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孟子的藝術特色:

孟子的藝術特色:. 一 ) 善用寓言 二 ) 氣勢磅礡 三 ) 善用比喻. 一 ) 善用寓言. 揠苗助長 《 孟子.公孫丑 》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 『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從前宋國有個農夫,因為憂愁他的稻苗生長的太慢,就把全部的稻苗拔高一些,然後很疲累的回到家裡。告訴家人說:「今天真是疲累,因為我幫所有的稻苗都長高了。」他的兒子之道後急忙跑去稻田察看,結果發現稻苗全部都枯死了。 這寓言故事說明 急於事功,而用法不當,反而壞事。

wayd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孟子的藝術特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孟子的藝術特色: 一)善用寓言 二)氣勢磅礡 三)善用比喻

  2. 一) 善用寓言 揠苗助長 《孟子.公孫丑》:「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 從前宋國有個農夫,因為憂愁他的稻苗生長的太慢,就把全部的稻苗拔高一些,然後很疲累的回到家裡。告訴家人說:「今天真是疲累,因為我幫所有的稻苗都長高了。」他的兒子之道後急忙跑去稻田察看,結果發現稻苗全部都枯死了。 這寓言故事說明 急於事功,而用法不當,反而壞事。 作者寥寥數筆就把一個因揠苗助長而累得疲憊不堪的憨態可掬的宋人形象活靈活現地勾畫出來。

  3. 二) 氣勢磅礡 孟子的文章顯得氣魄宏大,洋溢著樂觀奮進的精神,极富鼓動性和感染力。 公孫丑上 夏 后 、 殷 、 周 之 盛 , 地 未 有 過 千 里 者 也 , 而 齊 有 其 地 矣 ; 雞 鳴 狗 吠 相 聞 , 而 達 乎 四 境 , 而 齊 有 其 民 矣 。 地 不 改 辟 矣 , 民 不 改 聚 矣 , 行 仁 政 而 王 , 莫 之 能 禦 也 。 且 王 者 之 不 作 , 未 有 疏 於 此 時 者 也 ; 民 之 憔 悴 於 虐 政 , 未 有 甚 於 此 時 者 也 。 飢 者 易 為 食 , 渴 者 易 為 飲 。 孔 子 曰 : 『 德 之 流 行 , 速 於 置 郵 而 傳 命 。 』 當 今 之 時 , 萬 乘 之 國 行 仁 政 , 民 之 悅 之 , 猶 解 倒 懸 也 。 故 事 半 古 之 人 , 功 必 倍 之 , 惟 此 時 為 然 。 」 充溢仁政必胜的信念,體現一個政治家關心人民疾苦,以天下為己在的胸襟。這段對話,使人感到一種“寬厚宏搏,充乎天地之間”的氣勢。

  4. 三) 善用比喻 孟子善於連用巧妙的比喻深入淺出地闡明事理,使抽象道理具體化,例如 《離婁(流)下》﹒第三十三章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 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 吾將□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卒之東郭□間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 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 詩中以齊人(丈夫)比喻現實上那些追求富貴利達者 漢趙岐《孟子題辭》評《孟子》「長於比喻,辭不逼切,而意以獨至」。

  5. 韓非子的藝術特色

  6. 簡介 -- 韓非 韓非(公元前二八零 – 前二三三年) 是戰國末期韓國的公子 韓非集先秦法家之大成,不僅是戰國時期法家的集大 成者,也是戰國末期集諸子學說之大成思想家。他師承荀子 、推崇老子,還繼承前期法家的法、術、勢,並將三者冶為 一爐,完成一套自己完整的思想體系。 韓非的著作有《韓非子》一書。此書共五十五篇,但 並非全出於韓非手筆,其中雜有法家後學和戰國縱橫家的 作品。 《韓非子》為人所熟悉,其中作品包括《顯學》、《五蠹(到)》 、《孤憤》、《說難》、《難言》、《說林》等等。

  7. 韓非子的藝術特色: 喜 用 譬 喻 論 理 透 闢 文 章 條 理 分 明 善 用 寓 言 善 於 排 偶 (句 子 並 儷) 多 怨 憤 之 辭

  8. 1. 喜 用 譬 喻 韓非子善用譬喻,如《顯學》中以不能生粟米的「盤石」與不可拒敵的「象人」比喻對國家無益的商官、儒俠。 又如《定法》一文,巧妙地用了「人不食十日則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的比喻,指出衣、食皆養生之具,說明法、術皆「帝王之具」,也是「不可一無」,二不可或缺。

  9. 2. 論 理 透 闢 韓非散文的特點是鋒芒銳利,議論透闢,推證事理,切中要害。 茲以《難言》的第一段說明: 「臣非非難言也,所以難言者; 言順比滑澤,洋洋纚纚然,則見以華而不實……」 韓非論證了遊說人君的各種困難,類別之多達十二種。如果將它們仔細分析,會發現他是從遊說者的內容、詞藻、態度及方式等四個角度以討論題目。 又如《說難》一文,除了扣緊一個「難」字,還列舉十五種情況,以周密的筆調,切中要害,封建君主專制殘暴,因此游說人主難手其難。

  10. 3. 文 章 條 理 分 明 茲以《難言》一文為例,可從全篇文章的結構,看到作者無懈可擊的周密性。 第一段論難言的各種情形 第二段論「君不明」為難言的原因 第三段論賢臣、君明亦難言 最後一段論當此「悖亂」之世,進言更難矣 一段緊扣一段,一節緊迫一節,最後推出「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願大王熟察之也。」一句作結,首尾呼應,組織有條理。

  11. 4. 善 用 寓 言 從素材上看,《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大致有: (一)主角都是經過擬人化處理的 動物角色的動物寓言 (二)主角是人,但不是特定的歷史 人物,而是些隨意 杜撰的“楚人” 、“齊人”之類的社會寓言

  12. 一)主角都是經過擬人化處理的動物角色的動物寓言:一)主角都是經過擬人化處理的動物角色的動物寓言: 動物寓言的文學意味比較濃厚,它以充分的童話色彩將動物世界擬人化,然後托以大義。 例如,著名的《蟲有螝者》(《說林.下》),把蟲擬人化,富以生命。 《蟲有螝者》衹有十六個字,卻說明了人与人之間的爭權奪利、自相殘殺而給自己的群体帶來的危害性:“蟲有螝者,一身螝兩,爭食相齙,隨相殺也。” 其他寓言如「守株待兔」等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以寓言說理,可將複雜的道理簡易化 (使理論更深刻及形象化)。同時,以寓言說理亦可增加趣味性。

  13. (二)主角是人,但不是特定的歷史人物,而是些隨意杜撰的“楚人” 、“齊人”之類 的社會寓言: 社會寓言的文學價值較動物寓言另有一番意韻。由於韓非終生關注社會問題,自然也都寫得比較充實,論証也更加直接。 例如眾所周知的《鄭人買履》(《儲說左上》), 《鄭人買履》,主角是人,但不是特定的歷史人物,而是些隨意杜撰的“鄭人”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辛辣嘲諷了教條主義者的可笑:他在買鞋時竟然忘了腳就長在自己身上,還要回家去找鞋碼的尺寸! 其他寓言如「一鳴驚人」、「自相矛盾」及「賣櫝(獨)還珠」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使用寓言既可以深化作品的思想,又能夠增添讀者的興趣,使文章富於活力。這正是在政論中穿插寓言的妙處。

  14. 5. 善 於 排 偶 (句 子 並 儷) 例一,《孤憤》:「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無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勞而爵祿,臣利在無功而富貴;主利在豪傑使能,臣利在朋黨用私。」 例二,《五蠹(到)》:「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藉排偶句增加文章氣勢 讀起來音調鏗鏘、富節奏感

  15. 6. 多 怨 憤 之 辭 「情感激越,文勢鋒利」是韓非散文的另一特色。 《難言》是最能表達韓非小年時怨憤、煩惱及熾烈的情懷的一篇上乘作品。 韓非說:「遊說人君本來就是一件不幸的事,輕的受毀謗,重的「患禍、災害、死亡及身!你看,伍子胥、仲尼、管夷吾這三位賢大夫,他們結局是多麼淒涼呀!」可見知識分子受害只因人君「不明」。 於最後一段,韓非一口氣列舉了二十一名歷史人物,他們都是「仁賢、忠良、有道術」的知識分子,可是他們全都「遇悖(孛)亂、闇或之主而死」 全文曲折鋒利,情感悲憤而激越。

  16. 戰 國 策 的 藝 術 成 就 1. 善於描寫人物 2. 長於說事,喜誇張渲染,說服力強 3.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4.善用比喻 5.諷刺幽默 6.善用寓言故事 7.善用排偶句 8.善於抒發感情

  17. 衛鞅亡魏入秦 衛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為相,封之于商,號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然刻深寡恩,特以強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深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愿大王圖之。」商君歸還,惠王車裂之,而秦人不憐。 分析: 戰國策以寫人記事為主,以史事為緯,有意識地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而且,全書對戰國時期社會 各階層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鮮明生動的描寫,尤其是一系列“士”的形象,更是 寫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在此文章中,作者說出商鞅入秦封相、變法刑太子、孝公傳位惠王而不被接受和被惠王車裂而「而秦人不憐」五事,來概括他的變法生涯和悲劇下場,展示他那有治之謀、卻無立身之述的性格特徵。 (一) 善於描寫人物 《戰國策‧秦策一》

  18. (二) 長於說事,喜誇張渲染,說服力強 • 范睢入秦 • 范睢首先分析秦國的形勢、地理環境、兵力︰ • 「大王之國,北有甘泉、穀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戰車千乘,奮擊百萬。 」 • 運用誇張來說出秦國之強大︰ • 「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馳韓盧而逐蹇兔也,霸王之業可致。」 • 然後指出秦昭王對策之弊處︰ • 「少出師則不足以傷齊;多之則害于秦。」 • 「欲少出師而悉韓、魏之兵則不義矣。」 《戰國策‧秦策三》

  19. 再舉出齊國攻打楚國,齊國雖戰勝,闢地千里,但不能佔有 任何土地的例子來增強說服力︰ • 「昔者,齊人伐楚,戰勝,破軍殺將,再辟地千里,膚寸之地無得者,豈齊之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 最後,范睢提出「遠交近攻」的策略︰ • 「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他便分析各國的形勢,說出韓、魏國處於中原,是天下樞紐,所以結交天下樞紐便可以威脅楚、趙國︰ • 「今韓、魏,中國之處,而天下之樞也。王若欲霸,必親中國而以為天下樞,以威楚、趙。」

  20. (三)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 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 •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 分析︰ • 易水送別,太子丹及賓客白衣素冠送荊軻,荊軻在激亢中高歌。秦廷獻圖行刺等情節,出人意表,慷慨悲壯,於緊張激烈的矛盾衝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動展現︰ 《戰國策‧燕策三》

  21. 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 軻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拔秦王之袖,右持匕首??抗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摻其室。時怨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曩體軻。秦王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曰:「無且愛我,乃以藥曩提軻也。」 分析︰ 荊軻刺秦王的場面,描寫人物動作神情,極爲細致傳神,荊軻的豪邁暇豫,秦王的驚慌失措,殿上殿下的混亂驚擾,這些頃刻間 發生的驚險緊急場面,作者一一道來,清晰詳盡,有條不紊,如同電影鏡頭,充滿戲劇效果和抒情氣氛,可看出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三) 故事情節,曲折生動

  22. (四) 諷刺幽默 齊王見田駢 齊王見田駢,曰:「聞先生好議,設為不宦,而愿為役。」田駢曰:「子何聞之?」對曰:「臣聞之鄰人之女。」田品曰:「何謂也?」對曰:「臣鄰人之女,設為不嫁,行年三十而有七子,不嫁則不嫁,然嫁過畢矣。今先生設為不宦,訿養千鍾,徒百人,不宦則然矣,而富過畢也。」田子辭。 分析︰ 田駢是齊宣王的人,是齊國有名的「稷下先生」。他嘩眾取寵,自名清高,宣稱自己終身不願做官,終於博得了當權者的厚遇。齊人藉用鄰女嘴說不嫁人卻年三十即生了七個孩子,揭露田駢欺世盜名的行徑。文章語言幽默生動,諷刺辛辣。 《戰國策‧齊策四》

  23. (五) 善用寓言故事 荊宣王問群臣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分析︰ 楚宣王任用昭奚恤為將,把百萬大軍的統帥權力全部交給他,北方各國害怕昭奚恤,這當是事實。而當楚宣王躊躇滿志向群臣提出「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的問題時,讒臣江乙便乘機進言,他巧用「狐假虎威」的寓言來說明北方各國並非害怕昭奚恤,而是害怕楚王強大的軍事力量,以此來達到自己對上奉承楚宣王,對下貶低楚將昭奚恤的目的。 「狐假虎威」 《戰國策‧楚策一》

  24. (六) 善用比喻 戰國時代,君德淺薄,多庸主暴君,遊士為說服君相,說辭大都不以直接方 式,往往引類譬喻,借動物、植物或人們生活中習見的其他事物為喻,循序漸進 地達到辯說的目的。 莊辛說楚襄王,莊辛針對楚襄王淫逸侈靡、不顧國政而進諫,說明國君如此行徑必遭殺身之禍。他運用四種譬喻︰ 1. 蜻蜓為五尺之童所黏捕︰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致夫五尺童子,方將調飴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 2.黃雀被王孫公子射殺︰ 「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堿,倏乎之間,墜于公子之手。」 《戰國策‧齊策四》 莊辛謂楚襄王

  25. 3.黃鵠被射者用網羅捕獲︰ 「夫雀其小者也,黃鴣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鰋鯉,仰嚙菱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蒲廬,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礛磻,因微繳,折清風而抎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 」 4.蔡靈侯因放蕩逸 樂被楚大夫發用繩索捆縛︰ 「夫黃鴣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四種譬喻,由小到大,逐漸過渡到楚頃襄王本身,指出其所作所為,正把自己置於危險境地。形象生動,引喻諧調,氣勢充沛,說理充分。 (六) 善用比喻

  26. 《戰國策.齊策一》 (七) 善用排偶句 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 「地方二千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齊車之良,五家之兵,疾如錐矢,戰如雷電,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倍太山、絕清河、涉渤海也。」 《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始將連橫 「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受相印,革車百乘,綿繡千純,白壁百雙,黃金萬溢,以隨其後,約從散橫,以抑強秦。」 排偶可令聲調鏗鏘,增強文章氣

  27. (八) 善於抒發感情 《戰國策‧秦策一》 • 蘇秦始將連橫 • 運用說話來抒情︰ • 忿怒的感情︰ • 「妻不以我為夫,嫂不以我為叔,父母不以我為子,是皆秦之罪也!」 • 蘇秦對嫂子的苦︰ • 「嫂,何前倨而後卑也?」 • 慨歎之情︰ • 「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盍可忽乎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