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56 Views
太陽系行星. 目錄. 1. 誕生 2. 太陽系 3. 水星 4. 金星 5. 月球 6. 火星. 目錄. 7. 木星 8. 土星 9. 天王星 10. 海王星 11. 冥王星 12. 小行星. 誕生. 微行星一再劇烈撞擊、合併,有些被撞碎了,有些卻撞成一團,就逐漸發展為原始行星。. 1. 太陽系. 太陽系 就是指太陽,和它附近的一些 行星 、 衛星 、 彗星 ,還有許多 小行星 、微粒與氣體等 行星 間物質 。
E N D
目錄 1.誕生 2.太陽系 3.水星 4.金星 5.月球 6.火星
目錄 7.木星 8.土星 9. 天王星 10.海王星 11.冥王星 12.小行星
誕生 微行星一再劇烈撞擊、合併,有些被撞碎了,有些卻撞成一團,就逐漸發展為原始行星。
1.太陽系 太陽系就是指太陽,和它附近的一些行星、衛星、彗星,還有許多小行星、微粒與氣體等行星間物質 。 整個太陽系共有九顆行星,它們差不多在同一平面上,繞著太陽依近於圓形的橢圓軌道運行。
太 陽 ------ 燃 燒 不 盡 的 原 子 爐 當夕陽西沈後不久,我們便逐漸地看見星星在夜空中閃爍。太陽是與這些大多數星星一樣的天體,都是恆星,會持續不斷地發出光和熱。不同的是太陽比這些星星極端明亮,不是點狀,而是有大小,因為太陽距離地球一億五千萬公里,比其他天體較接近我們。 太陽所發出的光和熱,對我們地球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因為有了太陽,地球才有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沒有太陽,地球已然成了天寒地凍的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生命體了。
太陽表面溫度大約6000℃,每秒發出的能量有3.9x1026焦耳(焦耳是一種能量單位),它的中心,溫度更高達2000萬度左右,實在驚人!要產生這麼多的能量,每秒鐘需要六億噸的氫元素,使氫元素融合為氦元素釋放大量的原子能。太陽表面溫度大約6000℃,每秒發出的能量有3.9x1026焦耳(焦耳是一種能量單位),它的中心,溫度更高達2000萬度左右,實在驚人!要產生這麼多的能量,每秒鐘需要六億噸的氫元素,使氫元素融合為氦元素釋放大量的原子能。 太陽每秒消耗如此巨量的氫元素,那麼它的燃料夠用呢?太陽會不會有熄滅的一天呢?根據計算,目前太陽氫的貯藏量,還是足夠維持約50億年之久。即使所有的氫全部都變成氦之後,還會有別種核反應繼續發生,使太陽繼續發熱、發光。
水星 水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最接近太陽的行星。它比月球大不了多少,直徑是月球的1.4倍。表面上到處是高低差到好幾公里的斷崖地形,稱為「皺脊」(wrinkled ridge)。這是水星所特有的地形,可能是水星剛形成冷卻收縮而造成的皺褶。 水星的表面酷似月球,到處是隕石坑,沒有大氣和海洋,一片荒涼。 水星的平均密度為每立方公分5.43公克,在行星中僅次於地球,科學家推斷,這是由於水星擁有巨大的金屬鐵核心。水星由於靠近太陽,赤道地區因受到太陽強烈照射而極熱無比。而兩極地區,太陽光只能以極低角度照射到,所以隕石坑等窪地的底部,可形成「永久陰影區」,永久陰影區的溫度在攝氏-210℃左右。所以,冰河可在這樣的地方保存數十億年之久。
金 星 ---- 太 陽 從 西 邊 出 來 • 金星上,太陽是從西邊升起,朝東方落下。這個現象是因為金星自轉的方向與地球相反,金星是由東向西轉,而地球是由西向東轉。 • 金星的直徑是地球的0.95倍,兩者的密度、大小幾乎相同。數世紀以來,皆被認為是地球的姐妹行星。直到人類更深入的探察、分析後,發現金星的地表環境與地球截然不同。
金星的表面也有大氣,但90%以上是二氧化碳。加上金星沒有海洋(海洋有除去二氧化碳的效果),使得二氧化碳不斷地累積,以致引發強烈的溫室效應。金星的表面溫度可達到攝氏450度,所以金星非常酷熱。而金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與地球差異相當大。金星的外表被厚雲包圍住,厚雲主要是由硫酸所形成。金星上60%以上地區較平坦,也有許多高山、盆地和峽谷,與地球相似。金星的表面也有大氣,但90%以上是二氧化碳。加上金星沒有海洋(海洋有除去二氧化碳的效果),使得二氧化碳不斷地累積,以致引發強烈的溫室效應。金星的表面溫度可達到攝氏450度,所以金星非常酷熱。而金星的大氣壓是地球的90倍,與地球差異相當大。金星的外表被厚雲包圍住,厚雲主要是由硫酸所形成。金星上60%以上地區較平坦,也有許多高山、盆地和峽谷,與地球相似。 • 金星自轉的速度相當慢 ,在赤道,自轉速度只有1.8米/秒,與地球的465米/秒相去甚遠,所以金星的磁場強度只有地球的十萬分之一。
月球 ---- 地 球 的 衛 星 •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它的直徑是地球的0.27倍,質量是地球的0.012倍。它的重力為地球的1/6,所以,在月球上跳遠、跳高,可以比在地球上有更好的成績。 • 由於受到地球潮汐力的作用,月球正以每年大約3公分的速度遠離地球,但不會無限制地遠離而去,最遠大約是目前距離的1.4倍。若要達到這最大距離,還須數十億年的時間呢!
月球表面布滿了無數個坑洞,科學家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岩石作檢驗,推測月球在45億~~38億年前,曾受到許多巨大隕石的撞擊,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無數的隕石坑。 • 月球為什麼老是同一面朝著地球?原因是月球在星球形成時即呈現不倒翁的形狀,且其底部朝著地球,又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所以不論是自轉或是公轉,它永遠以同一面朝著地球。
火 星 ---- 神 祕 的 紅 色 星 球 • 火星是我們地球的近鄰,它有許多地方與地球相似,有兩顆扁圓形衛星,也一直被認為有生物的存在,許多小說、電影也是以火星人為題材。直到近代,經過美國行星探測船海盜1號及2號的探測,已否定了這項多年以來的猜測與夢想,令人失望。 • 為什麼有這麼多科學家迷戀上這顆神祕之星,而認為有生物呢?因為火星酷似地球,一天大約廿四小時,一年也有四季的變化。地表有類似地球河道的痕跡。
還有,過去,從望遠鏡中看到火星的冰帽和表面,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顏色。 • 火星,有大氣,其中95%是二氧化碳,3%氮氣,0.03%水蒸氣,水蒸氣極少,所以非常乾燥。火星的大氣也遠比地球、金星稀薄甚多。它的氣壓只有地球的1%。 • 火星的溫差很大,最高溫度只有-33℃,晚上遽降至零下100℃,使得火星上的水幾乎都凝固成冰。
木 星 ---- 險 些 成 為 另 一 個 太 陽 • 木星是九大行星中最大最重的一顆,所有其他行星的質量加起來還沒有木星重。並且它有16顆衛星,所以被為「迷你太陽系」。17世紀伽利略(Galileo)從望遠鏡看到木星和它的衛星時,還以為是另一個太陽系呢!這個發現,對當時提倡的地動說,有很大的鼓勵。 木星的成份與太陽相似,具有大量的氫和氦。若木星的質量成為目前的80倍,它就能壓縮物質,提高溫度,而引發核融反應,自己產生光和熱,成為恒星了。
木星看起來有許多條紋帶,這是由於木星自轉快速和對流作用,造成深淺相間的條紋帶。明亮的部份是氣體上升凝結成雲霧,能很強的反射太陽光。較深暗的部份是因為大氣內部較晴朗,反光能力不強,看起來就較暗,所以可以探視到較深入的大氣層。木星看起來有許多條紋帶,這是由於木星自轉快速和對流作用,造成深淺相間的條紋帶。明亮的部份是氣體上升凝結成雲霧,能很強的反射太陽光。較深暗的部份是因為大氣內部較晴朗,反光能力不強,看起來就較暗,所以可以探視到較深入的大氣層。
土 星 ---- 擁 有 大 而 顯 眼 的 光 環 •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陽系的四大外行星,這4個巨大氣體行星,都有光環,而以土星的光環最為耀眼。 • 土星光環的寬度有2萬公里,厚約10~100公尺。光環是由無數的微細粒子聚集組成,大多數是冰粒,大小從沙粒大到直徑10公尺。 • 土星另一個與木星相似處是它有「大白斑」,與木星的「大紅斑」相似。它也是由下層的大氣上升,而在上空凝結成雲所造成的現象。木星大紅斑的紅色來自於紅磷,而土星大白斑的成分可能是氨粒子。此外,大紅斑已持續了300年以上,大白斑卻只存在幾星期或幾個月就消失了。
天 王 星 ---- 橫 躺 繞 太 陽 公 轉 • 天王星的自轉方式十分奇妙,它的自轉和公轉軸幾乎垂直,夾角為98。,可說是橫躺著繞太陽公轉,非常特殊。有些科學家認為,可能天王星曾被像地球這麼大的天體劇烈地撞擊所造成的。不僅如此,連天王星的衛星軌道也跟著傾斜,這意味著衛星的起源和天王星所受劇烈撞擊有關。
海王星 • 海王星是小型望遠鏡所能觀測到最遠的星。直到19世紀才為人所發現。它的發現是因為法國科學家利弗瑞爾(LeVerrier)在計算天王星軌道時,發現與實際的並不符合,而懷疑天王星外有一顆行星,並通知柏林天文臺去尋找。果然找到了這顆行星,並與利弗瑞爾所預測的位置相差不到一度。它的發現也再次印證了萬有引力定律。
冥 王 星 ---- 太 陽 星 的 邊 界 • 冥王星是太陽系最遙遠、最小的行星。它的公轉軌道是細長的橢圓形,有一部份在海王星軌道內側,比海王星更接近太陽。 • 海王星的衛星凱倫(Charon),它的軌道也是細長的橢圓形。它的直徑,幾乎是冥王星的一半,這個比例對衛星來說是相當巨大的很不尋常。所以有人稱「雙星系統」。凱倫衛星與冥王星相當貼近,只有1萬9500公里,比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小了很多。
小 行 星 ---- 微 小 而 龐 大 的 一 群 • 太陽系中的九大行星,是我們注目的焦點,其實還有一群微小而數目眾多的星体常被人所忽略,就是小行星。 • 小行星的數目很多,已達五、六千顆,有可能再發現新的小行星。大部份小行星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它們也是繞著太陽公轉。也有少部份小行星位於地球軌道內,與地球非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