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心理諮詢概論

心理諮詢概論. 吳珍梅. 第一章 諮詢:心理衛生工作的另一章. 第一節 諮詢的內涵 第二節 諮詢的歷程 第三節 諮詢的評估 第四節 諮詢的基本原理. 助人專業工作者或者受制於資訊不足 ,或者是因為專業技術缺乏,或者是因為信心不足,甚至因為受到主觀判斷影響,使之在助人工作上陷入困境。而諮詢的目的就是在提供充足的資訊,讓求詢者的專業能力更能發揮,並增強其自信,且能幫助求詢者用較客觀的角度去評估問題,以尋覓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一節 諮詢的內涵. 一、諮詢的定義 Caplan, 1970, p.19

wendi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理諮詢概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理諮詢概論 吳珍梅

  2. 第一章 諮詢:心理衛生工作的另一章 • 第一節 諮詢的內涵 • 第二節 諮詢的歷程 • 第三節 諮詢的評估 • 第四節 諮詢的基本原理

  3. 助人專業工作者或者受制於資訊不足,或者是因為專業技術缺乏,或者是因為信心不足,甚至因為受到主觀判斷影響,使之在助人工作上陷入困境。而諮詢的目的就是在提供充足的資訊,讓求詢者的專業能力更能發揮,並增強其自信,且能幫助求詢者用較客觀的角度去評估問題,以尋覓有效的解決方案。助人專業工作者或者受制於資訊不足,或者是因為專業技術缺乏,或者是因為信心不足,甚至因為受到主觀判斷影響,使之在助人工作上陷入困境。而諮詢的目的就是在提供充足的資訊,讓求詢者的專業能力更能發揮,並增強其自信,且能幫助求詢者用較客觀的角度去評估問題,以尋覓有效的解決方案。

  4. 第一節 諮詢的內涵 一、諮詢的定義 • Caplan, 1970, p.19 諮詢是兩個專業人員之間互動的歷程,其中一位是有特殊專長的諮詢師。求詢者為了解決其自身在專業工作上的困境,且深信諮詢師的專長可以幫助他或她紓困,因而主動採取求助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諮詢師將致力於協助求詢者研擬並規劃各項處理策略,進而執行有效的步驟與措施,以解決其所面臨的困境。

  5. Caplan將心理衛生諮詢(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界定為一種於社區實施的諮詢服務方案,其主要目的在促進社區民眾的心理衛生,並對心裡疾病所採取的預防、處遇與復健的工作(Caplan & Caplan, 1993)。例如,由社區諮詢師進入學校系統,對家長或老師或校方的行政人員提供諮詢服務,協助求詢者在其所屬的角色上,更能發揮效能,使學生能夠得到有助於問題解決的適切幫助。

  6. 對一位諮詢師而言,從參與諮詢之始,就要能從求詢者所處的狀態與其生存的環境去研判相關問題,因此諮詢師本身必須是一位對人與事能採取系統觀的思考習慣的人之外,更要具有寬廣的視野,並且能充分地尊重求詢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如此方能真正發揮諮詢的效能;反之則將只是製造彼此的挫折感與相互的不信任或衝突而已。對一位諮詢師而言,從參與諮詢之始,就要能從求詢者所處的狀態與其生存的環境去研判相關問題,因此諮詢師本身必須是一位對人與事能採取系統觀的思考習慣的人之外,更要具有寬廣的視野,並且能充分地尊重求詢者的社會文化背景,如此方能真正發揮諮詢的效能;反之則將只是製造彼此的挫折感與相互的不信任或衝突而已。

  7. 美國諮商學會在1995年研擬專業倫理守則時,將諮詢視為是一個專業助人者與另一位求助的個人、團體或社會組織之間的自主關係。以此定義而言,諮詢師(consultant)是指提供協助的人,他將與前來求助的求詢者(consultee)共同確認問題,解決求詢者在工作上或伴隨求詢者工作環境的系統而引發的相關困擾。美國諮商學會在1995年研擬專業倫理守則時,將諮詢視為是一個專業助人者與另一位求助的個人、團體或社會組織之間的自主關係。以此定義而言,諮詢師(consultant)是指提供協助的人,他將與前來求助的求詢者(consultee)共同確認問題,解決求詢者在工作上或伴隨求詢者工作環境的系統而引發的相關困擾。

  8. 二、諮詢的特色 (一) 由求詢者尋求協助 • 當求詢者在處理個案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無法突破困境,且為了能夠維護案主的權益,因而希望以諮詢歷程幫助自己更有能力處理個案。因此,在諮詢的歷程中,求詢者的態度是積極而主動的。

  9. (二) 求詢者擁有完全的自主性 • 在諮詢的互動關係中,求詢者將可以決定採取哪些措施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換句話說,在諮詢的互動歷程中,求詢者擁有絕對的自主性。

  10. (三) 諮詢關係是保密的 • 在諮詢過程中,求詢者所言及的內容或者與案主有關,或者涉及求詢者本身的個人問題,而諮詢師為了能幫助求詢者研擬適當的策略,勢必要能夠了解整個案例的核心部分。所以,諮詢關係應猶如諮商關係一般,應採取保密的措施,以維護案主與求詢者的隱私與利益。

  11. (四) 諮詢關係猶如同儕般的合作關係 • 基本上,諮詢是指兩個專業人員之間的人際互動歷程,兩者是透過討論與分享的方式,共同針對求詢者的需要研擬計畫,以利於求詢者採取有效的措施與方案,使案主能獲得最大的幫助。

  12. (五) 諮詢關係能讓求詢者獲取資源 • 諮詢師要能提供適當的資訊,以幫助求詢者用建設性的觀點看待案主的行為以及個案的發展,而求詢者則可因此學到新的知識與技術,以提升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13. (六) 諮詢關係只處理問題本身 • 諮詢關係將鎖定在處理問題的焦點,而不過度涉入求詢者或案主個人的自我覺察及其個人發展狀態。換句話說,諮詢歷程的主軸界定在個案問題的事件本身,而非個人的心理狀態。

  14. (七) 以預防為主要的考量 • 當求詢者前來尋求協助時,對求詢者而言,就是在避免危機發生的可能後果,以防範案主因為不當的處遇措施而受到傷害。所以,諮詢將有效地降低求詢者在處理過程中的風險程度,也可在短期內掌握到案主的問題,以避免案主受到較多的痛苦。

  15. 三、諮詢的類型 (一) 依求詢者的對象 • 個別諮詢(individual consultation)是指一位諮詢師與一位求詢者以一對一的關係共同針對案主的問題研擬計畫,以使求詢者能夠找出最有效能的實施步驟。

  16. 團體諮詢(group consultation)則是指一對多的諮詢關係,參與諮詢的人可能是針對某一個議題,由與此問題有關或關心此議題的人士與一位諮詢師共同投入諮詢的歷程。 • 組織或社區諮詢(organization or community consultation)則是由一名諮詢師和某一社區或組織的成員共同探討社區或組織內所產生的問題,或者是有關社區發展與組織發展的議題。

  17. (二) 依諮詢的功能 • 危機諮詢是指諮詢師與一名身處極為窘困處境的求詢者共同合作的諮詢歷程,也就是說求詢者的案主面臨危機,因此,求詢者前來尋求諮詢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案主解除已發生的危機。

  18. 補救諮詢(remedial consultation)則是指案主的處境雖然尚未危及其生命安全,然而案主所表現的行為令求詢者覺得不易掌握,所以前來尋求諮詢以找出一些策略來因應案主的行為,並防範可能發生的危機。

  19. 發展諮詢(developmental consultation)可以說是一種預防性的措施,其目的在創造一個有助於成長的學習環境,因此,所有的措施均偏向營造學習氣候或促進學生的歷程,因此是以所有的相關人員為對象,並非只是以特定人物為主要對象。 在諮詢過程中,必須完成兩個主要目標。首先,諮詢師要能與求詢者共同探索解決問題的知識與技術;其次,求詢者要能運用所學,以使案主的困境得以解決。

  20. (一) 契約前期 (二) 討論契約並確定工作關係 (三) 訂契約 (四) 確認問題 (五) 進行問題分析 (六) 回饋與策劃 (七) 執行方案 (八) 方案評估 (九) 做結論並結束合作關係等 第二節 諮詢的歷程 一、Splete的九階段說(1982)

  21. 二、Brown等人的八階段說(2001) (一) 諮詢師要能突破組織單位的界限,融入其系統中 (二) 建立諮詢關係 (三) 分別對案主特性、求詢者特性與環境條件進行評量 (四) 界定問題與設定目標 (五) 選擇策略 (六) 運用策略 (七) 進行效果評估 (八) 結案

  22. 三、系統說 抱持系統觀點的學者,會強調個人的行為往往是與其所處的環境與文化有關,所以在解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時,要能從系統的觀點來看,以利於處理問題(邱強,2001)。

  23. 四、Dustin與Ehly的五階段說(1984) (一) 逐步實施 (二) 確認問題 (三) 執行方案 (四) 進行追蹤與評估的工作 (五) 結束諮詢關係

  24. 五、四階段的綜合說 (1) 介入期 (2) 診斷期 (3) 運用策略期 (4) 評估期

  25. 在整個諮詢歷程中: • 諮詢師必須有能力判斷案主是誰? • 能了解哪種方式最能達到解決問題的目標。 • 進行諮詢的時間地點、由誰發起? • 採用個別或團體型式? • 是否能維護參加人員的隱私權等?

  26. 必須顧及諮詢師所做的解釋是否過於複雜,以致使求詢者容易陷入情緒低落。必須顧及諮詢師所做的解釋是否過於複雜,以致使求詢者容易陷入情緒低落。 • 諮詢師也可能須對求詢者所採取的措施進行追蹤,以便依實際需要而修改策略,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判斷。

  27. 第三節 諮詢的評估 一、評估的方式 • 評估(evaluation)是指對諮詢過程中所做的判斷與決定對求詢者提出的問題所造成的影響 • 結構式評估(formative evaluation)強調的是評估的目的、是對某項工作或策略運用上的效果評估 • 整體式評估(evaluation)強調評估內容本身,如對某個活動所採取的方案是否仍要持續等進行評估

  28. 二、評估的基本原則 • 首先,應對活動的目標要有明確的認識,以提供評估的方向; • 其次,要能運用適當的評量工具,以使評量結果能符合評量的目的; • 第三,要適當地使用評量工具,並避免做錯誤或不當的解釋; • 第四,方案評估應將所有相關人員或資訊一併納入,以具體呈現全貌;

  29. 第五,可透過回饋與追蹤的歷程來提高評估的價值;第五,可透過回饋與追蹤的歷程來提高評估的價值; • 第六,評估應是經過規劃與持續進行的有效歷程,此舉可協助方案執行者能夠及時確認錯誤,並立即進行修正; • 第七,評估應強調能提供具有正面價值的參考資料,使方案可經由調整而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30. 三、評估的歷程 (一)決定評估的項目與標準 (二)決定評估的方法 (三)彙整資料並撰寫報告

  31. 第四節 諮詢的基本原則 一、諮詢必須在對案主周遭環境有所瞭解的條件下進行。    在諮詢的初期,諮詢師在聆聽求詢者的困惑當時,要能關懷求詢者的情緒與期待,並且能夠幫助求詢者瞭解自己所採取的策略或方案對案主有何幫助,進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信心

  32. 二、要依諮詢契約而為 Dougherty(1995a)認為訂定一份好的契約將可減少因角色衝突、雙重關係與抗拒反應所帶來的問題。他建議契約的內容應涵蓋諸如說明諮詢目的、時間表、諮詢師的責任、求詢者的責任、諮詢師的界限,和合作過程中的安排事宜等基本項目。

  33. 三、諮詢是合作的關係,沒有地位高低之分    由於諮詢是由諮商師與求詢者兩位助人專業工作者所形成的關係,且求詢者本身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只是因為受限於知識或技術,或者因其個人主觀因素而阻礙了其處理問題的能力,所以求詢者在工作上具有獨立自主的條件,而諮詢師則從旁提供專業的協助

  34. 四、以求詢者為中心    諮詢是因為求詢者的需要而建立的專業關係,其目的在於協助求詢者找出解決困境的最佳決策,因此,諮詢過程將以求詢者為主要考量的核心 五、避免任何型態的心理治療    在諮詢歷程中,諮詢師只要針對問題所在,並考量求詢者的工作以提供專業的建議與協助,毋須與求詢者建立涉及心理治療等直接助人的長期互動關係

  35. 六、要有順序    首要步驟在於諮詢師能與求詢者建立信任關係;之後,在充分瞭解資訊的情況下,諮詢師能對問題進行評估與診斷,並幫助求詢者逐漸釐清各項工作的實施計畫與步驟,使求詢者能循序漸進地解決困境;同時針對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提供處理的策略與有效措施的建議;最後,追蹤結果以確定成效

  36. 七、採用適於大眾角度的參考架構    在諮詢的理念中,組織中的人際關係與社會環境的條件將影響到諮詢的歷程、策略、與技術的運用。因此,諮詢師將採取能為社會大眾所接受的參考架構來研擬方案與計畫

  37. 八、諮詢師必須接受適當的訓練    諮詢師必須接受適當的訓練,以具備發揮諮詢功能的技術與能力,進而協助求詢者在助人工作上更有效能。而一位諮詢師若要將其諮詢服務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應在平時就學習擴展其個人的視野,能以全面性而非局部化的眼光來看待所發生的現象

  38. 播放完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