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校園品德教育之推動

校園品德教育之推動. 國立成功大學 張有恆 教授. 報 告 大 綱.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三、學校品德教育五 E 原則 四、 品德紮根教育從 《 弟子規 》 開始 五、結論.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國內調查顯示,七成一的國人認為, 台灣人品格正在沉淪 ,在 誠信 、 廉潔 、守法、以及羞恥心等方面更是每況愈下。 近年來世界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不斷,治安敗壞, 種種社會亂象 之根本原因 -忽略傳統聖賢教育,突顯品德教育的重要。 《 禮記 》 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教育」的意義.

wau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校園品德教育之推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校園品德教育之推動 國立成功大學 張有恆 教授

  2. 報 告 大 綱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三、學校品德教育五E原則 四、品德紮根教育從《弟子規》開始 五、結論

  3. 一、「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 國內調查顯示,七成一的國人認為,台灣人品格正在沉淪,在誠信、廉潔、守法、以及羞恥心等方面更是每況愈下。 • 近年來世界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不斷,治安敗壞,種種社會亂象之根本原因 -忽略傳統聖賢教育,突顯品德教育的重要。 • 《禮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4. 「教育」的意義 • 《說文解字》謂: 「教」是:「上所施,下所 效」;(會意及形聲字) 「育」是:「養子使作善」(不善者可使作善也,會意字) 。 • 「教育」要「以身作則」, 肯定「人性本善」,故要「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 學生犯錯,正是我們教導他們的好時機;學生是可以教得好的!

  5.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包括: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社會教育、宗教教育, 尤其家庭教育特別重要。 • 家庭教育方面: • 許多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業,忽略對子女的家庭教育。 • 孩子在家裡的時間,超過在學校的時間,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 中庸:「五倫造端乎夫婦」故「夫婦正,則父子親。」

  6.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 • 夫婦相處之道: 《弟子規》教導我們: 養成互相讚美的習慣、 養成無視對方缺點的習慣、 養成寬恕對方的習慣 1.「恩欲報,怨欲忘」; 2.「言語忍,忿自泯」 ; 3.「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 4.「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7. 「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 學校教育方面: 老師往往傳授的只著重在專業知識,不教導學生做人的道理。 →爭論不休的教改,仍著重考試,家長為送小孩上補習班,弄得大人小孩皆身心俱疲。 →不重視「品格教育」,沒有「生活與倫理」的課程;

  8. 「社會教育」與「宗教教育」 • 社會教育方面: 報章、雜誌、電子媒體,所報導的都是色情暴力、殺盜淫妄、貪瞋癡慢的負面新聞。 • 宗教教育方面: 各宗教講經說法的道場越來越少,增多的只有建硬體教堂、塑大佛、做趕熱鬧的大法會。 目前四種教育並未發揮應有功能。

  9.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配合 • 去年8月25日全國教育會議,要求各縣市國中小學加強推動「品德教育」。 • 推動品德教育,須要「親師合作」。 • 孩子的品德,首先要從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做起。

  10. 品德教育的重要 人,一旦沒有品格,就算擁有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最後終將一文不名或身敗名裂。 《易經》:「蒙以養正,聖功也。」 「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禮記》:「禁於未發之謂豫。」「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

  11. 品德教育的重要 • 幼兒(3-13歲)吸收能力像海綿,應利用其記憶的黃金時段,背誦聖賢經典。 • 《禮記》:「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 培養幼兒端正純善之心,刻不容緩,奠定孩子為人處世、幸福成功的根基。

  12. 品德教育從幼兒開始 • 語云:「桑條從小矯,長大矯不屈。」 「細漢偷摘瓢,大漢偷牽牛。」 •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 《易經》:「君子慎始,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孩子「不學好,一定學壞」。

  13. 古語云:「至樂無如讀書,至善莫如教子。」 孩子品格不好,自私自利,首當其衝的受害者,就是我們自己! 企業徵選新人的十大指標: 主動積極、負責任感、虛心學習、具抗壓性;而專業能力、學歷列在最後 「藍領勞工」指出社會新鮮人的七項缺點: 過於自私、缺乏謙虛、沒有時間觀念、藉口太多、身段不夠柔軟、活在高學歷的光環下、沒有敬業精神 品德教育的重要

  14. 品德教育的根本 • 《孝經》:「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論語》:「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論語》:「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15. 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 千代基金會調查顯示,九成四的民眾認為「品格教育」課程,應列入中小學重要課程。 • 校園推動品格教育之建議: • 一、須教育主管機關與各校校長、主任、老師之大力支持。 • 二、恢復品格教育實質課程;未調整前,確實「融入」各科教學。

  16. 二、﹁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 • 校園推動品格教育之建議: • 三、規劃品格教育相關體驗、觀摩活動,如以繪本、書籍和短文,陶冶學生品格。 • 四、與生活教育(食衣住行)結合,從生活中累積厚實的品格基礎。 • 五、先從學習《弟子規》開始,並培訓師資。 • 六、讀經七字真言:「小朋友請跟我念。」

  17. 美國波士頓大學瑞安教授指出 品德教育有5E原則可循: • 一、Example(榜樣):老師要以身作則,讓學生見賢思齊(身教)。 • 二、Explain(解釋):不是教條式灌輸,老師必須解釋道理,啟發學生道德認知(言教)。 • 三、Encourage(勸勉):激勵學生良善動機與道德勇氣(言教)。 三、品德教育五E原則

  18. 三、品德教育五E 原則 • 品德教育有5E原則可循: • 四、Environment(環境):創造師生彼此尊重與合作的文化與環境(境教)。 • 五、Experience(體驗):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有效助人的方法,體驗品德教育的重要(三合一)。 • 六、Evaluation(評估):確定學生品德教育的成果,是否達成教育目標。

  19. 四、品德紮根教育從《弟子規》開始 • 2004年2月14日最難回答的一個問題-什麼是「教養」? • 黃崑巖教授所寫的《談教養》中提到E世代、新生代的人有一種特質,即所謂「電腦人格」(冷漠),人際關係不佳。 四、《弟子規》與《談教養》

  20. 四、《弟子規》與《談教養》 • 如何改善下一代的電腦人格,提升倫理教養的觀念? • 一、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歷史觀。 • 二、有正義感、人類愛、實踐力、道 德實踐的勇氣、具有邏輯思維。 • 三、智慧與利他主義的判斷,再配合邏輯知識,培養自己成為有教養的人。(參考下圖)

  21. 生命價值觀 正義感 歷史觀 人類愛 道德勇氣 邏輯 實踐力 智慧 知識 利他主義的判斷 實踐 教養 黃崑巖教授的教養觀 《弟子規》與《談教養》

  22. 《弟子規》 ◎總敘◎ 聖賢教誨,孝悌為首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汎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23. 服務觀 (悌) 實踐力 (信) 道德觀 (親仁) 宇宙人生觀 (孝) 聖賢境界 (自利利他) 中華聖哲教育 自我修持 (謹) 人類愛 (泛愛眾) 藝術、知識(餘力學文) • 《弟子規》提供E世代待人處事的「生活施行細則」。 • 改善「電腦人格」之冷漠態度,對提升個人倫理與道德的觀念,大有助益。 《弟子規》與《談教養》 中華聖哲的教育觀

  24. ︽弟子規︾的內涵 • 《弟子規》教導我們德行的根本: • 「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孝) •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悌) • 「食、衣、住、行」自我修持的方法(謹) • 「待人、處事、接物」之實踐力(信)

  25. ︽弟子規︾的內涵 •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之人類愛 (泛愛眾) • 「親近仁者」之道德觀(親仁) • 學專業知識、藝術、語文(餘力學文)

  26. 《弟子規》的課程設計 • 螺旋式(Spiral Curriculum) 1.螺旋式課程設計引導學習者在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且溫故知新的系統中,不斷練習、不斷學習。 2.這樣建構起來的課程,讓語文深植腦海中,並逐漸落實為一種行為能力,成效卓著(深層學習)。 • 統整課程 (integrated curriculum)

  27. ☆如何設計劃弟子規課程

  28. 統整課程(integrated curriculum)

  29. 品格教育的內涵 • 以「四維八德」為道德項目: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 合而言之,有12個道德項目: 「孝、悌、忠、信、仁、愛、和、平、禮、義、廉、恥 」 為主軸。 • 《幸福人生60守則》以「小故事,大道理」,來啟發每一個人的愛心與善念。

  30. 是「品格教育」的根本 《弟子規》的內容, • 《弟子規》以「孝悌」為主,培養處處為人著想的精神-德行之根本。 • 讀經七字真言: 「小朋友請跟我念。」 •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31. 弟子規是品德教育的基礎 • 「見人善,即思齊;見人惡,即內省。」 • 「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 •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 • 「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至。」

  32. 是「品德教育」的基礎 《弟子規》 • 《弟子規》教我們先做ㄧ個成功的人,再做專業的人。 • 《弟子規》的教育就是要幫助學生戰勝自己的私欲,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提升自己的品德。 • 有德有才是上品; 有德無才是次品; 無德有才是毒品; 無德無才是廢品。 • 透過品德教育,幫助學生斷除自私自利的心,德才兼備,才能獲得幸福美滿的人生!

  33. 《弟子規》是中華聖哲的「教育」,也是儒家的「生活規範」,可補足當前品德教育的缺失。《弟子規》是中華聖哲的「教育」,也是儒家的「生活規範」,可補足當前品德教育的缺失。 • 《弟子規》是經營幸福美滿人生的「無價之寶」,值得現代社會普遍去宏揚。 • 若能於日常生活,依《弟子規》斷惡修善,可開發每一個人本具「孝」、「敬」的德行。 結 論

  34. 《弟子規》是「生活與倫理」課程,最好的參考教材。《弟子規》是「生活與倫理」課程,最好的參考教材。 • 品德教育是全民的、終身的、整體的、實踐的教育。 • 「品德教育」是孩子一生幸福的重要關鍵! • 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 結 論

  35. 結 論 • 教師是學生的學習典範(Role Model),要推動品德教育,先培育有品德的師資。 • 每位為人師長者應體認:「教人比教書重要」。 • 重塑高品格、高道德的社會,每位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

  36. 建議參考資料 • 台南市淨宗學會,至善德育卡通故事DVD,2007. • 蔡禮旭,幸福人生講座-細講弟子規,台南淨宗學會,2005. • 張有恆,幸福人生60守則,2007. • 張有恆,幸福人生之經營-解讀弟子規,2007.

  37.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感謝聆聽 敬請賜教

More Related