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中國大陸社會轉型與治理

中國大陸社會轉型與治理.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王信賢. 報告大綱. 導言 核心問題 Ⅰ :人口問題 核心問題 Ⅱ :貧富差距與社會結構分化 快速發展的迷思 當前中國大陸社會問題 社會力解析 社會組織 社會抗爭 資訊科技 中共對策與評析. 導言. 中國崛起 vs 中國崩潰 中國崛起:經濟、軍事、文化(孔子學院) G2 質疑 數字之謎 經濟成長動能能否持續 內部問題叢生 脆弱的強權. 核心問題 Ⅰ :人口問題. 從廣東人口破億談起

waylon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大陸社會轉型與治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大陸社會轉型與治理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王信賢

  2. 報告大綱 • 導言 • 核心問題Ⅰ:人口問題 • 核心問題Ⅱ:貧富差距與社會結構分化 • 快速發展的迷思 • 當前中國大陸社會問題 • 社會力解析 • 社會組織 • 社會抗爭 • 資訊科技 • 中共對策與評析

  3. 導言 • 中國崛起vs中國崩潰 • 中國崛起:經濟、軍事、文化(孔子學院) G2 • 質疑 • 數字之謎 • 經濟成長動能能否持續 • 內部問題叢生 脆弱的強權

  4. 核心問題Ⅰ:人口問題 • 從廣東人口破億談起 • 根據「六普」,廣東省人口突破一億,若將此放在世界排名中,也可排在第十二名,更是超越歐洲的德國(8000多萬)、英國與法國(皆為6000多萬)等大國。 • 人口數龐大:2012年中國總人口數為13.45億人,但人口生育率從1970年的5.81%下降到1.21%,進入低生育水準國家之列。

  5. 特徵 • 人口結構失衡: • 「未富先老」的高齡化與少子化結構 • 四二一結構 • 性別比例失衡 • 過多流動人口:農民工超過一億五千萬 • 人口紅利終結 • 單獨二胎!?

  6. 核心Ⅱ:貧富差距與社會結構分化 • 貧富差距有多嚴重? • 「基尼係數」:至1994年基尼係數已超過0.4的警戒線達到0.434,到2010年此一數值已逼近0.5大關,為0.496。 • 「五等分歐希瑪指數」:最高收入戶與最低收入戶的比值已由1990年的4.2倍上升為2012年的9.6倍。 • 城鄉差距:2012年為3.12:1,若將兩者調整到可比狀態(將城市居民的各種福利性補貼納入計算),兩者的差距將擴增為6:1。

  7. 璦琿(黑河)-騰衝線

  8. 階層分化、菁英結盟與社會控制

  9. 快速發展的迷思 • 「中國,請停下你飛奔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靈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讓列車脫軌,不要讓橋梁坍塌,不要讓道路成陷阱,不要讓房屋成危樓。慢點走,讓每一個生命都有自由和尊嚴,每一個人都不被『時代』拋下,每一個人都順利平安地抵達終點。」(大陸網友為高鐵溫州墜落事故致哀詞) • 就像擔心動車和地鐵的信號系統失靈一樣,我們非常擔心中國前行道路上的信號系統也會變得扭曲失效。我們還擔心,在經濟發展方面,社會、生態以及經濟本身的諸多險象,仍舊會被一些人理解成是全速前進的信號。(南風窗,「速度崇拜的焦慮」

  10. 問題鏈(Problem chain)

  11. 當前中國社會問題 • 三農問題:除了改革開放初期短暫的好轉外,之後中國農民的收入幾乎與驚人的經濟成長率脫鉤。 • 農民負擔過重:2004年宣布廢農業稅 • 農民收入成長緩慢與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 農民運動加劇:從稅費轉至土地、環境污染問題

  12. 農民工: • 1993年進城就業的農民工為6200萬人,之後平均每年以600至800萬的速度增加,目前大約為1億5000萬人。 • 不完整的公民身份(citizenship) • 就業、社會保險、醫療、子女教育機會惡性循環 • 農民工第二代、新生代農民工 • 涉及戶籍制度

  13. 「三難」問題: • 毛澤東:中國人民頭上壓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 • 當前看病、讀書與就業等「三難」已成為壓在中國民眾頭上的「新三座大山」。

  14. 看病難: • 中國醫療改革是否該市場化? • 數字 • 中國人口占世界22%,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 • 衛生醫療環境排序,中國居第131位,但民眾個人衛生支出所占比重竟高居第15位; • 衛生費分配,農村僅占22.5%,城鎮占77.5% ; • 每年48.9%的人應就診而未就診、29.6%的人應住院而未住院 。 • 溫家寶:「我以為最艱難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公立醫院的改革。」

  15. 讀書難 • 《一個都不能少》 • 一般大學平均年學費為10000元人民幣,加上其他開支,人均年成本超過2萬元人民幣,但農民平均年淨收入為6977人民幣,城鎮居民則為21810元(2011年)。 • 就業難 • 目前最嚴重為大學畢業生。 • 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率在已從1997年的97.1%,逐年遞減,下降至這一兩年的70%左右(擴招)。 • 蟻族、蝸居

  16. 公共衛生與產品安全 • 黑心商品:牙膏、寵物食品、輪胎、藥品、 大頭娃娃 、假酒、注水肉、毒奶粉、三聚氰氨……. • 傳染病:SARS、禽流感、AIDS(從河南地區賣血感染愛滋談起) • 新中國威脅論

  17. 環保問題 • 每年因空氣汙染和水汙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相當於1,000億美元,大約是GDP的5.8%; • World Bank《中國污染的代價》; • 中國的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經城市的河流90%處於嚴重污染狀態; • 有四億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鮮空氣 • 城市垃圾處理率不足20%,農村有1.5億噸垃圾露天存放; • 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 • 水資源問題

  18. 少數民族問題 • 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 • 藏區與大藏區 • 維吾爾議題 • 七五事件的後遺症 • 各地騷亂不斷 • 1028事件

  19. 社會力量崛起與國家回應 • 社會組織的發展 • 民政部:50萬個,多是GONGO • 實際:至少10倍,多為環保、愛滋、扶貧、婦女、扶助農民工與慈善組織。 • 近期國家政策 • 放寬「雙重管理體制」 • 「政府購買服務」 • 「樞紐型組織」的建構

  20. 家庭教會 • 數目 • 天主教1000萬 • 新教:5000-7000萬。 • 開始關注並介入其他議題 • 中共對策: • 極力支持「兩會」(三自愛國教會、基督教協會) • 推廣儒釋道:恢復中華文化 • 四不:不戰、不和、不承認、不取締

  21. 瓮安事件

  22. 社會抗爭的現狀 • 社會的「維權」與政府的「維穩」是當前觀察中國政經社會發展的重要主軸 • 社會抗爭的頻率與規模均不斷擴增 • 從1993年的8,700件 • 增加到1999年的32,000件 • 2003年則為58,000件 • 2005年為96,000件 • 類型:抗議徵地不公、幹部貪腐、勞資糾紛、環境保護、消費者、社區維權、退伍軍人抗爭、種族議題、民族主義或是突發事件等。

  23. 案例: • 重慶萬州的「挑夫事件」 • 四川「漢源事件」 • 廣東「汕尾事件」 • 四川大學學生抗爭 • 河南鄭州升達事件 • 廈門PX • 上海磁懸浮 • 貴州瓮安事件 • 出租車司機抗爭 • 西藏三一四事件 • 新疆七五事件 • 烏坎事件 • 十邡事件 • 啟東事件

  24. 網際、手機的社會效應

  25. 幾個特徵 • 微博影響力呈爆發式增長 • 網路意見領袖的出現 • 手機上網用戶大增 • 官民鬥,中共技術與時俱進: • 防火長城、網警、五毛黨 • 部落格、BBS管控:目前網絡控制部門過濾的「關鍵詞」已超過1500個。 • 商業巨人與道德侏儒:YAHOO與師濤事件 • 劉曉波事件 • 北京市市民出行動態信息平台

  26. Go to the page

  27. 18大以來: • 微博反腐:反腐要速度,更要力度 • 819講話 • 習:宣傳思想部門必須守土有責、在事關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 劉:「有一小撮反動知識分子,利用網際網路,對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國家政權造謠、攻擊、汙衊,一定要嚴肅打擊。」 • 各地宣傳部長:「敢於亮劍」。 • 18屆三中: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加快完善互聯網管理領導體制,確保國家網路和資訊安全。

  28. 中共對策與評析 • 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 • 17大政治報告: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 18大:在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中加強社會建設

  29. 維權 vs 維穩

  30. 關於「社會管理」 • 胡:加強與創新社會管理 • 習: • 推進社會事業改革創新 •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 三個觀察點 • 先黨政後民間 • 習:「打鐵還需自身硬」 • 王岐山:黨風決定民風,民風影響黨風

  31. 社會事業 •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 • 健全促進就業創業體制機制 •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 •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 社會治理 • 政法系統角色重新調整? • 改進社會治理方式:源頭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 • 激發社會組織活力 • 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 •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32. 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 • 黨或政府? • 對內或對外?大國安或小國安? • 組織、人事? • 與其他領導小組的關係? • 執行面向: • 中央-地方關係 • 上收事權 • 部門利益衝突 • 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