发病 • 较大的可能是脑梗死 • 脑出血多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高达40%-60%,其中40%左右的死亡发生在发病后的48小时内
现场判断 • 注意与癫痫、低血糖、急性内出血、心肌梗死等鉴别;
现场救护 • 早发现、早呼救、早治疗 • 呼救 — 及时; • 静卧 —勿搬动、颠簸;安静;保暖; • 体位—头略高(减少出血)、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保持气道通畅(解除舌后坠,避免呕吐误吸和痰液堵塞); • 勿喂水喂食; • 搬运平稳;
预防 • 老年人: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 青年人:确诊有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提前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人的寿命和健康?? • 主要取决于:遗传 •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 • 体检:每年都应该做常规体检;身体不适更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以早期发现疾病。
注意监测血压 • 我国有近2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有接近250万人因高血压过早死亡!! • 35岁以后:每隔半年最好监测一下血压。 • 在保证睡眠充足的情况下,到药店或社区门诊量一量血压。量血压之前需休息5分钟以上,放松心情,最好量左手,测量时手臂与心脏在同一高度。紧的衣袖应脱掉。 • 如血压高,隔6小时再重复量。都高,需咨询医生进行保健或治疗。
附:高血压标准 • WHO/ISH: • 理想血压:<120/80(伴危险因素时<115/75) • 正常血压: <130/85 • 正常高值:130-139/85-89 • Ⅰ级高血压:140-159/90-99(包括波动型) • Ⅱ级高血压:160-179/100-109 • Ⅲ级高血压:≥180/110 • 终身坚持服药
高血压的波动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 双峰(7-9时晨风;15-17时;)双谷(午睡时、夜晚);餐后降低,运动后升高; • 最好测量清晨醒后卧式血压(臂式血压,四定) • 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脑血管意外、肾病等疾病; • 心率≥80次/分;脉压差≥ 65mmhg; • 家族史等;
特别注意 • 高血压必须坚持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Ⅰ级高血压的主要防治措施。非药物治疗包括:降低体重;控制盐、钠摄入;限酒;补钾(蔬菜水果)补钙;坚持运动;生活规律; • 高血压还必须坚持服药,切忌间断服药(血压升高则服用,不高又停用),以免引起脑溢血等危重并发症。 • 高血压一般终身用药。
常用药物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M),如厄贝沙坦;a-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乐尔;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其他 • 高血压易引起左房增大;早期需查微量白蛋白尿; • 降压治疗原则:早期—血压≥130-139/85-89mmhg,伴有危险因素时,即应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快速—数周降至正常;平稳—降压平稳,控制好晨峰(可临睡前服药);综合、长期—心肾脑等综合干预。联合—五大类四大联合用药。(ARB联合,如沙坦类)
注意监测血糖 中国有9千万糖尿病患者,9千万糖耐量异常人群; • 35岁以后,每隔半年最好监测一下血糖。 • 头天晚饭最好清淡一些,晚上10点后禁食禁水,第二天空腹到药店或社区门诊测空腹血糖。如果≥6mmol/L,需到医院做糖耐量实验,以确诊有无糖尿病。
附:血糖标准 • 1、空腹血糖受损:FPG ≥6.1mmol/L但<7.0mmol/L;重视糖化血红蛋白HbAc1≤6.1%(2-6月检查一次,金指标) • 2、糖耐量异常:2hPG≥7.8mmol/L但<11.1mmol/L • 3、糖尿病: • 症状+随意PG ≥11.1mmol/L; FPG ≥ 7.0mmol/L; OGTT ≥ 11.1mmol/L • 遵医嘱用药
特别注意 • 糖尿病也必须坚持饮食、运动、心理等方面的保健。 • 糖尿病如需要使用胰岛素,不必忌讳,要坚持用药。胰岛素是身体本身就分泌的激素,不过是差之补之而已。 • 糖尿病只要控制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一般会降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不用过于担忧。
健康生活方式 一、合理膳食 • 早餐:一定要吃,且要吃好。最好是牛奶、鸡蛋、燕麦等;皇帝餐 • 午餐:要吃好吃饱,肉食主要在午餐。但午休至少应在饭后半小时,一般午休半小时即可。(头天晚上你最好煲点汤,准备些肉食供第二天午餐吃)大臣餐 • 晚餐:吃少,最好素食。如果饥饿,可进食大量蔬菜、喝菜汤等饱肚子。最忌讳晚餐后再进食夜宵。叫花子餐
健康生活方式 • 一(1袋牛奶,若过敏,可喝酸奶)二(250克主食,即6两米面等)三(3份蛋白,即鱼虾、鸡鸭、牛羊猪肉、大豆;越靠前越优质)四(4句话,即有粗有细、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也就是粗粮细粮兼着吃;太咸容易得高血压,太甜容易发胖,得各种疾病,胃不好可少吃多餐,三四五顿都行,但每顿最好吃七八分饱即可,总量还是6两主食)五(500g蔬菜水果,不挑食,换着吃各种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